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深宫实录-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赜刚毅果断的性格相反相成。

梁武帝在理政之余,也爱琢磨书法,他总结道:“夫运笔斜则无芒角,
执手宽则书缓弱,点掣短则法拥肿,点掣长则法离澌,画促则字势横,画疏
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苯
钝。比并皆然,任意所之,自然之理也。若抑扬得所,趣舍无违,值笔廉断,
触势峰郁,扬波折节,中规合矩,分涧下注,浓纤有方,肥瘦相和,骨力相
称,婉婉暧暧,视之不足,稜稜凛凛,常有生气,适眼合心,便为甲科”。
对钟繇的字,梁武帝形容:如舞鹤游天,飞鸿戏海。

梁元帝虽一目失明,却无碍他对书画的偏好。有一幅时称“三绝”之作,
出于梁元帝的手笔,他自绘宣尼(孔子)像,自作赞文,亲书于其上。梁元
帝的作品还有《圣僧图》、《蕃客入朝图》、《职贡图》、《鹿图》、《师
利像》、《鹳鹤》、《陂池芙蓉》、《醮鼎图》。

唐太宗算不算书法家呢,正象他的诗作在唐代算不得一流一样,在人才
济济的盛世,唐太宗的书法未必能争得一家的地位,但他与书法真正是结下
了不解之缘。

太宗执政之暇,象个初学的少年一样临书习字,虔诚笃敬之心贯注。长
年不倦,多有心得。他曾对人说:“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
其骨力,及得其骨力而形势自生矣”。多年以后,太宗认为已深得书法之真
谛,乃作《笔法论》、《指法论》。《笔法论》教导初学者,应收视反听,
绝虑怡神,只有心正气和,契画才会归于玄妙,如若心神不正,气志不宁,


则字画之出,只能是欹斜颠仆,如鲁器乱陈。书写时为点必收,贵紧而重;
为画必勒,贵涩而迟;为擎必掠,贵险而劲;为竖必恕,贵战而雄。《指法
论》中说,字以神韵为魂,如神韵不和,则字必无态;心豪不坚,则字必不
健;以心豪为筋骨,思与神会,合于自然,字画之业才能日臻完善。

太宗于二王书法中,偏爱王羲之,他评点王献之的字,曾说:“献之虽
有父风,殊非心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笔纵拘束,若严家之饿
隶。其枯树也,虽槎枿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

除了临古人字贴以外,唐太宗以虞世南为师学书。虞世南是位旷世奇才,
入仕隋朝时,隋文帝称他有五绝:“一曰博学,二曰德行,三曰书翰,四曰
词藻,五曰忠直。有一于此,足谓名臣,而世南兼之”。虞世南早年学书于
同郡僧人智永,智永是王羲之《兰亭序》的藏主,精研王右军的书法,唐人
何延之在《兰亭记》中指出智永就是王羲之的七代孙。智永是否真是王羲之
的子孙无妨,他确可作为王氏书法的传人。虞世南学书于智永,唐太宗学书
于虞世南,真象是一脉相承。不过,唐太宗的书法实践似不及于他的理论或
议论,他从虞世南学书,每每在“戈”字上窘住,总是不得要领,一日太宗
正写“戬”字而不敢完成右半边,召虞世南来补写戈字。一幅字完成后,太
宗拿到魏征面前,请他鉴赏,魏征眼力之惊人出乎太宗的意料:“仰观圣作
内,‘戬’字戈法逼真”。太宗不得不叹服魏征的识见和无情。

太宗经常将自己的作品书之于屏风,以示群臣,称颂之声不绝于耳,谄
谀者有之。然而太宗的书法功夫虽不抵虞世南,也足够非同凡响了。他对自
己的书法成就十分自信,曾对朝臣说:“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
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唐太宗寻访王羲之《兰亭序》的故事,是书法史上的一则传奇。据说僧
人智永死后,他所收藏的《兰亭序》传给了弟子辨才,辨才在寝房的伏梁上
凿了一个暗洞,以藏此宝。太宗搜求王氏的书帖,几年间搜得二千六百纸,
唯独《兰亭序》不见踪影。闻知辨才知道下落,将他召来寻问,辨才推说《兰
亭序》已在战乱中散失,太宗恨恨不已。将辨才放归后,反复推究,结论是
该帖只能在辨才处,又下敕令追回辨才,再问兰亭所在,老僧坚决不吐真情。
如此,更加重了太宗对《兰亭序》的渴求,耿耿难寐中想出了智取之策。宰
相房玄龄及时推荐了智谋之士萧翼——这位监察御史乃是梁元帝的曾孙,身
兼才艺谋略,面见太宗定计之后,萧翼便以一个山东书生的模样南下至越州。
萧翼衣衫潦倒而气质高雅,很快便在寺庙结识了辨才,二人弈棋抚琴,谈说
文史,意甚相得。双方以诗赠答,叹相知之晚。几旬过去,谈及书法,萧翼
说:“弟子先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数帖自随”。辨才请他
拿来一看,次日萧翼拿来,辨才端详之后说:“是即是矣,然未佳善也。贫
道有一真迹,颇是殊常”。辨才道出此贴便是兰亭,萧翼用激将法,说:“数
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榻伪作耳”。辨才便急于将兰亭展示,萧翼仍指
认这是伪作,佯为不感兴趣。此后,辨才不再将兰亭藏于伏梁,而是与萧翼
的那几帖一同置于几案,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日久不存猜疑,萧翼趁辨才
出外,令寺童开门,窃走兰亭。及至萧翼在督邮处以御史面目再现,召辨才
来时,老僧惊惧昏绝,良久方苏醒。

