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生人之阴山仙洞-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人,小心二叔?为啥?到底咋啦”一连串的疑问没人能给我解答,“再见,还是别见了”说着我就往回走,准备回去补个“美容觉”。

    我回去的时候,二叔已经醒了,二叔说他要给我讲个故事,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第五章 四方村古墓() 
这个故事是属于二叔爷爷的,二叔的爷爷本是那个年代那一辈里本事最大的,可就是因为那个墓,那个秘密,让二叔爷爷决定永生永世不再下墓,也不允许家族中后来的孩子继承这门手艺。那时候,二叔爷爷随着车队来到四方村,四方村建于明初。建村之初有滕、王、徐三大姓氏,并留有谱牒。据载,徐姓为定居四方村最早的居民,其谱牒称:“先世派出云南,明永乐初年落户山东即墨县仁化乡文峰社,依风鸣山后居住……”其间,先民看好此处背靠北岭山,前依胶州湾,为渔耕富庶之地,而先后徙迁定居,并逐年遂姓氏而居自然形成。

    二叔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就这么开始了,其实平时要干的农活并不多,主要的任务就是垦荒。住在简易牛棚,吃萝卜稀饭,每个月还有几分钱的菜金,这样的生活相对于被杀头处死实在悠闲。由于这个村子当时距离中央地方又远,村子又穷又破还没开始开发,村子里大多数人都在吃老祖宗本儿,所以上面基本没人来查,这样,二叔爷爷的生活便更是清闲起来。那时,村里人儿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就是村里东边有条妖河,说是一下雨,河里就出现闪闪发光的东西,还有一节一节好像是什么东西的骨头,村里很多大人小孩都见过,就这么一个传一个,越传越离谱。

    这一天,二叔爷爷一个人来到河边,远远的就看见个大白屁股,走近一看,原来是个胖子在河边撒尿。瞧那胖子的穿着,估计也是个来这儿的知青。其实,前两天二叔爷爷就来过河边蹲在小土丘上观察过,根据老祖宗的经验和周围的植被情况就判断此处必有大墓。二叔爷爷虽然基本上是属于盗墓北派的,但也不是南派的东西一点儿也不了解,他从小就爱鼓捣东西研究书籍啥的,所以一些南派的绝活啥的也就被他鼓捣出来了,再加上之前和老辈们历练过几次,会倒也不稀奇。

    正所谓”观草色泥痕“虽然只有短短的五个字,但其技术含量却十分丰富,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和掌握的。“观草色”,就是观察地表的植被生长情况,如果附近的地上植被生长不好,草色枯黄,就要注意了,如果地下有古墓,特别是秦汉以前的大墓,往往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判断基本上就不用怀疑了。因为古墓所在地方地下水位很低,一般情况下地下水和雨水都很难渗进墓穴,古人将棺材埋葬时,并非用普通的土,而是使用了干燥的木碳、粘稠的白膏泥、以石灰为主的三合土,由下向上,由里及外,逐层覆盖、回填、夯实。而且墓中过多地使用了朱砂、石胆、雄黄、矾石、磁石、礜石这些有毒性的金石之物。古人常用这些“毒石”来炼丹药,魏晋及以前时代的人特别喜欢服用,名为“五石散”,文雅地说法是“仙丹”,秦始皇寻找的“长生不老药”,也可能就是这玩意儿。时间一长,随葬的这些“毒石”的毒素也会随气挥散到地表,影响地表植被生长,甚至会把植被“烧”黄,致枯死。而四方村这条”妖河“附近正是符合这些判断。

    可是这下二叔爷爷可被难住了,想要下墓,就得需要工具了,不要说专业的工具,这儿就算连平时基本干农活的工具四方村都不够,更不要提下墓用的洛阳铲,折叠铲,十字镐,匣子炮,防水探照灯,螺纹钢管,军刀什么的防身武器了,首先,食物充足这一条就没法子办到。二叔爷爷正在这琢磨着怎么下墓,可能是那胖子看二叔爷爷一直没动,就走过来瞧瞧咋回事。

    ”兄弟,你搁这儿看啥呢?“胖子说。

    ”没看啥,看鱼“

    ”你可真逗,这儿河里哪儿有鱼?你不会也在这研究那骨头吧,我看你也是知青,我和你说,这儿有大宝贝你知道不?老大老大的大宝贝了,咱要是能找到就发财啦,啊哈哈哈哈哈“那胖子大声说着。

    ”看来这位兄弟你是个行家啊,那兄弟你准备怎么办呢?“二叔爷爷听到后便试探的问。

    ”当然是下墓啊,有墓还不下不是瓜嘛“胖子说。

    ”可是兄弟你有下墓的装备吗?“二叔爷爷说道。

    ”哈哈哈,大兄弟,不瞒你说,我还真有,这村儿啊,我有亲戚,好多东西我都藏在这儿了,哎呀呀,不好,怎么还说出。。。。。。。。。。“

    “兄弟,你莫担心,我也判断此处必有古墓,要不,你我搭个伴?,你有工具,我有技术,要是有宝贝,你六我四你看行不?”二叔爷爷说。

    那胖子也还倒是爽快,“好,什么我六你四,没这些说头啊,挖出宝贝,咱哥俩儿平分,哈哈哈,这墓我已经研究好几天了,既然咱哥俩儿有缘,不如拜个把子结成兄弟”这样墓里放心,彼此能有个照应“。就这样,胖子和二叔爷爷就拜了兄弟,约好三天后早上出发进古墓。

