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有皇帝分身-第7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百官中也不是全无抱团,以及奋斗不息之人。
    他们明面上无法和皇帝,以及温体仁硬来对上,于是,就把念头打到了报纸的上面。毕竟这是礼部分管的!
    报纸威力之大,在看过大明周报最近一年来的表现之后,皆是有目共睹的。君臣对时报每期必看,但各人也越不满,只是禁难。
    报纸的威力,朝中上下又深有体会,最后想来想去,军国重器,不如我们礼部也好好的精办一下?
    最近江南一干富商在酝酿开办报纸,欲称之为江南时报。
    宛如后世的,地方报社,纷纷如雨后春x般冒出来。没理由中枢要落于后人!
    南京内阁诸臣,拿出的理由充足,自己开办报纸也很有优势。毕竟是中央,控制着全国各地,大义在手,理所应当。
    君不见,连大明周报每期的内容,也有三分之一都经常要来抄自己的邸报?
    所以,这会儿。
    内阁关于开设大明皇报的议题,已经郑重摆到皇帝案头。
    同时,他们这开头一期,想的名号就是,想要名正朝廷的中枢所在。
    当然了,估计也有暗示如今国情。臣强主弱,又岂是君臣之道?
    今儿个早朝!
    就是潜台词,关于山海关的国战,捷报如何封赏的问题。
    以前是迁都新立,百事皆忙,如果国事安营扎寨,这事自然就不能就此当做没有发生,寒了将士之心。
    尽管同朝为臣,但温体仁和一些人,其实并不喜欢朱子龙。
    当然,也没几个人会喜欢朱子龙,只要你是明朝原生态的官员或者读书人之类的。
    原本在他们想来,皇帝丛忙间迁都,李自成大皮首都。天灾涌现,流民大起,前线后勤吃紧,人心慌乱。事必朱子龙上一次山海关大战,要么大败,要么定然深陷泥潭。
    若事如此,事后朱子龙再怎么样,损失惨重之后,也只能当个最多类似戚继光一样的人物。
    介时君臣相得,一起中兴大明,中枢仍然以文臣为主。
    也是一桩美谈!
    然而事情的走向,让他们大掉眼镜,朱子龙又大胜了。而且还是一胜,现在连海外都控制在内了。
    阁内的群臣,心中深深的感到无力!
    如今封赏之事,显然不可能再拖了。
    以兵部尚书为首的官员,强提笑容,早朝上向皇帝进言道:“启奏皇上,山海关前线塞北大捷,此乃国朝百年来未有之盛事。足可与当年开国时徐达,蓝玉人等之壮举相比肩,此为大涨我大明之志气。灭胡虏之气焰也!”
    “如此大胜,自然要大赏!微臣斗胆提议,国事百兴,用钱处盛多。除开封党士兵之银外,请效仿汉唐前例,新设塞外都护府。仅可为我大明守护北疆,驱逐胡马,又能自我仿军户而行解决后勤补给。”
    看着兵部尚为首的一干文臣脸上,宛如便秘一样的表情。
    朱子龙的皇帝分身,原本心里是有些不舒服的。国家是没钱,但朕有钱呀,赏给本体没话说!
    但是,对于他们的这个提议,你还别说。朱子龙还真的心动了一下!
    就如本体现在的功绩来看,封王还差点,而且大明的王爷是个什么玩意,那真是不好意思说出口。除非搞刚立国时的那种,但是那样的话,有建文帝的例子在先,还真不好自己开这个口。
    毕竟,凡事还有个度,有个过程要走。
    明朝文官们,对塞外没什么概念,总觉那是个鸟不拉屎的苦寒之地。
    然而,朱子龙来自后世,是穿越者,自然知道,那些个地方。看表面上是垃圾之地,但其实大有可为,除开种植业可以换代产品外,以后科技发展下去,地下面的东西,那才叫真是一个宝贝了得。
    内阁文官看不习惯武将,这个提议,看似是祸水外引之计。
    其实,却无意间中了朱子龙的意!
    这就跟,后世有人认为家门口有块黑碳木是个垃圾,占地方,还挡了路。于是赏给了别人,结果事后有一天才会发现,自己才是大大的sb。
    那黑碳木原来是千年东方神木,价值连城!
    于是,朱子龙的皇帝心中一动,大有顺水推手,按这个方案安置一块塞外大地盘给本体的打算。
    然后,等那天时机成熟,可以做的文章就极大了。可进可退可观望!
    下一秒,就在天启皇帝正要说话下旨时,一个严厉的声音,忽然一人站出来拦阻道:“皇上,此举万万不可!”
    (未完待续。)
第999章 感觉里嫩外焦!() 
“皇上,此举万万不可!”
    一官站出,一言惊四座,百官侧目,连上座的皇帝,也为之一愣。
    什么情况?
    难得百官和皇帝,基本上都有些潜规则的统一口径的时候,还有人站出来唱反调?
