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故而说话有些遮掩,实在是不好明说。
    宋徽宗道:“有话便说,别吞吞吐吐的!”
    “回禀皇上,微臣今日前来是为了这首诗来的!”判监事咬了咬牙,还是如实的说了出来。
    “这首诗怎么了?”宋徽宗一边看着,一边询问起来。
    判监事沉声道:“大大的不好,这首诗乃是藏头诗,皇上您且看看便知道了!”
    “燕王称帝?”宋徽宗遵照他说的,喃喃自语起来,愣了半晌,再仔细看看这首诗,只不过先入为主,那四个字一直挥散不去。
    自从赵构离开京城以后已经将近一年时间,在这一年时间里,听到最多的便是燕云十六州恢复生机,甚至朝贡的礼物都是上上之选,比之其它州都要好上不少。
    仅仅一年时间,赵构便让燕云十六州彻底改头换面,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更是对天恩浩荡十分认同。与此同时,赵构的声望也越来越高,这些宋徽宗都清楚。
    但是,这首诗表面上看上去乃是抒情之作,仔细品读之后便发现了不妥之处。只不过宋徽宗却没有放在心里,不以为然。并且,宋徽宗也严令国子监内再说起这首诗。
    没想到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宋徽宗再次接到奏章,提及到这首诗,接着又出现了更多的奏章,如出一辙。接着,朝堂之上也开始谈论这首诗。因为大宋境内已经发生了很多这样的事情,这让那些有心人开始注意了。
    “皇上,此等大逆不道的行为,理应严惩!”
    “只不过是一首诗罢了,黄大人不必放在心上!”
    “皇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黄大人语重心长的说道,“纵观前史,这样的情况乃是天下大变的征兆,要是不及时处理,怕是天下黎民百姓难以安定,臣怕大宋会有大的动乱。”
    “燕王在燕云十六州任人唯亲,燕云之地乃是他一人之地,百姓尽知燕王,却不识皇上,此乃十分严重的大事。臣恳请皇上尽快处理,将燕王押赴进京,迟则生变!”
    宋徽宗撇过头,看向太子赵桓,道:“太子,你认为如何?”
    “回禀皇上,儿臣以为这首诗也不过是说说罢了,不能代表什么!”赵桓恭敬地回道,“但是,无风不起浪。若不是九弟所作所为,只怕也不会有这首诗,儿臣以为父皇应该尽早决断才是。”
    “枢密院,你以为如何?”宋徽宗还是没有给予正确的答复,再次询问起楚王赵有恭的意见来。
    赵有恭躬身道:“皇上自有判断,微臣不敢多言!”
    “但说无妨,你且说来听听!”
    “臣以为这首诗也不过是他人所作,并非燕王所为。至于诗中所言,微臣以为那也不过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赵有恭不卑不亢地如实回答,“如今燕云十六州乃是燕王的封地,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封地。燕王早已不在京城,又如何想起登基为帝的事情来。”
    “再说了,皇上早已立下太子;现在的太子已经正式监国,再过些时日便是继承大统之日。此时流言四起,怕是有人暗中作祟,就是想要看见大宋发生动乱,所以微臣以为不必在意这首诗所言。”
    “一切真假皇上早已看在眼里,诸位大人也看见了。燕王前往封地短短一年时间,就让燕云十六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商业,还是农业等都蒸蒸日上,此时更是大展宏图之时,而这些都少不了朝廷的支援,以燕王之力又能做什么呢?”
    “李大人,你以为如何?”
    “回禀皇上,微臣以为燕王赤胆忠心,为大宋镇守边疆,此乃大忠;进入燕云之地,便大肆改革,只为收取当地百姓民心,更是让燕云之地百姓对皇上感恩戴德,此乃大仁。”
    李纲恭敬地回道,“此等忠良,要说登基为帝,只怕无人信。”
    “潘大人,你也是进士出身,不知你以为这首诗如何?”
    “回禀皇上,臣早已看过这首诗。虽说这首诗看似寻常,实际上乃是步步紧逼!”潘良贵义正言辞的说道,“即便是这首诗乃是燕王所作,也不过是抒发自己的情怀,算不得什么上上之作,却是表明燕王的为大宋收复失地,镇守边关的决心,哪怕皇上出游都不必担心,也就是国泰民安。”
    “再说了,这首诗根本就不是燕王所作,也就算不得什么了。以微臣愚见,这应该是恶意中伤,就像是当初燕王前往燕云之地时,遇到刺杀一样,怕是有人故意陷害,皇上不必介怀。”
    宋徽宗在询问了几人,也有人与黄大人一样的想法,认为燕王有称帝之心,不可不防。只不过真正知道赵构的人,却没有几人觉得他会称帝。即使是宋徽宗自己都不觉得赵构有这样的想法,要是真的有也不会这么麻烦了,相反他还非常高兴。
    “此事不说是燕王的责任,不过流言四起,也不会是无缘无故。”宋徽宗淡淡的说道,“那就让燕王自己追查这件事的源头,看看到底是谁在散播这样的谣言。”
    宋徽宗的言下之意,这件事到底为止。众人也不好说什么了,这个流言的事情就此翻篇了。
    (本章完)
第629章 弑兄夺位() 
“刘大夫,在下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刘昉开门见山地回道:“王爷放心,微臣明白王爷要说的事情,待我回京后,必定不会乱说此地的情况,王爷且放心!”
