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肖莱马-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沸点的增加就低于常数。他接着指出,在烷烃中,正烃的沸点最高,仲烃次 

之,叔烃则沸点最低。 

     由于这项出色的研究,肖莱马在1868年应邀到英国皇家学会作关于烷烃 

沸点规律的报告,后来他所研究的这一沸点规律被称为沸点定律。又经过其 

他化学家的研究发现,肖莱马的沸点定律不但适用于脂肪烃,同时也适用于 

其衍生物,如醇等等。 

     正是由于肖莱马在烷烃领域内的这些经典性研究,所以极大地扩充了脂 

肪烃系列物质研究的空白,丰富了脂肪烃化学的内容。在他之前,化学界还 

只是处在对个别烷烃的单独研究的阶段,没能对这个系列的系统化学进行研 

究。经过肖莱马首次分离或合成制得的一系列烷烃,先前也根本不为人所知, 


… Page 8…

更谈不上认识其性质以及反应了。只是在肖莱马研究了这些烃的物理、化学 

性质,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制备了它们的衍生物以后,脂肪烃化学系统 

的研究才正式形成规模;因而肖莱马被认为是脂肪烃化学系统研究的奠基 

人。 

     在这一时期,肖莱马对石油化学也进行了研究。1862年,他在对美国宾 

夕法尼亚石油馏份的研究中,用实验确定了其中主要含饱和的直链烃。可是 

当他把石油中的这些烃与从煤焦油中得到的烃进行对比时,又觉察到其中某 

些烃之间在性质上不尽相同,因而他推断在石油中除存在着大量同系直链烃 

之外,还有其异构烃,并认为完全有可能将其分离出。不久,他就从美国石 

油中,除分离出正庚烷外,还分离出其异构烃2…甲基己烷(CH-CH(CH)- 

                                                              3        3 



CH-CH-CH-CH)。 

  2     2    2    3 



     以后,肖莱马又从加拿大石油馏份中,通过硝化反应得到属于芳香族的 

硝基苯与三硝基异丙苯,由此他推断认为石油中还有芳香烃的存在。他的这 

项结论,后来被其他化学家从对俄国石油馏份的分析结果中,得到了有力的 

证实。此后的进一步研究证明,石油中既有含正构、异构的烷烃,又有芳香 

烃和脂环烃,甚至还有不饱和烃。 

     因为肖莱马成功地研究了石油的化学组成以及化学结构,详细考察了石 

油组份的性质及其转变,所以他又是一位石油化学研究的先驱者。 

     肖莱马不但在脂肪烃,而且在脂环烃及其衍生物方面的研究也是具有开 

创性成果的。脂环烃的化学结构并不十分复杂,但由于这类烃在当时还没有 

获得实际应用,所以化学家们对其研究还很不够。到19世纪60年代,人们 

才肯定了由相应的芳香烃经加氢反应而得到的环己烷的存在。这时柯尔贝对 

苯甲酸加入氢制得了脂环烃衍生物,但他没能进一步研究出产物的结构。后 

来格雷贝指出,柯尔贝得到的加氢产物中含有由大个碳原子组成的环。 

     由于当时在实验室中只得到了一种环己烷的衍生物,而且在自然界中也 

只发现有六碳环的化合物,所以大部分化学家认为,在这类环烃中所含的碳 

原子不可能有另外的数目。可是在1874年,肖莱马与友人达尔关于脂环烃衍 

生物软木酮的研究,却否定了以前化学家们的成见。他们用简明而且令人信 

服的合成反应,给软木酮列出了一个正确的结构式: 



