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肉粽客-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蝗恕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毕竟曹老板对这种事情还是比较低调,从不张扬,所干勾当不仅自己不承认,还不允许别人说,他刘子业倒好,直接把盗墓官职提上日程,昭告天下,还像模像样的派发了当时的红头文件。如此之高调,实乃后生可畏,曹老板当然自愧不如,也就让出了这个“第一人”的头衔来。

    刘子业对盗墓事业可谓倾心,史料上记载,如果不是因为他怕坏了自家龙脉风水,第一个开挖的,很有可能就是他老子孝武帝的墓,可能他觉得,用自家老子的坟练练手,他爹估计也不会责罚他,更何况,他本就看他老子不顺眼。

    好了,被刘子业这么一搞,“盗墓官”这种荒唐滑稽的事业编制就出来了,不过可别认为他这是瞎搞,出于对偶像的尊敬,这个职位在刘子业看来,编制体系那可是非常苛刻的,换句话来说就是一般人还担任不了。

    他把职位设置出来以后,专门让自己的王叔、即建安王刘休仁和山阳王刘休佑来全权负责,处理政务的同时让他们兼职盗墓,并加封他们为“盗墓王”。俩位王叔当然知道自己这疯侄子平日里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无缘无故怼亲叔”,任命书一下来哪敢怠慢啊,立马着手打造这支青史留名的盗墓军队。

    前面说过,前废帝刘子业从小喜欢读书,学习认真且文章做的也还不错,除了历史之外还尤为喜爱民间传说,特别是对降妖伏魔的三十六天罡、二十八宿以及七十二地煞的故事异常痴迷,俩位盗墓王叔便投其所好,建立编排出了“三十六天罡地煞发丘中郎永光之将”,简称“三十六中郎”,根据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野史记载,这三十六中郎将的规模可不一般,字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三十六个盗墓高手,而实际上,却是三十六支军纪森严的盗墓大军。

    三十六中郎每支队伍都严格按照三十六天罡星宿位编排,建立初期,光是列位至前五的天魁将、天罡将、天机将、天闲将与天勇将这几支队伍,单支人数就达到俩百人之多。就凭这规模,挖一座耗时几十年修建而成的历代帝王陵寝也就几天的工夫,着实令人汗颜。由于发过红头文件,天下百姓也都知道刘子业这支作死大军,民间更是送其美名曰:横众。啥意思啊?横行霸道的大部队呗!在多数人看来,这支队伍干的事情哪是盗墓啊,简直就是狂风扫落叶一般的抢墓啊,那阵仗那排场那破坏程度,估计后来的孙殿英有幸一见都得自叹不如。

    由于都是蛮干,而且都是莽汉的原因,导致这三十六支大军之中几乎全是些穷凶恶极的土匪,不过事事都有俩面,这几千人的队伍里,还是涌现出了八个非常有本事的领队角色,他们分别是:天机将周步昌、天闲将林玄机、天英将百里无徒、天暗将曹存芝、天异将赵明赋、天究将唐禛、天哭将丁世九以及天巧将李景真。

    而我唐家的盗墓始祖,正是其中带领三十精锐盗墓之士的天究星位中郎将,唐禛。

    当时看到信封上这份名单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这些人就算在行业里再有名,可那也是千百年前的红人榜了,高祖父何必写这么详细呢?一个多月之后,我总算明白了高祖父这份用心良苦。这八个已经作了古的高人,可把我给搞惨咯。

    接着看。

    唐禛,字子博,福昌县昌谷人,早年跟随武陵王夺取政权,后孝武帝病逝,唐禛被收编至建安王刘休仁麾下,时任领步兵校尉,领士七百余人,后因刘子业编置盗墓官一职,刘休仁便将其编入三十六中郎将的队伍之中,是为天究中郎领将,三十六将列位第二十四。

    生于乱世的唐禛极懂为人处世之道,自孝武帝至前废帝时期,虽是官阶一降再降,从护卫将军到领步兵校尉,再到后来只统领区区三十人的盗墓天究中郎领将,唐禛从未流露出任何不满的情绪,所任之职一律照单全收,所司之事也全都兢兢业业,言少行多,也绝不将自己卷入刘氏家族的内斗之中,也正因此,唐氏家族的香火才在六十余年的刘宋王朝里得以延续。

    虽说在二十来岁的年纪就成了武陵王的家臣,后又因讨伐刘勋有功,加官封爵,平步青云,但在这之前,唐禛自己也是个传奇人物。传闻天究领将唐禛在年少时曾有一番奇遇,结实过正牌摸金校尉传人,从而获得一部份摸金真传,说起来,能有幸进入武陵府,也和摸金翻肉粽有些关系,当然,这是后话了。

    说起来,刘子业当初设置发丘中郎将一职的初衷,一来是出于脑残粉的狂热,二来其实也多是为报复自家人而用,几次大规模调集三十六中郎掘冢盗墓基本都是如此,而且他不光盗,还像个农村妇人一般,命众郎将往被破坏损毁的陵墓上泼粪水,借此羞辱自家人。

