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以为父皇对你另眼相看,那是你还有价值。当你的价值没了,且看看你还有什么骄傲的资本。我亲爱的九弟,那个时候你才知道我现在的痛楚,咱们走着瞧!”
    赵构已经班师回朝了,宋徽宗得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立即传下圣旨,让汴京城大街小巷全部张灯结彩。另外,宋徽宗又传旨下去,待赵构回京时,百官迎接,而他亲自出城迎接赵构凯旋而归。
    那些与赵构同一阵营的官吏兴高采烈,那些仇视赵构的官员则是气愤不已,那些中立的官员也是高兴不已。毕竟,赵构收复燕云十六州,自大宋建国开始乃是从未有过的打胜仗,名留青史。
    “皇兄,你打算如何封赏老九?”赵似也是高兴不已,也想知道宋徽宗如何封赏。
    宋徽宗笑道:“封赏之事,朕心里早有数了。”
    赵似如何询问,宋徽宗就是不松口,这让赵似更加好奇了。最后见宋徽宗不松口,赵似也就作罢了。
    宋徽宗回想起赵构出生时的画面,脑海中有些不相信。即便是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偏偏已经发生了。宋徽宗的心愿被赵构完成了,他的心里着实高兴,仍不住多了几杯。
    赵构幼年便与众不同,可是他们也没有料到这个儿子这么厉害,远远超出他们的期望。此外,赵构代表大宋与大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谈判等事情,这些他们都知道,而赵构最后又治好了完颜阿骨打的旧患,换来大宋的和平,还有最重要的时间。
    无论哪一件,放眼整个大宋都未曾有过的事情,也未曾想过。即便是宋徽宗都不敢说自己能如此淡定,让大宋与金朝谈判中稳居上风,这些赵构都做到了,做到了他这个皇上没有做到的事情。
    赵构率领大军收复燕云十六州,此乃大功一件。
    宋徽宗一边安排迎接赵构的事情,一边又传旨大赦天下。凡是不是死罪的罪犯都一律得到减刑,那些轻的直接放出监狱。此外,宋徽宗又从国库拿出银子稿赏三军,那些尚未回京却依然坚守在边关的士兵。
    大宋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当真是普天同庆。并且,赵构的威望更甚,就连寻常百姓都知道,哪怕是山野之民都知道赵构此人,也知道他的事迹。因为宋徽宗传旨将赵构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事迹张贴皇榜,传遍至整个大宋,故而举国一片欢腾。
    (本章完)
第575章 功高震主() 
“启禀皇上,广平郡王兼平辽大元帅及楚王殿下等人已经抵达大名府,不日便可抵达汴京城!”
    宋徽宗欣喜地点点头,道:“终于回来了!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宋徽宗一连数个‘回来了就好’,可见他心里对于赵构回京的期待,以及当初赵构离开京城时的担忧。为了大宋帝国,为了江山社稷以及黎民百姓,宋徽宗不得不同意赵构奔赴前线,征战沙场。
    如果可以的话,他也不愿意让赵构深陷其中,奈何赵构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为了让赵构成长,以及江山社稷,宋徽宗不得不这么做。远在汴京城的自己,只能给予赵构援助。
    赵构取得的成就,让他始料未及,却又喜出望外。因为赵构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这个重要的屏障,有了这十六个州,大宋江山更加稳固了,而辽已经灭亡,这是他心中所想。
    此外,赵构也让那些投降大宋的将领,以及辽国燕王耶律淳、燕王妃萧普贤女等人。毕竟,他们投降于大宋,赵构只是大元帅,并未太子,也不是皇上,故而他们必须得到宋徽宗的点头才行。
    至于结果是好是坏,赵构无法保证,一切听凭宋徽宗的决定。
    宋徽宗接到赵构在前线接二连三的取得胜利的捷报,这让他很是心安,还是有些担心。赵构年约不过十五而已,却担负起如此大的重任。若非朝中却无此人担此大任,宋徽宗还真的不见得会让赵构前去。
    赵构连续攻下城池,鲜有败绩,这样的功勋卓著,放眼整个大宋也无人能出其右。即便是太祖、太宗皇帝都未曾完成的心愿,赵构却做到了,而且还做得比谁都好,这样的功绩足以让他名垂青史,却也留下隐患。
    宋徽宗这些时日已经在筹划迎接赵构等人凯旋而归,他听闻赵构就要回来的消息,再一次传旨,让所有在京城的文武百官,上至一品大员,下至黎民百姓,全部都要出城迎接。
    此外,宋徽宗还安排奏乐,就以‘凯旋’为曲迎接赵构等人,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就等赵构回京了。
    与此同时,身在大名府的赵构等人一行人,却没有心急如焚的继续赶路,而是抵达大名府天已经黑了,便在大名府休息了。宋徽宗传旨,让赵构等一行人回京时,途径的任何地方,一律以最高规格的待遇待之,不可有任何的懈怠。
    因此,赵构回京经历的途中,所有百姓、官员、乡绅等人纷纷出城迎接。当初,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赵构还吓了一跳,差点没有引发大战。因为他麾下都是将领,从未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根本没有想到,故而以为是匪徒,拔刀相向。
