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二三炮击金门-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扩大宣传效果,我们还挑选了一部分广播稿油印成传单,交给部
队的侦察员。夜间,侦察员悄悄划小船靠近金门,把一卷卷宣传品挂在敌人
防我登陆的铁网木桩上。侦察员安全回来,我们便立即向对岸广播,我们有
东西放在金门哪里哪里了,请国军弟兄们去取。望远镜里,头一天,一包包
传单没人动,又过了一天,东西不见了。是否有人偷拿偷看,当时无法考证。
也是直到最近,台湾一篇回忆录提到这件事,说共军的心战搞得很厉害,经
常派水鬼把宣传品送到金门,然后他们广播再告诉放置地点,心理上让人感
到共军真是无孔不入无所不能,何况确实发生多起宣传品在地下传看的事
故,防不胜防。时隔三十几年,我得知当年干的并非无效劳动,仍感很欣慰。

吴:1958 年我也在角屿,记忆里天上掉下两种东西最厉害。一是下大
雨,连着下,地堡里积水,床板都漂起来了,上床一定要先趟水过“河”。
再一个是下炮弹,角屿落弹上万发,我们地堡周围少说几千发,弹坑一个挨
一个。地堡被炸塌一回。

运输船夜里送来抢修物资,5 立方木材。卸到海滩他就回去了。我们几
个人自己打捞,自己抢修工事,还要坚持抄收中央台、前线台广播,编成我
们自己的稿子播出。

人累得跌一跤倒那就睡过去了,任凭你炮打得天摇地动也醒不过来。

陈:炮战前夕,我刚好怀孕。在前线最需要我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工
作,我和爱人商量,先把大孩子送到上海他爷爷奶奶家去了,然后去做了人
流。这是我怀的第二个孩子,当时心里真是矛盾死了,从我愿望,是想要的,
但战斗又不允许我要,我是含着眼泪到医院去的,手术过后不到十天我就返
回工作岗位了。回想起来,大儿子长得比我都高了,我和他待在一起的时间


真是很少很少,对这个家,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和妻子。战争年代,抛家
舍业的女性有的是,但在和平时期,像这样每天听着枪炮声有家回不去的女
人恐怕是风毛麟角吧?回到前线,炮战正是最激烈的时刻,广播站四周,已
经数不清有多少弹坑了,地堡前的一条小木板桥,也已经被炸断了三次。我
们真是在枪林弹雨中坚持播出。

有一次,一发炮弹就在地堡顶上爆炸,水泥抹的墙壁被震掉一大块,
人被震得晕头转向,拿起稿子念,怎么没有声音?大声喊叫,还是听不见声
音。耳朵已经聋了。

还有一次,弹片从通气孔钻进来,把电线打断,唱片也打碎了好几块,
没伤到人员是万幸,但想起来相当后怕。

前线部队十几万人,我的经历很普通,干的都是份内工作,同那些英
模人物没法比。但我还是很高兴的。当学生时,我见到一只死青蛙死老鼠都
怕怕的,心跳加速,而现在,在炮火面前我没有找怀孕呀这一类很合理的借
口退缩,而是迎着冲上去了,自己同自己比,我认为我经受了考验,是一次
超越。

前线女同志很少,于是我也出了点小名,上了报纸,随英模报告团进
北京。国民党也知道我了,他们的广播和打过来伪传单上经常点我的名,说
欢迎陈菲菲小姐起义反正,保证重奖重用。国民党的情报也挺灵通的,连我
一月工资多少都清楚。

我们还有一个播音员叫王桂兰,敌人连她住在菊山街几楼几号都知道。
对岸国民党的女播音员叫汤丽珠,是厦门籍人,我们也得表示我们的情报工
作也是挺灵通的,就到厦门她家里采访,写成稿件,在广播中向她报平安。
从望远镜里,有时可以看到汤丽珠从房子里走出来散步,穿着超短裙,看不
清面孔,但感觉里她身材很好很漂亮。

汤丽珠真可以说是我的老对手老朋友了。多少年里,我们对话不见面,
她骂共产党,我指责国民党,她讲台湾怎么怎么好,我讲大陆怎么怎么好,
我俩天天交谈打嘴巴官司,公说公婆说婆的。但逢年过节都不忘互致一声问
候,好像达成了什么约定默契,从不搞针对个人的庸俗的人身谩骂攻击。现
在年纪大了,常常想起来,也不知她现在在哪里,生活怎么样了。我挺希望
她能回厦门探亲,走一走。如果我们有机会见面就更好。我想,我们可以不
谈过去,不谈战争,不谈政治,作为女人,我们就聊聊女人感兴趣的话题,
谈谈时装、养花、烧菜、气功、化妆品、外孙子孙女什么的,我们一定会谈
的很开心的,因为,记忆里,直觉里,如果撇开政治立场,她本是一个挺直
率挺不错的厦门女孩。

※※※※※


云顶岩侧翼的对高山山头上,专对小金门讲话的喇叭堡默不作声地耸
立着。这是一座除却厦门世界其他地方均看不到的奇特建筑。堡高12 米、
宽8 米、厚6 米,正面,横5 排竖6 排共30 个喇叭孔。每一孔内,隐蔽置
放一只直径1。5 米、体长2 米、功率500 瓦的气动远声传递喇叭,此物一个
相当于20 只常见的挂于学校操场农村电线杆上的25 瓦电动喇叭,故全堡30
只气动喇叭一旦开播,等于有600 个普通喇叭同时发音工作,气势宏伟磅礴,
声传十余公里。

