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时间的流逝,栾大害怕谎言泄露,就整理行装,东行海上,说是要去寻找他的老师。武帝也心生疑窦,派人暗中跟踪栾大。栾大果然不敢入海求仙,只到泰山去祭祀,但他谎称自己见到了老师。武帝得知后十分恼火,知道栾大只是在骗自己,就命人将他处死。

  第54节:新读史记(上卷)(54)

  偶获宝鼎一名巫师在为民众祭祀时,发现一处地面隆起,扒开土来看,发现一只鼎。这只鼎与其他的鼎大不相同,上面只有花纹,而没有铸刻文字。巫师觉得奇怪,就上报了朝廷。武帝派使者来检验并查问巫师得鼎的详情,确认其中没有诈伪之后,就按礼仪举行祭祀,武帝亲自前往,把鼎请到甘泉宫,准备把它献给天帝。公卿大夫们都建议请求尊奉宝鼎。武帝说:“近来黄河泛滥,一连几年收成不好,所以我才出巡郡县祭祀后土,祈求他为百姓滋育庄稼。今年五谷丰茂,还没有举行祭礼酬谢地神,这鼎为什么会出现呢?”大臣都说:“听说从前太帝伏羲氏造了一只神鼎,表示天地万物都归统于神鼎。黄帝造了三只宝鼎,象征着天、地、人。夏禹收集了九州的铜,铸成九只宝鼎,都曾经用来烹煮牲畜祭祀上帝和鬼神。鼎遇到圣主就会出现,宝鼎就这样传下来经历了夏朝、商朝。到周末世德衰败,鼎就沦没隐伏而不再出现了。如今鼎已迎到甘泉宫,它外表光彩夺目,变化神奇莫测,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必将获得无穷无尽的吉祥。只有受天命做皇帝的人才能知道天意而与天德相合。这宝鼎应该进献祖先,珍藏在天帝宫廷,这样才符合吉祥之兆。”武帝同意了大臣的意见,将宝鼎祭祀祖先。
  公孙卿的谎言武帝得到宝鼎后,有一个叫公孙卿的齐人编造了一本占卜用书,附会说武帝得到宝鼎的时间和当年黄帝得到宝鼎时间一致。武帝于是把公孙卿召来细问。公孙卿说:“传这本书的是申功,他已经死了。”武帝问道:“申功是什么人?”公孙卿说:“申功是齐人。他与安期生有交往,接受过黄帝的教诲,没留下其他书,只有这部关于鼎的书。”书中说‘汉代的兴盛期,应该跟黄帝时的历日相同;汉代的圣君,将出在高祖皇帝的孙子或曾孙之中。宝鼎出现了,就能与神仙相通,应该举行封禅’。自古以来,举行过封禅大典的有七十二个王,只有黄帝能登上泰山祭天。申功说:“汉代的皇帝也应该登上泰山祭天,上了泰山行祭天礼,然后就可以成仙升天了。黄帝时有上万个诸侯国,为祭祀神灵而建立的封国就占了七千。黄帝曾在明廷迎接过上万的神灵。明廷就是现在的甘泉山。黄帝开采首山的铜矿,在荆山脚下铸鼎。鼎铸成后,有一条龙从天上下来迎接黄帝。黄帝骑上龙背,群臣和后宫嫔妃跟着上去的有七十多人,龙才飞升离去。其余的小臣们上不去,全都抓住龙须不放,龙须被拉断,黄帝的弓也落了下来。百姓们抬头望着黄帝升上天去,就抱着他的弓和龙须大声哭喊,所以后世把那个地方称作鼎湖,把那张弓称作乌号。”武帝说:“如果我真能像黄帝那样,那么我看离开妻子儿女只不过就像脱掉鞋子一样罢了。”他封公孙卿为郎官,让他往东到太室山去等候神仙。
  泰山封禅自从得了宝鼎,武帝越发得意,几次三番跟群臣讨论封禅的事宜。由于封禅大典很少举行,时间隔久了,没有人了解它的礼仪,众儒生主张采用上古的书中记载的礼仪,但众方士主张应仿效黄帝当年封禅的做法。儒生们的意见也很不统一,他们受《诗》、《书》等古文经籍的束缚,不能明辨封禅的具体事宜。武帝把封禅用的祭器拿给儒生们看,儒生们也表示不合古制。武帝于是下令把儒生们全部罢黜不用,最终听从了方士的意见。
  武帝东巡海上,祭祀了齐地的八神之后,随即开始了祭天仪式。由于上古礼仪失传,武帝于是命令儒生头戴白鹿皮帽,身穿插笏官服,在泰山下的东方筑坛祭天,依照郊祀泰一神的礼仪进行祭天。祭天的坛宽一丈二,高九尺,坛下放有封禅的文书,文书的内容隐秘,无人知晓。祭礼完毕后,武帝带着几个随从登上泰山,在泰山上也举行了祭天仪式。第二天,武帝顺着山北的道路下了山,在泰山脚下东北方的肃然山辟场按照祭祀后土的礼仪祭拜了地神。整个封禅仪式中,武帝都亲自祭拜天神、地神。用采自江淮一带的三棱灵茅做神垫,用代表五方的五色泥土修筑了祭坛。还放出远方奇异的飞禽走兽和白毛野鸡等动物,大大增加礼仪的隆重气氛。举行封禅大典的那天晚上,天空仿佛有亮光出现,白天又有白云从祭坛中升起。

  第55节:新读史记(上卷)(55)

