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零炮楼-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咱二大爷打老鼠打上了瘾,就像一个丰收的农夫正在收割庄稼,无论有多累也是幸福的。杨翠花让咱二大爷歇歇再打,咱二大爷说俺平常为了抓一只老鼠要费多大劲呀,没想到这全村的老鼠都到你这来了。你真是贾寨的贵客,连老鼠都心甘情愿地为你送死。这些老鼠不但够咱们吃一段时间,还可以分给村里的乡亲们。 
  杨翠花说,你只顾打老鼠了,你没发现有些奇怪?咱二大爷问,有什么奇怪的?杨翠花说,我发现老鼠只啃这一面墙,其他的墙为什么没有老鼠啃?咱二大爷经杨翠花一提醒也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杨翠花从床上起来,来到墙边,将耳朵贴在墙上,用手敲墙。这一敲不要紧,连咱二大爷都听出来了,这墙是夹皮墙,里面是空的。 
  杨翠花让咱二大爷找来工具,凿墙。不久咱二大爷把那墙凿了一个洞,麦子像瀑布一样从洞里流了出来。咱二大爷吃惊地用手把洞堵上了,望着杨翠花发愣,犹在梦中。杨翠花让咱二大爷将洞封住,说乡亲们有救了。 
  后来,杨翠花将麦子分给了贾寨的每一户人家,外加两只死老鼠。 
  贾寨人吃了杨同志的救命粮,把杨同志当成了活菩萨,当成了救命恩人。杨翠花说,我不是活菩萨,我是共产党。村里人说,那共产党就是俺的救命恩人。村里人问麦子从哪来的?杨翠花笑笑不说。 
  麦子当然是咱四大爷贾文灿藏的。那是贾文灿用枪换的麦子。没想到这些麦子救了全村人的命。可是,这麦子却送了杨翠花的命,这是后话。 
  几天以后,老天爷终于下了一场透雨,雨停后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大地变绿了。面黄肌瘦的村里人连忙下地种庄稼。贾寨人快要饿死了,手里居然还留下了玉米种子。这把种子就是饿死也是不能吃的,留着这把种子就留下了希望。 
  在生产自救中杨翠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杨翠花提出一个新鲜的种地方法,全村“打窝堆”。也就是说不管地是谁的全村一起种,打下粮食最后按人头分。咱二大爷问杨翠花,你不会在贾寨搞土改吧?杨翠花说,土改只能在解放区搞,在沦陷区搞土改时机不成熟。这种“打窝堆”的生产方式对将来打倒日本鬼子后搞土改有很大的好处。   
  三十八 咱四大爷之六(2)   
  贾寨人有一半人有地,一半人没地,没地的人就租地种。在贾寨本来数贾兴忠的地最多,有五六十亩。贾兴忠死后地分给了五个儿子,一个儿子也就十来亩地,这在贾寨就不算什么了。贾兴忠的五个儿子中本来只有咱五大爷种地,咱五大爷死后,咱大爷、咱二大爷、咱三大爷、咱四大爷的地都租给了人家种。 
  贾寨地最多的是贾兴朝、贾兴安、贾兴良,家里都有四五十亩地。鬼子来后,村里人都不愿卖力种地了,粮食打得再多也要交给鬼子,留下的只够一年糊口的;所以贾寨的地都是种一半荒一半的。 
  杨翠花对村里人说,地再多荒着也没用。你租给谁种呀,哪一户也没有能力种地。耕牛早就杀吃了,现在只有用人拉犁。用人拉犁你一家一户单干肯定拉不动,只有全村一起上,打窝堆。最后,杨翠花在咱二大爷贾文柏的帮助下说服了村里人。咱二大爷还在村里人面前赌咒发誓说,打窝堆就今年一年,明年还各干各的,地该是谁的还是谁的。 
  杨翠花一边让贾寨人打窝堆种地,一边让咱三大爷贾文清去南阳买牛。杨翠花号召全村妇女把首饰都拿出来。这些金的、银的、玉的,那些戒指、耳环、手镯都是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放着也没用。拿出来几家合伙去买牛。其实,大家饿肚子的时候,想拿一个金戒指换一个蒸馍都换不上。因为大家都没吃的,你到哪换去。 
  为了路上安全,咱三大爷贾文清把黑马团白马团的短枪队也调回来了一半,由咱三大爷贾文清亲自带队去买牛。咱三大爷贾文清对短枪队的弟兄说,现在是先活命,吃饱了才能和鬼子干。等将来鬼子投降了,手中的枪也就没用了。有了牛,买地了,这辈子就安生了。   
  三十九 咱二大爷之九(1)   
  送走了咱三大爷贾文清的买牛队,咱二大爷贾文清扛着犁子来到村口。咱二大爷来到村口见全村男女能爬动的都出来了。人们脸上露出了菜色的笑容。 
  村里人被这打窝堆的种地方法吸引了,贾寨人老几辈哪见过这样种地的,好奇心让刚刚摆脱饥饿的村里人有了点力气。村里人当然没想到,在解放后先是互助组接着成立了人民公社,打窝堆种地一种就是二十多年。 
  当时,贾寨人还是十分佩服杨翠花的,认为杨翠花在外面见过世面,别看是个女人,真是能耐。 
  咱二大爷赶着一群女人,一上午只能犁几行地。咱二大爷望着拉犁的女人,满眼都是扭动着的臀部,有时就唱:“哆来、哆来,咪来咪,妇女翻身拉了犁……” 
  村里人问咱二大爷这小曲跟谁学的?咱二大爷回答在解放区学的。女人们拉着犁在前头说:“贾文柏,你唱的是啥?妇女翻身了还要拉犁,还不如不翻身呢!躺在那里多舒服。” 
  咱二大爷说:“躺在那里舒服?要是没吃没穿没男人,你躺在那里试试?”女人们听了便轰的一声笑了。 
  咱二大爷说:“在解放区,政府把地都分给农民,让你都有吃有穿有男人。政府还允许寡妇改嫁!” 
