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冒牌小太监-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幸的是,张谅兵不血刃地一马当先抢占泾州,复仇之心急剧膨胀,只顾着尽率全军长驱直入杀向长安,没有在沿途的汾宁等要塞留下足够的驻守兵力,给景云丛造成了可乘之机。

    结果,景云丛率军到达汾宁城外后,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就击退了城内的五百守军,顺利地占据了汾宁要塞,初步实现了他的战略意图。

    一俟进入汾宁城内,景云丛随即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传命手下这两千多军禁军将士,在汾宁城四周盛张旗帜,有意放出消息,诈称副元帅景云丛奉皇帝秘旨,亲率一万精锐禁军,攻取汾宁,凡西疆遭吐蕃战败、溃散之将校、军士,如愿报效朝廷者,尽可前往汾宁城中投军,前罪一概不问,如今后有建功者,必当重赏。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地迅速便在东达长安,西至泾州的范围内传散了开来。凭借着景云丛以百战之身在朝野上下树立起的崇高威望,那些被吐蕃军一路击溃,各自躲入山林、乡野间藏身的军士们一听到景云丛的招兵令,便络绎不绝地赶往汾宁前来投军,仅仅三日之内,景云丛麾下居然真的扩充至了近一万兵力。

    同时,因放心不下张谅而紧随其后赶至长安的吐蕃大将军纳悉摩一经听到景云丛率军占领汾宁的消息,顿时变得不安起来。毕竟,张谅只带了不到三万兵马,孤军深入,受中土皇帝弃城东奔之惠,方得以仅用了一夜时间就攻占了长安这座帝都,如今通往西疆归路的咽喉要道被景云丛率军切断,使得攻入长安城中的这三万吐蕃军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一支孤军,假以时日,倘若东奔的皇帝召集齐长安东、南、北三面的官军,与西面的景云丛所部合围长安,到时岂不如瓮中捉鳖一般,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将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三万吐蕃军队困死在长安这座孤城之内。

    纳悉摩近两天正为大明宫内出现的朝廷内线而感到烦心,痛责汤宽无能,竟连几个小小的奸细都抓不到,此时又接到退路被断的消息,不由得大为光火,一气杀了六七名留在宣政殿中侍奉的杂役方才住手。不过,他不愧为曾扶助赤德赞普扫平内乱,统一吐蕃各部的统帅之才,当他心中的烦乱得到尽情的宣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之后,纳悉摩果断地做出了一连串可称得上是英明的决定,正是这一连串的决定,对今后的战局演变产生了极其关键的影响。

    首先,纳悉摩坚决推行大论朗格提出的以蕃化汉的战略构想,扶立滞留长安城中被巡城的吐蕃军士捉到的宗室子弟,已故的昆阳公主的亲侄子李承宏于大明宫中即皇帝位,以这位傀儡皇帝的名义任命了包括汤宽等降臣在内的一干朝臣,意图以此举从政治上大大削弱弃城东奔的皇帝在汉人百姓当中的号召力。

    接着,纳悉摩又借李承宏的名义颁下一道圣旨,传命将长安城中百姓人等,不分男女老幼,尽皆赶去东南西北的十二座城门之上协助吐蕃军守城,充当炮灰,还美其名曰此举是长安百姓拥戴新朝的具体表现。公开张榜宣布,凡协助守城者,待长安局势化险为夷之后,皆赐予官身,从此不必纳钱纳粮。这一决定,不仅无形之中为守城的吐蕃军队送去了成千上万的人肉盾牌,更为阴险歹毒的是,可以借长安城内的汉人百姓来有效瓦解城外汉人军士的攻城士气,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减对方攻城的战力。(。)

第一百八十章 萌生退意() 
在相继使出了两条离间汉人的计谋之后,纳悉摩也针对当前他面临的战场形势做出了相应的军事安排。考虑到长安城中的这三万天蝎军中以轻骑兵为主,而轻骑兵只有在荒郊野外的攻袭战才能发挥出他们的优势,用他们来把守城池,决不是明智之举,纳悉摩果断地做出决定,在这三万天蝎军中的轻骑兵当中严格挑选出五千名战斗力超强的敢死之士,组成一支先锋突击军,由跟随他来到长安的纳府大管家,也是天蝎军中骁将出身的旦巴统领,主动杀出长安城,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务必从景云丛手中夺下汾宁城,恢复长安与西疆的联络通道。

    此外,随同这支先锋突击军一起行动的还有纳悉摩本人亲自选出的二十名步兵勇士,这二十人皆是高原猎户出身,擅长攀爬、格斗、弓弩等各项技能。纳悉摩下达给他们的命令是想方设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返回河州,传命给正在那里休整的三万多吐蕃军立即挥师东进,前来接应先行攻入长安的这部分部队。

    最后,考虑到今年长安反常的炎热天气会给习惯于雪域高原凉爽气候的吐蕃军士带来严重不适,纳悉摩已下定决心,尽可能地率领全军,安然撤出长安,返回泾州驻扎,巩固住此次北上的既有成果,静待逻些城中大论朗格的下一步指令。

