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太尉新传-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氏都已经这么提点了,难道真地是事出有因?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便在一群贵妇的闲侃中过去了,自吕氏开始,一个个诰命便纷纷起身告辞,脸上俱有掩不住的得色。今日的事情只要传出去,她们在自己那个小圈子里就会更加水涨船高,若是运气足够好,那些带回去的消息说不定能够让自己丈夫的位子挪动一下。见英娘和阮夫人李氏依旧在那里说话,她们都不以为意,毕竟,谁都知道阮大猷算是高俅在京城的铁杆死党。
见旁人都走光了,李氏便命人前来清理房间,自己却和英娘并肩走到了雪地里。”妹妹,那一日崇政殿中的争执确实是针尖对麦芒,我家相公回来之后脸色都是白的。何相公虽然是蔡相公地人,但往日在政事堂一向不显山不露水,却不料想会这样和刘相公针锋相对。”说到这里,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却不知道是被这寒风冻的还是想到了当日的情景,“总而言之,我家相公说,圣上决不会放弃西北,高相公尽可放心,只是这朝局如何却难说得很。”
英娘心知这都是阮大猷通过李氏的口通风报信,当下便一一应了,但随后便想到了另一件事。”李姐姐,既然赵相公和刘相公都建议止息西北之兵,那么,为何台谏那里就没有动静?”
“听说台谏那里被压住了,其实就连陈谏议也认为西北连年动兵劳民伤财,朝廷应该为万民考虑,不可好大喜功。”李氏对于这些大事原本就不懂,话从嘴里说出来便很有些生涩,此时不免歉意地一笑道,“这些事我也说不好,他有一封信让我转交给妹妹,说是要紧的话都在里头。”
“那我便代我家相公谢谢了!”英娘连忙道谢,两人便又扯了几句别的。
突然,李氏猛地想到另一件事,立刻停下了脚步:“话说我今日也邀了阿娴,她怎么没来?”
英娘这才想到刚刚一直觉得不对劲的是什么,确实,她当初和李氏定名单的时候便写了严均的夫人霍娴地帖子,谁知她竟没有来。由于今日的客人太多,两人一时昏头,居然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想到这里,英娘连忙问道:“我记得早先阿娴便很少在外面走动,如今还是这样?”
“可不是么?自从她生了一个儿子之后,便成日里在家守着儿子,很少外出,你在京城的时候,她还不时到你家和我这里,如今竟是连我这里都不常来了。”说到这里,李氏顿时有些懊恼,“只不过,像今日这般下了帖子反倒不来的,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英娘却本能地心中一紧:“莫非那边出了什么事?”
“不可能吧?”李氏此时也觉得有些不妥,沉吟片刻便建议道,“这样好了,我和你一起去严府看看,若是没有事最好,若是有事也能帮着出出主意。”
英娘自然不会拒绝,李氏当下就吩咐家人备车,很快,一辆严严实实的马车便驶到了严府。见是两个平日便常常来此走动的夫人,门房上的仆人很快便奔出来迎接,当头第一句话便把英娘和李氏吓了一跳。
“阮夫人,高夫人,我家公子昨日一大清早便发起了高烧,好几个大夫都束手无策,夫人这两天急得连饭都没吃过,还请二位去劝劝吧!”
英娘和李氏大惊之下也来不及追问事情来由,急急忙忙地进了霍娴的正房。一看到病榻上那个满脸通红的孩子,两人便觉心头咯噔一下,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第二部 经略 第十二卷 暗潮汹涌 第三章 沧海桑田无定数
茫然无措的霍娴过了好一会儿方才发现多了两个人,回头一看是英娘和李氏,她立刻站了起来。只见她一向梳得纹丝不乱的漆黑秀发显得蓬乱无比,而未施脂粉的脸也是蜡黄蜡黄的,眼睛中根本不见多少精神。
“二位姐姐……”
英娘已经拿开了孩子额头上的凉手巾,把手搁在了孩子的额头上,随即被那滚烫的温度唬了一跳。等不及霍娴把话说完,她便一口打断道:“孩子是最娇贵不过的,若是不能尽快退烧,即便将来治好了也说不定会留下后患!阿娴,你都是请的什么大夫!”
霍娴被英娘这串连珠炮似的话一轰,顿时更加慌了。”我都是让他们去请的京城名医,还有大哥也代请了一位大夫来看,都说是寻常的发热,吃两剂药就好了,谁知到现在还是没有退下去!如今严郎一个人孤身在外,还说不得将来如何,若是他这点唯一的血脉有什么万一,我……”
“别说那么多了!”英娘当机立断地拿起了一旁的披风,急匆匆地奔了出去,临走时还不忘嘱咐道:“我去请杏林国手刘克勘!你们都在这里看着,千万别再用那冷水敷头了,这么一个小孩子,哪里经受得住!”
霍娴早已乱了方寸,自然是连连点头,而李氏则多了一个心眼,命人拿来药方细细查看,待到看完几张字迹不一的药方之后,她的眉头登时紧紧蹙成了一团。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她硬是把霍娴拉出了房间,脸色严厉地问道:“阿娴,难道你用药之前就连看都没有看一眼么?这其中有的说是虚火太盛,有的说是热炽太盛,有的说是邪热在表,就没一个能够看准的,有重有轻,你若是全都照着方子上的药用了。肯定是要出事的!一个不满两岁地孩子哪里经受得起这般折腾,你也太糊涂了!”
