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颜为什么自古多薄命-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你在生活的摄相机前也像那个贫穷的小男孩一样,穿着破烂的衣服。一无所有,你 


  能坦然而从容地微笑吗?

  我想起大学期间认识的一位旧书摊主。摊主是位五十开外的中年男人,头发已有点白了,虽然看上去满脸疲倦,但他脸上却始终挂着一种温暖而平和的微笑。

  时间长了,我与他混得很熟。后来从他口中得知,他原来在这座城市里一家有名的企业上班,不巧的是他下岗了,更不幸的是——妻子又遭车祸,至今仍躺在床上,本是小康的生活已跌入贫困的深渊。再加上一个读高三的女儿也正是花钱的时候。没办法。只好出来弄点旧书卖,成本不高,周期短,能赚多少算多少,只求能把这个家支撑下去。他还讲了自己生活中其他一些颇使人心忧的事。令我吃惊的是,当他讲述那些常人也许无法承受的不幸时脸上仍带着淡淡的笑容。

  一天在他摊位上翻阅旧书时,突然下起雨来。他对我说:“小伙子,能不能帮我把书收起来?”我爽快地答应了。随后,我心里一动,萌发了去他家看看的念头,便对他说了自己的想法,他微笑着说:“欢迎,欢迎。”

  他家很狭窄,他说自己本来有套宽敞的住房,但为了妻子的医药费而换给了别人。刚一进门,我就被他妻子的一张笑脸所感动。她坐在沙发上,从她身上可看出受伤的痕迹。他妻子的微笑正如他示人的微笑一样温暖而平和。从这张笑脸上根本找不到那种重伤在身、贫困交加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厌世、焦躁、淡漠与敌视的神情。那张脸虽清瘦苍白,但洋溢出来的微笑却如花般灿烂、鲜丽,使整个房间弥漫着一种醉人的温馨。他们好像完全不顾忌我这个外人在旁,他坐在他妻子身旁,微笑着问她好点没有,她妻子也微笑着抚摸着他的脸,问他累不累,那情景让人羡慕而感动。此时,她的女儿放学回来了,她身上散发着一种青春活力,脸上的微笑一如她的父母。我在那份温暖和美丽的微笑中还读出一种自强与希望。

  我明白他们一家人为什么在接踵而来的不幸中,仍能示人以如花般的微笑,更深深感受到那种蕴含在微笑后面坚实的、无可比拟的力量,那是一种对生活巨大的热忱和信心,一种高格调的真诚与豁达,一种直面人生的成熟与智慧。我想,这才是支撑起一个幸福家庭的基石啊!

  命运剖白:

  生活中,任何女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具备了这种淡然如云、微笑如花的人生态度,任何困境和不幸都可以被女人锤炼成通向平安幸福的阶梯。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页》 丽人倾倒雄兵猛将 
丽人倾倒雄兵猛将

  洪武十三年,年轻的徐王妃离开了气候宜人的南京,追随燕王进入苦寒之地。莫愁湖水荡漾着微波,也不忍她的离去;草木鱼虫都为她深深祝福,愿美丽的王妃能为国家带来幸福。来到北京,燕王和徐妃都把这里当作家。在北京燕王府,他们相亲相爱。徐王妃帮助燕王安抚百姓,谋划军务,安排灾民,兴修水利;支持燕王四处征战,屡战屡胜。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留有遗诏,告诫子孙及群臣“同心辅政,以安吾 


  民……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根据遗诏,朱允炆登基,改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很像父亲朱标,忠厚老实。被封的26个藩王,都是他的叔叔。他们为明朝江山屡立战功,拥兵自重,独霸一方。

  北方边防越来越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燕王威名远扬。树大招风,燕王招来了建文帝朝中群臣的猜忌。他们在建文帝前多次进谗言,说燕王招兵买马,到处征战,扩充地盘,想夺天下。

  开始时,建文帝不相信,由于他年纪尚幼,又毫无主见。后来,随着燕王的威望日盛,他真的起了疑心,决定削藩。对徐王妃来讲,这是她忙碌的日子。她给燕王生了三个王子后,不仅要照料丈夫,而且要教养儿子。

  她生活在幸福之中,没料到已有一片乌云遮住了天空。

  一日清晨,她又很早起身,携儿子们在花园里玩。不觉间已到中午,孩子们累了,命下人带去。徐王妃起身回房小憩,推开门来,她不禁震惊。

  燕王正在闭目沉思,面色暗青,有说不出的憔悴,肩上的长衫滑落一半。徐王妃心下暗痛,忙把长衫为他披好,燕王见是爱妃,笑道:“回来了。”

  徐王妃爱惜地说:“几天来,燕王竟如此憔悴,真是妾身的罪过呀。”燕王笑道:“怎能怪爱妃呀?”接着又无限忧烦,叹道:“爱妃不知道,国事已经有变了。”徐妃说:“妾听说诸王在北方御敌,颇有战功,国家太平,会有什么变故呢?”

  燕王说:“只恨那小皇帝动了削藩之念。周王、湘王已被害死,齐王、代王、琨王也被贬为庶人。”徐妃接过公文,不禁怒由心生。

  “爱妻认为该怎么办?”

