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三国志-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个时期因为蜀汉和孙吴之间的内斗,使得孙刘联盟关系破裂,曹魏得以坐山观火,坐收渔翁之利。而夷陵之战后,双方重新修和,但蜀汉国力损失严重,诸葛亮掌权后第一要务实恢复国力以及平定南方的叛乱,所以对于曹魏也无力威胁,此时曹丕没有什么外力威胁,三次南下讨伐孙吴,可以把孙权打压的十分惨,一直曹丕死前,孙权基本都是处于挨打状态。

    所以在这个时期,是曹魏一家独大的时代,蜀汉和孙吴都还没能走出前期内斗的阴影,蜀汉还在恢复国力,孙吴只能自己扛了。

    【合力反攻时期】

    合力反攻孙刘联盟合力反攻曹魏基本就是从曹丕去世后开始的,魏黄初七年(6)孙权得知曹睿去世后立刻就发兵北伐,诸葛亮也在平定南中叛乱后不久屯兵汉中企图有所动作,孙刘联盟就此拉开了反攻的大幕。他们的反攻一直到魏青龙二年(4)诸葛亮去世才告一段落。

    历史上孙权和诸葛亮在这个时期都进行过了六次左右的北伐,北伐的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其中孙吴在前期对于曹魏的威胁比较大,石亭之战曹休的惨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然而在后期诸葛亮越战越强,西线的压力变大,最后两次北伐都已经压制了司马懿,尤其是最后一次,司马懿在具有本土地理,兵力优势,甚至是诸葛亮半兵半农的情况下依然不敢与蜀汉部队正面交锋,可见诸葛亮的威胁之大。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攻势基本告一段落,对于曹魏的威胁也大为降低,孙权虽然没有结束北伐,但联盟攻势已经弱下去了。

    这个时期的主旋律还是强强对决,无论曹魏、蜀汉还是孙吴表现总体而言都是相当出彩的。

    【全体低迷时期】

    大概在魏青龙二年(4)诸葛亮去世之后,三国时代就进入了一个长时间的低迷期,直到太康元年(80)晋司马炎灭吴,无论曹魏、孙吴还是蜀汉都表现的不是很强势,反而当时大家都在比烂,大概什么一个情况呢?就是我烂我差劲不要紧,你也烂,甚至比我更烂更差劲就行了。

    首先是曹魏,魏明帝曹睿在孙吴、蜀汉攻势减弱之后,也开始贪图享乐,大兴建筑,收罗后宫,曹魏的势头已经开始变弱了;在曹睿死后,他以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辅佐年幼的曹芳,在之后的十年里面(9…49)曹魏的大权实际上被大将军曹爽所掌控,而曹爽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也不是一个适合的统治者,他拉拢纵容党羽,幽禁太后,妄图谋逆,最后被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所铲除,曹魏就此进入了司马家时代。

    司马懿上台后,曹魏的内部矛盾开始加剧,毕竟司马懿不是曹家人,也不是曹魏的正统继承者,司马家的掌权并不被那些忠心于曹魏的大臣们所认可,其结果就是魏国长期处于了内部不稳定的状态,这个影响是极为深远的,直到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改朝换代之后都还要为此稳定局势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

    司马懿掌权时有王凌之乱,其长子司马师继承其位后还有丘俭之乱,到了司马昭时期不仅发生了诸葛诞叛乱,还有着曹髦所领导的甘露政变,司马家对于朝廷内部的清洗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可以司马家后期虽然占据了魏国,在三国之中国力最强,但由于司马家夺权的影响内部也是很不稳定。

    其次是孙吴,孙权在掌权中后期就已经开始有些昏晕了,尤其是后期孙权在长子孙登去世后,不仅立三子孙和为太子,还以四子孙霸为鲁王,直接引发了二宫之争,孙吴群臣都牵扯其中,导致国内分为太子党和鲁王党两派相争,皇族孙氏内部也因此埋下了深深的裂痕,最后还有多位权重级的大臣牵连丧命,其中甚至包括了陆逊和朱据两位丞相!

    孙权死后,孙吴内部的矛盾不仅没有缓和,还进一步激化了,先是诸葛恪刚恢自用导致北伐惨痛失利,因此被孙峻政变所杀,原太子孙和后来也被牵连杀死;后是孙擅杀重臣,废立君王,一直到孙休继位除去孙后孙吴才安稳了几年,然而孙休掌权的前几年居然是孙吴最后的美好光阴了,孙休去世之前,孙吴已经内忧外患,交趾作乱,盟友蜀汉被灭;新帝孙皓上台后,孙吴更是被这个暴君、昏君弄的一塌糊涂,臣子们被当做玩具一般的对待,宗室纷纷逃离,孙吴最终灭于其手。

    相比魏国和吴国,蜀汉虽然国力最弱,但它的政治局势也是最为稳定的。在诸葛亮死后,蜀汉基本都没有政变和大规模叛乱的事情,这要比魏吴好多了,蜀汉的那些核心大臣里面也没有听谁是因为参与政变和叛乱被杀的,刘禅虽然晚年昏晕,但至少也不乱杀人,而另外两国因此死亡的大臣数量就不谈了,死的太多了。