    若非府州官员解释,怕是引起不少误会。即便是种师道、宗泽等老将,也是感受到生平第一次作为武将受到了重视。因为宋朝是重文抑武的国家,武将立下多少功劳,从未有过任何的礼遇,而赵构取得大功以后,众人也跟在身后一起沾光。
    现在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在大宋的地位比昔日要好了太多,以前走到哪里受到尊敬的不是他们这些武将,而是那些文官。哪怕是三品大员,与一位大将军相比,也是三品大员更加受到乡绅、地方官的欢迎与尊重。
    这种待遇一次两次是尊重,三番五次的同样的进行,别说赵构都厌倦了,就连种老、宗帅等人也受不了。因为每次迎接之后,就要与众人一同赴宴,简单来说就是应酬。
    他们是冲锋陷阵的将领,这些官场上的交道已经厌烦了,尤其是那些人点头哈腰的模样,当真是让他们受不了,实在是太虚伪了。于是,众人商议之后决定绕道而行,可是赵有恭、吴用、种师道、宗泽等人却极力反对。
    因为这是一种无上的关荣,哪怕再不能接受,也不得不接受,这是皇上亲自下得圣旨,作为臣子必须接受。若是其他将领,或许这样还非常的受用,偏偏赵构最不喜欢的就是这套行为,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接受这样的尊敬。
    “九弟,你真的不担心吗?”
    赵构笑了笑道:“这有什么好担心的?”
    “九弟,你可知道现在得你已经犯了忌讳!”赵有恭面色凝重的说道,“虽说皇上不见得会有任何猜忌,可是你取得的战功已经远远超出了历代先皇,就连那些名帅都无法比拟,要是这样下去,怕是引来更大的危险。”
    赵构回道:“二哥,你切不放心,这个事情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即便是父皇真的有这样想法,那我也不会有任何反抗。但是,这件事必须要处理金国这个威胁之后才行。”
    赵有恭摇摇头,道:“以皇上对你的宠信,我相信你不会有任何事情。可是,还有其他人会借此机会趁虚而入。毕竟,太祖皇帝立下的规定,想必就算是皇上也不敢违背。”
    赵构淡淡的笑道:“如果是他的话,就算真的想要动手,也得掂量一下才行。若是危及大宋江山,就算是他登基为帝又如何?对于皇位,说真的还真不看重,只要天下黎民百姓生活富足,我便逍遥自在的过着想过的生活,那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即便你是如此想,那跟随你身边的兄弟们该如何做呢?”赵有恭抛出一个赵构难以回答的问题,这让他原本还坚定自己逍遥自在的生活,整个人都愣住了,因为他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赵构对于皇位还真的兴趣不大,他做的一切只想让大宋更加富强。至于谁是皇帝,与他无关。现在他足够强大,就算是赵桓登基为帝了,他也不敢把赵构怎么样,只不过跟随在赵构身边的将领,如:岳飞、高宠等人。
    只要赵构手中没有权利,那么他们就会遭受排挤,只怕又是自毁城墙的事情发生。这是赵构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要是失去了这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大宋江山就算是富足也不过是外强中干,真的大战起来,怕是中看不中用,毫无战斗力。
    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赵构该如何做?他真的能置身事外,逍遥自在吗?他真的能眼睁睁的看着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死在计谋之下吗?赵构问了自己许多遍,答案还是一样,那便是不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绝对不允许看见大宋再次衰弱。
    (本章完)
第576章 隆恩浩荡() 
顿时,赵构也沉默了,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做。
    如果不想看着大宋衰弱,那就只能选择走上夺取皇位之路;如果眼睁睁的看着赵桓登基为帝,赵构不确定是不是正确的决定,无法相信赵桓一定会支持自己,必定会使绊子。
    那个时候赵桓是皇上,他不过是臣子,要是真的发生争端,又或是称帝,怕是后世必是骂名。再说了,大宋乃是程朱理学观念甚重,也就是传统观念。如果他真的夺取皇位,怕是他人会说他赵构弑兄夺位,哪怕日后大宋日益强盛,恐难以掩盖这等丑闻。
    如果是在唐朝,那个时候民风开放,百姓思想也没有僵化。现在宋人思想太过于僵化,以致于有些事情根本想都不敢去想。即便是当权者不说什么,百姓的舆论也会让当事人承受不了。
    赵有恭的话又是事实,难以反驳。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要是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赵构就算是背负骂名也得如此做。毕竟,个人荣辱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大宋江山社稷,百姓安居乐业。
    历史上的赵构是宋高宗,也就是南宋的皇帝。现在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