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性相近,习相远。”早已滚瓜烂熟的诸葛亮脱口而出接上,说实话,虽然蔡邕已经加强了教学难度,但这些对诸葛亮曾经的治学造诣来说,还是太简单了些。

    待《孟子》教完,蔡邕又开始对诸葛亮进行时问。

    “君子之为人,何处于天下?”蔡邕觉得小孩子还是要从根本上教好,尤其是礼教要跟上,于是蔡邕挑了《礼记大学》来考问诸葛亮。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诸葛亮曾穷其一生,都在追求这一个人生目标,因此蔡邕发问这个,诸葛亮有感于心,发自肺腑。

    院子内的一老一小,一师一生,一教一学,就像是结识已久的忘年之交。彼此专注的身影显得特别安逸,令人心生向往,既想加入其中,又不愿去破坏这一完美的画面。

    久了,前议郎,大儒蔡邕蔡伯喈公在泰山郡诸葛郡丞府讲学的消息不胫而走,口口相传。

    泰山郡的士子都知道诸葛府来了不得了的大人物,皆心存结交,常来诸葛府门前递名帖,以求一见。

    为不打扰蔡邕一家人的生活,也不影响诸葛亮的求学,诸葛珪一般都是能推则推,委婉拒绝。

    当然,对于一些无法拒绝的,只好同意其旁听蔡邕讲学,但也会事前跟蔡邕商量,取得蔡邕的同意,以免唐突。

    比如,泰山郡郡守张举,泰山郡督邮高堂隆,护卫过诸葛亮的济北郡伍长于禁,以及各县县令、县尉,这些便是例外,只能尽力安排好旁听事项,做到听讲相宜,教学和谐。

    蔡邕不愧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笔墨书万家。每每一些晦涩的经史内容,经过蔡邕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解讲,众人都能茅塞顿开,眼前一亮,犹如醍醐灌顶。

    加之蔡邕所学,以儒为主,以杂为辅。讲学之时,涉猎极广,可谓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便将听的人一点点带入佳境,获取真义。

    “老师,学生有幸能得到老师的教导,真是得天眷顾。学生多希望这世间的人,个个都能像老师一样博学多才,人人都能够有书读,识字断文,那该多美好啊。”虽然不满足蔡邕所学的知识,但诸葛亮知道蔡邕所教的知识不是不重要,而是自己以前已经学过。这些知识对于寒门,对于商贾来说,却是非常宝贵,珍惜的。

    况且,以前诸葛亮太累了,如今已是不想再像以前一样,什么都懂,事事亲为,那样不但压制了其他人的发展,还将自己也累得无法成长,停滞不前。

    这一次,诸葛亮更加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像水镜先生司马徽、蔡邕这样的人,能够当一个老师,引领学生的成长,最好是能够找到多几个像天水姜维姜伯约这样的好苗子,从而减轻自己的压力。而不是成为一个什么都懂的军政奇才,却不识人才,不懂人才。

    “阿亮,你有此胸怀天下的善心,也是难得。不过,就算不说为师现在身陷囫囵,这整个大汉的天下,书院也只是少有的几间,仅仅能提供一小部分人的求学。至于世家士族,或多或少,都能有些书读,然而这些家族却不会拿出来分享,往往敝帚自珍。读书,对于寒门百姓,贩夫走卒,实在是太奢侈了。”

    听到诸葛亮的感觉,蔡邕也随着话题,略得思索,觉得虽然希望人人都能够读书,但目前的世道,读书还真的只是读书人的事。太多的人,别说挤进读书人的世界,一同读书,就连会写自己的名字,都是少有罕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若是他朝一日,学生定当广建书院,邀请天下有才有识之士为老师,让天下人不论贫富,不分贵贱,都能够读书,爱读书,感受得到知识带来命运的改变。”

    诸葛亮坚定地立下宏愿,想像曹操一样,改变世间寒门的困境。当然,诸葛亮并不偏激,他会将世家士族与寒门的矛盾对立,妥当处理好。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有待实现。

    “阿亮好志气,若是真能广建书院,大庇天下俱欢颜,那为师便帮你管理书院,给书院当老师,替你打下手。击掌为誓。”蔡邕看着魄力不小的诸葛亮,也跟着少年轻狂一次,愿意等待诸葛亮给天下读书人带来改变。

    诸葛亮对着蔡邕的手,连击了三掌。

    啪!啪!啪!

