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清有个李鸿章-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写作李鸿章的过程中,我曾认真地阅读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这样的阅读让我异常吃惊。我吃惊的是梁启超对于李鸿章异常准确的把握;也吃惊为什么后来竟会对这样的准确的把握进行着全盘的颠覆。

  我一直认为,如果要列举中国文化一个最致命的软肋的话,那么就是它一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和忏悔,缺乏这种忏悔的精神和习惯。这样的反思和忏悔,应该是与人自身那种具有无限深度的自省相连的。而在绝大多数问题上,这个民族很容易坠入情绪的蛛网,坠入是非纠葛之中;即使是反思,也只是那种浅层次的、一种情绪和功利的总结,很少有那种真正的、平和而有深度地对于内心和人性的挖掘和警惕。而且这样的思索又极容易受到各种各样派别、立场、权力或者别有用心的阴谋左右。这样的状态,使得我们在五千年不算短的文明史中不断地犯着同样的错误,缺少实质性的进步和飞跃。

  前段时间看余华的《兄弟》。这部轰动的小说曾经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我却一直对它看好。我觉得《兄弟》最成功的一点在于它揭示了我们曾经的荒诞以及正在延续的荒诞。我们能够意识到历史的荒诞性,但我们却意识不到现实的荒诞性。这样的缺乏,是因为我们对于现实缺乏足够的警觉,也缺乏一种由思想高度所拉开的距离,以及对历史和幻象应该保持的冷静。余华提醒了我们,提醒了我们的丑陋和荒诞,并提示我们反思。这样的情形,就如同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或者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样。

  中国近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因为社会变动的迅速,它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走完西方几百年来发展的过程,这还不包括西方近代思想数千年的积淀和背景。在中国社会这100年中,从温和的改良主义到激进的革命方式,都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匆匆行程。它是那样的神速变迁错综复杂,以至于任何一方的思想都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来酝酿成熟,然后来构架一套较完整深刻的哲学政治的思想体系,更不可能心平气和地付诸实施。在这100年,无数思想与流派都成为一个环节,成为短暂的过程,而人们从未细细地品味着这些思想,静心比较,或者理性地思索,而是生吞活剥,生拉硬扯,或者一知半解地体味着这些思想;或者干脆就是拉大旗作虎皮。这样的思想没有真正地生根开花,结出果实。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想写的有关李鸿章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不应是一本外部的作文,那是外部事件在李鸿章身上的反映;我想要表述的,是那种由外及里的东西,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李鸿章的一本内部传记。人的精神和心路历程,同样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是一种内在的历史。历史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它的资料和特性就在我们自己的胸中。只有在我们自己的胸中,才能找到那种熔炉,使确凿的东西变为真实的东西,使研究人的文学和研究世界的哲学携手去产生历史。在这种情况下,我一直试图将一束光照到李鸿章的内心深处,但不可否认的是,通往李鸿章内心的隧道太窄也太深了,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五千年的洞穴!我的光进入不了他的最深处,我看不到他的内心当中的波澜,也看不到他内心当中开放着的花朵。我只能影影绰绰看到漾起的一点光亮,如深山里出现的烛光,大海中波涛的反射一样,片刻之后,便恍然消失。




后记(2)




  倾听一个人的内心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甚至连人们自己,也离自己的内心很远。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微薄的力量,静下心来,擦去自己眼中那种与生俱来的翳云,然后开始揣摩和倾听。历史是架不住追问的,在那种刻意的追问下,历史往往会变成一盘散沙。同样,对于历史人物来说,同样也是这样。那种过度的追问反而显得浅薄而无知。每个时代都洋溢着浓重的沙文主义的意识,一个时代,总想自以为是地割裂与前尘的联系,仿佛自己高高在上,不食时间的烟火。这样的方式,显然愚蠢至极,对待历史与历史人物,我们必须削平自己足下的坎坷,让自己站直,让自己放松;当我们抛弃情感以及别有用心的动机时,也就意味着,至少,我们会看到那个历史人物,以真实的背影,出现在你的面前。

