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流光转-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宫的路上,宣惠都有些闷闷的,刚见着三哥,他就要出远门。快马加鞭也要十天半个月,自己要办的事情虽然重要,却也急不得。宣惠叹了口气,慢慢来吧。
端敏见状,笑道:“你这个小人儿,多大年纪就长吁短叹的。可是因为今天早上没有吃到合意的点心?我那里有个南边来的宫女,手艺极好,让她给咱们做糍粑吃,如何?”
宣惠扁扁嘴,说:“多谢长姐。今日早上杜学士跟父皇说,我的字不好,每天要练三张字。母妃又说我的琴也生了,要多练练。就不去你那里了。”
端敏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带着和靖一路去了。
刚进承乾宫的大门,就看见院子里多了几个伺候的,一问才知贵妃来找贤妃说话了。
小宫女刚撩开暖阁的帘子,宣惠就听见一个高亮的女声在诉苦:“圣上答应的好好的,昨儿太后把圣上叫去,不晓得说了些什么,圣上就变了主意,让老三去了!我看要不是因为老五年纪小,这哪里又轮的上老三!代天子颁赏,多大的脸面!我娘家哥哥出生入死,打杀多少鞑子!太后连这点事情都要跟我过不去!”
贤妃见贵妃越说越不像话,正要开口劝,发现宣惠下学回来了,忙说道:“你今儿回来怎么晚了这么一会儿?贵妃娘娘在这里,还不快过来行礼?”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九章 贵妃()
宣惠走到贵妃面前,端端正正地行了礼,陪坐在一旁。
贵妃马上又接上刚刚的话题:“我就不明白了,圣上派二皇子的旨意早就下了,太后也没说什么,怎么临到跟前了却给我来这么一出!妹妹,你说说太后这是为了什么?”
贤妃为难地说:“姐姐,太后的心意哪里是我们能猜得到的。我”
话未说完就被贵妃给截住了:“妹妹,你不用跟我说这些。如今在皇上跟前就你最得脸,昨儿晚上皇上还歇在你这里,你不知道,谁还能知道呢?”
宣惠没插话,也没她插话的理,心里的念头却是滴溜溜地转。太后昨天这一招,八成是皇后那一番说辞起了作用。太后虽然厌烦皇后,两人的利益却是牢牢绑在一起的。子女婚事,父母之命,贵妃虽然身份高,却依旧是妾室。她这样大张旗鼓地给二皇子选妃,从来不问皇后的意思,太后无论如何也要维护皇后正宫的脸面。
正想着,面前递来一个什锦攒盒,专门把甜腻的蜜饯放得远些。宣惠心头一暖,抬头一看,贤妃正示意她吃些点心。母亲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挨饿,有没有穿暖。宣惠拿起一块点心,小口小口吃了起来。
贵妃见状,“哎呦”了一声,笑道:“瞧我,光顾着自己絮叨,忘了咱们宣惠饿着肚子呢!”
贤妃道:“咱们一聊起来,就容易忘了时辰。”转头向旌云吩咐:“今日贵妃娘娘留在咱们宫里吃饭,你让他们多加几个菜,等会你招待贵妃身边的人吃。”旌云领命出去。
贵妃拿帕子掩口笑道:“这可真是的!找你来说话,还蹭顿饭!罢了,你这里不必加菜,我那里必定预备了,拿来就是。”遂吩咐了身边的人。
宣惠对贵妃真是佩服,看见自己吃点心,就知道时辰晚了,结果竟然还留下来吃饭,果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啊!
安安静静吃完了点心,宣惠拿茶漱口。贵妃盯着她看了几眼,笑道:“人人都说宣惠如今不一样了,我还不信!宣惠以前的脾气我就十分喜欢,直爽大方,如今多了几分娴雅,我就更爱了!我哥哥的长子跟定国公的小女儿定了亲,如今次子也十三了,长得倒十分像我!这俗话说,男人女相,非富即贵,倒是个好孩子呢!”
贤妃几不可见地蹙了蹙眉,说道:“瞧姐姐说的,您娘家的侄儿,单凭这出身就是尊贵的,哪还用看相!”说完,便想转移话题:“姐姐上次说我这里的花茶好,前儿我让他们新制了些”
贵妃打断了贤妃的话,说道:“这男人女相还有个意思,就是模样好啊!读书好,骑射也好,可把我母亲给疼的!比宣惠大一岁,正是年貌相当”
贤妃实在忍受不了了,正色道:“前日圣上还说了,宣惠年龄还小,也要多留几年,不忙说亲。况且,孩子就在这里,您也不能就这么着提起来了啊!”一面示意宣惠:“你先回你殿里,午膳自己用吧。下午记得练字练琴!”
