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要塞之贼主天下-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市场就叫做边市。边市诞生之后,就衍生了很多依靠边市谋生的人,其中既有明人,也有很多蒙古人。这些蒙古人开始从牧民变成了生意人,有些在边市上当掮客,也就是中间人,帮助各有所需的双方谈生意谈合作。也有些人在边市之中开设商铺,有开茶馆的,有开饭馆的,也有开设皮货铺的。
慢慢的很多蒙古人就完成了从牧民到商人的转变,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了第一桶金之后,很多蒙古人也学着大明的有钱人购买土地,慢慢的变成了地主。
当了地主之后,自然需要佃户来种地,因此也开始雇佣一些蒙古人来给自己种地。
几代之后,这些蒙古人就变成了半农半牧,因为长期跟大明人打交道,所以吃穿住行各方面看起来跟明人很像。
大明朝廷于是把这些人也纳入了户籍之中,因此这些人就成了大明的子民,所以才叫归化百姓。
几代之后,这些归化的蒙古人虽然已经不再以游牧为生,但是骨子里那种游牧民族彪悍狂野的基因却依然存在。
满清异军突起,后来者居上之后,经常南下打草谷,这些归化蒙古人也是深受其害,因此在江川的收拢之下也一起进入了二龙谷寻求庇护。
而这次挑起械斗的一方正是一群归化蒙人。
第十三章 重如千钧的决断()
这次械斗的起因并不复杂。
这些百姓进入山谷之后,他们的口粮是配给制的,也就是说按照人头来免费配发的。
一般来说,十岁之下的小孩每人每日的口粮是半斤,也就是这个时候的八两。而十岁以上的人则是每人每日一斤口粮。
这些口粮由民政司进行分配,每五天发放一次。每次是相邻的两个村子一起发放,由民政司的司库小吏带着人发放,各村组织组织人手前来拉粮。
来了之后司库小吏会核对该村人口册子,按照人头发放。
今天正好是这个由归化蒙古人组成的村子和另一个村子同时领粮。
这些归化蒙古人是江川大败清军之后来到山谷的,这也才是第一次领粮食,所以看到领到的粮食之后,觉得不够自己吃,所以开始发牢骚,骂骂咧咧的,而且有人还动手开始抢另一个村子的粮食。
另一个村子来的也都是年轻后生,当然也不会吃亏,所以双方很快一言不合就对骂了起来。一开始双方还有些顾及法令,但是很快在有人动手之后双方的冲突很快升级,从对骂到扭打,最后到了动了器械的地步。
双方都是血气方刚的汉子,这一打起来就收不住了,于是都跑回各自村里去叫人,结果这冲突的规模就越发大了,最终变成了两个村子之间的械斗。
等到刘基闻讯带人赶来的时候,械斗已经造成了七十多人死亡,两百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而不是江川想的几十号人的伤亡。
“主公,事情就是这样。”刘基说完之后一脸凝重的看着江川。
发生如此严重的械斗事件,造成了如此多的伤亡,这样的后果已经相当严重了,刘基以为江川一定会大发雷霆的,因此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一开始,江川的脸色是阴沉的,但是听着听着他的脸色反而越来越平静了,最后却笑了出来,看的刘基有点莫名其妙。
“主公,您……”
“军师,这件事看似严重,其实说到底也很简单。既然我们已经颁布了法令在先,那就依法处置就行。既然迟早要发生的事情,早点发生了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表面态度的机会。所以,你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回头知会我就可以。”江川拍拍刘基的肩膀笑了起来。
看着江川的笑容,刘基沉默了片刻,脸上露出了决然的神色,对着江川一躬身郑重的道:“主公,刘基懂了,定然不叫主公失望。”
江川点点头道:“军师,民政这部分,只要你认为是对的,你就大胆去做,不要有什么顾虑。既然我们有法在先,那就一切依法办事,若有特殊情况我们再商议定夺就是。有些事情,不死几个人,这事情是办不成的。我们既然走上了这条路,最不怕的就是死人了。”
刘基郑重的点头道:“主公,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江川笑了笑,带着亲卫队离开了。
他大概知道刘基会做出怎样的处理决定,他希望的是刘基能够狠一些。如果刘基不够狠的话,自己也会给他再添一把火的。
这次的事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看着是乱子,其实是一次整治内部,给民政司,也是给刘基立威,更是确定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好机会。
没想到,第二天的时候,刘基递过来的处理文书放在了江川的案头。
