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二三炮击金门-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以小心翼翼地避免刺激那些功劳比他大而军阶却比他低的将领,免得加
重某些人对他的嫉妒和恶感。故而,他很需要这场炮战,很需要深入到炮战
中去,挨一顿炮弹,将在他的资历中加分,同甘共苦同生共死的经历也将把
他同军队同军人的情感拉近许多。

他必须明知山有虎,偏向山中行!

※※※※※


不避炮火,担着风险一趟趟跑金门,还有另外一个层面上的考虑,那
就是:确保将领的忠诚,提升官兵的士气。

与幅员广大的大陆相比,台湾已然渺小,金门更是弹丸。台湾小,尚
有海峡天堑的庇佑,金门非但小,而且含在大陆的钳夹之中。以地理论攻防,
大陆攻台不易,攻金门则易如探囊取物;台湾守台难,守金门则为难上加难。
金门戍卒10 万,占台湾总兵力的二成,一旦崩溃陷落,将使台湾人心、防
务动摇,故金门能否独立为战,固守汤池,实乃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关键。守
道有三,一凭工事坚硬,二侍火力强猛,三赖战志旺炽。三者相权,装备工
事次之,军心士气为上。

蒋“总统”泪别故国败走孤岛之后,痛定思痛,冷静检讨,以往失利,
非武器不精良工事不坚固,问题多出在军心士气方面。仗打到要命的关节,
连郑洞国、廖耀湘、杜聿明这样深受信任重用的黄埔子弟都不能坚持操守成
仁取义,想来怎不叫人齿冷?再思三思,身边真正能够放心的只有一人,那
就是儿子。外面对搞传位于子的作法颇多微词,诟为“封建”,其实是根本
不了解情况和“总统”的苦心,非如此,社稷难保复国无望呀!他对儿子说:
敌人的长处是重视军队的党务和政工,这一点你要向共产党毛泽东学习,重
建军队政工制度,强化对全体官兵的思想训导。

如人人能够死战,我反攻大业还有希望。他还对儿子说:我最不放心
的地方是金门,那个岛离大陆太近,离台湾却很远,我10 万将士人人抱定
拼死一战的决心,坚守五日,美国必会出兵助战。如三天都守不到,那就没
有人会来挽救它。你要常去金门,越有紧急情况越要去。金门必须确保无虞,
那里的事情办不好,你就不要回来。

子遵父命。有人计算,蒋经国一生共去了123 次金门。每次去,巡视
的重点不在军事,而在士气。

※※※※※


到了炮火硝烟的金门,蒋经国马不停蹄,于各处展现他微笑和蔼平易
近人的亲民形象。他不喜欢事先导演好的程式化礼节性的安排,而喜欢不分
场合不分地点无拘无束地与官兵百姓们交谈,在他的日记中,常见这样的记


载:“听官兵畅谈被等上周作战经过,心得殊多。”“在金门街上访问金门父
老、难民伤患,一一而致慰问。”“在炮火中与官兵谈笑良久,至感愉快。”“在
大树下约官兵十余人闲谈,听彼等讲述炮战实况,至为感奋。”“访问高炮部
队:并约台籍战士谈话。”蒋经国与官兵谈话的方式亦较独特,他常常在闲
聊中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地穿插一两个小故事,自然而然地将意思和意图表述
出来,既显示了知识的渊博,又一点也不生硬地给了受话者以训示。听者有
心,有人将他讲述的小故事收集整理,汇编成一本《经国先生讲故事》,发
给金门官兵,以为教育资料。

蒋经国讲述的故事可以用筐盛,信手拈出几个来,即可知其找金门官
兵广泛谈话的主旨,窥见其彼时心态。

故事一

意大利革命领袖加里伯地,对青年演讲,鼓励他们为祖国的自由而战。

一青年问:“先生,若我参战,可以得到什么赏赐?”加氏回答:“受
伤、残废、伤痕、或者死亡,但是要记得因为你的残废,意大利才能得到解
放!”这就是说,我们作战纯粹是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参战的人除了受伤、
残废、伤痕或者死亡之外,是得不到任何赏赐的。

故事二

夏朝为寒浞所篡,少康在虞施行仁政,安抚流民,终于以十万里的土
地,五百个士兵光复夏室。汉朝为王莽所篡,刘秀团结宗室,网罗贤才终于
灭了王莽,恢复汉室。这是我们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事迹,也是几千年来脍炙
人口流传不绝的故事,我们现在为之奋斗苦干的就是这种继往开来的“中兴
事业”,我们现在担负的就是这种光复国土的艰巨责任。

故事三

不久前,我曾到屏东佳洛水,那有一块大石头,形状颇似台湾地图。

我和当地县长、乡长、民众等站在石头上吃野餐,望着茫茫的太平洋,
心里很有感触。这份感触就是:我们大家现在都在一条船上,要有同舟共济
的精神,把我们的心和命运交给国家。

故事四

文天祥被元兵俘虏,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劝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写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又劝他投降,并且保证他到元
朝有大官做。天祥哭道:“国不能救,做人臣的死有余罪,还能拿贰心来求
不死吗?”天祥绝食八天没有死,元世祖屡次叫他投降,不为所动,并做正
气歌一首,以示决心。后来临刑也毫无惧色,认为责任已尽,死而无愧的。

临大难而不变节,才是圣贤,才是英雄!