第41章 于禁辞行() 
时光总是在人遗忘它的时候,逃跑得飞快,直到人想起来了,才保持流逝的从容。

    这天,晨练过后。

    于禁去了诸葛亮求学的院子里,找到了诸葛亮。

    早已将晨练满身臭汗的衣袜换成一身素白的练功服,整个人看起来十分干练稳重,远远望去,就像一座雕像的于禁,来到诸葛亮的面前,却发现有些难以启口。

    眉色之间,虽有不舍,眷恋,但一身的气势却是带着义无阻挡。犹豫些许,于禁最终还是开口了。

    “公子,禁今天是特意来向您辞行的,护卫一事已算是圆满完毕,禁不日也得回济北相鲍信大人帐下效命了。”

    “于将军,可是在府中住得不惯?还是说府里有人故意刁难你,怠慢于你?无须顾虑什么,还请直说,在下必为将军出头,为将军做主。将军得无双上将,岂能受此委屈。”

    诸葛亮以为是府里哪个不长眼的,去为难了这个虽然在泰山土生土长,却是济北相鲍信手下身份的于禁,连忙安抚于禁,打算为了挽留于禁,给于禁出头,让那些没眼力见的赔礼道歉。

    “公子多虑了。诸葛府待禁盛情款款,哪来委屈一说。近些日子来,在诸葛府内,锦衣玉食,细微照顾,更是处心善待,倍加尊重,乃是禁军旅以来不曾受过的待遇,奈何从军之人,当服从军令,不可擅专。况且,如若不回去复命,恐军籍在身,反成逃兵,连累家人。还请公子能见谅,体恤禁的难处。”

    于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解释是因公事而要离开诸葛府,并非在诸葛府中过得不开心,不受人尊重。

    “遥想与将军初识,恍若眼前。将军英姿飒爽,威武不刚,加之武艺过人,军阵精通,在下素来敬重之。从泰山到琅琊,琅琊到洛阳,洛阳回到泰山,时光荏苒,却抹不去彼此共肩奋斗的日子。那时路途艰苦,晚上共同露宿荒野,白天一起沐浴烈日,却能苦中作乐,相互扶持。回想起来,还真的令人回忆无穷,念念联想。”

    想到于禁要就此离开,诸葛亮不由回想起有于禁护卫的这一段日子,的确在安全方面,无须诸葛亮过多操心。于禁的表现,在诸葛亮的眼里,能说是可圈可点,亮点颇多。

    “是啊,和公子共处这段时间,不止受到公子的诸多照顾,而且跟着公子学到了不少东西,最主要的是公子不嫌弃我等从军之人,小兵一个,给予禁足够的尊重与厚待,对此,禁感激不尽。”于禁也是性情中人,看重军旅之情。

    “于将军一走,在下没有于将军作为护卫首领,说不得将来事有所急,安全又成了问题也不一定。故此,在下厚颜恳求将军留下,至于家眷与军籍,还请将军不要担心,待在下向家父言明一二,家父必然安排妥当,接回泰山,不知于将军意下如何?”

    说实话,诸葛亮并不是很开心,放在诸葛亮眼前的,明明就是一个大好的人才,却目前没办法招揽,留下于禁,就像长在树上的苹果,没办法爬上去采摘,一切都是空谈空想。所以诸葛亮还是想再试试挽留于禁。

    这可是五子良将之首于禁,智勇双全的将帅,不是像程远志这样少根筋的冲锋猛将可比。

    “禁多谢公子的美意了。待在公子身边,想必日子会丰富多彩,时常能和像徐盛徐文向这样的虎将相切磋,有所增益。但济北相鲍信鲍大人并无半分亏待于禁,若是贸然离开,实属不义。未有调令,私自离军,是为不忠。请公子恕罪禁不能接受公子的一片好心意,实在是无福消受。”

    看重忠义与军令的于禁,知道要是留在诸葛亮的身边,将来的舞台会更加的大,毕竟这个小小的孩子,所展现的能力实在是骇人听闻,而且又有识人之明,礼贤下士。只要有能力的人才,在现在的诸葛亮身边,就不会被埋没。

    不出意外,于禁还是拒绝了。这完全在于诸葛亮的料想之内,诸葛亮明白于禁不是那种三言二语就会改变心意的人。只好不再强求,转而做好于禁辞行的准备工作。

    争取给于禁一个好头好尾的印象感观,再图后谋。

    “将军忠义无双,在下若是再强行挽留,便是陷将军于不忠不义之中。既是如此,也罢。能与于将军结识一份,已是缘份,万望于将军不要忘记昔日你我之谊,牢记在下与将军相处共事的渴望之情。便足矣。”

    诸葛亮向于禁抛出友好的橄榄枝,为以后见面留下一丝情面。毕竟,下一次相见的场面,谁也料不到。有可能相逢一笑醉解愁,也有可能兵戈相向斗生死。在不久的将来,乱世之中,什么都有可能,什么都会遇到。

    “公子之恩与情,禁必铭记在心,必不敢忘。”专注于行动,不爱吹嘘言语的于禁,知道千言万语始终要看一个人最终是怎么做的,而诸葛亮的作风可以看出,是真的看重人才,不是虚伪做作。

    “不知将军可曾告之家父?也好让家父为将军准备酒宴践行,聊表心意。”诸葛亮想隆重地为于禁送行,以免寒了于禁和其他属下人的心,故此相问,想了解诸葛珪是否知道于禁要走一事,有所安排。

    “禁已是提前向郡丞大人汇报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