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_2-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命子弟赶快洒扫门庭。子弟见不年不节,老爷又一身郑重装束,有些奇怪,问:“洒扫门庭?今天有什么事吗?”
  “銮舆且至。”房玄龄弹了弹衣服说。
  果然是君臣同心,数十年的相处,房玄龄最知皇帝的心情。庭院刚刚洒扫完毕,大门外即车马喧腾,圣驾来到。房玄龄恭恭敬敬把太宗迎进家里,太宗略坐片刻,命载房玄龄一同回宫。中书门下三品宋公萧瑀是后梁明帝之子,九岁时即封新安王,隋炀帝时,其姊萧氏又贵为皇后,事唐后萧瑀官居宰相,常常摆摆老资格,看不惯其他寒门出身的宰相,常常在太宗跟前说:
  “房玄龄与中书门下众臣,结伙拉帮,抱成一团,陛下若不详查,恐以后会出大问题。”
  太宗听了这话有些反感,说:
  “卿言有些过分,人君选贤才以为股肱心膂,当推诚任之。不能求全责备,而当舍其所短,求其所长。朕虽不能聪明,也不至于连忠奸善恶也看不见。”
  萧瑀认为皇上偏信原先秦王府的人,心里不高兴,常常借口足疾不上朝,数次忤旨,太宗以其忠直居多,一直忍着没有处分他。
  太宗一直对把尊佛崇佛挂在嘴上的人表示反感,一次上朝一位大臣又“佛,佛”说个不停,太宗反问他:“卿既事佛,何不出家?”
  那大臣一听,默默无语,萧瑀不知上了什么劲,上来请道:
  “佛使人为善,臣崇之至深,臣年已老,时刻渴望出家。”
  “这是好事。”太宗当着众臣的面笑着对萧瑀说,“亦知公雅好桑门,今不违公意,允你马上出家!”
  萧瑀一听,拱了拱手,真个的转身出了朝堂,大步走了。群臣以为萧宰相真的出家了,唏嘘不已,没想到一会儿萧瑀又转了回来,对太宗说:
  “臣又思之,还有许多事需要臣做呢,现在还不能出家。”
  太宗以萧瑀对群臣发言反覆,十分生气,手诏数其罪道:
  “朕于佛教,非意所遵。求其道者未验福于将来,修其教者反受辜于既往,至若梁武穷心于释氏,简文锐意于法门,倾币藏以给僧祗,殚人力以供塔庙。及乎三淮沸浪,五岭腾烟,假余息于熊蹯,引残魂于雀彀,子孙覆亡而不暇,社稷俄顷而为墟,报施之征,何其谬也!瑀践覆车之余轨,袭亡国之遗风;弃公就私,未明隐显之际;身俗口道,莫辨邪正之心。修累叶之殃源,祈一躬之福本,上以违忤君主,下则扇习浮华。自请出家,寻复违异。一迥一惑,在乎瞬息之间,自可自否,变于帷扆所。乖栋梁之体,岂具胆之量乎!朕隐忍至今,瑀全无悛改。可赴商州刺吏,仍除其封。”
  诏夺爵位,下除商州刺史,萧瑀反无怨言了。太宗了解其情况后,不久,又恢复其封号,加特进。后萧瑀年七十四而卒,遗命敛以单衣,无卜日。诏赠司空、荆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常谥曰肃,太宗以其性忌,改谥贞褊。
  御驾亲征高丽无功而返后,太宗心内不快,仍想在垂暮之年,再伐高丽。那盖苏文自从阻止住唐军的进攻后,更觉得了不起,对来访的唐使者倨傲无礼,与唐的文书也显得口气挺大。太宗气不过,决定再伐高丽,延臣会议军情。朝臣们一致认为:“高丽依山为城,攻之难于猝拔。前时御驾亲征,高丽人不得耕种。势必乏食,现在不如屡遣偏师,扰其边疆,令他东奔西走,无遐农事。不出数年,即会千里萧条,人心离散,鸭绿江北,可不战自定了。”
  太宗以为良策,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令左卫大将军牛进达,为青邱道行军大总管,右武侯将军李海岸为副,率兵万人,乘楼船由莱州泛海入高丽。又遣太子詹事李祐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将军孙贰朗为副,率兵三千人,会同营州都督府兵,自新城道入高丽,水陆两路并进,侵扰敌人。李祐军渡过辽河,直捣南苏城,高丽兵背城作战,为唐军所破。李祐命纵火毁敌城郭。高丽兵善守,外部被毁,又固守内城,李祐率军攻打数日,不见成效,于是引兵退回国内。
  牛进达这一路军倒很顺利,累战皆胜,攻克石城,又进兵至积利城下,高丽兵出城迎战,李海岸乘敌未稳,麾军猛击,一鼓作气,击败高丽兵,斩首二千级。高丽兵缩回城内,军民合力死守。牛进达料难速下,也引兵航海退回国内,与李祐军依次复旨。
  此次以少量兵力侵扰高丽,虽无大功,亦无大失。太宗伐高丽之心不死,老想在垂暮之年,彻底解决高丽的问题,于是拟发第二次东征令。先敕宋州刺史王波利等发江南十二州工人造大船数百艘,预作战备。越明年,新罗女王金善德卒,太宗遣使封其妹真德为柱国,乐浪郡王。接着又命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将军裴行方为副总管,将兵三万乘楼船战舰,自莱州泛海,以击高丽。
  东师方发,在西方太宗也展开了争斗,时龟兹五伐叠卒,其弟诃黎布失毕立,时常侵扰邻国,太宗闻之大怒,诏左骁卫大将军阿中那社尔、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安西都护郭孝恪等将兵击之。



太子千万别忘了媚娘(16)



  兵都派出去了,太宗又以翠微宫依山而建,场地狭小,不足以容纳百官居住,命于宜春之凰凰谷再营一处玉华宫。玉华宫规模浩大,除内宫外,又设太子宫、百司,殿宇连山遍野,所费巨亿。数次调兵征讨四夷,又大修宫室,弄得百姓劳怨,太宗晚年脾气又不太好,群臣中无人敢切谏。这时后宫充容徐惠站出来了,接连三番上书极谏——