    二叔他爷爷那代,盗墓其实就已经有了门规和派系之分,过去北派叫摸金校尉,南派的叫淘沙发丘,长沙地区的叫土夫子。摸金校尉们干活,凡是掘开大墓,必在墓室地宫里点上一只蜡烛,放在东南角方位。然后开棺摸金,死者最值钱的东西,往往都在身上带着,一些王侯以上的墓主,都是口中含珠,身覆金玉,胸前还有护心玉,手中抓有玉如意,甚至连**里都塞着宝石。这时候动手,不能损坏死者的遗骸,轻手轻脚的从头顶摸至脚底,最后必给死者留下一两样宝物,在此之间,如果东南角的蜡烛熄灭了,就必须把拿到手的财物原样放回,恭恭敬敬的磕三个头,按原路退回去。而南派则是豪爽为主,没什么忌讳。“南派”以“巧力”见长,如盗洞打在棺前或是棺尾都有讲究。方口形的盗洞就是南派所创,盗墓贼在工具的使用上也特别讲究,如洛阳铲就是南派盗墓贼发明的,既是他们盗墓利用,也是他们盗墓绝技。无论是寻找墓葬,还是发掘墓葬,“南派”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只是单纯依靠工具来挖掘。其实无论南派还是北派,最终的目的也都是把墓里的宝贝拿出来,所以到后来,派系里的规矩也没几个人还在遵守,就连派系也不那么明确了,至于二叔的爷爷后来在四方村古墓里发现什么,又是怎么活下来的,他始终不告诉二叔,可能他自己有说不清楚,再后来人老了,也就什么都记不得了,这段记忆也就这样尘封了起来,但是到这里,二叔爷爷的故事还得继续讲。

第六章 奇怪的墓室、壁画和胖子() 
就这样,一连过了三天,这三天里,二叔爷爷辗转反侧,成夜成夜的睡不着觉,总觉得这次事情太过顺利,顺的蹊跷,可是又总也说不出来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儿,不下墓,不能一辈子就搭在这山沟沟了,下墓,又不安心,不过这也是唯一可以脱身的办法。第四天凌晨,二叔爷爷早早的就到了和胖子约定的地点,那胖子倒是还挺守约,拎着一筐工具大摇大摆的走过来,这胖子看来能耐大得很,说是有工具果然就有工具。二叔爷爷和胖子沿着河边一直朝着上游走,也没算到底是走了多久,只见此处地貌早已和四方村河边的地貌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此处背靠大山,山前有一奇特的平缓之地,正是典型的龙脉地势,风水中的龙脉即指山脉,指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而此处位于乡村,龙脉形式为小聚,背靠北部主山,两侧向外伸展,形成扇形向外扩展,分枝布叶,大有形成屏障之势。而后主山,顿挫有致,重峦叠嶂,有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紫气东来,草木繁盛,石润而明,正适合阳宅及富贵阴地。

    定好位置,剩下的就是挖洞进墓一探究竟了。只见那胖子从黑袋子里摸出工具,将探针通过转接器接到洛阳铲铲头上,在空地上开挖了起来。这铲子每朝地下戳一下,就带起大把的土,然后不断地旋转铲头,将铲头插进去,最后拔出来,发现土质有人工夯实过得痕迹,页岩层与土层的交界则十分明显,并伴有白膏泥,虽然是判断出了这附近有墓,可这如何找到入口进去或是说如何打洞下墓就是一难题。虽然二叔爷爷和胖子当时还不清楚这具体是谁的墓葬,可看着这防盗措施也知道这墓下的不那么简单。胖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凿穿这封土层,反而挖上来的是一层又一层的三合土、泥砂浆、碎石,白膏泥。二叔爷爷和胖子一直挖到了后半夜,终于,在凿穿最后一层碎石层后,又继续挖了40分钟,这盗洞已经打得深不见底了,二叔爷爷和胖子顺着那洞钻进去,手电才终于能透过零零星星的小空洞瞥见墓室一角。当时二叔爷爷就心想,这胖子耐心可真是大得很,这要搁在一般人身上挖了这么久还没挖到,估计早特么放弃了,这胖子不错!将来出去交个真朋友,保不准以后有用得到的地方。

    等他们到了这墓室一角,才发现这墓室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手电照到的墙壁满是奇怪的壁画。而壁画中间满是裂纹,这裂纹好像又生生的将一整幅壁画切割成了几个小幅壁画。壁画上第一部分画面上只有一只秃鹫站在高高的悬崖上俯视着大地。而第二部分则是一群穿著奇怪的人围着一个像是祭祀坛的地方举行仪式,每几个人抓住一只一只丑陋恶心的东西扔向祭祀坛。而第三部分则是本应该生性温良的秃鹫疯狂的奔向祭祀坛并啄食那一条条恶心的生物,面相凶恶,眼睛瞪的好像突出了眼眶,那恶心生物被啄的遍体鳞伤,血和肉飞溅了一地。顿时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闪电向祭祀坛附近的人群劈过去。而这最后一幅则是乌云散了,祭祀坛消失了,秃鹰消失了,恶心的生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