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纹秘境-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只好先退出了大宅,把里面的情况跟大家说了下一遍。孙教授说既然不见了那就别为此耽搁时间,虽然这事有离奇之处,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一切先找到范蠡的古墓再说。

    眼下其实我心里很是纠结和疑虑,首先程子说那光束是镜子的反射,我认为勉强还能解释的通,那么老太太为何就在昨晚发生了尸变,左侧偏房里棺材和尸体的失踪又如何解释?!有太多的事情偏离了正常的逻辑,我很担心这会成为我们的后患。虽然已经顾虑重重,但是我左右不了队伍的去留,既然领队说走那么我也只能跟着走。

    之前根据孙教授总结的信息,我们已经确定了采石场就在附近,后来在村尾又发现了条深入大山的路径。有了它的指引我们加快了速度,小道弯弯曲曲时隐时现,虽然崎岖不平但是也称不上险峻。时间临近中午时我们到了一出峡谷口,孙教授招呼大家停下休整,吃过中饭补充些体力后再继续前进。

    我照着之前所学的分水知识想试试身手,于是爬到了一处高地去观察,发现对面的地貌有些特别,五座山丘如扇形状排列在眼前。我观察了良久,能感受到其中的异样,但是结合了书中所说的各种地理气势,却找不出一种符号它的出处。我有些沮丧,看来风水这门学问没个师傅亲自指点,很难学到其中的真髓。

    队伍吃饭加休息差不多半个小时后继续出发,小道七拐八绕一直引领着我们到了那五座山丘前,而后又绕到最北面一侧的那一座,最后一路延伸进入两侧山丘夹击之势的峡谷中。

    此时的小道已经比原先的要宽阔很多,路面也更加平坦,人为修筑的遗迹随处可见。我们一路继续往前,发现越来越多的残破石块石板被废弃在路边。又走了将近十几分钟,突然在北侧山谷的崖壁上出现个巨大矩形石窟洞涵。仅洞口的大小初步估计高约六米,最长处可达二十多米,在通向洞口处的位置层层叠叠堆满了碎石。

    我们一行人穿过石堆来到石窟入口,见到从洞口到洞底有条宽大的石阶,呈波流形延伸向下。由于视觉的关系只见里面黑洞洞一片,无法判断其深度。再看洞顶上方,虽然有部分岩块坍塌,但还基本能看出是呈圆弧形斜伸。随着视线慢慢适应黑暗环境,整个洞穴的样貌也慢慢更加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观察了片刻后杨队长打开手电率先踏上了石阶,我们一个个跟着鱼贯而下,走了估计百来步便到了洞底。细看之下石窟洞壁陡峭整齐,整个地下空间逾二千来平方米,洞顶离地面最高处有近三十多米,最矮的地方也有5米。洞中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个粗大石柱撑顶,石柱的横截面犹如熨斗状,布局合理设计精妙需要5人合抱才能围的过来。在东西两角处还各开凿了一个蓄水池,洞内干燥阴凉。洞顶、洞壁和石柱的表面都凿刻着细密的斜纹,整齐划一如测绘过一般。

    孙教授和孙小曼看的格外仔细,不时还啧啧称奇。我看不出什么名堂,不过倒也为这沉睡了一千多,浩大的地下工程所折服。程子见这俩人摸摸看看研究了半天,便催促道:

    “嗨,嗨,我说咋们是来找古墓呢?还是来参观石窟的?!如果只为看石窟咱们去龙游看,跟这没啥区别,而且有吃有喝还有导游讲解。”

    孙教授此刻应该挺高兴还在兴奋当中,所以并没跟程子一般见识。他只是说这里的石窟与龙游的相比,从工艺技法上看几乎如出一辙,有互相传承的痕迹在里面,从规模和难度看这里侧要高出一筹。县志记载这个石窟的开凿时间为三年,考虑到当时范蠡的家族已经富甲一方,人力物力充沛的情况下耗时三年似乎有点漫长,所以他推断还有未知的空间没被发现,而古墓的位置应该就在其中。

第二十三章 密道入口() 
如果范蠡的墓室果真在这石窟里,他这么费尽心思,那么其入口必定也是十分的隐蔽。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杨队把洞窟分成了6片区域,叫我们每人负责一块地方分头寻找。几百个平方的面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6个人来来去去敲敲打打折腾了个把小时,愣是没有找到一点有用线索或痕迹。只在北侧洞壁下方发现堆砌着很多青石板,样式和规格与石户村的一致,想必当年村民们就是在这取石的。

    孙教授怕我们这样找会有所遗漏,于是让大家交叉互换后又搜寻了一遍,结果还是毫无头绪。最后他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商讨对策,程子和金狗说或许别处还有类似的采石场,应当对整个山谷作一次搜索。孙教授则不同意见,他认为这个石窟工程量浩大,加之石墓部分开凿所需的时间和物力不可小觑,纵然他范蠡富可敌国,也难同时动工兴建两个如此巨大的工程。

