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三国志-第2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下是具体的表格:

    姓名总评价领导力统率政治谋略武力外交

    张角s…a…a…aa

    何进s…b…b+c+

    董卓sb+a…c+b…a…

    王允a+b+c+bb+

    徐荣b+b+

    孙坚a+aba…

    陶谦a+bb+b…

    高顺b+b+bb+

    陈宫a…b…b+b+

    吕布a+bb+c+a+

    陈登b+b+b+b+b

    袁术a+bbc+

    刘虞a+bc+a+

    麴义aa…a…

    公孙瓒a+bb+c+a…

    沮授a+bba+

    田丰b+b+

    袁绍s…ab+b+b+

    郭嘉b+b+

    孙策a+aab+b+a

    刘表a+b+b+

    蒯越b+b+b+

    韩遂abb+bb

    张a…a…a…

    荀s…a…a+a+a…

    荀攸aa

    刘焉a+bbb+

    周瑜a+a+b+a…

    庞统b+b…b…b+

    鲁肃aba…a…

    关羽aa…a

    吕蒙a+aa…a…

    曹操s+a+a+b+a…c+

    张飞b+b+a…

    法正b+a…

    马超ab+a…

    刘备sabb+bb…

    夏侯渊b+b+

    夏侯ab…

    于禁b+b+

    张辽aa…b

    曹仁a…b+b

    程昱b+ba…

    贾诩aba+

    甘宁b+b+a

    贺齐b+b+b+

    曹丕a+b+bb+b…

    赵云b+b+a

    曹真aa…b+

    张a…b+bb+

    李严b+b+c+

    诸葛亮sa+aa+a+a

    公孙度ab+b+b

    徐晃a…a…b

    刘晔b+a…

    董昭a…b+a…b

    陈群a+a+b

    曹睿s…abb+b+

    满宠a…b+bb

    蒋济a…bb+a…

    司马懿saaa+a

    姜维b+b

    刘禅a…b…

    司马昭a+a…b+b+b+

    邓艾a+ab

    张昭b+ba…b

    陆逊s…aa…a…b+

    孙权sab+a…b+a

    陆抗aa…b+b+

    这个主要供大家参考一下。

第005章 三国时期的官职() 
在中央最重要的官职一般是三公和九卿。顶点 S.C更新最快

    东汉时期三公一般是指太尉、司徒、司空。其中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

    但在恒灵时期实际上大将军的官职还在三公之上,因为窦宪出任大将军时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并且一直到曹操迁都许昌之后都是如此。

    曹魏时期又将太师、太傅、太保特称三师,太傅、大司马、大将军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其中大司马和大将军掌实权,太傅和三公一般为虚职。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并太尉所部;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并司徒所部;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并司空所部。

    在地方官职最重要的是州刺史或者说州牧。

    如果对三国时代有所了解的话,刺史这个官职一般而言都会认为是一个地方官,州牧则类似于一个权力更大的刺史。

    但实际上刺史这个职务最初并不是地方官职而是监察官职,元封五年(前106)汉武帝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始派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这里的“刺”是检核问事之意。

    西汉中后期刺史职务权力有进一步扩大,但严格来算还是监察为主。

    王莽称帝之后,他将天下十三州划为九州,州刺史改称州牧,甚至还赋予了州牧爵位。后来为了镇压反对他的武装暴动,王莽进一步将权力下放给州牧,那些州牧甚至得到了将军的称号,控制了一州的军事政治大权,而监察之权改为由牧副监行使。

    东汉时期刺史与州牧之事则多有反复,绥和元年(前8年),汉成帝罢部刺史,置州牧,哀帝一度复旧制,不久又为州牧。

    建武十八年(4)朝廷依照旧制再次改州牧为刺史,但只设了十二人,除了司隶之外其他州各一人,同时变西汉刺史无固定治所为各有驻地。

    在三国时期,刺史和州牧虽然同样都是一州的最高长官,但这两个官职的侧重点完全不同,刺史仍然是侧重于监察之权,但州牧已经实际上是一州的最高军事政治长官。所以在酸枣会盟时,明明刘岱的官职是最高的刺史,但其他诸侯就可以就不听他的,这也是后来曹操、刘备、孙权这些人在申请做地方长官时都是自称为某某州牧,而不是某某州刺史的原因。

    有时候,刺史和州牧可以相互替代,甚至可以被视为同义词,但两者不可以同时并存。

    三国时期那些州刺史和州牧一般都是大诸侯,向兖州牧曹操、冀州牧袁绍以及荆州牧刘表等人。

    州牧、州刺史之下一般是郡守(太守)、国相,这也是一般那些小诸侯的官职,东汉的第一级行政单位是州,第二级是郡或者国,其中国中有诸侯王,而郡中无,郡守和国相地位一致,像曹操当过东郡太守,袁绍干过北海太守,刘备做过平原相。

