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取牛马,并自制大鼎,与众人煮来分吃。
  “小子再去弄。就怕被那些宫臣知道。”
  “他们好糊弄得很。对他们说些忠孝节义的话,就对付过去了。再不我就一副深自悔改、痛哭流涕的样子,他们就只有说太子贤明的份了。”承乾自以为已经找到了躲避宫臣、父皇监督的方法。
  “太子真是聪明过人啊。”
  “还是让那帮顽固的老臣死了最好,可惜派人去刺杀,总不成功。不说这些讨厌的人了,不如咱们玩乐痛快。”太子说完,又与众人喝酒去了。

  储位之争的历史重演(3)

  而与喜欢突厥风俗、倾向于胡人文化的太子不同,魏王自幼爱好文学,倾向于梁陈以来的南方文化。他得到太宗的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此。
  隋朝统一以后,南方文化在统一王朝中就明显地占有优势。李世民本人在文化取向上其实也是舍北从南的。在他积极谋求皇位的过程中,就已经表现出了这种倾向。当年秦府十八学士中,大部分就是南人或重南学的北人。李世民即位之后,命家承南学的颜师古考定五经,又命重南轻北的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其所作义疏基本上也是舍北从南的。他还对由陈入隋唐的陆德明十分欣赏,对其所撰《经典释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太宗下诏编撰的《隋书·儒林传》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扬南抑北的倾向,其序在历叙南北章句好尚互有不同之后,对南北学术总的评价是“南学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贞观十四年(640),太宗又下诏褒扬前代名儒,他所列举的名单中,以南朝梁皇侃为首,其余也大都为南人或重南学的北人,明显地偏重南派学术。尽管太宗也知道文风的浮华并不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不利于国家的治理。但是,南北长期分隔之后,南方文化确实比北方水平高出许多,其绮丽柔美,也更加令人不自觉中心向往之。
  正因为李世民有这种舍南从北的文化倾向,所以才对同样爱好南方文化的魏王李泰表现出偏爱之情。世间万事,细细看来,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李泰自然明白父皇对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心中生出非分之想也是人之常情。在传统的政治格局中,嫡长子继承制有时候是会妨碍选拔出最优秀的接班人,矛盾的激化就往往演变成宫廷斗争。在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是如此,在李承乾与李泰之间也是如此。

  承乾谋反(1)

  “禀报太子殿下,汉王到。”汉王李元昌,是太宗的弟弟,与太子十分要好。
  “赶快请进来。”太子一听来了精神。
  “我怎么看你今日情绪很不好。”太子见了汉王,奇怪问道。
  “被皇兄责备了。”汉王一声叹息。
  “你我真是同病相怜啊。不说这些,咱们还是后院游乐去。”太子说完,携了汉王而去。
  太子与汉王经常将左右人分为两队,两人各统一队,布阵交战。虽然用的武器是竹子制成的,可是刺到身上,还是血流如注。所以他们手下的人,往往避而不战。太子就惩罚那些逃避者,将他们绑在树上抽打,有的人因此丧命。而太子和汉王乐此不疲。
  “这规模太小。如果我登基了,就在苑中置一个万人营,与你一起分别率领。然后整日观他们战斗,不是一件大大的乐事吗?”太子对这游戏一副不满意的样子。
  “到时候会有人向你进谏的,如同魏徵一样。”汉王笑道。
  “我若当了天子,有人进谏,就把他杀掉,杀他个数百人,大家自然就安分了。”太子不以为然。
  “太子还是先保住储君之位再说吧。”朝中之事,汉王岂有不知之理。
  “你又听到什么消息了?”太子紧张地问。
  “韦挺、杜楚客先后摄魏王府事,他们都为魏王拉拢了不少朝臣。重金贿赂,巧言劝说,可是忙得不亦乐乎。”韦挺是原来建成手下的人,时任黄门侍郎。杜楚客是杜如晦的弟弟,时任工部尚书。
  “那我岂能坐以待毙。要想个办法才好。”太子终于显出凝重之色。
  大内之中,太宗正紧锁双眉读着一封密奏。
  “这是谁送来的?”太宗问。
  “来人自称是魏王府的下属。”侍从答道。
  “人呢?”
  “他说不敢面见圣上,怕魏王知道了怪罪,所以已经离去。”
  “赶快命人去追,带人来见朕。”
  “是。”侍从得令退下。
  太宗又仔细看了一遍刚才送来的封事,里面写了许多魏王的罪状。可是,许多事情有些太荒诞不经,有明显嫁祸的嫌疑,还是等抓到人问问再说。正值多事之秋,不能贸然行事。也许最好的处理办法是不要扩大化为好,太宗想。
  “父皇没什么反应?”东宫内,太子问回来复命之人。
  “皇上只是下令追捕上封事的人。”
  “你派的人可靠吗?不会被抓到吧?”
  “殿下放心,早让他远离长安了。”
  “那就好。为何父皇也不拿魏王问罪?真是想不通。”
  “臣不知。”
  “下去下去。”太子不耐烦地说。他要嫁祸魏王的计划没有成功。
  “殿下何事这么烦恼?”内室之中走出一人,年龄大概十几岁,面容清秀,乍看之下,像极了女子。
  “称心啊,没什么大事,还不是宫中那些争斗。”太子见了他,仿佛一下子来了精神。这个叫称心的人,是专门为宫廷表演的太常乐人,不仅能歌善舞,还长得十分美丽,很得太子宠爱。
  “太子不要烦恼了,称心来跳一段舞,给您解解闷。”
  “那太好了,看你跳舞真是一大享受。”太子一会儿就将魏王的事忘到了脑后。
  哪知好景不长,隔了几日,太宗突然下令,将称心一干人等全部处死,还把太子找来狠狠数落了一顿。
  太子回到宫中,又是伤心又是气恼,心想一定是魏王在父皇那儿告了自己的状,愤恨不已,接连砸碎了几件东西。又想起称心,那么善解人意,那么令人心醉,就这么死掉了,不觉落下泪来。一会儿又想到父皇,竟然那么责骂自己,太偏心了。就这样思来想去,脑子里各种情绪仿佛在打架一般,最后他颓然坐下,长长叹了一口气。
  这件事以后,承乾好久都没有去朝谒,总是推说自己有病。太宗因此更加不高兴了,他不明白太子怎么会变成了这样。

