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故宋帆影-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十九拿到了两千贯铜钱,装了满满一车,此时虽有官方纸币,但已经贬值的一塌糊涂,民间还是信用金属货币,没办法只得将几千斤重的铜钱运回去。这两千贯只是第一批,他会让王希文将招人的各项花费登记造册,用完了再来申请。

    拿到钱的第二日,刘十九便带领刘五四、王希文二人往佣工聚集的城外市场上招人。

    这个时期,因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加之福建各地原本就地狭人稠,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到城里来做工求生,加之各地打仗社会动荡,流民也四处波及,泉州港附近每天都有大量找不到活干的人聚集。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佣工的价格已经被压到了不能再低的程度,一个青壮年干一天重活只有三四十文的收入,养活自己都很困难,如果有家小那就根本没法过活了。以至于人市上卖儿鬻女的情况越来越多,骨肉分离的惨剧天天都在发生。那些有钱人就如选牲口一般在人市上挑挑拣拣,看看牙口、摸摸骨架,还要讲点价钱,往往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只要十几贯。

    这个时候,刘十九出面大量招工,无异于救世主。他开出的条件十分优厚,只要是被选中的人,就可以签订两年的契约,两年里包吃包住,还有额外薪水,每年不少于五十贯,更重要的是签约后先支付十贯钱的安家费,足够他们的家人渡过一时的生活难关。唯一令人顾虑的是做工的地点在海外岛屿,要坐三四天的船才能到达。但实在走投无路的人也没法顾及那么多,何况泉州之人出海谋生本就很普遍,第一天报名的人有五六十个,经刘十九审核把关,留下二三十个健康无病、青壮有力的,到王希文那里签了契约。

    一天招到二三十个还是太少了,刘十九不太满意,挠头思索。还是他小舅子王希文有点主意,他建议买它几百个炊饼,两坛咸菜,凡签上约的就让他们吃个饱,这些粗汉脑子直,就要先给点实惠的。

    刘十九一听似乎有些道理,第二日一早就去市场上买了十笼炊饼,足有五百个,再加两坛咸菜,都用大车拉回来。炊饼五文一个,咸菜一百多文一坛,总共花了不到三贯钱。

    招人之时便将那饼和菜堆在一张方桌上,王希文在桌子后边拿着早已誊写好的一摞佣工契约,只要在契约上按个手印就准许拿十个饼,可以就着咸菜直接吃掉,也可以带回去。炊饼本来就不大,有些人饿了几顿了,一口气就能将十个都吃了,不过也有不少是揣在怀里拿回去的,前者大约是光棍汉,后者说不定是有家人的。其中还是以光棍汉为多,因为有家有口的人要出海去那么远的地方肯定是有所顾虑的。这一日的招工成果比第一天果然大有提高,签下契约的有六十多人,翻了一番还不止。

    三天之后,泉州货站有船要往流求去,刘十九也已经招够了将近两百人,他将这些人聚到码头,上船一人就发给一人的十贯安家费,大部分是给到了前来送别的家属手上。这些人收到了钱都安心不少,心中觉得这个东家至少还是守信的,刘十九也上船要亲自将这些人送到流求。

第34章 流求经营 中兴社独占其利() 
刘十九到达流求岛时,岛上一片繁忙景象,而作为中兴社的副总理,兼琉球开拓分社总管的刘石坚自然是其中最忙碌的人,他现在手下有一两千人,事无巨细都要管理,责任不可谓不重,然而看着中兴社的事业蒸蒸日上,他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一个人。

    泉州招的将近二百人来的非常及时,因为流求正是急需用人的时候。刘石坚是个很偏好基础建设的人,这个时候,他又在大兴土木。

    最主要的是两大工程,一个是自新寨的扩建工程,张镝给流求岛留下的五百多“土生唐人”让开拓分社的人口增加了数倍,原本百步见方的小小自新寨当然没法再容纳那么多的人口,刘石坚就以早先的自新寨为中心,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外扩张,划定了方圆一里多的范围建造新寨。按照设想,新寨建成后将会形成内外两部分,内寨方圆百步,就是原来的自新寨,仍旧是这块区域的中枢所在,外寨方圆一里有余,就是现在正在建设的部分,将按东南西北划分建造几个居住区域,按设计最多可以容纳上万人,但此时住屋一点都没有动工,还只是建造寨墙的阶段,寨墙也不再是竹木结构了,而是以夯土和石块构筑,寨门则从原来的一个增加到四个,四个方向各开一个方便进出。照这样建成后,将来的自新寨就俨然是一个小城池了,当然造城可没那么容易,比如城墙就要耗费无数工时,刘石坚手头人工有限,所以只造了一丈多高,还不能称之为城墙,只是一圈土围子而已。