  女人便对一个寡妇起哄,说听见没有,解放区让你翻身就是为了让你睡得更舒服。 
  寡妇问:“解放区分房子分地,分不分男人,寡妇的地谁来种啊?”说着自己先笑了。 
  妇女们便七嘴八舌地笑着吵闹,说脸皮比寨墙转弯还厚,连男人都想让解放区分。 
  咱二大爷说,解放区虽然不分男人,可让有男人的和没男人的互相帮助,你那地种上没问题。 
  有妇女取笑寡妇说,放心,你那地一种保险能抱一个大胖小子。 
  女人们说着笑得东倒西歪的,没有力气了。 
  咱二大爷也没力气,气喘吁吁地,犁子也掌不稳了,一不留神在地里拉出了一道歪歪斜斜的犁印子。咱二大爷连声喊:“停,停!”妇女们停下来,咱二大爷说,“说话归说话,别松劲,一松劲绳就软,地也犁不直了。” 
  妇女们互相望着,把咱二大爷的话往斜处听,相互挤眉弄眼和咱二大爷开玩笑。“俺女人没松劲呀!都是男人先松劲。”说着一阵乱笑,“有种把书娘叫来,问问她,晚上谁先松劲?” 
  咱二大爷弄得稳不住神,知道三个女人就是一台戏,这一群女人可不就是几台戏嘛。你说东,她说西,你说狗,她说鸡,没办法!咱二大爷说:“算了,歇一会儿,歇一会儿。” 
  妇女们一听歇了,便把绳子一扔软在地上再也不想起来了。大伙便喊咱二大爷说两句,给大家解解乏。咱二大爷有气无力地问,“说啥?” 
  “就说你怎么把杨同志拐到咱贾寨的。” 
  咱二大爷说,“啥拐不拐,那是革命的需要。” 
  “革命是个啥,革命还能拐人家大闺女?” 
  咱二大爷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望着远处另外一组的杨翠花不说话。 
  其实靠拉犁种地是不行的,饿了那么久哪有劲拉犁。最后干脆地也不犁了,挖坑,一个坑里种一棵玉米。 
  咱二大爷贾文柏那段时间天天忙着生产自救,有一天回来得比较晚,回来后见屋里连灯也没点,书娘一个人坐在黑暗中。咱二大爷问书娘在干啥,咋不点灯?书娘说:“胜利娘要出事!” 
  咱二大爷不相信,便向书娘发脾气,说书娘整天疑神疑鬼的干啥。书娘又说:“书回来说的,书说他四叔回来了,知道自己藏的麦子被胜利娘给分了,赌咒发誓要找胜利娘算账。说麦子是他们抗日别动队的命,胜利娘要了他们的命,他们也要胜利娘的命,大家都别活。” 
  咱二大爷愤怒地说:“他敢,在贾寨俺看谁能翻天。” 
  咱二大爷说着就到里屋躺下了,很不在乎的样子。书娘说:“俺知道你心里没底,该去给她说一声,让她也有个防备。” 
  咱二大爷起身走了出去。书娘便在身后说:“你也早点回来。” 
  其实咱二大爷当时也没真想去通知杨翠花,只是听到了这消息心里挺不平静,想出去散散步。咱二大爷不相信老四会对杨翠花下毒手。可是,咱二大爷鬼使神差地还是来到了杨翠花的住处。咱二大爷来到院里,见那屋里还点着灯。咱二大爷便放慢脚步走近了窗户。咱二大爷刚立在窗下便听到屋里的杨翠花问:“贾文柏,这么晚了你来干啥?” 
  咱二大爷说:“来看看。” 
  杨翠花说:“白天不是还见过吗?” 
  咱二大爷说:“白天是白天的事,晚上是晚上的事。” 
  杨翠花说:“门没插。”杨翠花说着把灯也吹了。 
  咱二大爷心便怦怦乱跳,没想她还能听出自己的脚步。咱二大爷轻轻地推了一下门,门便吱的一声开了。咱二大爷借着月光见杨翠花立在门口。 
  杨翠花说:“你晚上来有什么事?”杨翠花说话声有些异样。咱二大爷突然找到了往日和杨翠花在一起的感觉,一切都显得那样熟悉,那样真切。咱二大爷能辨别出杨翠花身上的那种特殊的气息。那种气味使咱二大爷不顾一切地扑上去抱住了杨翠花。咱二大爷和杨翠花抱在一起手忙脚乱的正表达自己的激情。   
  三十九 咱二大爷之九(2)   
  这时,窗后有人咳嗽了一声。 
  咱二大爷惊慌失措地放开杨翠花,说:“俺找你有正事呢,老四回来了,知道你分了他的粮食,正恨你,俺怕你有危险。” 
  杨翠花说:“他敢把俺怎样?” 
  咱二大爷说:“老四从小野惯了,手下有二十几个人,还都是双枪,整天神出鬼没的,万一他……” 
  这时,窗后又有人咳嗽了一声。在窗后咳嗽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