  现实即历史。这就是说,现实往往是历史的循环往复。古往今来,只有两样东西意味着永恒,那就是,人头顶灿烂的星空,以及人内心深处的神灵。




附:李鸿章年表




  1801年,李鸿章之父李文安生。

  1821年,李瀚章生。

  1823年,李鸿章生。

  1825年,李鹤章生。

  1829年,李蕴章生。

  1833年,李凤章生。

  1834年,李文安乡试中举。

  1835年,李昭庆生。

  1838年,李文安与曾国藩同年中进士。

  1844年,李鸿章乡试中举。

  1847年,李鸿章中进士。

  1851年,李鸿章任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

  1853年,李鸿章受命回乡办理团练,剿杀太平军;李鹤章随兄从军。年底,李文安也奉命回乡募勇防剿太平军。

  1855年,李文安卒于合肥军次,年55岁。李昭庆的长子李经方生,后过继给李鸿章嗣子。

  1858年,太平军再次攻占庐州,焚毁了李鸿章祖宅。李鸿章赴江西,入曾国藩幕僚。

  1861年,李鸿章原配夫人周氏卒于江西。李鸿章奉命组建淮军。

  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赴沪作战,与华尔洋枪队共剿太平军。12月,被清廷授江苏巡抚。

  1863年,淮军攻克苏州,李鸿章设计杀掉八降王,被授太子少保,并赏穿黄马褂。

  1864年,曾国藩军攻克南京,标志着历时13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结束。清廷封李鸿章为一等伯爵,赏戴双眼花翎。是年,李经述生。

  1865年,李鸿章出任两江总督。奏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此为清朝最大的军工企业,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

  1866年,曾瓜李代——李鸿章替代曾国藩受命钦差大臣,专办剿捻事宜。

  1867年,朝廷调李鸿章出任湖广总督,仍在军中办理剿捻。调李瀚章为江苏巡抚,代理湖广总督。

  1868年,捻军被镇压。李鸿章被赏加太子太保,并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

  1870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成为洋务派首领。

  1871年,李鸿章、曾国藩联名致函总署,奏请选派聪颖子弟赴美留学,此为中国官派留学生之始。

  1872年,李鸿章创办著名企业轮船招商局。李昭庆卒于天津。

  1874年,李鸿章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大力举办近代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

  1875年,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李瀚章出任四川总督。

  1879年,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将军抵天津,访晤李鸿章。

  1880年,李鹤章卒于合肥。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翰林院编修梁鼎芬以李鸿章有“六可杀”之罪,要求弹劾李鸿章,朝廷认为其莠言乱政,将其革职。

  188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中日天津条约》,与法使签订《中法新约》10款。

  1886年,李蕴章卒于合肥。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立。

  1890年,李凤章卒于芜湖。

  1892年,李鸿章70寿辰,慈禧、光绪赐以厚礼。李鸿章继配夫人赵氏病卒天津。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日海军黄海大战,北洋舰队大败于大东沟。

  1895年,李鸿章率李经方、罗丰禄、马建忠、伍廷芳等人赴日议和,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6年,李鸿章奉命出使俄、德、英、法、美等各国,李经方、李经述、罗丰禄等随行。

  1897年,李鸿章赋闲京师,在总署行走,居贤良寺。

  1898年,李鸿章奉命勘查山东黄河工程。

  1899年,李瀚章卒于合肥。年底,李鸿章任两广总督。

  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年初,李鸿章离京赴广州接任两广总督。6月,北京局面逐渐失控,清廷命李鸿章火速进京收拾局面;7月,清廷重新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10月抵京,与奕一起,与列强谈判。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1月17日,李鸿章在北京贤良寺吐血而卒

更多TXT小说下载请访问:txtsk
欢迎加入论坛讨论本小说:bbs。4020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txtsk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