  承乾谋反(2)

  承乾在东宫之中,每日也还是不务正业,可是现在他却不怎么玩乐了。承乾明白,魏王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若是不反击,肯定最后会性命不保。他现在要认真对付自己的亲弟弟。本来太子私下养了许多刺客,想让他们去谋杀魏王,可现在他感到这些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找到朝中有背景的人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太子看上了侯君集。侯君集是本年刚封为陈国公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时担任吏部尚书,负责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免考课及各种人事管理工作。
  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是东宫千牛,太子通过他联系上了侯君集,经常把他请到东宫中来。侯君集也知道太子现在的地位受到了威胁,而自己在仕途上也不顺利,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太子殿下,魏王现在很受皇上宠爱,恐怕您会有隋朝废太子杨勇当年之祸。应该早点秘密准备,防止突生变故。”侯君集正在东宫中与太子商量。
  “请问陈公有什么计策?”太子紧张问道。
  “为今之计,只有起兵一途。”侯君集小声说。
  “只是对付魏王,保住储位,怎提到起兵?”太子一惊。
  “没有皇上的支持,魏王能有今天的势力吗?就说只对付魏王吧,咱们一动手,皇上自然就会知道,肯定要干涉,到时候殿下就不一定能除掉魏王。所以必须先从皇上那里下手,控制住大内,再除掉魏王就容易多了。”侯君集说着这话,不由得想到了当年自己亲历的玄武门事变。
  太子想了想侯君集的话,也有道理,就点了点头。
  “还要多拉拢一些人,魏王身边可是已经聚集了不少朝臣。”侯君集又说。
  “这我已经暗中在进行了,他日大家可以一聚,好好商量。”
  “我这好手,当为殿下所用。”侯君集举起手来,又像对承乾说,又像自言自语。
  承乾心中其实还有些拿不定主意,与侯君集商讨完,又去问汉王元昌的意见。
  “此时是该一搏。先发制人,乃是上策。”汉王也劝太子造反。
  “你也赞成?可我并非想造反,只想除去魏王。”
  “不控制住皇上,如何能顺利除掉魏王?”
  “你既然也这样说,那就干吧。”
  “我见皇上身边有一个美人,琵琶弹得很好。事成之后,将她赐给我如何?”汉王整日想着此等事。
  “你若喜爱,当然没有问题。”说到这事,太子也放松下来。
  “那咱们可一言为定了。”汉王坏笑。
  灯火昏暗,这是一个很隐蔽的小房间。太子约了众人在此商讨机密。
  几人先没说话,聚到桌前,都撩起衣袖,拿起匕首在臂上一划。然后用帛沾了鲜血,以火燃烧,将灰倒入盛酒的碗中,端起碗来,轻说一句“誓同生死”,之后一饮而尽。
  “我等誓死效忠太子。”说话的是李安俨,左屯卫中郎将。他原来是李建成的部下,玄武门一役曾为之力战。李世民觉得此人对主上十分忠诚,所以很器重他,让他负责宿卫之事。现在承乾将他拉到自己一边,经常贿赂他,令他观察皇上的动向。
  “咱们何时动手?具体怎么行动?”赵节问。他官至洋州刺史,封开化公,母亲是长广公主,高祖的女儿。
  “天象有变,我等应该及早动手。殿下可称突然得了重病,性命就要不保,皇上一定会来探视,就可以趁机动手。”驸马都尉杜荷想出这样一计。杜荷是杜如晦的儿子,娶了太宗的女儿城阳公主。
  “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