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祚高门-第14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轻装起行,只恐入治太迟惹于懒怠非议。”

    双方本就初见,纵有礼数也只是点到即止,张坦又问过顾昌意见,之后便亲自引领顾昌前往三台大营拜见大将军。途中又难免盛赞顾昌风采卓然,果然不愧是大将军乡流高选。

    顾昌自然也知对方不乏虚夸吹捧,但听到这话后还是难免喜乐,同样不乏自谦的表示自己不过只是乡流平庸,只因为了不耽误魏州入治事务且恰好闲在行台待用,才被派遣北上来任事,仍要仰仗州境乡流包容助益。

    说话间,一行人便抵达了三台大营,却被告知大将军目下并不在营中,而是一早便外出巡察。

    得知这一情况,顾昌也没有心情于营中空守,便请营中留守兵士引他往寻大将军。至于张坦,目下还暂领州事,彼此没有正式交割,州事又颇为繁忙,于是便告辞返回城中。

    于是顾昌又在兵士引领下绕着大营周边游走一周,才终于在一处工坊中追上了大将军。

    原本在顾昌想象中,大将军统军督战,肯定是戎装整齐,威风凛凛,出入之间猛将景从。可是当他见到大将军目下状态,却是不免大感错愕。

    这一处工坊规模并不甚大,平地夯土筑篱,围出一片方圆里许的空间,更江东那些大规模、动辄占地十数顷、匠人数百上千的大工坊相比,实在是有些不起眼。而类似的工坊,在邺城与三台大营周围并不罕见。

    工坊内砌起一个个的大灶,有的还在燃烧着,不乏匠人正在围绕忙碌。至于大将军,赫然正在其中,穿了一件不甚起眼的灰色袍服,正与身边几名匠人低声讨论着什么,若非身后站立着数名贲士寸步不离的跟随护从,顾昌甚至不能一眼便望见大将军。

    他随手阻止了随行兵众上前通报、避免打扰到大将军,自己缓步上前,距离还在数丈开外,已经引起了大将军身侧武士的警觉,俱都神色警惕、微微侧身,手扶配械,随时准备暴起伤人。

    侍卫的警觉,引起了大将军的注意,转过身来望向收住脚步、不乏尴尬的顾昌,却并没有第一时间认出来。这也并不奇怪,如今行台官吏规模庞大,而顾昌又久在江东本土任事,对大将军而言自然不乏陌生。

    没有被大将军第一时间认出来,顾昌心中多少有些失落,不过在见到大将军举步向他行来,心情又难免忐忑起来。对于如今的江东士人而言,大将军威望之高不作第二人选,尽管没有尊崇威风的章服甲胄打扮,哪怕只是时俗装扮,那英武俊美姿容仍如明珠耀人,也令他们这些乡人们倍感与有荣焉。

    早先被顾昌阻止的兵士快速上前细语禀告,大将军又远远打量了顾昌几眼,那锐利眼神只如利剑一般似乎将顾昌刺得内外通透起来,就连呼吸都变得急促几分。不过这锐利审视一放即收,转又变得和煦起来,继而顾昌便觉脸色一冷,原来不知不觉额上已经冷汗隐现。

    他连忙趋行上前,抱臂方待开口,却见大将军微笑着对他摆摆手,同时颔首示意他上前。

    顾昌见状,只能收起礼数,垂首行至大将军身侧,又听大将军转过身去对几名匠人说道:“既然此法有差,不妨再作尝试。先前所论几种,就趁这几日试上一番……”

    那些匠人们闻言后俱都垂首应是,对大将军却只称呼贵人,似乎还不知大将军真实身份。顾昌倒是比较好奇这些匠人们究竟有什么样的技法居然引得大将军亲自来监查,正待要探头去观望,转头却看见大将军已经举步离开,并示意他跟上来,于是便也暂且按捺住好奇,忙不迭举步随上。

    一直行出工坊登车之后,大将军才又对顾昌笑道:“本以为顾君还要月底才达,没想到月中便至。”

    顾昌闻言后连忙垂首道:“河北诸事急用,岂敢再作等闲,受命之后,披星赶月……”

    大将军抬手打断顾昌的话语:“骤加夺情,失礼靖公啊。不过乡情殷切,宁伤伦情也要举君致我,我对顾君也是深寄厚望。”

    顾昌听到这话,额头又是冷汗隐现,不知是否因为乡人过于热切的表达令得大将军心生不满。要知道单单他这一桩任命,在行台便困阻了大半个月,原本行台年前便拟定人选,就是因为乡人选择他而他又从江东匆匆起行北上,也算是耽误了赴任。

    “不知何处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工。若是真能择取良选,能令州事事半功倍,几日光阴浪费能够等得起。所以我对顾君,不是常情期待,有没有信心?”