    蜀汉最大最出名的一次内部斗争,基本就是诸葛亮除去李严那一次,然而当时李严并没有死,只是下台而已,当时这个事情看似影响力很大,实际上对于蜀汉朝廷的冲击并不大。因为李严虽然出身于荆州,但在赤壁之战后就已经投靠了刘璋,并不是刘备从荆州带来的老臣子,属于半个荆州派,也算半个东州人,然而也因此和两边关系都不深,尤其是在东州派内部,李严投靠刘璋时间太晚了,对于东州派的影响更是有限。李严本人和自己的同僚、同乡以及部下的关系也不是很好,这从相关的事例就可以看出来,所以李严其实在蜀汉的地位很尴尬的。

    蜀汉虽然内部最为稳定,但因为底子太过于薄弱了,所以更经不起内乱和消耗,在蒋琬和费先后去世后,蜀汉的大局已经无人掌控,陈虽然没有明文记载直接扰乱朝政,但他纵容姜维大举北伐,纵容宦官黄皓参与朝政,导致了日后蜀汉直接灭于二者之手。

    实际上历史上曹氏、孙氏、司马氏等皇族诸侯都有着屠城记录,皇族之中惟有刘氏基本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从刘备到刘禅都是如此,甚至刘虞等人这方面的记载也没看到,至少我个人没有注意到。当然,在本章里这只是一个题外话了。

第106章 对曹操影响最大的几位谋士() 
和孙权以及刘备相比,曹操麾下谋士和数量和质量无疑都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在曹操麾下效力过的主要谋士包括了陈宫、荀、程昱、董昭、荀攸、郭嘉、刘晔、贾诩、蒋济、司马懿等,其他还有如戏志才、辛毗等人。 。

    那么历史上这些对于曹操的重要性都是如何呢?这里我个人简单的分析一下。

    【no。1荀】

    荀排在第一位是一的疑问都没有的,他本人不仅在各个方面都不逊于曹操麾下的其他谋士,而且投靠曹操还极早。

    要知道荀归曹的时候,曹操还只是东郡太守,甚至可以被视为袁绍的附庸,荀却敢在当时就弃袁投曹,可见其眼光之精准,行动之果断。

    当然如果就是这样,荀的历史地位也未必有多高。但他本人对于曹操而言还可以是曹操的一个金大腿,曹操前期可以在兖州撑下来,后来能挟天子而令诸侯,代替曹操坐镇许昌,荀的影响都至关重要,这还不谈荀为曹操推荐了多少的人才。

    无论是曹吕兖州大战,还是迁都许昌,亦或者南北之决,甚至是后来的南伐荆州,荀的重要性都是绝对不可以忽视的。

    可以很明确的没有荀就没有以后的曹操,他对于曹操的重要性不亚于诸葛亮之于刘备。

    【no。荀攸】

    荀攸虽然比他还的叔父晚投靠曹操几年,却实实在在的后来居上,代替自己的叔父成为了曹操的军师,后来还得以担任尚书令,这靠的可不是关系,而是非常实际的能力,就在官渡之战时曹操麾下其他谋士的表现加起来也未必比得过荀攸。

    荀攸力压郭嘉、贾诩、程昱,成为继荀之后曹操第二位谋主,并且在荀死后地位依然未受明显的影响,可见曹操对他的倚重。

    【no。程昱】

    程昱是投靠曹操比较早的一位谋士了,在曹操初步担任兖州牧时就已经投靠在曹操麾下,在当时出名谋士里面只有陈宫和荀有记载比程昱更早投靠曹操。

    曹吕兖州大战时,曹操一度被逼入绝境准备放弃兖州投靠袁绍,当时就是程昱阻止了曹操,这个事情曹操后来都感触很深,认为没有程昱,自己后来就不会如此了。

    程昱和夏侯、曹仁三人还是是第一批配享太庙的,其中程昱也是三人中唯一一位谋士。

    【no。4陈宫】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陈宫为什么对于曹操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力,陈宫历史上不仅背叛了曹操,还把张邈拉下水,迎吕布入兖州,曹操因此差一厥不起。

    但陈宫同时也很可能是投靠曹操最早的谋士,不仅如此,他还一手将曹操推到了兖州牧的位置,这个事情对于曹操的影响就大了。

    在汉末一个郡守和一个刺史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东汉末年郡国不有上百个,但七八十个至少有的,而州只有区区十三个而已,没有兖州的曹操只是袁绍的一条看门狗,只有背靠兖州曹操才有资本和袁术、陶谦等人一决胜负,才有能力挟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陈宫对于曹操影响力绝对不容忽视。

    【no。5董昭】

    董昭在历史上是和郭嘉、荀攸一个时期投靠曹操的谋士,但在他后世的影响力就低多了,现在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相比郭嘉和荀攸而言,董昭在投靠曹操之前就已经对其帮助甚多。他先是劝张杨交好曹操,放其使者去京,又以曹操的名义写信联合杨奉等人,为曹操后来入京打下了基础,在迁都许昌这个事情上,董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当时曹操对于洛阳了解都是出于董昭,并且他正是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才成功的甩调了杨奉,最终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只可惜后来董昭因为劝进以及风品的原因为后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