  徐王妃想了很久,才抬起头来,说:“诸王中,以夫君最为智勇过人,所建的功勋也最大。圣上若要铲除诸王,夫君难逃一死。”

  燕王听了,哭道:“我还怕他不成?父皇当年的嘱咐我未有一刻敢忘。可当日父皇驾崩,建文帝竟不念叔侄之情,阻我入京。今天又要害我,真是欺人太甚。”

  徐王妃知道祖宗礼法,不能逾越,所以曾劝丈夫不争太子位,而北上就藩,在苦寒之地为国兴邦。可如今建文帝竟生杀心,怎能不令人气愤!

  她望着憔悴的燕王,正当壮年,威风凛凛,腰悬宝剑,实为一代明君,不禁怦然一动,说:“当年在南京时,感马皇后之德,妾蒙恩宠。马皇后曾告诉妾,妾出世时,家父正好用棋子下成一个‘君’字,莫非这‘君’字真有所指?”

  燕王挽住她的手说:“我又怎会没有此心,然而先帝一再嘱咐我……”

  “可现在并不是夫君先起兵,他逼人太甚,难道生死关头,夫君一世英才真得要坐以待毙吗?”

  燕王说:“大丈夫不必拘泥于礼法,然而,我成了叛逆,必落下骂名。北京的力量不如南京,若失人心,绝无希望。”

  徐王妃想了一会儿说:“夫君原本受先帝遗托,‘攘外安内’乃先帝的嘱言,如今幼主受奸臣迷惑,燕王应该打着“清君侧、除奸臣”的旗号,以保大明江山世代永固。燕王以此名义发兵,没有不妥!”

  燕王笑道:“爱妃太聪明了,解了我的心头之结呀!”

  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檄文天下,平朝中之乱,挥师南下。燕军尽管在人数上处于劣势,然而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士,又对燕王忠心耿耿。燕王骁勇善战,精通兵法,此次发兵,所向披靡。

  建文帝尽管率一国之兵,然满朝良将都被太祖诛杀,战争一起,立即处于劣势。两军交战,长达三年,几经反复,形势对建文帝越来越不利。

  燕王和徐王妃商议如何加强自己的力量。徐王妃说,宁王朱权,占据大宁(内蒙古宁城),拥有突厥族精骑,按燕王现有的力,应先攻大宁,收编宁王的精骑,再对付明军更有把握。

  燕王命徐王妃及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亲率主力攻打大宁。燕王临走前,再三嘱咐他们母子说:“李景隆来,惟有坚守,千万别出城。”他还故意撤去卢沟桥的守兵,以诱使明军长驱直入。看来燕王要冒险了。

  燕军攻打大宁,所向披靡。建文帝施围魏救赵之计,命大将李景隆率兵50万,攻打北京。

  李景隆寡谋骄横,当他率50万明军到达北京地区时,发现卢沟桥上没有守军,认为北京城不用攻打就可以夺下了。他把明军分成三路:一路攻打通州,防止通州燕军支援北京;一路主力布防在郑村坝,准备阻击燕王的回援之师;一路攻打北京。

  一天,天还未亮,朱高炽就登上了城头,巡视军情。明军的营寨绵延无尽,漫山遍野。他回头望望身边的将士,残弱较多,连日守城,均已疲惫万分。如果敌人全力攻城,很快就会城破人亡。

  几天来,朱高炽苦思御敌的办法,可是敌强我弱,力量对比实在悬殊,没有办法。昨天有报,敌军加紧练兵造械,想来不久就要大举进攻,朱高炽更加愁苦,睡不好觉。

  下到城头,他闷闷不乐地回到营中,营卒报告:王妃驾到。高炽赶紧入帐,迎接母亲。徐妃年近不惑,却仍端庄秀丽,貌美如花。大兵困城,也没有减少她的雍容华贵。她看到爱子一脸的愁容,心疼起来,忙派人煮参汤来,说:“军务太忙,你连日来操劳,不要累坏了 


  。”朱高炽说:“母亲,城外敌人太多了,敌众我寡,若敌军近日合力攻城,到时候我军恐无法抵挡。儿想是否能派人搬兵,让父王回师救援?”

  徐王妃听了,笑道:“炽儿,娘问你,父王的千秋功业,你我区区性命,孰重孰轻?”

  朱高炽说:“我等性命比起父王的千秋功业,轻似鸿毛。”徐王妃笑道:“炽儿深明大义。既然如此,怎能因小失大?”

  “满城军民,岂非无辜而遭荼毒?”“炽儿仁慈,应当嘉奖,但再听为娘的话,现在你的父王率军围攻大宁,其城指日可破,建文无策,才出围魏救赵之计,调大军北上攻打北京,我儿若求救搬兵,正好中了奸计。明军虽有数十万,但怕你父王得胜后他们遭受报复,已生异心。明军远来万水千山,北上水土不服,地形不熟,实无强力。李景隆是个庸才,已经输了三成。我城中虽然兵少且,然而粮足,凭借城墙之坚固,能够守住一时三刻。如今之计,惟有壮我军声威,拼死抵抗。等你父王回师之时,北京之围自可破解。”

  朱高炽听了,不禁敬服:“娘在上,儿愚钝,险些坏事。为儿这就去安排,等待父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