处理意见很简单,也很残酷:凡是参与这次械斗的七百零二人,全部斩首。两个村子的一千两百三十二人根据法令,全部连坐。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全部发往后山服苦役,为期一年。十五岁之下的人口每日口粮减少三成,为期一年。若是不愿服苦役者,全部驱逐出谷。而且挑起械斗的那个归化蒙古人的村子全部处罚加重一倍。
看到这份处理意见,就是江川都是有些吃惊,没想到刘基一介文人竟然也能这么狠下心来,这比他自己心中所想的还要狠。
本来他想着只是把那些参与械斗并且造成死伤的人全部斩首,其他的没有造成人命的就连坐罚苦役,没想到刘基的手笔更大,处置更加果断,连坐范围更广。
江川看到这份处理意见的时候就知道刘基肯定也经过了心中的煎熬和犹豫纠结,毕竟那是七百多条人命,但是他最重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显然不是只是为了给自己看,而是他真正的意识到了这次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够果断不够狠将会造成多大的恶劣影响。
可以说,不光是江川自己在等着看刘基怎么处理,就是两万多名百姓也在等着看民政司如何处理。
江川上次在辽阳城立木为信,来换取百姓的信任。这次则必须高举法刃,来使得民心畏服。
治理天下,不光要让百姓怀德,使百姓畏威同样重要。这个威不是江川之威,也不是刘基之威,而是法令之威。
要让所有人都清楚知道,在法令允许的范围内行事,一切皆可。若是胆敢犯法,那必然要付出惨重代价。
江川看着面前这份文稿,觉得字字如刀,重如千钧,迟迟没有拿起旁边的笔。他知道自己这一笔下去之后可是七百多人就要人头落地了。
虽然他对于杀人已经没有了心理负担,而且也知道这些人罪有应得,但是心中却依然有点下不了决心。
之前杀的成千上万的人那都是鞑子,是他的敌人。可是现在要杀的却是他治下的百姓,这两个的概念是不同的。
无论他经历了多少次战阵厮杀,无论他已经心肠硬到了什么程度,他的内心之中还存着一些一个和平年代出生的现代灵魂对于生命的敬畏。
这让他心中此刻异常沉重,缓缓闭上了眼睛。
不知道过了多久,江川终于睁开了眼睛,眼神之中已经是一片清明,决然之色异常清晰。他拿起手边的鹅翎笔,在面前的手稿上郑重无比的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准!”字。
第十四章 湖畔大刑场()
这一次械斗的事情在谷内民众之中引起了议论纷纷。自古以来,百姓之间因为争夺土地,争夺水源等各种矛盾纷争引起的械斗多的数不胜数,边境之上这些彪悍的边民也不例外,甚至频率更多一些。
像这次发生这种规模的械斗虽然不多,但是也不算太少,所以很多百姓都有些见怪不怪。大家议论的重点就是看着将军府和民政司会如何处置这件事。
毕竟江川之前的刀锋都是向外的,对于百姓们来说江川的形象就是一个大善人,给他们庇护不说还给他们房子住,粮食吃,还给他们分配土地,这件事就是超级大善人。
所以很多人心中都不觉得江川会下重手处置这次的犯人,最多是杀几个首犯而已。虽然当初法令颁布的时候都是由民政司的小吏到每一个村子让里长把百姓们全部召集起来,一条一条的宣布并且解释过的。
但是很多百姓还都不以为然,心中没把法令当回事。毕竟打架这种事情,人家都欺负到头上来了,自己肯定不能怂啊,肯定跟他干啊。
而且很多人都觉得这次是那些归化蒙古人先挑衅的,所以肯定另一方不会有太大的事情,最多意思意思,将军大人肯定还是向着咱们明人的。
当然也有小部分人觉得肯定江大人肯定不会那么心慈手软的,毕竟这些人都触犯了法令,按律当斩。
而且这些人对于半个多月之前在谷外的那场斩俘仪式还是印象深刻,那一次杀了三百多个鞑子俘虏,杀的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而且更是车裂了满清大将鳌拜,那些鞑子的人头现在还在城门口的旗杆上挂着呢,都变成了一个个骷髅了。
但是这少部分的议论很快就被忽视了,大部分人都没太把这当回事。就连那两个犯事的村子里的人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该干嘛干嘛,丝毫没有一点大祸临头的觉悟。
一直到了民政司的护法校尉带着两千甲士来这两个村子拿人的时候,他们这才惊慌失措起来,一个个哭爹喊娘,哀哀告饶。
那些甲士都是江川从军中临时调拨给刘基的,让他专门用来处理这次事件的。
甲士们神情冷酷,根本不为所动,按照名单,将那待斩的七百零二人全部五花大绑押解到了山谷深处湖畔的一座临时搭建起来的牢狱之中看押了起来。
那两个村子的剩余人员也在一队甲士的看管之下不得四处走动,形同监禁。
此时,民政司衙门也贴出了布告,宣布三日之后在湖畔处决械斗人犯,各村都要组织百姓前来观刑。
到了现在,很多百姓才知道自己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