  修建明堂
  泰山脚下的东北方有古代修建的明堂旧址,那里地势险要,道路狭窄。武帝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时,想要重新修建明堂,但不知道明堂的形制尺度。有个人向武帝进献了据说是黄帝时修建明堂的图纸。图纸中有一座殿堂,四面没有墙壁,用茅草制作屋顶,殿堂四周环绕着水池,宫墙四周修有天桥,殿上有楼。从西南方向可以进入殿堂,名为昆仑道,天子由此走进殿堂,在那里拜祭上帝。武帝就下令按照这个图纸在奉高县建造明堂。等到第五年再来举行封禅时,就让泰一神和五帝的神位居于上座进行祭祀,让高皇帝的神主灵位对着他们。用牛、羊、猪各二十头祭祀后土神。武帝从昆仑道进去,开始按郊祀的礼仪在明堂祭拜。祭拜完毕,在堂下烧掉祭品。然后,武帝又登上泰山,在山顶秘密举行祭祀。
  营建建章宫
  公孙卿曾经对武帝说仙人喜欢住在楼阁之内,就建议武帝修建一座台阁来迎候仙人。武帝求仙心切,就下令在长安建造了蜚廉观和桂观,在甘泉宫建造了益延寿观和通天台,又在甘泉宫设置前殿。开始增建宫室,希望招来神仙。
  几年后,在武帝出外巡游的时候,用于临朝接见地方官员的柏梁台失火被烧。武帝于是改在甘泉宫临朝接受各郡国上报的计薄。公孙卿于是说:“黄帝建成青灵台,十二天后就被烧了,黄帝于是修建了明庭。明庭就是甘泉宫。”很多方士也说古代帝王有在甘泉建都的。有个官员建议说:“按照越地的风俗,火灾之后再盖起的房子,一定要比原先的大,才能制服火灾。”于是武帝下令修造建章宫。
  建章宫位于长安城的西侧,规模极大,有千门万户。它的前殿比未央宫还要高大。它的东面是凤阙,高二十多丈。它的西面是唐中苑,里面有几十里宽的虎圈。它的北面修了大水池,池名叫做泰液池。池中修建的渐台高达二十多丈,池中有仿照海中仙山堆砌的蓬莱、方丈、瀛洲和壶梁四座神山,还有用石头雕成的龟鱼之类。它的南面有玉堂、壁门和大鸟之类的雕像。建章宫附近还修建了高达五十多丈的神明台、井干楼,楼台之间架设天桥相互连接。
  盼不到的仙人
  公孙卿在全国各地到处游历,以期能遇见神仙。他曾声称在缑氏城上看到了仙人的脚印,还有个像山鸡一样的神物,往来于城上。武帝于是亲自到缑氏城察看脚印。由于屡次受骗,武帝并没有轻信,他问道:“你该不是在仿效文成和五利欺骗我吧?”公孙卿敷衍说:“仙人并非有求于皇帝,而是皇帝有求于仙人。求见仙人,如果不静心等候,神仙是不会来的。谈起求神这种事,好像是迂腐荒诞的,其实只要积年累月就可以招来神仙。”
  这之后,公孙卿又谎称在东莱山见到了仙人,那仙人身高数丈,声称要见天子,等靠近去,却不见了。但他留下了类似禽兽的巨大脚印。武帝于是赶到了东莱山,在那里留宿了几天,但只看见了巨大的脚印。群臣中有人说看见一位牵着狗的老人,说“我想要见天子”,一会儿又忽然不见了。武帝见到那大脚印时,还半信半疑,听到这个消息才对这件事深信不疑。他越发狂热,留住在海上,秘密派出了数以千计的使者去寻找仙人奇物,采集灵芝仙药。
  武帝一生想要成仙,但始终不能如愿。他老年时对方士们的荒唐话越来越厌倦了,然而始终笼络着他们,不肯与他们绝断往来,总希望有一天能遇到真有方术的人。方士们上书谈论神仙精灵和奇异方术的数以万计,但实际上都是些骗术,因此效果如何,便可想而知了。
  帝王之后
  他们的祖先,曾经是万人之上的帝王。
  王者的血统,带来了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
  而那些没落的贵族,依然享受着先祖的恩泽。
  管蔡叛乱
  管叔鲜和蔡叔度两人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和周武王是同母兄弟。他们的母亲名叫太姒,是周文王的正妻。武王姬发和周公旦两个人都十分贤能,而且非常正直。周文王建国以后,他们一直尽心尽力辅佐周文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文王非常欣赏姬发,所以后来就把他立为了太子。

  第56节:新读史记(上卷)(56)

  周武王消灭商朝,平定了天下以后,便开始分封功臣和自己的兄弟。叔鲜被封在了管(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叔度被封在了蔡(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武王命令他们两个人尽心尽力地去辅佐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治理商朝遗民。武王即位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他去世以后,成王继承了王位。由于当时成王年纪很小,所以就由周公旦辅佐他管理国家事务。管叔和蔡叔两个人非常嫉妒周公独揽朝政大权,认为他企图取代成王而自立为王,于是便联合武庚禄父发动了叛乱。这次叛乱声势非常浩大,直接威胁到了周王朝的政局稳定。为了保护刚刚建立不久的新政权,周公便受命率领大军东征去平叛管叔和蔡叔叛乱。经过与叛军很常时间的较量,周公最终诛灭了武庚,并杀死了管叔,流放了蔡叔,平定了这次叛乱,维护了新生政权。周公这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