  “妾闻以力服人,不如以德服人。善以德服人者,逸而顺;以力服人者,劳且逆也。今陛下既东征高丽,复欲西讨龟兹,捐有尽之农功,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从,丧已成之我军,妾窃疑之。昔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反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轻邦,图利忘危,肆情纵欲之所致乎?是故地广者,非常安之术也,人劳者,乃易乱之源也。……”“翠微、玉华等宫,虽因山藉水,无筑构之苦,而工力和僦,不谓无烦。有道之君,以逸之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伎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鸠毒,侈丽纤美,不可以不遇。志骄于业秦,体逸于时安。妾充役后宫,何敢与闻外政?但心所谓危,不敢不告,宁贻越俎之诛,勿蹈噬脐之悔。伏愿陛下俯察迩言,息事宁人,以安天下,则不胜幸甚!”徐惠写了奏疏,来到寝宫,郑重其事地递到太宗手里,恭恭敬敬立在一边,等着太宗把疏看完。徐惠才二十出头,人长得亭亭玉立,可亲可敬,而且为人简约,才华卓著,每发言都显得恳切精诣,太宗非常喜欢她,不得不认真阅读和考虑她所提的一些意见。不久,太宗做出决定,依徐惠的意思,暂将西征事搁起。此时薛万彻已渡过鸭绿江,击败一些高丽守兵,太宗亦飞诏召还,咸令休息。
  太宗年已四十九岁了,感觉身体大不如以前,病病恹恹的,常觉提不起精神。朝政大事大多托付给太子,太宗只是在新建的玉华宫休养流连。
  这日,太宗正在徐妃的搀扶下在后苑看山望水,长孙无忌赶来奏道:“司空房玄龄大人病笃。”
  太宗一听,身子摇晃了一下,泪流了下来。指示无忌:
  “玄龄乃我心腹,速召来玉华宫,朕亲自看着御医给他治病。”太宗幸玉华宫,房玄龄为京师留守,是太宗的一个老看家的,此次病的不轻,自知不久于人世,见诏后,即携同家人连夜赶来。房玄龄病得连走路的力气也没有,太宗特命肩舆入殿,至御座侧乃下。
  望着房玄龄一脸病容,想想自己也垂垂老矣,太宗不由地执住房玄龄的手,流着泪说:“玄龄啊,你我君臣共处三十多年,你从来没有顶撞过我,我可数次微遣你归第啊。”
  玄龄挣扎着与太宗行礼,只是口称万岁而已。回到住处,一向办事小心的房玄龄对儿子们说道:
  “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惟东征未果,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房玄龄知太宗征高丽之心不死,不定哪天又要派发大军,于是不顾病中体弱,强撑身体,提笔切谏道:
  “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且陛下每决一重囚,必令三覆五奏,进素膳,止音乐者,重人命也。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刀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可悯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内为前代雪耻,外为新罗报仇,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乎!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焚凌波之船,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倘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
  驸马都尉房遗爱拿着父亲的上疏,亲手交于太宗的手中,太宗看后,感慨地说:
  “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
  太宗命凿开内苑的宫墙,以便及时问候房玄龄。贞观二十二年六月癸卯,玄龄薨,终年七十一岁。赠太尉、并州都督,谥曰文昭,给班剑、羽葆、鼓吹、绢布二千段、粟二千斛,陪葬昭陵。且说右卫长史王玄策,出使天竺,遭到天竺阿罗那顺部的袭击。玄策脱身走吐蕃,带着吐蕃等邻部兵马,讨伐天竺,所向披靡,下天竺城邑五百八十余所,抓住阿罗那顺王,并获得牛马数万头,凯旋而归。
  王玄策回京后,向太宗献俘,众俘虏中,有一个方士,长得庞眉皓首,鹤发童颜。太宗见他长相不俗,和蔼地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了?”
  此方士走南闯北,竟然通一些汉语,叩首答道:“奴叫那罗迩娑婆寐,年已二百岁矣!”
  太宗一听,甚觉惊异,问:
  “尔有何等法术,得长寿如此?”
  “奴素奉道教,得教祖老子真传,炼丹服饵,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