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娱救世主-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攻。
论对宏观经济的见解,我是非常佩服您的,但互联网您真不专业。管你是长江学者还是高中生,你受教育那个年代,还没有互联网呢,你的想象力不够用的。”
“你……”吴教授脸色铁青,要不是猛省齐枢机在场,他几乎要痛斥顾诚了。
这种没文化的土鳖,真是有辱斯文呐!
顾诚并不在乎对方的歧视,继续没脸没皮地说:“互联网产业,当初最淳朴的盈利模式当然是广告。因为互联网技术最容易取代的传统产业,就是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体业最大的利润来源,正是广告。只要互联网公司能够建立起稳固的广告费供销关系、形成稳定的现金流。互联网寒冬马上就可以结束,大多数企业都能走出来,重新得到资本市场的信任。”
这个问题,吴教授竟然没有想过。因为他压根没研究过互联网企业的盈利逻辑。
但是,他不好意思问。
幸好,齐枢机发问了:“小顾同志,照你这么说,两年前那些互联网企业也是靠这个逻辑来规划远景的吗?那么那时候为什么会泡沫破裂呢?”
“我觉得那是因为当时的市场信任被打破了——就好比一个电视台,虽然眼下只有每天100万人收视量,但是只要它能够做到‘预期5年后会有1000万人看、10年后会有3000万’,那么就会有风险投资客暂时按照500万或者800万人看的价值估给创业者,以求占一些股份。
但如果这个电视台被曝光其收拾量数据是造假的,可能现在根本没有100万,只有10万、20万,未来数年可以成长到的高度也不是1000万,而是只有100万。那么风险投资自然会恐慌性撤出。当时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遭遇了信任危机,全体投资界人士对这个行业内几乎所有企业的未来成长性表示怀疑,所以爆发了互联网寒冬。”
齐枢机的眯眯眼眯得更细了:“这种信任,为什么会突然集体崩溃的?”
“因为本来就高估了,加上当时有一个误导了全体华尔街投资人高估目前行业流量的谎言,被戳破了。”
顾诚本来还想多解释一句,没想到齐枢机竟然还挺渊博,眯着眼睛自言自语:“你说的,应该就是指‘活跃用户数造假’风潮吧。”
顾诚一愣,立刻赞许道:“正是,齐枢机您很渊博。”
齐枢机挥挥手,悲悯地说:“信任这种东西,就像狼来了,摧毁很容易,建设很困难。就算重建,也要一家家的互联网公司单独慢慢建。从这个角度而言,寒冬再持续三五年都不冤呐。”
树上停着十只鸟,一枪干掉一只,只会剩下零只。
开枪的,是失信造假的互联网公司。
被打死的,是给这家互联网公司投钱的风投。
剩下九只,是给那家互联网公司的同行投了钱的风投。当风投们看到有一个同行死了,就集体吓跑路了。
要把九只鸟找回来,需要九份鸟粮诱饵。
而把它们全部吓跑,只需要一颗子弹。
劳费颇不正等。
这个道理,齐枢机懂,吴教授懂,在场所有人都懂。毕竟能参加这个会议的,绝对没有见识浅陋之辈。
谁都不觉得顾诚找到了商业盈利模式,就等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为世上不存在这么一个魔术大师,可以做到只撒一颗鸟粮,就把九只鸟都找回来、并且持续稳住。
你以为这是《圣经》上记载的耶稣神迹呢?用两条鱼五张饼就让五千人吃饱?
但是,顾诚偏偏开口接过了话茬。
“我有办法重建这个信任。”顾诚语气停顿了一下,观察大家的反应,“我们不需要等全球所有经营互联网广告的企业,都把信用重建起来。我们只需要重建一家为全世界所有互联网广告经营者提供担保的总中介平台,然后把这家平台的信用建立起来。”
全人类互联网广告的总中介平台?
包括齐枢机和吴教授在内,所有人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小子,真是癞蛤蟆打哈欠,胡吹大气!
全球有多少互联网公司、多少人经营互联网广告?
竟然敢说建立一家公司,一统江湖当全人类在该领域的总中介、总信用担保?
你是耶稣,还是救世主?
许多人已经笑出声来了,连齐枢机在场都顾不得了。
少年轻狂,于此为甚!
全场只剩齐枢机一个人还够涵养,冷静地问:“你准备怎么做?”
“齐枢机,我怎么做现在没法和您说。给我半个月,最多一个月,我会拿出一套有执行性的方案给您看。不过,我可能没法保证这套方案的最大获益者是本省的互联网企业——我必须借助一些京城同行的帮助。
但我只想请求您一个事儿——如果到时候我把可行方案给您看了,您也认可了。您愿不愿意帮我游说一些人,让他们也相信‘互联网寒冬将很快过去、现在投资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恰是时机’?”