    “卑职必尽心尽力!也请、斗胆恭请大将军包容卑职求用心切,忍痛弃衰……”

    沈哲子听到这话,抬手拍了拍顾昌手背,不乏感慨道:“是我要多谢乡士拳拳助我,背倚渊厚乡情,才敢阔行进取。只是世务过于庞杂,近年竟然无暇转顾亲昵。”

    沈哲子这番感慨,确是有感而发,行台创设以来,他便再很少返回江东。此番北伐,乡人们所爆发出的那股助战热情,包括此番魏州刺史的竞夺,也让他近来感想颇多,不乏自责于对乡情的冷落。

1458 后顾无忧()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这话虽然已经被说烂,但也无损于道理的正确性。吴人乡亲对北伐大业的鼎力支持,其力度之大,热情之高,就连沈哲子都大感惊讶。

    其实自从江东政变、洛阳创设行台之后,北伐成功与否,对沈哲子而言便不存在疑难。特别是西征成功,陕西之地尽归行台之后,羯国的覆亡,只是一个或早或晚的问题。

    之所以有此底气,就在于行台已经拥有一支身经百战、成熟强大,甚至可以说是此世无匹的职业军队。这是北伐能否成功的前提与最重要因素,而决定羯国覆亡早晚的,就在于后勤方面的支撑是否足够,换言之就是来自生产力方面的制约。

    去年襄国被攻破,羯主石虎决定北撤迁都,这不失为一桩战略妙棋。王师如果还要对羯国造成有效且猛烈的打击,主要对手已经不是羯国的军队,而是后勤方面成倍陡增的压力。

    去年北伐一系列战事中不乏波折,主要原因并不在于羯国军队的战斗力强大与否,而是在于整个河北战场上王师兵力的分配有没有达到最优的配置,而支撑兵力调配的最大因素,就是后勤条件能否达到。

    最起码,如果没有来自后勤方面的强大保障,在去年十月之后,河北各路王师就需要进行收缩、减少消耗,更不会再有中路军攻下襄国、东路军陈兵东武城、直接威胁羯国信都的战略优势锁定。

    否则,早前广平方面胡润军所面对的困境,将会在这个冬日里扩大到北伐王师整体。

    行台虽然对于今次北伐作战准备良多,但所能提供的后勤保障也仅仅只能满足正面战场所需而已。可是江东吴人群体在过去一年的整体爆发,几乎是将过往这些年三吴之地所积攒的民财物力近乎整体搬运到河北战场上。

    如果后世论史,或可将此现象称作三吴民众作为一个整体的群体意志觉醒,他们不再只是单纯凭借大江天险而懒于加入中国大势,已经拥有了明确的勇为世道先锋并主流的意识与目标。

    若只是单凭行台所拥有的动员力,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步,反而有竭泽而渔、穷兵黩武之嫌。譬如汉武盛功,往后两千年都成为这个民族津津乐道、自豪不已的盖世武功,可是在当时,却是令民困物乏,以至于一代武皇都不得不轮台罪己、与民休息。

    汉皇开边可以说是国家或者君王意志的极致体现,与秦皇一统诸夏并称武事高峰。而这种自上而下的意志表达,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无顾底层诉求。

    可是这一次江东特别是三吴民众对行台北伐战事的支持,则是自下而上的一次意志表达。事实上这是行台,包括沈哲子本身都不太乐见的一种情况,行台素来求稳,三吴民众的亢奋热情,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一种失控。

    行台作为一个霸府存在,甚至可以说是未来新朝的政体雏形,除了主要的施政职责之外,还有统筹、磨合与平衡。其中任何一方势力过大,都会造成底盘的倾斜与不稳。

    而沈哲子作为行台的掌控者,行台既是他的一个工具,也是他的支撑。唯其所恃,为其所缚,当行台不再具有平衡稳定,而是有了强烈诉求表达时,就会反过来把持他的意志,使他沦为行台意志诉求的执行者。

    所以在组建行台的时候,沈哲子也是有意识的平衡与包容,对于三吴人家并无特殊优待,甚至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的打压与疏远,鲜有吴人担任重要的决策职位。

    因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沈哲子就意识到吴人身上有一种非常浓厚的保守自足的情结,包括他的老爹沈充在内,平生大愿无非再造东吴、割据江东而已。

    这种心理,老实说真的无可厚非,哪怕站在道义层面都无可指摘。只要身临其境,自身能够感受到中朝对江东人的态度,任何一个江东人都不会对中朝的沉沦感到可惜,只是遗憾于这些中朝冠带世家死得不够干净,居然又被他们退到江东来作威作福。

    有鉴于此,沈哲子在江东整合各种资源时,对于吴人多是少谈道义、多论惠利。只凭中朝对江东人的态度,妄论道义只会是自打自脸。君视臣为仇寇,臣事君如敌国,言吴人气量狭小也罢,若说吴人就该毁家纾难、拼死北伐,那真是不怕遭天打雷劈。

    沈哲子能够理解乡人这种心理,但并不认同。既然道义不可夸言,索性变成一桩买卖,因是在北上用事之后,一直在注意利益的分配。

    同时他又担心乡人的这种保守自足心理陡然发作、反过头来对他形成制约,不敢授予乡人更多的政治权柄。甚至因为担心乡人们玩什么黄袍加身、逼其履极的把戏,这几年都少回江东。

    但事实证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