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听听那冷雨 (青年文摘-规避不幸追求幸福)作者:内详-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儿的叛逆
  值得欣慰的是,女儿在美国仍然很优秀,一年后以优异成绩
  毕业。女儿刚刚回国,我就忙得不亦乐乎,先是排了一夜队给女儿报考雅思,又鼓动女儿去那家顶级的电视台实习,然后在网上查询各种与英国留学相关的信息,打听着各家航空公司到英国的票价,研究英国地图和旅行指南,拨通英国使馆那几乎永远占线的电话预约签证……
  然而,万事俱备之际,刚和男朋友从云南泸沽湖旅游回来的女儿却坚定地表示,不去英国读研,要去尼泊尔。
  ”我知道,女儿这突发奇想的怪异念头来源于她的男朋友,那个棕头发、绿眼睛,被女儿称为小德的美国人。
  小德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哲学教授,经常被各国的大学聘任。女儿认为,虽然他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但他们对许多问题却有共鸣。女儿在国内时就爱好攀岩、游泳、登山、旅游等户外运动,而小德不仅会开飞机,有皮划艇和完备的攀岩、攀冰等登山用具,还有全套的野营装备,他的理想是浪迹天捱,自然被女儿视为同路人。
  在美国期间,他们一起登山、游大峡谷、攀岩、滑雪。去年暑假,他们从美国中部开车驰骋了十多个州,一路上风餐露宿,游山逛水到了加拿大,又到美国东海岸的一个小岛去打工。寒假时,他们去了墨西哥,然后又走完了美国西部。
  女儿之所以拒绝去英国读研,是因为小德刚刚结束在中国的一所大学任教,回美国度假后将去尼泊尔的大学任教,几个月后再到另一个国家任教。女儿对小德以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十分欣赏,表示自己也要浪迹天涯。
  我认定女儿中邪了,而“罪魁祸首”就是小德。在小德离开中国的前一天,虽然彼此语言不通,但我还是在女儿的翻译下和小德进行了简短的交谈。
  “你为什么不喜欢过安居乐业的生活,而向往浪迹天涯?”
  “我从小在资产阶级家庭长大,我不喜欢周围几乎一样的房子,人们每天八小时工作、浇花、看电视……我厌倦那种千篇一律的生活。当然,这里还有政治的原因。你听说过马克思吗?”小德幽默地问,“马克思的观点是,这个星球上还有人过贫穷的生活,你怎么还能过优裕的生活呢?如果星球上的人都过那种生活,我也可以过。而且要过那种生活必须有一份能挣钱的工作,但那种工作是我不感兴趣的。”小德不愧是哲学教授,三言两语就搬出了老祖宗。
  “你为什么选择去尼泊尔任教?听说那里很贫穷。”
  “我去过尼泊尔,虽然那个国家很贫穷,除了首都加德满都以外连电都没有,虽然那儿的人一辈子的主要食品就是豆子和米饭,但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小德一脸灿烂的笑。
  “你就打算一辈子这么旅行下去?你靠什么生活?”
  小德点点头,说:“一边旅行一边教课。”
  小德飞回美国了。女儿则忙着打听到尼泊尔如何签证,整天张口闭口尼泊尔。我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
  “小德可以一边旅行一边教课,你呢?总不至于靠他养活吧?”
  “我可以写书。”女儿理直气壮。
  爬了几十年格子,我深谙出书谈何容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毛丫头竟敢如此口出狂言,我觉得女儿的想法实在太幼稚太浪漫太不现实了。我耐着性子苦口婆心地劝女儿打消浪迹天涯的念头,即使不去英国留学,也可以在国内找份安稳的工作,何必要浪迹天涯?
  “这是我的生活,你别管啦!”女儿冷冷地回答。
  面对一心要浪迹天涯的女儿,我感到既无奈又失望,煞费苦心为女儿的前程策划了21年,那点儿可怜的虚荣心带来的快乐,如今已荡然无存。
  曾几何时,当我“斥巨资”送女儿去美国留学时,希望从此能改变女儿的命运。然而当女儿的命运真的改变时,却不是我所期望的。
  (本文作者:刘元) 
 
 
  
 
  