齐枢机谨慎地追问:“你希望像谁证明?”
顾诚轻松地一笑:“华夏联通的领导层。”
“可以,但我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个问题,等我证明了之后,再和你说吧。不是我藏着掖着,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行,反正我齐某人问心无愧,既然是为了国家实事求是,我有什么不能做的。”
一群企业家和学者,如同看傻逼一样地看着顾诚。
叫你小子装逼,看你到时候怎么圆谎!
第27章 英雄所见略同()
两年多之前,当顾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也不过是一个智商超群、远见卓识的普通人而已。
那时,地球上才智和他相若的人,或许有几十万个。
所以在没有彻底弄清楚形势之前,他对“历史”还是怀有一定的敬畏之心的。
哪怕知道自己本事非凡,他也依然把“繁荣”和“萧条”之类的词当成背景色,从来没想过去改变它们。
充其量只敢说“不管宏观经济是萧条还是景气,我都要找到自己的赚钱和成功之道”。
但是一切在2000年的9月改变了。
那一刻他发现,原来“互联网泡沫的总崩溃就该爆发于小不死总统上台后前两个月”这条“宏观大历史”,也是可以被他的蝴蝶效应推动的。
他引爆了僵尸网络和灰鸽子的新应用,提前崩解了人类对互联网广告的诚信评估体系,这一切便水到渠成地提前了。
不过,即使是那时,他也只是对“宏观形势不可改变”这个信条产生了一丝裂痕。
他只知道自己如何戳穿了虚假的繁荣,却想不到如何重建健康的繁荣。
用一句剑道术语“守破离”来评价。
在顾诚出现之前,互联网界在“守”,顾诚的蝴蝶效应提前了“破”,但他依然不知道怎么“离”。
守,是对真实和造假不加区别的盲目信任;
破,是戳穿这种信任中的盲目乐观,然后瞬间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棍子打翻一地球人;
离,则是重塑一双穿透迷雾的法则之眼,把真正有价值的互联网流量和广告,与造假的数据鉴别开来。
但是,在接受“劝说联通高层相信互联网寒冬即将过去、促进华夏网络基础建设提前加速”这个“系统任务”之后,这短短一两个星期里顾诚想了很多。
最终,在齐枢机召集的会议上,和吴教授一番激辩,让他灵台空明,豁然贯通。
“我亲手加上了最后一根稻草,让这个世界萧条。今天我就亲手把这个世界拉回来。”
抱着这个宏伟的念头,他调集了几个绝对可靠的心腹精兵强将程序员,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按照他的秘密吩咐,完善几条他提出的算法思想。
注意,仅仅是算法的思想,而不是算法本身。
毕竟顾诚不是死记硬背的人,作为一个几十年后的数据大师,他知道很多过时的算法思想演进史,却不可能把所有算法都背下来。
更不知道如何让一条算法契合如今这个时代的技术背景、兼容这个时代的硬件环境。
要是拿一条适合英伟达GPU来并行执行的大数据分析算法,搁到如今只靠英特尔CPU计算的物理环境下,又没有深度学习体系的支持,说不定效率反而会比本时代程序员优化过的算法效率低上几十倍。
(注:英伟达,NVIDIA)
还是让本时代的人,来干那些让思想具体落地的工作吧,顾诚只适合提纲挈领把控战略方向。
……
十天之后,五月底。
他在演唱会前两天,抽空飞了一趟京城,求见了度娘家的李老板。
顾诚的策略,还需要一个合作方。
因为他本身没有强大的搜索引擎,也没有华夏网民数年来搜索行为所积累下来的大数据。
而这两样东西,国内只有李老板有。
这件事儿,只能双方合作,然后以此为契机,撬动李老板允许顾诚在百度入一点股,并且再交换几个场外条件。
BAT三巨头中,早年还是李老板最风光。
顾诚眼下的逼格和互联网圈子里的名声还没有李老板高,不过他比李老板有钱。双方基本上是平等论交,李老板也不敢在他面前托大。
顾诚到了中关村,一点都没耽搁,单刀直入去了百度总部。
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李老板原本也算互联网圈内第一帅,不过被顾诚这个从娱乐圈跨圈过来的家伙一碾压,这方面就只能无语了。李老板赖以为傲的“年轻有为”,在顾诚面前也毫无值得炫耀之处——顾诚比他年轻15岁呢。
李老板给顾诚倒了杯咖啡,两人在沙发上分宾主坐定,便半开玩笑地问:“小顾真是稀客啊。做游戏这么赚钱,竟然还看得上跟百度合作。该不会是来砸钱买股份吧。”
李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