     按照这个结构式,软木酮含有由7个碳原子组成的环。此后,在1882 

年弗兰德合成制得环戊烷,接着珀金更发现了含3、4以及5个碳原子的脂环 

烃。这样,原来的那些对脂环烃的化学成见便不攻自破了。 

     在芳香烃的研究领域内,肖莱马也有深刻的造诣。他与达尔合作,对于 

属于三笨甲烷系的芳香族染料玫红酸及其与玫苯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 

究。1861年时,柯尔贝与施密特将苯酚、草酸与硫酸一起加热,得到了一种 

红色染料,被称为玫红酸。不久,卡罗将玫苯胺偶合并将其产生与氢氯酸共 


… Page 9…

沸时,也得到了这种染料。但柯尔贝与卡罗对此物质给出的分子式却存在着 

很大的缺陷。 

     这些研究引起了肖莱马与达尔的关注,他们决定仔细研究这种红色染料 

的分子结构及其与玫苯胺的关系。通过实验,他们也得到了玫红酸,并将玫 

红酸与锌粉共同蒸馏,又得到了高沸点的烃以及苯。在对纯度很高的玫红酸 

进行反复地计算分析后,得到了它的正确分子式:CHO。 

                                                    19143 



     除去对烃类化合物,肖莱马对于醇类化合物方面的研究,也是成效卓越 

的。在19世纪50年代,布伊与莫施宁在蒸馏蓖麻子油时得到一种醇,但两 

人中一个认为这种醇是庚醇 (CHO);另一个则认为是辛醇(CHO)。其 

                               716                               818 



他化学家对此也是存在着这两种认识,谁也无法拿出令对方所信服的证据。 

以后的十多年间,化学界对这种醇的化学组成、结构一直没能取得一致的意 

见。肖莱马经过考虑与分析后,决定尽力揭开这种醇的谜底。在经过了大量 

的精密实验与分析后,肖莱马最终确定了这种醇的沸点、分子量以及正确的 

分子式 (CHO),他的实验报告与论文一经发表,立即以其严谨的论证, 

          818 



详细的数据博得了其他同行的认同。这样,肖莱马就解开了这一延续十多年 

的化学之谜。 

     肖莱马在确定醇类物质的化学结构时采用了一种新方法——氧化法,即 

通过氧化产物来断定或区别伯、仲、叔醇。他将上述辛醇用氧化剂处理后, 

得到了酮;将酮进一步氧化,则又得到了醋酸(CHO)和己酸(CHO), 

                                                  242              6142 



因此,他断定该醇是仲辛醇。他在研究醇类化合物时所采用氧化法,至今仍 

被用以区别或鉴定伯、仲、叔醇。 

     肖莱马对于丙醇的研究,是更值得大书一笔的了。19世纪以前,人们在 

醇系列低级成员中只是对甲醇 (木精)和己醇(酒精)有所了解,对丙醇则 

不甚了解。现在我们知道,丙醇有两种:伯丙醇与仲丙醇;而取得这种认识 

的过程则是艰难且曲折的。19世纪60年代以前,化学家们曾努力试图对丙 

醇加以提纯分析,但都没有成功。到了1862年,弗里德尔发现并提取了仲丙 

醇;以后,门捷列夫、特朗斯道夫、布特列洛以及林内曼等人都曾试图得到 

伯丙醇,但都未能如愿以偿。 

     在提取伯丙醇方面的一连串失败,自然而然地使化学家认为伯丙醇的存 

在与否是一个问题。其实,经过化学家的不断实验,伯丙醇已经被合成了, 

就在这些化学家实验时所用的烧瓶之中,只是由于剂量很小,所以他们都没 

能意识到成功已经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能与迎面而来的成功失之交臂。 

     肖莱马从他们的实验报告中,敏感地意识到了他们的失误。在1869年, 

细心的肖莱马终于从制造白兰地酒时得到的杂醇油中分离出了伯丙醇,并研 

究了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同时他指出,其他化学家的失败,是由于没能用 

精密的分馏净化法分离出含量较少的伯丙醇。 

     不久,肖莱马又以他先前合成制得的正丙烷为基础,进一步合成出了正 

丙醇。他采用的合成方法是:将丙烷以氯作用而得到α—氯丙烷,再将后者 


… Page 10…

用醋酸盐加以处理,得到了乙酸丙酯,然后经过水解最终得到正丙醇。整个 

过程的反应如下: 

                         CL                          CH  COONa 

                           2                           3 

     CH    …CH   … CH   
… Page 11…

学的研究,而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的发展又为有机化学提供了丰富的实际资 

料,所以新的发现接连不断。有机化学的发展所提供的这些丰富的实践资料 

逐渐增多,就要求人们从理论上加以概括,以便于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 

从而进一步指导有机化学的实践领域。而且也只有这样,有机化学这门新兴 

的学科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在这方面,早在19世纪前期就有许多化学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一开始 

是贝采里乌斯把无机化学中的电化学理论照搬到有机化学方面,建立起所谓 

的“二元论”。他认为有机物象无机物一样,也可以分为正电与负电两部分, 

并以此解释了一些反应。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一理论与许多事实相矛盾,于 

是李比希继而提出“基团理论”,认为有机化学是研究一些原子所构成的“基 

团”的化学。用这一理论,他解释了一些事实,但同样存在着相当的缺陷。 

1834年,杜马关于卤素(如氯)对有机基团中氢的取代作用的发现,给予了 

以上两种理论以极大的冲击。 

     为克服先前理论的缺陷并吸收杜马的“取代理论”的成果,“类型论” 

进而出现在有机化学界。类型论从统一观点考察各种有机物,认为它们是从 

简单的氢、水、盐酸、氨以及沼气等物质中的氢原子被一个或几个其它有机 

基团所取代后而衍生出来的,并将有机物进而分为相应的几种类型。类型论 

成功地解释了有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