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深宫实录-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食。后相沿成为风俗,民间执行得尤其严格,介子推的家乡太原形成了连续
一个月寒食的风俗。北魏武帝曾为此下达禁令:“闻太原、上党、西河、雁
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旦子胥沉江未有绝水之事,今
北方冷寒之地,老少羸弱,患将不堪。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
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看来皇帝对寒食不感兴趣,也未闻宫
中有执行寒食的方法。

唐玄宗开元年间,敕令寒食扫墓。这一条在礼经上并无根据,但却沿习
下来,衍成风俗。寒食前后的三日,百姓皆出城上坟。

不论寒食是否断炊,在宫中,寒食节之后清明例有取火之举。唐宋皇帝
于清明日赐新火,是用游戏的形式。唐代集尚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用榆木
钻火,先钻出火者,进献给皇帝,同时得到三匹绢、金碗一口的厚赐。该日,
京城民众聚观于宫门外。宋代皇帝清明日赐臣僚巨烛。命小宦官用榆木钻火,
先得火者,得到与唐代同样的赏赐。

清明节,北宋的诸军禁卫排成马队,跨马、作乐、出城,旗旌鲜明,军
容雄壮,人马精锐,此举叫做“摔脚”。祭陵的队伍另外悄悄出宫。

寒食清明,宫中一片嬉乐场景,唐代有拔河、斗鸡、荡秋千等项目。荡
秋千是宫女的专项,且在清明期间最为盛行,明宫径称清明节为秋千节。紫
禁城的坤宁宫及各宫,清明时各竖起秋千一架,到立夏前一日才卸下来。宫
女们自有戏秋千的服装,金绣衣襦,香囊结带,头插柳枝,双双相向而荡,
绮罗飘舞,彩带交飞。“未许人间轻比拟,壶中游戏半仙娥”(乾隆诗)。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三月三上旬已日,官民都要到
水边洗濯,象征洗去一年的尘垢和久病。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日。

三月三日与水密切相关,宋代每年逢此节都要开金明池、金水河。唐宋
以来,赐宴曲江,曲水流觞为三月三日的君臣佳会。关于这一习俗的形成,
有多种说法,晋武帝司马炎曾问尚书郎挚虞:“三日曲水,其义何指?”挚
虞解释说:“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一邨以为
怪,乃相携之水滨,盥洗,遂因水的泛觞。曲水之义起于此。”司马炎说:
“若如所谈,便非佳事。”尚书郎束皙更发高见:“仲治小生,不足以知此。
臣请说其始。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又秦昭
王三日置酒河曲,见有金人出,捧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及秦霸诸
侯,乃因此处立为曲水祠。二汉相缘,皆为盛集。”司马炎对此说极为满意,
一声“善!”的感叹之后,赐束皙五十斤金,降挚虞为阳城令。王右军的《兰
亭序》云“暮春之初。。修禊事也”。就指三月三日的活动,修禊也是指水
边除凶去垢,因此《兰亭序》又称《禊帖》。

汉以至清,皇帝都要在宫苑主持曲水流觞。汉唐时,皇帝也常出宫到郊
外的水边祓禊,例如汉武帝某年三月三日,祓于灞水之滨,回宫时路过平阳
公主家,在饮宴时看上了歌女卫子夫。唐诗人王维曾侍从皇帝祓契并侍宴曲
江,诗中道: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又有“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之句。后来祓禊成为三月三日曲宴之
前的一种仪式,曲水流觞之宴代代流传。曲江宴上,君臣常即席联诗,是为
雅戏。

这个祈求吉祥的日子正适合安排吉祥的事情。唐代宫女例行于这一日,
在兴庆宫大同殿前与骨肉相见,与家人相互询问、安慰,互送物品。唐代皇
帝在此日赐给侍臣细柳圈,据说携带它可以免虿(蝎子)毒。


五、花节端午

三、四月间,宫中百花盛开,赏花的美事不可或缺。在一年之中最令人
流连的春季里,赏花没有定日。唐穆宗对鲜花非常爱怜,每当宫中花开,便
命人搭设重顶帐,为其遮蔽风雨,特置惜春御史,负责守护百花。位于临安
的南宋宫廷,花的品种极多而且花期长,皇帝赏花之前,宫廷花匠们为苑中
花木妆点一新。在景点上设锦帘绡幕,上缀飞梭绣球,下铺茵褥,其间器玩
盆窠,珍禽异物,各务奇丽。小宦官到市肆勒索性地购买珠翠冠朵,篦环绣
缎,画领花扇,官窑定器,孩儿戏具,闹竿龙船等以及水果食品类。上述只
是皇帝赏花时的辅助物品,而花苑则被装点成西湖景致。皇帝先在梅亭赏梅
花,芳春亭赏杏花,桃源观桃花;再到粲锦堂赏金林檎,照妆亭赏海棠,兰
亭修禊;最后到钟美堂饱览群芳。堂前三面,皆以花石为台三层,各植名品,
标以象牌,覆以碧幕。台后分植玉绣球数百株,花如镂玉。钟美堂内左右各
有三层花架,雕花彩槛,护以彩色牡丹画衣。架上列碾玉水晶金壶及大食玻
璃官窑等瓶,插着花中的珍品,有姚魏、御衣黄、照殿红等近千朵。在堂中
的四面,摆设着千百棵植在大斛中的异花,斛面贴以银箔。此堂的梁栋窗户
间,亦以湘筒贮花,鳞次簇插,如万朵艳翅。皇帝在花海中,天颜悦怿,赐
给随行的妃嫔、内官及伶官各色物品,叫做“随花赏”。到春暮,皇帝在稽
古堂、会瀛堂赏琼花,静侣亭、紫笑净香亭采兰挑笋,则春事已在绿阴芳草
间矣。