宣惠行礼告退,耳朵里听见贤妃刻意放低的声音:“还有一条,姐姐也听妹妹一句。虽说姐姐尊贵,可皇子公主的婚事,咱们是做不得主的。你要是强做这个主,只怕会得罪人”
宣惠心想,自己这个母亲还真是心软,被贵妃这么着三不着两地气了一下,到底还是告诉了她太后为何插手二皇子的事情。
过了两日,宫内风平浪静,想必贵妃到底听进了贤妃的话,安分了许多,没再折腾二皇子的婚事。
这日午后,宣惠随着贤妃在承乾宫内等昌邑伯夫人。因太后不喜宫中嫔妃娘家人常来探望,故而昌邑伯夫人很少进宫来。一进门,行过礼,昌邑伯夫人就拉着宣惠上下打量,又说道:“我听人说你落水了,又一直高烧不退,唬得我要不得!带着你舅母在佛堂里念了五日经,听说你好些,才放下心来。今日这一看,怎么又变得这般瘦!你虽说年纪小,可也得知道照顾自己!不然你有个什么好歹,让你母亲靠谁去?”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
前世的江夏母妃品阶低,家人没资格入宫探望。太后也早早去世,江夏短短的一生竟是没有得到过祖辈的疼爱。以前听人说,祖辈的疼爱跟父母的又是两样,总是没理由地、无条件地溺爱着自己的孙辈。江夏有时候听小宫女讲自己的奶奶如何护着不让爹娘打骂,心里都暗暗有些羡慕,盼望身边也有个这样的人,满心满眼地、不讲道理地护着自己。
看着眼前白发苍苍的昌邑伯夫人,宣惠不由满怀真诚地说:“外祖母放心,我虽然瘦了,可是更结实了呢!以后再不会让你们担心了!”
昌邑伯夫人破涕为笑,说道:“这孩子,真是变乖了!当日听说你落水时,你表哥也在场,气得我拿拐杖敲了他几下子!乖姝儿不担心,以后有外祖母给你做主!”
宣惠愕然,看来在别人心里她还是喜欢薛元翰,什么时候她得想办法把这事纠正过来!
贤妃皱眉道:“母亲,这事儿您就别管了,这不行!”
正往宣惠手上戴玉镯的昌邑伯夫人道:“有什么不行的?表哥表妹”
贤妃急忙道:“母亲!今日请您来,正是为了元翰的婚事。前几日太后让我给父亲传话,说把元翰跟余家的亲事退了,她那里有一门好亲给元翰说。”
昌邑伯夫人一惊,忙道:“可是文瑾县主?”
贤妃点点头。
昌邑伯夫人低声道:“这可不行!你父亲也听到一些风声,可是福宁长公主虽说身份高贵,也能借此退了余家的亲事,可是福宁在外面的名声实在是”
贤妃愁道:“本来圣上让我不要担心,日后他会给元翰赐婚。可是圣上看太后如此执着,福宁母女俩盯着元翰不放,圣上怕到时候太后执意不从,他也没办法啊!”
昌邑伯夫人道:“别的都不说,只说这文瑾县主被娇惯得霸道蛮横,连宣惠都敢下手!这要是娶回了家,咱们家不就是又一个李驸马家?”母女俩齐齐地叹了口气。
宣惠突然灵光闪现,也许能解开这个死局的就是李静媛的父亲,驸马李煦!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章 驸马()
这一日驸马李煦又带了四个小厮骑马来到京郊的慈恩寺,拜访智玄大师。这些年他在工部挂了个闲职,时常不去衙门,找二三好友小酌几杯,寄情山水,又或者寻僧访道,说禅论道。不知道的人皆羡慕他娶了先帝唯一的嫡公主,知道的人却都惋惜他有大才而不得施展,更有“贤妻”在家中搅得鸡犬不宁。
到得慈恩寺山门,李煦将马留在门口,留下两名小厮看护,自己则带着另外两名径直往智玄的禅房去。刚绕过大雄宝殿,走在夹道的时候,李煦听到墙内有两个妇人在说自己女儿,遂停下了脚步。
“可不是,听说文瑾县主看上了薛公子,便去求太后让给他们指婚。可这薛公子父亲在时就已经给他订过亲了!”
“这怕什么!文瑾县主可是太后嫡嫡亲的外孙女,让薛家退婚不就行了。不过,这样一来,这母女俩的婚事竟是一个样呢,都是从人家手里抢来的!”
另外一个吃吃地笑了起来:“谁说不是!当年福宁长公主不就闹得沸沸扬扬的!这薛家眼瞅着是不同意,昌邑伯这两天一直称病在家,门儿都没出过!”
“薛家也真够矫情的,长公主府的富贵,京城里谁家能比得上?也该知足些!”
“这你就不懂了,娶妻娶德,文瑾县主的脾气京里人哪个不知?听说,这薛公子是个倔脾气,太后要是硬把他们往一块堆儿里撮,只怕又是长公主和李驸马那样的一对夫妻!”
李煦听得额角青筋暴起,福宁告诉他太后要给女儿和薛元翰赐婚,当时他还很高兴的。昌邑伯虽然为人势利,工于心计,薛元翰却是个清风朗月的少年。上次在慈恩寺一见,连智玄大师也对薛元翰赞不绝口。却没想到,这桩婚事背后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李煦心里十分惭愧,他恼恨福宁毁了他,恼恨自己不得不娶这样一个不孝不贤的妻子,也恨她把女儿教养成她那副模样。不知不觉间他的心已经让恨意包裹得太深,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父亲,对女儿还有一份责任。
李煦急匆匆地转过弯去,墙内说话的两人已经不见。望着大雄宝殿香炉前熙熙攘攘的人群,李煦怔愣了片刻,便出了山门,快马加鞭往家里赶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