见霍娴闻言摇摇欲坠,她不由在心中暗叹了一句关心则乱,随即命人把那几个前去请大夫的家人叫来问话。一问之下,这些人却说是在大药堂请的坐堂大夫,这顿时让她又好气又好笑。并不是说大药堂的坐堂大夫不济事,而是哪个官宦人家的小儿生病不是请固定的大夫医治,看来。这严府的下人还真是谈不上训练有素。
小半个时辰之后,英娘终于带来了刘克勘。他把过脉之后便陷入了沉思,好一会儿才徐徐开口道:“小公子的病还是给耽搁了,若是早些救治,也只是几针发发寒气地功夫,如今要用药就有些难了。先前的药方还有么?”
李氏连忙递过药方,正如她所料那般,刘克勘一看药方便冷哼了一声:“这是哪个庸医开的药?简直是荒唐!”他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药方,然后又把了一次脉,最后方才缓和了脸色道。”三位夫人放心。小公子的病至少还有七八分可治,我当尽力而为。但是,我有一句话得说在前头。用药一定得照着我的方子,别去请那些庸医了!”
连番打击之下,霍娴反而镇定了下来,当下便重重点了点头。英娘和李氏则在那里看着刘克勘写药方,不外乎是一些生地、麦冬、沙参、青蒿、鳖甲、玄参、天花粉、地骨皮、白芍、玉竹之类滋阴清热的药材,而分量都控制得精准无比。药方写完之后,李氏也不用严府的下人,而是唤了护送自己来的一个家人,命其照着药方去药铺抓药,然后便回转了来。
“小儿发热最讲究的便是对症下药。若只是微微发热而用了重药,效果自然会适得其反。不过,令郎病愈之后,严夫人也该好好换一换这些下人了。我也看过不少官宦人家的病,少有这样不经心地下人,若都是如此,岂不是害了主人家一家性命?”
一番话说得霍娴脸色青白,而英娘和李氏对视一眼,心中却都有些疑惑。她们是不得不往深处想。要是换了别家,姬妾想要谋害大妇子嗣地兴许还有那么一丝可能,但是,毕竟严家只有霍娴一个女眷,这便是无稽之谈了。联想到在西北事务上栽了跟斗的一大堆人,两人都生出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当天夜里,孩子地烧终于退了,霍娴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便立刻命人送李氏和英娘回去。临走前,两人却依旧不放心,李氏嘱咐霍娴重新选用一批信得过的下人,而英娘则暗示霍娴要注意朝中动向,别只顾着管家而忽略了其他。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是次日,朝中便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尚书左丞刘逵罢职!
京城中人人都很清楚,刘逵虽然出自京党,但是,在上位之后他便疏远了和蔡京之间的关系,最后和赵挺之结成了联盟。两人在朝堂上便和当日蔡卞章惇一样,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刘逵事事充当着赵挺之的喉舌,每每有大建议便都是出自刘逵之手,此番刘逵被罢,焉知不是赵挺之即将落马的一个信号?再联想到天子官家在西北战事上不依不饶的立场,所有人都醒悟到,身为天子而没有太后在一旁掣肘的赵佶,在很多事情上都是独断专行。这一点优势,就是连神宗皇帝也无法比拟地。
在这种震惊的消息下,严府一下子开销了二十三个家仆自然掀不起任何风浪,闲暇之余也就是有人随口提起一句罢了。只有寥寥数人心中清楚,这其中有不少值得深究的猫腻,而当事人既然没有宣扬,旁人自然也就不去管了。
这一日,英娘终于前去拜会了郑贵妃和王淑妃。郑贵妃和往日一样,照例只是说了些平常话,谁料王淑妃却在她的面前露出了几分抱怨,这顿时让她大吃一惊。
在郑贵妃没有生下七皇子的时候,赵佶最疼爱的便是王淑妃的儿子高密郡王赵楷,因此王淑妃一直在心里深藏着一个愿望,那便是希望赵楷能够入继大统。结果,先是郑贵妃生了一个皇子,然后又是王皇后的嫡长子京兆郡王赵桓被赵佶刻意培养,种种对比下来,赵楷所受的重视自然就不比从前,这怎能不令她心中不平?这样一来,要让她话里面不带出一丝口风,便成了不可能地事,尽管面前的是英娘而不是伊容。
正因为如此,英娘在王淑妃面前自然是如坐针毡,出来之后已经是一身的冷汗。在她印象中,王淑妃一向都掩盖在郑贵妃光芒中,显得并不起眼。谁会想到,真正论起词锋来,这位王淑妃竟然一点都不比郑贵妃逊色。什么立储乃是国之大计,立长不若立贤;什么如今诸皇子都还年幼,看不出德行才干;什么官家春秋鼎盛,用不着急于一时……这一句句敲打分明是在暗示,作为次子的高密郡王赵楷,同样也有希望被立为储君。
突然,她发觉前面两个领路的小黄门似乎有些不对劲,一抬头方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