留言接力 
  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能记得我的叮嘱,并该知道你所认为的无所谓的拥有,却是一种真实的但被你忽略了的幸福。”
  刚进大学不久,我就知道自己住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宿舍。它的不同,非是摆设,而是它有一个从建校起就一直保留下来的做法:每年毕业离校的同学,都要给同室还未毕业的人写留言,可以寥寥几句,也可长篇大论,但不能敷衍了事,必须是自己的心里话。
  学校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几十年过去了,住过这个房间的也有近百人了。一年年,挥挥手,就如绽放的蒲公英轻盈地随风四下散开,却留下了纸条在。光阴不驻,薄薄的留言条,竟也慢慢攒成了厚厚的一沓儿。从几十年前粗糙泛黄的草纸到今天精致素洁的印花纸,张张溢满了叮嘱、期盼和真诚。
  翻看着张张纸条,几十年的岁月,就慢慢在眼前交互切换,凡尘俗事点点滴滴,每一张都翻滚着叫人感动的浪花,心中不时怦然一声,一份感动,就定格成永恒。
  这是一张刚刚经历十年浩劫后的留言。
  “我就要离校了,而我感到最对不起你的,就是我竟然亲自把大字报贴到了你家门口,也参与对你父亲——我敬爱的老师的批判……以后的日子里,我的心肯定会一直在忏悔,为曾经灵魂的堕落。”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那位教授,因不堪忍受批判,更不堪忍受时代对一个人精神的颠覆而自杀了。
  那位学生算不上犯了什么大错,那本来就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只是,现在时时想起,不知道,他有没有不再承受心灵的煎熬,接受过这个纸条的人有没有原谅他?
  留言条更多的是关怀,看着看着,不经意间就有泪水流出,叫人感慨。
  “你晚上打鼾,声音很大,叫大家都睡不好觉。可是渐渐地我们发现,如果哪段时间你安静了,不打鼾了,你就会生病。所以,我们宁愿天天晚上在你的鼾声中,慢慢地入睡……”
  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为宽容的呢?
  “小丁,每次你妈妈打电话来,对你嘘寒问暖,事无巨细,都千叮咛万嘱咐。而你却总是不耐烦,嫌妈妈唠叨罗嗦。有的时候,不等妈妈说完,你就挂断了电话。
  “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大家,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自此在我的世界里,就再没有母亲的温暖和爱。每当我接到你妈妈的电话,她告诉我要找你时,那种语调,还有电话里对你的挂念,都让我羡慕。
  “我渴望在千里之外,能有母亲细腻爱的包围。我愿用一切来交换回母亲,但,这不可能。你拥有母亲,拥有幸福,而你却不感恩于这种拥有……同窗共读,一室而居,我又怎能不了解你的长短,知道你的优劣。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能记得我的叮嘱,并该知道你所认为的无所谓的拥有,却是一种真实的但被你忽略了的幸福。”
  这样的境遇的比较,字字情真,句句意切,又怎不叫人为之潸然!恍然惊醒后,才知晓自己淡漠,甚至是完全忽略了别人所渴盼拥有的幸福。因了这样的话,我们该知道如何去珍惜那沉甸甸的爱,并把它收藏在最深的心底。
  50年校庆时,毕业的各届校友,恰似那从荷叶边缘流向中心的水珠,从天南海北聚集了来。
  一个阳光散淡的下午,宿舍里涌进了曾经的居住者,一个个都事业有成,举手投足间,是稳重,是成熟,是意气风发。拿出那叠留言条时,大家的神情都变得严肃庄重起来,仿佛回到了曾经的流金岁月!所有诚挚的关怀,苦口婆心的相劝,大气磅礴的鼓励,雄心勃勃的展望,都宛若在昨日。
  是怎样的心的波澜,和沉寂情感的深深悸动,让这些走过了风雨历程的人,眼中都含着晶莹的
  泪。甚至,那个小丁——一个快要40岁的汉子——就那么抱着叮嘱他要珍惜母爱的兄弟,孩子似地呜呜哭了起来。
  细细地看着呢喃着,所有情绪的宜泄,没有一丝造作。谁说时间能令人遗忘?谁说没有一种情谊不能直抵心灵的最底处?谁说你的话语,没有陪伴我走过漫漫人生长路,在无边黑夜里给我光明的指引?
  当那个自杀教授的儿子匆匆跑进来时,所有人都沉默了。他径直走到贴他父亲大字报的同学面前,双手扶着对方的肩膀: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没有怨恨过你,那是一个时代的错,不是你的错。
  一阵热烈的掌声,回荡在长长的走廊里经久不散。
  那天,所有的纸条被读来读去,大家发出阵阵慨叹:这不仅是句句真挚的话,更是颗颗晶莹剔透的心!
  我知道,这叠纸条还将被很珍贵地留给将来,并将被一直传下去。因为,这是一份爱的接力,在它面前,没有人能够拒绝接受别人的爱,和对别人付出自己的爱。
  (本文作者:马晓良) 
 
 
  
 
  
教育你的父母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而不违,劳而不怨。”父母有错,要委婉劝告,不可不管;他不听,也不可放弃不管,更不可怨十艮。
  “养不教,父之过。”现在时代不同了,父母年纪大了,子女也负有教育父母的义务。话说起来好像有一点刺耳,而事实往往确是这样。
  “吃到老,学到老。”前半句人人皆优为之,后半句却不易做到。人到七老八十,面如冻梨,痴呆黄老,步履维艰,还教他学什么?只合含饴弄孙(如果他被准许做这样的事)、或只坐在公园木椅上晒太阳。这时候做子女的就要囚材施教,教他的父母不可自暴自弃,应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人生七十才开始”。西谚有云:“没有狗老得不能学新把戏,”岂可人不如狗?并且可以很容易的举出许多榜样,例如:
  一、摩西老祖母一百岁时还在画。
  二、罗素九十四岁时还在奔走世界和平。
  三、萧伯纳九十二岁时还在编戏。
  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