    第二个是淡水河港商业区的扩建工程,这个商业区又明显扩张了,在一条横街的基础上又建了一条百步长的纵街,形成了一个“T”字形的结构。常驻的各式商铺达到了上百家,而其中的商户成分也有了变化,除了中兴社的百货商店和土人的小铺子,还多了好几家宋人开设的店铺。不得不说商人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只要他们嗅到了金钱的气息,不远万里也会趋之若鹜。这些宋货店铺都是泉州商人开设,有些是一开始与中兴社做买卖的,他们在偶然间发现了买卖土货的利润巨大,很快就派人派船上岛来了,之后消息向外传播,不少大商人就都想来分一杯羹。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有十几家宋货商店开在淡水河港,隐隐与中兴社形成了竞争关系。

    商业的扩大也刺激了当地土人的生产行为,最典型的如流求特色的达戈纹,这种布匹在过去只是番女在闲时织出来给自己和家人使用的,很少会有多余拿出来交易,但由于中兴社和各家宋人客商都对这种坚实耐用花纹美观的番布很有兴趣,愿意花大价钱收购,尤其中兴社将其列为“硬通货”以后,达戈纹就变得更加抢手了。在夏季,动物的皮毛质量比较次而且容易腐坏,客商不大愿意收。因此男人们打猎或者务农的收获有时还不如番女织一匹达戈纹,这就激励了番女们愿意为之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全职在家织布。再如收购药材、珠玉、矿石等物的商人上岛后,也使得相应的资源产出多起来,加速了岛上土著居民生产分工的趋势。

    近几个月,停泊在淡水河港的宋人贸易船只已经达到了七八艘之多,可以想见,如果再过几个月,当秋冬季节流求岛的兽皮大量出产时,前来贸易的货船还会成倍的增加。虽然当前中兴社的先来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比如散布在各处的货郎可以保证源源不断的收购到各类土货,前期的探索也对全岛各类资源的分布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统计,加上兰生的中兴药局在番民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都是后来上岛的各家商户无法比拟的。

    竞争者的上岛,一方面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使得岛上产出更加丰富,贸易增加,中兴社的生意也更好做,规模可以继续扩大。但这种竞争需要控制在在一个适宜的程度,当超过这个程度的时候,就势必威胁到中兴社的利益。比如淡水河口开几家宋货商店算不上太大的威胁,但是当泉州大海商蜂拥入港抢着收购大宗土货的时候,就显然触及到了中兴社的核心利益。一方面到泉州的流求货一多,售价肯定应声下落。另一方面流求的采购竞争则导致土货的价格上涨,而且想要收到更多更优质的土货也会变得困难。综合起来就是利润率一降再降,甚至在可预见的将来会压低到原先的一半不到,这是中兴社上下都无法容忍的事情。

    再则,随着贸易的深入和扩大,各家商户与中兴社的争夺已经渐渐地从暗地里走向明面,甚至有人开始公开的挖墙脚,从中兴社收买人员,尤其是派往流求山区深处的货郎和向导们更是他们重点拉拢的对象。如果再不加制止,这些后来者就更要蹬鼻子上脸,得寸进尺,说不定敢来公然抢夺货物了。

    对于这种情况,已经有不少人向刘石坚建言过,但因为他一方面忙于基础建设,一时没空去处理。另一方面,中兴社的贸易仍旧在不断上升,盈利额已从每月几千贯增长到两万贯,让他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从本月起,外来商船爆炸式增长,生意越来越难做,进的番货不断涨价,泉州的售价则一直在压价。以至于本月贸易继续增长的同时,盈利反而降低了两成,这就不得不严肃对待了。

    刘石坚为此征询过手下不少人的意见,有部分人建议以和为贵,只要新来的客商不要太过分还是不要轻易得罪,免得影响泉州的生意。另一些人则坚决要求对新来客商进行打击,其中以郑狗、豪猪等人最为激烈,甚至要烧掉新来者的货站,截断淡水河禁止他们进入。

    郑狗等人的理由是“用命开出来的商路,决不能让这帮狗崽子白白占了便宜”。确实,对于最早上岛的这批开拓者而言,那时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二十七人上岛,被赛夏人杀了几个,病倒了几个,不到一个月就只剩下十九个,损失竟达三成,即便如今情势稳定,也还避免不了死人,进山探索莫名其妙失踪死亡的,遭遇虫蛇救治不及死亡的,建设施工意外伤亡的,几乎每月都有人员损失的报告,所以说这是用命开出的商路也不为过。这种情况下当然不甘心让后来者白白的坐享其成,他们的激烈言辞情有可原。不过刘石坚作为决策者,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就这么轻易武断的驱逐了事,如果那样做,说不定泉州的客商都会联合起来与中兴社作对,生意也就没法做了。所以他决定采用一个折中的办法,也就是不强制驱逐新来的客商,但是对他们的贸易要进行限制,同时要对出岛的货物抽成,以补偿中兴社的损失。

    这日中兴社流求开拓分社中队长以上的人员都被叫来议事,主题就是如何应对外来客商的竞争。刘石坚将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