    南京的言官,可是在朱子龙的皇帝分身有意控制下,数量为历年来最少的呀。而且,就算还残存的一些,也是基本上得过且过者为多。
    今天这是怎么了?
    只是,等到众人看向这发言之人,发现是出了名的硬骨头李邦华时,却又表情十分淡然之。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清流中的中坚力量,最近才到南京。
    朱子龙发现是他时,也是心里叹息了一下。
    原以为,这货刚来南京,家中事多,又恩典复起,暂时不会多事,还能为自己增加点名望。故而上次一批人选官员新增时,圣笔一点也没多想,就全点了。
    这下,真是挖了个小坑呀,没想到这种死脑筋之人,不管何时,都是不懂变通。
    想想也是,在原来没有变动的历史上。李自成攻陷京师后,他便作绝命诗曰:“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
    遂投缳而死,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清时赐谥忠!
    这样的一个人,几乎是和海瑞相当了,只是没有海瑞那么在后世更出名罢了。这么做,也是相当然的了!
    此时此刻,只见他起身跪下,目视皇帝,满脸的坚定不移之表情。
    缓缓的说道:“皇上,朱四海此人心意难测,又兼雄才大略,以及雄师十数万。若又设安北新府,以其手段,不出数年,便可再立新功无数。
    到时,又要大赏其之,尽不能封王,也只少要让其三代以上旁支永镇那处。如此,那将该处经营水桶不漏,又兼漠南为牧马良地,介时恐宋之部下催之从龙。以铁骑数万,俯瞰大明,国朝危矣!”
    随着他的话毕,百官抖然,朱子龙的皇帝分身眉头一皱,内阁安然无声。
    中立派官员们,垂头看着自己鞋子,全然无心不参于斗争。
    内阁首辅温体仁,若有所思。欲言又止!
    倒是早早就投靠了朱子龙本体,又掌管兵部的陈新甲,暴怒而喝:“皇上,李都御史此乃诛心之言,至国朝于危然之中的,似忠大奸之人。臣请杀之!”
    “四海国公怎么心意难测了?国公之忠之能,天下皆知!便是此次塞外大捷,他在塘报上都归功于朝廷,如此忠义双全,功高服管之臣。反遭猜忌,岂不会以后让忠勇将士们,尽皆心寒?猜忌大将,又岂是尔李邦华为臣之道?断然不可如此!”
    面对陈新甲的分辨,李邦华也拼出去了,死脑一根筋毫不退缩,大声反驳道:“忠?呵呵,宋太祖事周世宗岂又不忠乎?四海国公忠不忠,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他有仿宋之能力,就是臣子之罪。”
    李邦华此言一出,产时若霹雳雷霆在宫殿里轰起。
    百官全都惊呆了,鸦雀无声。
    朱子龙的皇帝分身,坐在龙椅子上,脸色铁青的看着李邦华,活撕了这老头的心思都有了!
    有些事,有些话,就算大家都想到了,都能猜测的到,但是也是不能说的。
    这就好比,一个男生暗恋一个女生。
    在不确定对方的心思之下,草率的就进行表白,几乎99%会惨遭拒绝。之后两人的关系就从朋友,快速变成陌生人,甚至于是男方一怒变成仇人,也有可能。
    又如汉献帝那时,朝中官员多投靠和听命于曹操。
    可谓,前半生爱,后半生恨。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汉献帝并不是笨蛋,他毕竟是皇帝,日子一旦稳定就要去履行皇帝的职责,但是前提是得有皇权。曹操更不是笨蛋,已经到手的权力怎么可能让出来。
    多次斗争都以曹操获胜告终,满朝全部都是曹操的人,就连汉献帝本人也被监视了,因为曹操强迫汉献帝娶了曹操的女儿为皇后。这个时候开始汉献帝彻底又沦为了一个傀儡!
    堂堂一个天子被大臣玩弄于股掌之间,估计他想把曹操生吞活剥的心都有。
    但是他毕竟是个聪明人,安安稳稳当傀儡,轻轻松松让了皇位,当了山阳公之后。之后,努力钻研医术,和皇后一起深入民间为老百姓看病,深得百姓爱戴,最后活了54岁,善终。
    按现在大明的发展,其实朱子龙本体也是打的这种主意。做一棵红心,两手准备,可为,也可能不为!
    可惜呀,大家伙都能勉强猜测到的时候,有些人总是不开眼的。
    也许,是表面上因为这大明的天子,似乎气数未尽。还有一力与朱子龙本体一争一压,有些旧时代的风骨文人,心里面自然会有些想法。
    心想,掺合一下,说不定也能搞个青史留名。
    于是,李邦华这种人出现了。
    …
    如果朱子龙是汉献帝,对于这种人的出现,绝对是会有认同感,并且暗中会将其重用的。
    但是,很可惜,他不是。
    李邦华自然而然的,马屁搞到马腿上,要自食其恶果了。
    眼见,陈新甲在分辨上争不过对方,而百官又怕出错,全都变成了中立党,就连温体仁也在考虑要不要站出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