    长安城中的三万吐蕃军一旦按照主帅的决定行动起来,长安城内外再一次陷入了恐慌和混乱当中。当那些侥幸在吐蕃军士攻入长安后展开的第一轮杀戮中存活下来的长安百姓还没缓过一口气来,随即就接到了由吐蕃人扶立的新皇下达的要他们上城助守的命令,于是,无论男女老幼,一面在心里诅咒着这傀儡皇帝,同时也只得强打起精神,分赴长安东西南北的十二座城门,协助吐蕃军守城。

    来兴儿等人那日在宝象宫巧遇汤宽后,回到国子监那座小小的宿房院内,等候着景昭与其父景云丛会合后,带回景云丛对留在城中的这几个人的最新指令,可左等右等,一直眼巴巴地等了五天,也没见着景昭的影子。其间,他们唯一的收获便是次日按照来兴儿提出的计划,辛十二娘一个人再次潜入大明宫,尾随于带领一干吐蕃军士赶往宝象宫,意图捉拿所谓的朝廷奸细而扑了空的汤宽,一路返回设在宣政殿的纳悉摩中军大帐,从而探得了吐蕃军首脑的确切位置。

    另外,趁着长安百姓被强行赶至各个城门协助吐蕃军守城的机会,波护手下的几十名鸡鸣狗盗之徒也夹杂在百姓的行列中,混入了各个城门处的防守队伍当中,并且尤其以城西的安远门混入的人数最多,达到了十几个。

    令他们感到庆幸的是,吐蕃人对国子监这座中土朝廷最高学府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兴趣。仅仅在入城的第二天,派了一小队军士冲进务本坊,在国子监的各个庭院中来回搜索了一番,确认其中没有藏有朝廷的官员之后,便一去不复返了。

    当那一小队吐蕃军士闯入国子监时,来兴儿、锦屏等人刚好潜入到了大明宫中,而老祭酒一听到坊外动静不对,当即带着老仆人钻入了秘道躲藏,只有小白龙和“追风”两匹马还系在来兴儿和锦屏那间小小宿房后的树上,险些被吐蕃军士发觉。好在来兴儿住的这座小院属杂役人等居住的场所,院内只有几间简陋的宿房,没有一座像样点的官厅,前来搜查的吐蕃军士只匆匆在院门外朝院内瞅了几眼,没进院就离开了,这才使得两匹宝马避免了落入吐蕃军手中的厄运。

    堪堪等到了第六天的午后,国子监中那条通往城外的秘道仍没有一丝的动静,辛十二娘终于按捺不住了。

    她拉扯着江中石,急吼吼地到宿房中来找来兴儿请战。来兴儿一眼望见二人一前一后地走进自己房中,当即就明白了他二人此来的心意,不等辛十二娘开口,就抢先向她解说道:“大娘子莫要心急。据波护安插在安远门的兄弟得到的消息,吐蕃军很可能获知了什么对他们不利的消息,正在精选能征惯战之士,想要出城与官军接战。如此看起来,景元帅所部极有可能已给长安城中的吐蕃军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只要大娘子肯再等上个两三天,在下相信必有景将军的消息,到那时,咱们依景云帅的将令行事,还怕没有你大娘子大显身手的机会?”

    他对辛十二娘颇为客气,然而对被辛十二娘拉来一同向自己请战的江中石就没那么客气啦,冲着他沉声喝问道:“你瞎跟着起什么哄!闲着没事做,就去提些水来,给小白龙和‘追风’洗洗身子,这大热的天儿,没得叫马也跟着人一同受罪。”

    一向对来兴儿言听计从的江中石今天受了一通数落,并没有向以往那样憨笑着,反而帮着辛十二娘说起话来了。

    “大哥,给马洗澡的事不用你吩咐,我和嫂子今儿一早已经办妥了。嫂子还让我告诉你一声,她放心不下娘娘的尸骨还埋在宫中,怕万一被吐蕃人发觉了,使娘娘身后还要受到****,所以她今天要进宫去瞧瞧,此刻怕是已经混入宫了。你就是替嫂子的安危着想,也得放我二人到大明宫中寻上一寻吧。”

    一听到锦屏连个招呼都不打,自己一个人就擅自跑到大明宫去了,来兴儿在房内站不住了。一急之下,他上前两步,一把揪住江中石,大声喝斥道:“你怎么不早说?锦屏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可要仔细着些。”

    江中石委屈地应道:“嫂子本就是怕被你知道了,半路拦下她,特地嘱咐我,待到了午后再向你说起。她还说,还说”

    “还说什么?”来兴儿两眼几乎要喷出火来。

    “她还说要是万一到了晚上,她还没有回来的话,也叫我带话给你,千万不要入宫寻她。可是,大哥,你能忍下心来不顾及嫂子吗?”(。)

第一百八十一章 景昭报喜() 
来兴儿被江中石这话搞得哭笑不得,心中暗想,小石头啊,小石头,你明明怀揣着这么大个秘密半天也不言语一声,到了此时,辛十二娘窜掇着你同她一起到外面杀人,你却拿锦屏来当做借口,想要诱使我答应你们,也不知道你是聪明啊,还是糊涂。你不是一心想跑到外面杀吐蕃将军吗,我现在偏偏就不给你这个机会!

    想到这儿,来兴儿用手点着江中石,换做一副笑脸,对辛十二娘说道:“大娘子,你瞧瞧我这个兄弟,说起话来颠三倒四的,也不知道个轻重缓急。如此就请大娘子辛苦一趟,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