得《兰亭序》后,太宗命供奉榻书赵模等四人,各榻数本,以赐皇太子、
诸王、近臣。太宗崩逝后,根据其遗嘱,王羲之的书帖陪葬于昭陵,《兰亭
序》以玉匣贮之,其它二千六百纸皆以一丈二尺为轴,伴太宗长眠地下。多


年后,昭陵被盗,《兰亭序》还于民间。

唐太宗的后代,唐高宗善作飞白书,唐玄宗善作八分书,各逞其才。玄
宗流传至今的作品是行书《鹡鸰颂》,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宋太宗赵光义在笃好书法上不落唐太宗之后。淳化年间,他将搜集来的
古帖编为十卷,刻石于秘阁,此后这些古帖称为阁帖,可惜这些刻石后来遭
火灾被毁。

当时大臣王著学王羲之书,深得其法。宋太宗在闲暇时,也学练王氏书
法,经常命宦官将他的习书持示王著,请他评议。最初,王著的答复是:未
善。太宗更加刻意临学,之后,再拿给王著,王著再次以未善为对。反复多
次,太宗再接再厉,执意求进。旁人问王著何以用此法规益皇帝,王著说:
“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此后,宋太宗练就笔法精绝,超
越前古的工夫,王著之功存焉。

皇帝也好为人师,仅当学生是不够的。宋太宗经常御笔飞动,召书吏中
可造就者于便殿,向他们传授笔法,观其长进,学有所成者赐以银章象笏,
入翰林院待诏。

宋仁宗,在当朝士人的眼中是“天纵多能,尤精书学”,他的飞白书已
达炉火纯青。文臣李唐卿曾撰飞白三百点进呈,仁宗颇为嘉赏,特作“清净”
二字赐给李唐卿,这二字中的六点尤为奇绝,出于李唐卿的三百点之外。仁
宗喜用飞白书为宫殿门观题榜。大臣之碑上也多有仁宗的赐篆,如王曾之碑
篆文是“旌贤”,寇准之碑是“旌忠”,范仲淹是“褒贤”,吕夷简是“怀
忠”。

仁宗还曾用飞白书答谢辽兴宗的赠画。辽兴宗耶律宗真通儒术、好音律、
擅绘画,他画的鹅鸭点缀精妙,宛乎逼真,曾将一幅鹅鸭画送给宋朝,得到
仁宗飞白书的答谢。后来又将五幅缣画千角鹿图送来,宋仁宗欣然张图于太
清楼下,召近臣纵观,次日又经皇后召命妇观览。之后,将画藏于天章阁。

与宋皇室有特殊关系的金章宗完颜璟,嗜好书画,悉心效法宋徽宗之体,
在字上,专师“瘦金书”,学画也极逼真。宋徽宗喜用磁蓝纸泥金字贴签,
金章宗亦相效仿;徽宗曾用苏合油搜烟为墨,金章宗也要仿之,仅购得一两,
而价格却是黄金一觔,挥金如土,金章宗无奈不敢仿效。

明代皇帝对于书画的爱好明显强于对音乐的爱好。书画几乎是明代皇帝
皆有的修养,就中最出色者是明宣宗朱瞻基。他书学颜清臣,而微带沈度姿
态;在绘事上,喜欢画意趣横生的花石和小动物。现今故宫博物院藏有多幅
明宣宗的画作,自然也有不少作品流落到民间,因为宣宗常将画作赐给太监
和近臣。如赐给太监吴诚的一幅,画的是一只小鼠正在吃荔子,小鼠的个头
比荔子还小,旁有数石,菖蒲树杂错于石间。赐给太监王进(即王瑾)的《子
母鸡图》,亲情爱意寄与笔墨点染间,附诗:“斜阳欲没影荒淡,细草乱茁
青猗猗”。宣宗画的《黑兔图》,上有丹桂花子垂垂,下有瑞草呈紫白色,
黑兔居中间,兔的茸毛外层用淡墨轻轻染成,似碧空满月,贯注着皇帝的一
片怜意。宣宗的点染工夫很细,加之观察敏锐,抓取小生灵生动的一瞬,图
画情景颇能牵动观者的情感。他所画的黑猿攀槛悬臂取果之景具有动态中的
妙趣,仿佛果树枝在摇动,地上布满了果子。《荷雀图》中的小鸟,楚楚动
人,湖石水草,俱得真趣。宣宗也常画山水人物,在赠给某王公的一幅小扇
面上,画着山溪红树间,一人骑马漫游,后有一名侍从执宫扇,人、马长不
及寸,而意态生动。《西山霁雪图》也见功力。


明人沈德符说:“本朝列圣极重书画”,除宣宗书画出众外,宪宗、孝
宗父子也精于绘事,明成祖喜好沈度、沈粲兄弟的书法,而明神宗的书法出
于宣宗之上,但对画作不甚留意。

明宪宗作画的题材多是神像、金盘、金瓶、牡丹、兰菊、梅竹之类,他
的山水小景据当时人记载,也是洒洒出尘。孝宗无意将自己的书画四下传扬,
他性情沉静并不自以为是,喜欢默观画士们作画,观赏他人作画的过程也是
一种享受,而且可以琢磨笔法,启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