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_2-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精明干练的李铁拱手答应道。
  自古得天下易者,莫如隋文帝。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死,留下柔弱的皇后和八岁的周静帝宇文阐,孤儿寡母,无力控制政局。皇后的父亲杨坚以大丞相身份入宫辅政,总揽军政大权。素有野心的杨坚,第二年,即废去周静帝,自立为天下之主,改国号为隋,堂而皇之地登上皇帝宝座。
  杨坚虽是外戚入主,却是个励精图治、勤勉有为的皇帝。他生活俭朴,劝课农桑;呕心沥血,创立各种典章制度;出兵灭陈,结束了中国近四百年南北分裂的混乱局面。隋文帝主政的开皇年间,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全国储备的粮食布帛,可以供应五六十年,国家的富庶程度,空前绝后,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开皇盛世。”
  李渊领着从人,进驿站换了快马后,一刻也不敢歇息,快马加鞭,星夜进发,于第二天下午赶到首都长安。到中书省报到后,即被安排拜见皇帝。
  时年正值关陇大旱,百姓闹饥荒,平日只吃些豆屑、杂糠。每天都有许多百姓饿死。文帝到了陇州,实地察看了旱情,昼夜和李渊等人一起研究救灾方案。老天连续六七个月不下雨,赤地千里,颗粒无收,贫瘠的土地裸露着沙石。从长安运来的几百车粮食,远远不够用,文帝决定带走五千人口,到京都就食。
  陇州十里亭外,灾民拖儿带女,紧随圣驾两侧,场面感人肺腑。帝临上车前,流着泪握着李渊的手说:
  “叔德,陇州就交给你了,当自强不息,躬节俭,平徭赋。适当的时候兴修水利。这五千灾民,过罢年二三月里,朕就派人给你送来。”
  李渊免冠拜服:“陛下爱民如子,虽尧舜不过如此。叔德忝为刺史,敢不尽心尽职!”
  李渊感文帝之德,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孜孜于政事,不敢有丝毫怠惰,他采取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帮助农业生产的政策,均分田地,开渠引水,不准放高利贷盘剥农民,使灾后的陇州很快恢复了生产秩序,社会面貌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文帝对李渊的政绩大加赞赏。不久,又把他调往岐州(今陕西凤翔)任刺史。这时,李渊才得以回家看望阔别两年的妻子,看看从未见面的二儿子。
  李渊带着随从快马加鞭赶到武功,别馆里也知道老爷今天回家,到处打扫一新,全家老老少少喜气洋洋。
  李渊跳下马背,刚走进大门,十岁的大儿子李建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嘴里嚷嚷着:
  “爹爹,你不在家妈妈给我生了个小弟弟,妈妈可想死你啦!”
  随后而来的窦氏,脸一红,把手里牵着的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推上前去:“二郎,快拜见爹爹,你不是整天嚷着要见爹爹吗?”
  李渊顾不上一身的征尘,一把把两岁的儿子抱起来,举过头顶,摇来摇去,摇拨浪鼓似的左看右看,啧啧赞道:“像我,像我,长大了也是一条虎背熊腰的好汉。”



该是我李氏二郎逞英豪的时候了(2)