故事五

汉朝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意大利英雄加富尔说:“我无
妻,我以意大利为妻。”这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抱负!一个革命者除了将
他一生的心血和精力贡献给国家外,实在不应有什么需求。我们现在正处在
国家民族危急存亡的时代,应当将一切的欲望转移到一个欲望上去,这个欲
望,就是反共复国。我们要拒绝一切不急需的要求,忍受苦痛,争取胜利。
你想,如果大陆收复了,同胞得救了,那时的快乐将是如何呢?'

故事六

曾国藩和太平天国打仗,由江西进驻祁门的时候,四面受敌,情势非
常危险,部下都功他撤退,他却说:“去此一步,即无死所。”并且把宝剑挂


在帐前,以示“死”的决心。人,不是随便可以死的,必须听从命令,来作
有价值的牺牲。譬如,你要进攻这个据点,如果攻下,共匪就被包围,这是
消灭共匪千载难逢的时机。进攻令一下,你就应当拼命冲锋,向前杀去。假
如据点攻占了,你还活着,那就有很大的功劳;不幸牺牲了也是死得其所,
心安理得,暝目长眠,让后面的人踏着你的血迹,继续前进,消灭共匪,完
成革命任务。

蒋经国一个又一个主旨相近内容相类的故事,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他的
强调:奋斗、牺牲,为孤岛御敌、孤军战胜之第一要义。

他还有一个自己不说而让别人去说的故事:经国先生冒着炮火上金门
岛,这是何等的勇敢无畏,这正是金门军人的楷模!

10 月23 日14 时,蒋经国参加金防部政工会议,他在口若悬河地讲述
了几个小故事之后,忽然诗兴大发,脱口成章,同与会者共勉:钢的意志,
铁的军,为了国家,为了自己,勇敢果决向前冲!

不怕天崩地裂,抱定决心灭共匪!

我们要在炮火中壮大起来!

他激动地站立起来,挥动着短而粗壮的手臂,用略带沙哑的语音说:
现在真正到了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了!事实证明,总统领导我们奋
斗的方向是绝对正确的,共匪的覆亡是必然的。今天,我们的责任是要共匪
灭亡在我们的手中;与会者亦都站立起来,长时间猛烈地击掌。

※※※※※


30 年之后,1988 年,苍老衰弱的蒋经国仰躺在台北七海官邸的病榻上,
死神一步步向他走来。病痛逼迫他攥紧了拳头。此时,他手中握着的仍然只
有父亲留给他的台、澎、金、马。

弥留之际,头脑会一霎间的格外清醒,他大概想起了那些忠心耿耿跟
了他父子一辈子亦将终老台湾的大陆老兵们,想起了那一张张因反攻无望而
老泪纵流的皱脸,于是,他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就让那些老兵回大陆回
老家去看看吧。”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没有再讲述他的故事集中的任何
一个小故事,也没有再说一句振作民心士气的话。

其实,他所有的小故事所阐发的道理大都是好的,偏差在究竟何为国
家何为民族的问题始终没有搞清楚,国家认同的理念方面一直呈现着矛盾和
混乱。

蒋经国后半生辛苦劳累,为台湾作了许多事,但现在台湾却很少人提
起他怀念他。倒是他生命最后时候所做出的那个决定,给绝对禁锢隔绝的海
峡两岸开启了一条窄窄的缝隙。他要在青史上留名的,很可能就是这一笔。
这一笔恰说明了历史的潮流不可悖逆,包括他蒋经国自己。

※※※※※


胡琏评价说:“经国先生每次一到,不啻给战地带来了十万雄师和不可
数计的军需补给,金门能够久守不怠,这实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郝柏村
评价说:“经国先生于共军恢复炮击之次日,即又冒炮火来金门,这是他的
伟大处。”蒋经国则把功劳记在老爸的帐上,他在向父亲汇报时说:金门胡
司令以下每一位官兵都托我转达对总统的问候,感谢领袖无微不至的关怀。
他们都表示,有总统的英明领导,一定能打赢这一仗。士气极高!

“总统”高兴了,对爱将大为夸奖,说:胡、郝等将军历来带兵有一套,
对党国又忠心不二,均堪大用。


3


搞政工的蒋经国强调精神作用。

搞技术的俞大维则看重物质力量。

五十年代,文人国防部长俞大维跑金门甚至比蒋经国还要勤,由此在
台北军政界,获得了“经文纬武奇男子,特立独行大丈夫”的美誉。此公确
是一个事必躬亲一丝不苟说到做到的人,对“总统”的赤胆忠心和对本职的
敬业精神无可挑剔没得话说。每到一处,他向官兵免不了也要讲上几句鼓舞
勉励的话,但他来这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