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师唐-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到中午,李牧留了她们吃饭,不留也不行,颜大小姐压根没有要走的意思,而且走到哪都必须要青儿跟着,想跟青儿独处都没机会。
做饭是一门大学问,原本他是不擅长的,奈何为了追到女朋友,只能下功夫苦学。他在动力学和机械设计,乃至材料学获奖无数,但最让他感到骄傲的是追上了校花老婆,可惜结婚才两年,妻子就遭遇了车祸,香消殒散。
午餐是一锅鸡蛋汤面,先把鸡蛋炒好,热油爆了葱花蒜片,加了热水煮面,面条熟透了,把炒好的鸡蛋倒进去,再加一把青菜,可惜没有西红柿,汤汁看起来清白了许多。即便如此,颜寻梅和青儿也吃的酣畅淋漓,青儿一边吃一边嚷嚷着要跟李牧学做饭,自己学会了,李牧以后就不用亲自下厨房了。
这暖心话听的李牧心痒痒,瞬间有种想带着她私奔的想法。
这时候祖宗对吃食要求不高,兵灾刚过,蝗灾又来,有的吃就是最大的幸福,还谈什么味道,大部分百姓家里都是清汤煮面条,加了盐巴青菜就成了,油也舍不得放,香料是奢侈品,大唐的官员俸禄里有这东西,百姓家是别指望了,这样做出来的饭要是有味道那才真是怪了。
官家虽然有香料,做出的饭李牧没有吃过,也无法评判,但从颜大小姐那饿死鬼般的吃法上看,应该不怎么地。感谢倾城兄弟的打赏,求收藏,推荐,小牧拜谢了。
第十八章 闲登邙山()
送走颜大小姐,李牧就开始在心里筹划老家的事,想了想还是决定到八月再回去把李大他们接过来,那个时候老家种的新庄稼应该都已经成熟,可以一并带过来。
这些新庄稼是李牧穿越时带过来的,有些事仿佛冥冥中已经注定了,李牧非常庆幸,如若临行前他没有到朋友的庄稼地里走一遭,那即便穿越了,想要改变大唐的农业现状也非常困难。他带过来的每一样农作物都是划时代的品种,红薯,土豆自然不必说,超级高产作物,对土地要求不高,贫瘠的山地也能长得很好,而且超级耐储存。
玉米产量虽然比不上红薯和土豆,但却要比小麦好的多,口感也要比高粱好几十倍,最最主要的是这玩意可以用来做乙醇,原理非常简单跟酿酒差不多,不过纯度要比烧酒高,玉米提炼酒精燃料李牧一点也不陌生,他这个动力学专家也设计过好几款配套发动机,不过因为成本的关系在中国一直没有大规模生产,但现在的大唐用玉米提炼乙醇的成本绝对要比开采石油低的多。当然前提是大唐的粮食要够吃,不然打死也不敢做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
与这三种粮食相比,花生和辣椒的光芒就暗淡的多,花生只能作为一种油料和吃食,生长条件比较严苛,产量也不高。辣椒是大放异彩的香料,想想后世畅销全球的老干妈就知道这玩意有多火爆了,川菜,湘菜的必需品,但也仅限于此了,大唐现在的烹饪水平不高,香料金贵的很,而且刚能吃饱饭,谁还在乎饭香不香!
有时候想想造物主还真是偏心,孕育了中华民族最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但却没有给我们相对应的生存条件,吃饱饭一直是中国人最操心的问题。
中国国土面积不算小,世界第三,但多为山地,还有荒漠,耕地面积并不多,而我们的邻居阿三,不但拥有世界最多的耕地面积,而且还都是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一年种三季都绰绰有余,最最主要的是不受时间限制,一月没时间那就二月再种,二月没时间就三月种,反正都能收获,而中国呢,种早了会冻死,种晚了会旱死。
这个时候的中国只有三种作物可以种,北方小麦和高粱,南方水稻。不过现在南方还是个不毛之地,交通不便,不是后世的‘湖广熟天下足’,粮食产量可以忽略不计。
小麦是细粮,产量实在太低,据《新唐书》记载,崔弘礼迁河阳节度使,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顷,岁收八万斛,于秦渠下劈荒田二百顷,岁收栗二万斛。
这么算下来亩产差不多是1石,唐朝的1石折合汉古3。8石,折合现在就是334斤,一年一亩地才334斤,再扣去50%的租子,能吃饱才怪了。反观那些美洲作物,土豆,红薯,玉米哪一个亩产不在1000斤以上,土豆和红薯亩产超过2000斤都是小意思!
李牧一直都想不通,在欧洲人大航海之前,美洲至始至终都是原始社会,也不会种植,为毛会孕育出这么多高产的优秀作物。
心里想着事,不知不觉就到了东城门,两个守卫过来拦住了他,“进出城门不得骑乘。”
看他锦衣华服不是一般人家,语气也缓和了许多,若是一般人估计直接就骂开了。
守卫的阻拦打断了沉思的李牧,看看已经到了城东,索性就出去转转吧,到洛阳快两个月了,一直都在操心玻璃的事,还没有好好看看这个九朝古都。
身子一跃,从马上下来,摸出百文钱塞给了那守卫,“一时走神儿,不觉已到了城门口,还望原谅则个。”
李牧家底很薄,还没能够土豪到从身上随便一摸就是几个碎银子,转手送与人。
守卫稍一掂量,不禁喜上眉梢,“谢公子打赏,不知公子这是要去往何处?”