  李渊把儿子的小脸蛋在自己胡子拉碴的脸上蹭来蹭去。小二郎护痒痒,缩着身子咯咯儿直笑。
  第二天一大早,天蒙蒙亮,在武功别馆的后场上,远远的立着一个人形箭靶。插满刀枪剑戟的兵器架子旁边,大郎、二郎和小闺女昭儿,这三个小人儿排成一队,倒背着手,仰脸听父亲李渊训话——
  “我李氏祖祖辈辈为武将,你们的曾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左仆射,因伐魏建立北周有功,成为著名的八柱国之一,位极荣贵,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你们的祖父李暎馓乒伟仓葑芄堋⒅蠼寮颍苁苁廊嗽扪铩O茸婷堑某杉ǘ际强克堑哪芰θ〉玫摹K裕宋依钍霞易宓那逵肜妫酌现椴荒懿欢粒沤癯砂苤虏豢刹恢N依钍隙梢贾毡3稚形涞南八祝偶ζ鹞瑁嗔菲锷洹D忝侨鎏靼酌挥校俊?
  “听明白了!”大郎李建成和昭儿大声喊道。刚满二周岁的二郎不甘示弱,也奶声奶气地叫着:“听——明——白——了!”
  李渊先来一些示范动作,但见他挽弓搭箭,虎目圆睁,架式拿足,瞅准箭靶,一箭射去,正中鲜红的靶心。大郎、小昭齐声叫好。二郎摇摇晃晃地赶过来,抢李渊手中的宝雕弓,二十多斤重,他哪里搬得动,直累得吭哧吭哧。李渊哈哈大笑,变戏法似的从后背上的箭盒里抽出一副小小的弓箭,交给二郎:“吾儿志气非凡,可先用这个。”
  李渊刚想手把手教教二郎,却见小二郎早已挽弓在手,他小小的年纪仿佛天生于弓矢有缘,无师自通,一脸严肃,箭在弦上“嗖——”地一声,发射出去。箭镞不走正道,紧贴着大郎李建成的耳轮,飞了过去。李建成吓得一缩脖子,身子一歪,坐在地上,摸摸浑身上下没有血,才撇着嘴向李渊哭道:“爹,二郎拿箭射我。”
  李渊蹲下身子,教育二郎说:“刀再利,箭再准,不准对着自家人,知道了没有?”
  “吃饭了。”贤惠的窦氏亲自来到后场上,喊父子四人回家吃饭,李渊看着三个茁壮成长的儿女,满心喜悦,对妻子说:“这次一家随我到任上,公事之余,我教孩子们武功骑射,你教他们文史书法。”
  窦氏含笑点了点头,揽着儿女们往回走。大郎李建成犹不忘那一箭之惊,郑重其事地对二郎说:
  “二弟,你这会儿人小没有劲,射不死我。长大了,你有大劲了,可千万别真的拿箭射我。”
  小二郎大眼睛扑闪扑闪地望着大哥,两只小手拍打着肚皮,口中叫着:“射,射……”
  转眼间,小二郎长到桌子一般高了,更兼少好弓矢,聪明伶俐,深得李渊喜爱。二郎四岁生日这天,李渊特地为他摆了宴席,中午时摆了两桌席,家人一桌,仆人一桌,外人一律不通知,关起门来自己喝。
  全家人倒也热热闹闹,其乐融融。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老成持重的卫士李铁端着酒杯,走上厅堂,代表仆人向老爷李渊敬酒说:“一般世族子弟赖祖上荫德,不愁吃不愁穿,骄奢淫逸,不学无术,平日里只是熏衣剃面,傅朱施粉,望若神仙,其实却是废物一个。而老爷您却对子女教育甚严,大公子、二公子以及大小姐每日里学习诗书,操练武功,学有所成。下人们十分佩服老爷的远见卓识,特委托我来向老爷敬酒,并祝小寿星二公子健康成长,长大以后,骁勇出众,干大事业,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做国之栋梁。”
  李渊听了李铁的一番祝词,十分熨耳,哈哈大笑,端起大觥一饮而尽,他咂咂酒味,哈着酒气,正想发表一番感慨,惶么竺派系奶繁磺玫眠堰阎毕臁?
  “这会儿谁来?”李铁放下酒杯,转身下堂。早有看门的人飞奔前去察看,一会儿功夫,回来禀报说:
  “老爷,门口来一陌生的白面书生,口口声声要见二公子,说看一眼就走。”
  “有这等怪事?”李渊抖抖袖子,说:“且放他进来。”
  厅门大开,李铁带进一个人来,众人举目望去,但见一青年秀士,头戴一顶百柱鬃帽,身穿一件鱼肚白的湖纱道袍,丰神俊朗,隐隐有林下之风,飘然有出世之态。
  李渊一见来人不同凡俗,忙起身相迎,拱手道:“敢问先生高名雅姓,有何贵干?”
  那秀士微微一笑,还礼道:“在下嵩山人氏,贱名不足挂齿,闻听府上二子生日,特来相贺。”
  李渊见他不肯说出姓名,却不以为怪,笑道:“犬子诞日,敢劳高人。”李渊招手把二郎叫到跟前,青年秀士闪目观看,又围着二郎转了一圈,又用手摸摸二郎的后脑骨,频频点头,对李渊说:
  “令郎相貌非常、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
  李渊听人夸儿子这么好,也非常高兴,忙请客人上座并命厨下另整一桌酒席。青年秀士不愿就座,长揖告辞道:
  “非不欲相从,此来仅想见贵公子一面,目的已达到,就此别过。”青年秀士说完,又看了二郎一眼,转身飘然而去。李渊送之不迭,忙命人捧百两纹银相赠,哪知家人捧着银两追出门外,大门外已空空荡荡,杳无人影。
  李渊叹息了一会,只得招呼家人重新入座。大家的话题围绕着那青年秀士,对他那突然而来,又飘然而去的举动议论纷纷,有的说是世外高人,有的说是过路的相士。李渊手捋胡须,看着膝下虎头虎脑的二儿子,对夫人窦氏说:“借那位秀士吉言,二郎就起名叫‘李世民’吧。”



该是我李氏二郎逞英豪的时候了(3)



  窦氏点点头,摸着二郎的头说:“济世安民。希望二郎长大了如高人所言,做个对国家对百姓有用的人。”
  二郎李世民扑闪着聪慧的大眼睛,懂事地点了点头。
  李世民过了四岁生日不久,隋朝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故,阴险暴虐的晋王杨广篡夺了皇位,国家由强盛走向了衰弱。
  杨广是个不折不扣、令人切齿痛恨的暴君。其荒淫无耻、穷奢极欲,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水,流恶难尽。短短九年时间,隋文帝经营数年的巨大财富,就被杨广挥霍殆尽。在他篡位的第一年(604年),就征用200万人营建东都洛阳;为了方便自己去江南巡游,又诏令江南大量造船,同时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凿运河。
  隋炀帝先后三次经大运河巡游江南。每次巡游都有一二十万人跟随,乘坐的船绵延达200余里,共用纤夫8万余名。陆上有骑兵十万沿两岸护送。所过州县,五百里内供奉最好的海陆珍馐,许多人因此倾家荡产。百姓忍饥挨饿,疲于奔命,宫人却饫甘厌肥,吃不完就倒于水中。尤其令人发指的是,杨广发觉通济渠有些地方深度不够,影响行船,一怒之下,竟下令一次坑杀五万民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