    孙小曼也坚持孙教授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有厚葬习俗,墓葬多有反盗措施各个朝代都会采取各种的严防手段,其中包括坚固陵墓、防盗机关、诅咒恐吓、疑冢假坟等等。范蠡乃是当时的大土豪,设计自己的陵墓时肯定会加以考虑,在其中设置某些机关甚至有防御功能,伪装隐蔽入口那更不必说。

    俩位考古专家都认定古墓的入口就在石窟中,我和杨队长自然没理由反驳,不过我俩都觉得这么漫无目的的找不是个事儿。我问孙教授是不是有别的方法可以辨别,最起码要有个明确个大致的方向,

    孙教授说各种探测器材一件没带,有洛阳铲但是在这里根本不顶用,从目前看各种条件都不具备,只能再更细致的作次地毯式搜索。

    整个石窟内只要有面的地方,全是虎纹状的凿痕密密麻麻,一遍下来角角落落都检查了个遍,甚至连蓄水池的底部都一寸寸检查过,可还是一无所获。孙小曼仍不死心她从背包里拿出张地图,想从地形上去推敲墓穴的位置。我已经无计可施于是也凑上前去看看,孙小曼在地图上一处处给我指出相应的位置。我首先认出的是这五座山丘,它位于群山之中与周边的山峰走向有明显的不同,然后我看到它的上方有条连绵很长的山脊,走势呈现出一个s状。看了许久后我忽然醒悟过来,这种地势在书中风水篇被称为龙脉,那下面与之对应的五座山丘就是龙抓。我越看越兴奋深信自己已经获知了古墓最关键的门禁,就等着我去把它推开。

    我取过孙小曼手里的地图更加细致的观看,按地图所示我们现在的位置应该在最北侧的山腹之中,属于五爪中的一支。这种情形使我有些纳闷,范蠡选择在此处开山建陵有破势之嫌,五爪成了四爪失了帝王之气。文献资料记载范蠡博学多才,是个上晓天文,下识地理的风水高人,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除非他是故意而为之。其实深入想想结合他一生的轨迹,我这种猜测还是有极大可能性的。范蠡他前后两次逃离政治核心圈,在扶持勾践吞并吴国后曾有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说越王勾践为人“长颈鸟喙”是个可以共患难,难与同安乐,的人。他对伴君如伴虎深有感受。给予这种思想去推测,那么他选择这里建墓的动机就显而易见了,他是希望自己的后辈有足够的权势依附,同时又可避免国家核心的权力斗争。

    假设我以上的种种推理都正确,那基本可以确定两个事实,一范蠡是位知天命的杰出人物,二古墓的位置应该靠北面这一侧,因为北面是龙脉的胸腹所在,葬于这里的人能萌阴后辈大富大贵,而南面则是在龙爪之下是块极凶之地。

    由于太专注于自己的分析当中,放下地图时发现大家都齐刷刷的盯着我,程子追问是不是有什么发现,考虑到所有的推测,全都基于我那不成熟的风水知识,怕出错献丑所以只告诉大家,我认为墓穴的位置应该在北侧,重点要在这个方向排查寻找密道的机关。

    说完我当先到了北侧洞壁下查看,从洞口处开始洞顶圆弧形斜伸,到了北侧洞壁最低处只有不到5米的高度,总面积并不大。我一块块查看堆砌着的青石板,像电影电视剧里那种一按或一抽哪块石砖,密道机关就开启的桥段并没在这里发生。我正郁闷难道之前推测是个错误?!就在这时我发现,在石窟的东北角设有一根撑顶柱,规格要比其它的石柱小上好几号,它距离北侧洞壁不足5米,忽略洞顶的斜度它与东北两壁刚好形成个正方体。这看着就十分突兀,也不符合常理。如果古人设置它是为了支撑洞顶,那完全可以说是多此一举。反观这石窟的开凿处处透露出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只能说明设计者的用意是有其它用途。

    我走过去上上下下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终于在它的背面发现了问题。在石柱的阴暗面开凿有两个直径20公分的圆孔,用同等大小的石圆柱镶嵌在里面,由于视线的关系加上特意伪装过,隐蔽性非常强,难怪一开始大家都没察觉到。

    见我有所发现,大家都围了上来,猜测它的用途。孙小曼拿着手电在石柱的底部照了一圈,有磨损的痕迹,她断定石孔的用途是支撑孔,插进圆木就可转动石柱。孙教授听罢吩咐程子,金狗去洞外砍两颗直径20公分左右的树来。眼看马上就能进入古墓大家都很高兴,程子也罕见的没有抬杠,乖乖的跟着金狗去砍树。

    当孙小曼查看石柱的底部时,摩擦的痕迹我也看到了,而且注意到了更多细节。石与石摩擦新旧的痕迹有明显的不同,我看到它颜色泛着灰白,就知道这是新的痕迹,说明有人比我们更早一步来到了这里,而且还进入了墓**部。

    在我知道自己家族的秘密后,就没把孙教授杨队长他们看成是一伙的,所以暂时没把这个发现告诉大家,只是自己心里暗暗担心,墓内会不会已经被盗掘一空,孙叔说的线索会不会就次断掉。同时我又深感愤怒,作为摸金校尉第一次下墓尽然成了给人擦屁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