    “多谢!”赵构道谢一声,他说的便是这件事。【。aiyoushenm】
    既然刘昉知道赵构的秘密,可他也知道有些事情能说,有些事情不能说。对于赵构的本事,刘昉也是很赞赏。大宋需要赵构,刘昉答应下来,就坚决做到,决不会乱嚼舌根子。
    刘昉又在幽州留了三天,便告辞回京复命了。赵构亲自送他出城,也算是一种敬重。
    “师弟,要是他说出去,那可是欺君之罪,这样如何是好?”
    “放心吧!”岳飞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要是真的说出来了,那他们就得人头落地,赵构兴许没事,可他们这些人跟着一起隐瞒,不死也得脱层皮,赵构却信誓旦旦的说道:“他不会说的,我相信他的为人。”
    接着,赵构便回去了,他没有闲着,身子已经好了,那该做些正事才行。
    “师兄,你传我的命令,让幽州的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喊来!”
    岳飞听从赵构的命令,立即出去了,他吩咐汤怀、张显、王贵等人全部出去了,将当地的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请了过来,实际上这也是赵构第一次正式召见幽州当地的官吏。
    “王管家,你让其他兄弟们都进来!”
    “王爷!”众人都前来了,恭敬地喊了一声。
    赵构笑道:“这些日子兄弟们都辛苦了!”
    众人莞尔一笑,他们确实辛苦,是憋得辛苦。因为他们都是装成重伤的模样,实际上也没有多大的事情,却不能动武,也不能四处行走,就这么一直在府中养伤,着实把他们憋坏了。
    现在已经雨过天晴了,众人的禁足令也被解开了。
    “现在,你们立即出来,前往其它州,让当地的将领以及官吏前来见我!”
    众人立即答应下来,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这事他们在来的路上便已经听过赵构说起。若是赵构身子抱恙,兴许他们不必做什么。如今全部好了,那么他们也知道赵构必定会采取行动。
    因此,他们全部都整装待发,就等待赵构的命令。
    “王爷,当地的官员以及将领全部都来了!”
    “好,让他们全部进来!”
    “王爷!”
    “诸位同僚辛苦了!”赵构让他们全部坐下来,微笑的说道:“本王知道诸位同僚多数是昔日辽朝的旧臣,不过你们始终都是大宋子民,本王希望诸位能尽忠职守。”
    “今i běn王喊来诸位,不是别的,而是提出几点要求:第一,在本王的管辖范围内的官员不可有任何的中饱私囊行为,也不可欺民、扰民之举;第二,无论是文官、武将皆是幽州的栋梁,不可互相攻击,也不可暗地里使绊子;第三,在幽州此地要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就连商业贸易等也要大力支持,我要让幽州成为燕云十六州的重城;第四,一切以百姓安居乐业为主,要让当地百姓吃得饱、穿得暖。”
    “以上四个要求,你们是否做得到?”赵构掷地有声地问道,“幽州刺史,你乃是幽州的官吏,不知道你有何高见?”
    幽州刺史急忙回道:“回禀王爷,微臣以为第三条、第四条有些难办,其它的都好说。”
    “说来听听!”
    “幽州郡县人数加起来有十几万人,昔日此地也是商业和手工业十分繁荣,尤其是白米行、油行、生铁行等种类繁多,只不过在辽朝的治理下却渐渐地衰退了,甚至这些店铺都已经难以维持生计。”
    幽州刺史在此地也有一段时间,对此地的风土人情等都了如指掌,他也是苦于无奈,要是昔日的幽州的确是商业与手工业非常发达,只不过后来却遭受破坏,这些破坏还是人为。
    当初,辽人在幽州肆无忌惮,那些店铺老板等都心有余悸,最后纷纷关门,有些则成为辽人的店铺,这也导致当地百姓有口难言,生活窘迫。若是重新恢复到昔日的盛况,那么代价很大,而且时间周期也会很长。
    赵构沉思片刻,坚决地说道:“无论多难,这件事也是当务之急,必须要做好。若是没有这些支撑,仅凭财政难以维持,百姓也不会真心依附于大宋,难以收复民心,哪怕是再多时间也必须做到。”
    幽州刺史点点头,他只能答应下来,至于第四条的理由也就是第三条差不多。其实,最重要的是幽州府库并没有多少钱,这也是最重要的。赵构也知道一些,不过这些都需要慢慢来,只要能做到这四条,那么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幽州乃是军事重地,赵构必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