明代,宫眷们在三、四月间穿着罗衣,到观花殿赏牡丹,牡丹花圃上架
着彩棚。牡丹盛开后,芍药又在延赏之中。明宫中的珍奇花卉在冬天存于窖
内,二月开窖放风,三月搬到室外,装点于园圃、亭榭。

明宫四月尝樱桃,以为此岁诸果新味之始。吃笋鸡、白煮猪肉,有“冬
不白煮,夏不熝(炼熬)”之说。又用各种肥肉、姜、葱、蒜剉如豆大,拌
饭,以莴苣大叶裹食之,名曰“四胞儿饭”。尝一岁五谷新味之始,以食“捻
转”为象征,“捻转”是用刚结出的麦穗煮熟去芒壳,磨成的条。

四月八日是释迦佛的生日。唐宋时,民间有浴佛斋会,人们煎香药糖水
互赠,名为浴佛水,寺中举行浴佛仪式——以水灌佛像。明清时四月八日俗
称结缘日,京城人用青黄豆数升,煮熟后邀路人食之,以为结缘。

清代宫中每年,将大内所备的红蜜及诸王所备之蜜,贮黄瓷浴澉内,以
净水搅匀,将宫中的佛请到浴池内。浴后,以新棉垫座,安奉亭中,还于原
位。是日,皇帝在圆明园观戏。

端午节古代又称天中节、浴兰令节。《大戴礼》上说:“五月五日蓄兰
为沐浴”。人们在此日以兰汤沐浴,“浴兰汤兮沐芳华”(楚辞),故称此
节为浴兰令节。五月五日接近夏至,夏至意味着阴气上升,病毒渐虐,所以
《夏小正》指示人们“此日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汉时人家用朱索连以桃
印,施于门户之外,后来人们用艾草扎成人形或虎形,悬于户上以禳毒气,
或用蟾蜍祛疾,将赤灵符著于心前以辟五兵。这便是天中节的辟毒活动,延
至清代。

两宋宫中端午,宫中造办物品的机构内司意思局,制作红纱彩金盝子(小
匣),里面有人工捏做的毒虫,即蜈蚣、蛇、蝎、蜥蜴等,毒虫被葵、榴、
艾叶、花朵所围,盝子的正中,摆着用菖蒲或通草扎成的天师驭虎像,四周
是五色染就的菖蒲叶。皇帝于是日赐给大臣取禳毒之意的经筒、符袋,实则


内装糖果、巧粽镂金花等礼物。明宫中自五月初一至十三日,宫眷宦官皆穿
五毒艾虎补子蟒衣,门两旁放置菖蒲、艾盆,门上悬挂吊屏,上画天师或仙
子、仙女执剑“降五毒”的故事,恰似年节的门神。初五日午时,即天中节
的时辰,宫中人人饮盝砂、雄黄、菖蒲调成的酒,吃加蒜过水温淘面,身佩
艾叶,调诸药酒,画治病符。太医院官员举着旗子、带着鼓吹到南海子捉蟾
蜍,取蟾酥,方法是用针刺其两盾,取酥后蟾多死,后只刺其一眉,蟾得以
继续存活。蟾酥用来做解毒的药。清宫中,人们用雄黄调酒,涂于耳鼻,以
避虫毒。

唐时宫中有赐赠服玩、斗百草的习俗。唐太宗曾在端午日对长孙无忌、
杨师道说:“五日旧俗必有服玩相贺,朕今各贺卿以飞白扇三枚,庶动清风,
以增美德”。唐玄宗曾于此日赐宰臣钟乳,宰相宋璟拜受赐,携去炼药。斗
百草是由蹋百草演化来的,其技法今已不详。有一则记载是,谢灵运临刑前
将美须施给南海祗洹寺,作为维摩洹像之须。几百年后到唐中宗时,安乐公
主要在端午日斗百草,为广其物色,令人驰驿取须。

然而,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形成的节日,那是因为屈原在
不吉祥的五月五日投江,与天中节、浴兰令节恰是一天。屈原投江后,楚人
哀之,每年至此日用竹筒贮米,投江祭悼。以竞渡的形式纪念屈原始于越王
勾践,或者说民众驾舟楫争渡于水上,欲救屈原的行动被勾践定为风俗。

魏晋以后,端午节人们必食粽子、角黍,在水上斗龙舟,以存纪念屈原
之遗意。唐时,粽子有百索粽、九子粽。开元年间,宫中端午造粉团、角黍,
用小角造方子,架在箭上射盘中粉团,射中者得以食之,食品与戏乐相结合,
与祭悼的原义相差甚远。宋代粽子品种又增花样,有角粽、椎粽、菱粽、筒
粽、秤锤粽,由里面夹枣或糖增为夹松栗、胡桃、姜桂、麝香等,又用艾灰
淋汁煮之,其色如金。

明清时,天中节与浴兰令节的内容逐渐淡却,明宫端午节除了斗龙舟、
食粽子以外,复演射柳故事,宦官们以骑射为娱,文武官蒙赐“走骠骑”于
后苑。“走骠骑”的规定是,一人骑马执旗引于前,一人驰骑出呈艺于马上,
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腾掷骄捷,人马相得。如此者数百骑。其后是穿著服者,
臂鹰走犬,表演围猎状,俗名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