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德川家康_2-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州之大,只设立一个代官?无论伊奈忠次有多大的才能也好,八州如此多的事务交给一人来处理总有些不妥吧!”
  “这嘛,你等着瞧好了。我会让忠次写下誓词的,在这之前,正信,你先给我记录一下。”
  正信磨好砚台,拿起笔来:“是,该写什么呢?”
  “第一,首先要将关八州当作自己的土地一般认真对待。”正信照此写下。
  “第二,在对自己部下的待遇上,不得有偏袒和不公。”
  “是,写下了。第三是?”正信恭听道。
  “不,这些就足够了。”家康让正信放下笔。
  后来事实证明家康果然没有看错,伊奈忠次的确是一个优秀的人材,工作成绩也十分出色。
  那时,葛西、琦玉的田地和原野因为利根、秩夫二河泛滥,是一片杂草密生的低湿之地,忠次造堤防水,掘沟灌田,开垦荒地。是以草深之处不断变成新田,下田干活的人也多了起来。
  家康令本多正信和青山忠成等人修城,从土地高处挖土填海平池,为后来接连不断而来的人制造方便。与德川家缘分颇深的三河、骏河、远江、甲斐、信浓的人们逐渐集中到江户来。就这样,城镇落成,人丁兴旺,寂寥的江户一年年热闹起来了。
  再后来,江户作为将军家脚下地兴盛繁衍,到了明治时期江户城成了皇居,直到成为今日的东京都,这些都是后话,不再提了。

  以小田原攻城战为最后一役,全日本的战争——应仁之乱(1467年)以来持续了一百二十多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啊,战争结束啦!不再有战争啦!”
  “长夜终于迎来了光明啦!”
  “值得庆幸,值得庆幸!”
  长久以来黑夜沉沉,现在好不容易光明的晨曦开始照耀到全日本来。战争结束,世间一片祥和,人们重又陶醉于和平的生活之中,文化鼎盛,商业、工业和矿业也迅速发展,物产也极大地丰富了。秀吉喜爱茶道,因此茶道在当时相当流行,此外,绘画和建筑等美术工艺也盛极一时。那一段时期被今人称为“桃山时代”,相当有名。
  生活就这样一日日多姿多彩起来,武士们的生活也跟着渐入奢华。秀吉的生活也非常铺张,常常举办盛大的茶会,令人目眩神迷的赏花奢宴,平日的生活也极尽浮华之能事。
  然而家康的生活十分朴素,一旦发现家臣们变得奢浮,他便会时时劝诫其俭约,有鉴于秀吉的种种奢行,他一定在腹内暗暗发笑吧。
  日本国内的战争终于告一段落,然而,秀吉又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战争!

  文禄元(1592)年,为了同明朝(中国)交战,秀吉兵发朝鲜。
  “这真是了不起的事啊!”
  “真是令人头疼的事啊!”
  大名们的想法不一而同,但由于是秀吉的意思,谁也不敢一个人出来唱反调。当然家康也无法阻止秀吉,只得勉勉强强和秀吉一起来到九州的名护屋城(佐贺县唐津市之西),这里是向朝鲜出兵的基地。
  日本的将兵在朝鲜勇猛作战,以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为大将,分成两军进攻朝鲜。可是朝鲜与日本气候大异,日本军队又不熟地理,兵站线(武器和粮食的补给线)伸得过长,造成军队再三退却。此战一度讲和,但不久又战火重燃。
  秀吉在战役刚开始时曾发如此的豪言壮语:“以蒲生氏乡为右翼,前田利家为左翼,孤亲自担任总大将,发兵三十万前往朝鲜,一举灭亡朝鲜,直破大明!”又道:“今后的日本就靠德川殿下来镇守吧!”他实在是对家康倚赖有加。
  可是秀吉的侧室茶茶在此时产下一子秀赖,于是他没有在名护屋久待下去,回到了京都。秀吉在伏见(京都之南)造了新的城堡,故态复萌地埋头于茶道之中,在吉野(奈良县)、醍醐(京都的近郊)过着豪华的赏花生活。
  将兵在海外奋战不息,受着百般辛苦,秀吉却过着这样奢华散漫的生活,这叫什么事啊!
  其实秀吉也醒悟到这次与朝鲜的战争将会落个有输无赢的下场,可事已至此,从这边再度提出媾和已不可能,对于这一事情始末实有难言之苦,他到处游玩也只是为了排遣胸结而已。
  那年,扫帚星接连在夜空中出现了十五日,天降红沙白毛,为人所怪。七月份,突然发生了大地震,这场地震摧倒了京都城镇的许多民房,死者无数。
  秀吉所在的伏见城也被震倒,他从危境中被解救出来。家康得知此事,立刻带着家臣赶到伏见城现场。因为自己的家臣还未赶到,秀吉将自佩之刀交到家康手里。
  后来,秀吉和家康家臣本多忠胜谈起这件事时说:“那时,还以为德川殿下是来杀我的哪。为什么没有呢?那是因为德川殿下是从不杀害逃入怀内的小鸟的人吧。如果把刀交给你的话,你也许会立刻一刀向我砍来的吧!”说着,大笑起来。
  本多忠胜就是在之前小牧山之战中,面对赶往长久手的秀吉两万大军,以区区五、六百人马鸣枪射击的勇将,秀吉这一句话将他的性格描述得淋漓尽致。
  经此一事,秀吉对家康打心眼里产生了完全信任之感。