    唐禛虽对废帝所行之事大为唾弃,但他也像很多人一样,并未表露丝毫,也就跟着刘宋王朝一起继续过荒诞的日子,直到一年之后,淮阳王刘彧与一干宗王谋反,将刘子业斩杀于华林园竹堂,刘宋王朝再一次迎来朝权更替,作为主要谋反人员刘休仁的部下,唐禛也被迫编入了拥立刘彧称帝的势力范围之内,至此,只在历史长河中存在了短短十一个月的盗墓大军三十六中郎将,也就此宣告解散,其中大部份军力都被宋明帝刘彧投入到了著名的“义嘉之难”的战场上去了。(。)

第一百二十六话:花抚遗恨() 
刘宋宗王形成的文帝系与孝武帝系两方的内斗,自公元466年二月一直持续到年底,虽说最后还是平定了内乱,但由于一直战乱不断,人民苦不堪言,刘宋的国力也逐渐大衰,唐禛见天地不仁,国政腐朽,想了一晚上,最后辞掉官职,称病退隐了。事后也证明,他这么做是对的。

    能人都有大志向,同一时间刘宋朝堂之上也陆续有些人退出了刘家的政治舞台,不过这些人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其中有个人,在未来几年间,直接影响并间接左右了唐禛、乃至整个唐家之后的命运。

    退隐之后的唐禛为了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回到了昌谷老家,娶了个同村富家女子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半之后,便被当初同在朝野做官的同僚找到,公元468年初春,唐禛阔别妻儿,再次干起了老本行。至此,盗墓一技,从此便在我唐氏家族内传承下来。

    虽然不知道唐禛老祖是怎么想的,但唐家后世的子子孙孙们却对盗墓这一有损德行的祖业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就算说不上都能出人头地大富大贵,不过好在也都是铮铮铁骨的汉子,对于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和相关物识大多都小心保管,秘密封存,自己也不干这晦气丧德的勾当,而是一代一代往下传,这样既不没了祖宗,也不至于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不过唐家后人里既然能有知书达理识大体的子孙,那么自然也就有一些非常另类的存在了,比如爷爷口中说的“妙一手”,唐英屠。

    唐英屠的光辉事迹燎角急件里倒是没提及多少,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句“自一手始,盗掘之业甚其光大,引祸事层出,遗害俩千载矣。”这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自从继承了祖志,唐英屠便将盗墓这事儿发扬光大,结果闯下不少大祸,其恶劣影响程度长达俩千年之久。

    这些白纸黑字写下来的东西基本上都会有些夸大的成份,我以为也就是我高祖父随便这么一写,我就随便这么一看,得了,没承想,这几个月所发生的所有怪事,以及在未来不久即将要发生的更加骇人听闻的事,全都和这句话有关系,也全都是拜我这“妙一手”老祖宗所赐。

    看到这里,关于我唐家祖上的事情基本上就全部水落石出了,我愣了有那么一会子,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从唐禛老祖开始,唐氏男儿就被迫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然而最讽刺的是,到了我这一辈,选择的专业居然还是考古,手头的工作,也还是隶属于国家,这兜兜转转千百年,冥冥之中……仿佛一切,又回到了那个风云骤变的年代。

    不过高祖父在黑色巨蟒腹中留下这么一封加急信件,显然不是为了和后世子孙唠嗑的,紧接着,我就看到了最后一部份那几句揪心的话语。

    “唐某不才,本欲凭籍祖传之技以图报国,光宗耀祖,未料力有不逮,误闯此白脸鬼地,毁损脉路,启开封印,险致地下邪祟逸出,为免遗祸四方,某舍身取义,以己之骨肉毛发再度封印此地,无奈古印已毁,尸邪益甚,每年需一童男献祭以作镇压,凡我唐氏后人,若有能者,务将此地白脸邪祟地眼点之地脉毁尽,以慰吾于九泉之下。”

    这段话翻译过来意思就是说,我唐某人呢,来此地本是想仰仗着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找点救国闹革命的本钱,没想到技术不过硬,闯入这白脸之地才发现出了大问题,不小心坏了此地的脉路,打开了不知是谁设下的封印,为了不让地下那些被封印的邪祟重出天日,祸害四方,只得舍生取义,用自己的骨血毛发将此地再度封印,但无奈古印已毁,白脸地尸邪又太过厉害,所以每年还是得牺牲童男一名用作镇压,但凡我唐家后世有能人,一定要务必再次深入此地,将白脸邪祟地眼点的地脉完全破坏,如此一来,我唐某人在九泉之下,方可心安矣。

    这段话后面还有一小段备注和补充说明,意思是这绣花潭本来一块凶地,因为他的原因导致邪灵出世,为了不让其屠戮人间,高祖父只能牺牲自己,以肉身棺椁布双重奇门遁甲阵,内阵封压邪灵,外阵阻拦生人,而那黑色巨蟒,也是他的宠物,负责每年魅惑吞噬一个十岁以下的男童,用男童血肉及魂魄来压阵养阵,否则阵法一破就功亏一篑了,不过还好高祖父也知道做的是些伤天害理之事,所以留了个后手,希望自己子孙后代若是有能人辈出,那么下到这幡互浪旋阵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