“没事,你忙你的,我就沿着护城河转转。”
“那公子您走好。”
看来到哪钱都是个好东西。
出了城,李牧也没有再骑马,自己在前边走着,小红在后边跟着。东门出去不远就是宽阔的鸾水,往东注入洛水,汇入黄河。
城墙还没有修葺,随处可见乌黑的烟熏斑,这是投石车丢过来的火油弹爆炸后留下了的疤痕,还有一排排深不见底的孔洞,这是把牛弩车射出的箭孔,还有那殷红的血斑,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十年前的那场混战有多惨烈。
而这只是中华民族灾难的缩影,旷日持久的混战中死去的百姓、军士不知凡几!
通典记载,大业初有八百馀万户,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
一场混战失去了超过七成的人口,杨广该死,却偏偏连累了无辜的百姓!
这货唯一的功绩兴许就是这闻名后世的京杭大运河了,但却不知这运河里流淌了多少百姓的血泪。
登上高高的邙山,李牧也不禁唏嘘,怪不得这货要迁都洛阳了,整个洛阳宫北据邙山,南至伊阙之口,洛水贯都,端的是河汉之象。但这宝地谁人不知,大家还是要建都长安,因为聪明人都知道华夏最大的敌人在北边,在长安建都利于抵御突厥。
最讨厌的还是那个仆射苏威,杨广看了新宫殿,臭屁地问了句,此非龙门邪?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
这货马屁拍的响亮,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
俟你妹啊俟,杨广若老老实实地在长安呆着,即便民不聊生,但还有中原的精华滋养,能多活几年。他这一走直接让整个北方沦陷,连太祖李渊都不得不跟始毕可汗签订了耻辱的条约,李渊每攻下一片土地就要给突厥人不菲的钱财,李世民也只能在渭水河上示弱,斩白马为盟。
想着想着,李牧心里不觉有些郁闷,以后有机会见李二了一定要给他洗洗脑,也给每一个中国人洗洗脑,你该毁灭就毁灭,该起义就起义,但你这一定要把人家好好的宫殿烧了是怎么个毛病,你要是嫌弃别人住过,你就重新挑个好地方再建一座,不行,就是非要烧了重建,这可都是钱啊!
实在不行你就卖给我,老子现在没钱,但可以分期慢慢还,老的宫殿就弄成博物馆,分一些不太重要的房间弄成宾馆,皇帝住过的地方,这可是个大噱头,利用好了很快就回本了。
可惜,很快他就蔫了,自己能不能洗了李二的脑子另说,就怕他气过头给自己洗脖子!
新书上传,还请大家多多支持,小牧工作之余会努力码字,也请大家可以多多推荐收藏,当然打赏也是可以滴,嘿嘿,感谢倾城兄的三个一百币币打赏,关键是一直以来的支持是最珍贵的,同时也感谢东午和牧天神棍的打赏,小牧拜谢!
第十九章 唐婉()
越想越无趣儿,索性下了邙山,来到鸾水边,后世叫伊河,可惜成了一条臭水沟,不像现在,浩浩荡荡,几百米宽,绿波荡漾,不时有几只红色的大鲤鱼从河面上蹦出来,肥美无比,让李牧直发馋。
卷了裤腿,到河里抓了三条,麻蛋,这时候的鱼根本不怕人,他进了河里,这些鱼非但不跑路,还扑过来咬他的脚趾头。
上了岸,用穿越带过来的小刀去了鳞片内腑,打火机笼起一堆火准备烤了吃。
鱼肉很嫩,可惜没有调料,不然加点孜然,辣酱,可真是非一般的美味。
吃完了就睡,这是很多人都羡慕的生活,也是李牧曾经想要的生活,但却被繁琐的研究弄得无比紊乱,往往吃住睡都在实验室,扛不住了就眯一会儿,睡醒了就接着干。
今日幸福却来的很突然,躺在河边的草地上,四月里的阳光不热不凉,直直地照在身上,让他睡了足足两个多时辰,醒来时太阳已经偏西了。
似醒非醒间隐约听见樵夫的吵吵声,那樵夫正在河边砍柴烧炭,嘴里不知唱的什么曲调,很是难听。
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忽觉腑下胀得很,脱了裤子对着鸾水就要来一发,对面那樵夫也瞧见了他,笑吟吟地摇了摇头,继续唱自己的歌。
李牧仿佛感觉他是在挑衅自己,也张口和唱。
歌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一泡尿撒的酣畅淋漓,一首歌唱了三遍还不见完,直到身后传来一声娇诧,“哪里来的无耻男儿,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