后来者

  “德川殿下是个规矩人。”秀吉常常这样赞扬道。
  就是这位秀吉,庆长三(1598)年夏染病不起。他十分宠爱儿子秀赖,事出有因,原以为这辈子不可能有子嗣的秀吉,在五十八岁高龄居然得子秀赖。为了秀赖着想,他甚至逼着养子秀次在高野山自杀身亡。
  秀吉竭尽全力想要把天下交给秀赖继承,可秀赖才五岁,他不得不将身后事暂时拜托给其他人。秀吉直到临死前还不断对面前的家康和前田利家说着:“秀赖的事就拜托了。”利家是从秀吉年轻时起就一起并肩奋战的旧友,为人正直,他与家康位居诸大名之上。
  在此之前,秀吉设立了五大老、五奉行,作为政治上的助理。五大老为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宇喜多秀家、毛利辉元、上杉景胜,在这之下设立了五奉行前田玄以、长束正家、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增田长盛等五人,但是,这些人的心根本不齐。秀吉把秀赖拜托给这五大老和五奉行,还让他们多次写下了“宣誓效忠于秀赖主公”的誓词。
  在作为桃山文化精粹的伏见城一室,秀吉奄奄一息,他伸出瘦骨嶙峋的手紧紧握住家康和利家的手道:“内府(家康)、大纳言(利家),秀赖就拜托你们了。”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之时,还拉住利家手不放道:“拜托啦,大纳言,大纳言。”
  丰臣秀吉逝于八月十八日,终年六十三岁。

  毫无疑问,丰臣秀吉是一位卓越的人物,但他依靠的只是自己的才能,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制度,秀吉的政府可以说是秀吉个人的政府,而不能说是一个组织,所以秀吉一死也跟着崩溃了。
  家康对于这个弱点了解得十分清楚,所以后来开幕府之初,就建立了详尽完善的制度。他就是这样一个始终留心观察他人的行事,取人之长,避人之短,任何时都孜孜不倦地研究着的人。注意到秀吉的弱点,家康采用了源赖朝的做法,这在后文会写到。
  总之,秀吉这样一位大人物死后,丰臣家就剩下了一个空壳,年仅五岁的秀赖成为了摆设。天下的势力,自然而然向具有实力的家康集中而来。
  “终于,我夺取天下的时机来了!”家康也深切地感觉到了这一点,心中感慨道。
  这一年家康五十七岁。
  长久以来,时不利兮,原本信长死后天下应归家康所有,正因为出现了秀吉这样一个人,弹指间十六年过,家康仍无所得。将信长、秀吉、家康作比较,可以将天下的归属作这样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天下犹如一饼,信长擀面,秀吉撵圆,而为家康所食。”虽为比喻,就结果而言的确如此。
  还有人比喻他们各人的个性,用如下的话道:
  “杜鹃啊,你不叫,就杀了你!(信长)”
  “杜鹃啊,你不叫,我总会想出法子让你叫。(秀吉)”
  “杜鹃啊,你不叫,我一直缠到你叫为止。(家康)”
  家康决不做勉强之事,是坚忍之心极强的人。秀吉死后,如果家康对秀吉拜托之事顾若罔闻,不扶持秀赖掌握天下的话,就会招来恶评。但秀赖年幼,扶持他的既没有优秀的组织,又没有出类拔萃的人物,即使不是家康,丰臣家也会灭亡,天下也会被别家所得,这是明摆着的事。
 只是家康在谁的眼里都是日本最有实力之人,实权尽归家康所有,随着时代的进程和政治的变迁,个别人的感情等等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倾心于家康方的大名日盛,就凭这一点,家康的势力便已大涨。
  对此耿耿于怀的,是五奉行中的一人,名叫石田三成的大名。
  三成原是近江(滋贺县)某寺的小和尚,根据传说,那还是秀吉担任近江长浜城主的时候,有一日,秀吉外出狩猎,嗓子干渴,看见一座寺院,便走进去向住持要求道:“喉咙渴了,拿碗水来让我饮吧。”过不多久,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和尚端着满满的一碗茶走了出来,那是一碗微温的茶,秀吉一气喝干。“盛满了再拿一碗来。”秀吉把碗递还给他。这次,小和尚倒满七分一碗,略有热感的茶来,刚才将那碗温茶一饮而尽的秀吉,终于品出了茶的几分可口。“再换一碗来。”这回,小和尚用比刚才更热的茶水砌了三分之一碗,茶味芳香扑鼻,令秀吉心动不已。
  后来,秀吉将这位聪明伶俐的小和尚收做了家臣,一刻不离身边,起名为石田三成,终至出人头地。这一传说真相如何,不得而知。总而言之,石田三成的伶俐个性是千真万确的。秀吉在生的时候,三成非常中秀吉之意,常常作为政治上的助手协从秀吉,自然威仪可见。
  然而,加藤清正、福岛正则、黑田长政等凭借武力发家的大名,对于三成无任何军功却能发迹之事相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