第006章 时间段的计算() 
根据现在主流的算法,我们亲爱的祖国在古代一般在年龄以及时间段的计算上都是采取虚数的,古人的年龄比如曹操(155…0),是按照六十六岁计算的,曹魏(0…65)也是计算为46年,计算时间段方法为后数前数+1。顶点 S.C更新最快然而,这个计算方式是比较虚的,比如曹操实际上是没有活到66年的,而曹魏的国运也没有46年那么长。

    另外农历和西历的计算也是有差别的,比如蜀汉(1…64)是在景耀六年(6)被邓艾所灭,但是具体时间是在年末,这个年末指的是农历的年末,实际上也就是西历的年初,所以邓艾灭蜀按西历实际上是64年,这样一来按照不同的历法所计算的时间段也有差别。

    本文中因为用西历比较方便,所以统一时间段按照西历计算,计算方式采取古代一脉相承的方式,用虚数计数,毕竟这是主流的计算方式,我们老祖宗都是这样计算的。

    但因为虚数本身就会有所夸大,再加上历法计算的不同,所以时间段误差有时候会很大,比如蜀汉自章武元年夏四月建国,一直到大概景耀六年冬十二月亡国,实际上存在了大概四十二年八个月,而按照农历计算是4年,按照西历(1…64)计算就是44年。

    这种计算方式会夸大实际上的时间,误差一般在两年以内,一年以上的情况很普遍。

    ps:下周开始本文最终篇

第091章 那些帝王家族们(上)() 
三国时期包括曹家、刘家、孙家以及司马家都属于帝氏,其中曹家是借助宦官势力崛起的新兴世家大族;刘家作为原先的皇族,则开始没落;孙坚起家于贫寒,孙策时孙家已经做大;司马家则属于汉末名门之一,随着司马懿的崛起而做大。顶点 S.C更新最快

    【曹家】

    现在有些人觉得曹操可以算是寒门的代表人物之一,甚至认为曹操也是出身于寒门,这实际上是有些偏差的。

    曹家的发家和宦官势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在历史上曾经服侍四位皇帝,还曾经帮助外戚梁冀,拥立汉桓帝刘恒,而后来宦官的做大就起源于恒帝。

    曹家在曹嵩被曹腾收养之前,的确不是什么大家族,曹嵩的父辈基本没有任官的记载,这也很符合当时的情况,毕竟如果曹家真是一个大族,曹嵩可能也不会被宦官收养了。

    曹家的崛起也起源于这一次收养,曹腾在当时宦官中的地位基本就是一把手,在他的帮助下,曹家一跃而起,成为了新兴的大族之一,迈入了暴发户的行列,当时曹家族人曹鼎历任河间相、吴郡太守、尚书令,曹褒官至颖川太守,曹炽历任太中大夫、司马、长史、侍中、长水校尉,曹嵩本人更是担任过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最后花万金得以官至太尉。

    在曹操年幼时,玩伴也都是年少的袁绍等人,那时的曹操家和贫寒二字可没有一点关系,反而是既富又贵,他的父亲曹嵩因为担任过大司农(财务主管),是非常的富有,而且在曹操长大的那些年也正好是宦官势力走向巅峰的时候,因为和他们的特殊联系,曹家也是相当的受益。

    然而曹家和宦官势力的紧密联系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好处也有坏处。宦官势力在恒帝时期打到外戚大将军梁冀后逐渐掌权,经过两次党锢彻底压制了士族,于灵帝时期走向了巅峰,此时曹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在黄巾大起义之后,宦官势力开始衰落,党锢解除,何进担任大将军,外戚势力再一次开始崛起,宦官的日子不好过了,曹家的日子也受到了影响,曹操的父亲曹嵩就这种动荡不安的情况辞去官职,带着家财避难于徐州,离开了洛阳。

    十常侍之乱后,董卓入京,宦官势力彻底覆灭,曹操后来割据一方,也因为家族和宦官势力的联系而被不少当时的士族看不起,甚至敌视。当然了总体来说,没有宦官势力的帮助,就没有以后的曹家。

    综合来说,沛国谯县的曹氏属于汉末依靠宦官势力崛起的新兴家族,曹操的父亲曹嵩已经位极人臣位列三公,而曹操更是趁着天下大乱之时,割据一方,后来挟天子而令诸侯差点一统全国,最终在其子曹丕时期正式建立了魏朝,成为了三国时期四个帝室之一。

    所以曹操的父亲曹嵩可以说是贫寒出身,然后因为被宦官收养而暴富骤起,至于曹操,人家可就是不折不扣的含着金钥匙的富二代权二代了。

    【曹操的唯才是举政策】

    上文可知,曹操并不是出身于寒门,他被后世认为是寒门代表人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年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主张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

    曹操这个政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前文也说过了,和曹操的出身有关系,因为当年宦官势力和士族之间结的仇太深了,两次党锢不是说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