对高山脚下已辟为开发区,多处“四通一平”工程正破土动工。据说,
有人嫌那多管火箭发射器状的喇叭堡有碍观瞻,建议拆除。


余窃以为此议实不可取。

“对敌有线广播喊话”是国土分裂的产物。在长期楚汉不两立的对峙状
态中,它几乎成了两岸间唯一的直接对话方式。尽管数十年双方的对话全是
吵架,但吵架之中仍寓含有十分积极的因素,即双方的根本出发点并无二致,
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都是中国,台湾宝岛永远属中国。双
方所争执不下的不过是谁才是中国的真正代表者。这毕竟是问题的较为次要
的方面。为了维持一个共同的家而吵总比干脆分家各过各的而不吵要强。君
子动手又动口,中国人的家里斗虽不好看,但贵就贵在“家里”二字。外人
若想插足快快滚蛋,人家家里之事与您何干?然而,永无休止的争吵终究不
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八十年代,大陆方面提出“一国两制”原则,即维持共
同的家、在这个家里让你拥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我们和平友好过日子,之
后,对高山上的喇叭堡减少了讲话次数降低了讲话调门并终于1991 年4 月
24 日沉默不语,表达了此岸决心结束争吵的诚意与善意。对岸羞答答地予
以回应,大、小金门的喇叭堡虽然仍在讲话但已不再一天到晚讲话不再讲很
难听的骂人话,更多的则是唱一些软绵绵旋律优美的小曲以供此岸军民饭后
茶余欣赏。

“对台戏”变成了“独角戏”,中国人向着他们传统的“大一统”理想迈
出了一小步。人们期待着“独角戏”亦早早收场,中国人能够再向前迈出一
大步。

对高山上的喇叭堡己成为一座遗迹,虽还称不上古迹。但它早晚会变
为“名胜古迹”的。我是这样胡思乱想地假设的:若干年后,一群天真烂漫
的孩童问一位长者:“老爷爷,那是什么建筑呀?”长者说:“那是一种特殊
的大炮呀,会发射声音炮弹的大炮。”孩子们又问:“为什么要造这种大炮
呢?”长者说:“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国家曾有过一小段的分裂,那时候。。”
那时候,大概没有人还能记得建造特殊大炮和使用特殊大炮的普通人了,就
像万里长城的建设者和兵马桶的烧制者无人留下名姓一样。

但无名者并不会因此而感伤,因为他们已经给后代留下了名垂干秋的
古迹,他们的功勋和精神将永远依托伟大的建筑和艺术而不朽。

特殊大炮做为一座建筑物虽远称不上“伟大”,但谁又能否认,它同样
物化了一种伟大的历史功勋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喇叭堡是特殊炮兵们的纪念
塔。

万万不可将它草率拆除。

※※※※※


(海对岸那座形状相似仍在讲话唱歌的喇叭堡体现的是怎样的功勋和
精神?我真地说不清楚,写一大篇文章也说不清楚。但我直觉正是由于它的
存在,这边的这一座“古迹”才更具价值更有意义。我强烈呼吁,对岸将其
关闭已适其时矣,但亦千万不要将其拆除。请留住历史,善哉善哉!)

第十章 “大比武”

国民党一发穿甲弹,钻过了沙袋、土层、石板,在最后一层防护枕木
上打了一个洞。谢天谢地是颗臭弹/毛泽东一向研究关注的是战略大势。而
这一回,他却为前线指挥员思考了具体的战术和打法/大炮是威猛伟力的象
征,伺弄它却是一个女人描眉画唇般的精细活/作为猎手,打树桠桠上的老


鸦窝不稀奇/操作一门火炮需编一个由8 人组成的战炮班。一旦一名或几名
战友伤亡了,咋办

1


问及国民党军炮兵的战术技术水准,参战老人们的看法颇一致:人家
工事搞了好多年,比咱们的要坚固、隐蔽;训练相当不错,炮打得挺准挺刁;
战术意识很强,不同你硬拼,滑头得很。

1987 年,我第一次登上小嶝岛。某连伙房窗根下,地面上有个锅盖大
小的水泥补丁,歪歪斜斜镌刻了一行小字:此处落弹一发,未炸。

58。8。25 
伙房前边是一个突兀而起的小山包,视野完全被遮断。当年,这发炮
弹就是越过山尖尖擦着山坡高吊过来的。
感谢那位修补弹坑的战士,他的“画蛇添足”使小嶝岛多了一处很有
纪念意义的“名胜古迹”。
站于斯,我想,狗日的打得真准,发射这发炮弹的炮手可不是个“善
碴子”。
胡德安老人说:那会儿,我们的报纸老拿国民党军的“胡子兵”当笑
料,其实,三四十岁的“胡子兵”拼刺刀可能不行了,打炮却是老油条,一
出手蛮准蛮准的。

我们的炮工事顶盖,先铺枕木,再压石板,然后填夯几米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