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_2-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渊在龙椅上拍手大笑,犹不过瘾,乘着酒劲又颁下一道口谕:“放出五百宫女,赐给秦王府征讨刘武周有功的将士!”
  此言一出,廷下争拿缯帛的将士立即嗷嗷乱叫,笑语喧哗,声闻宫外。
  天色向晚,月儿升起,皎皎如同白日。李渊大醉,由宫人扶入后殿。众臣工扛着缯帛,摇摇摆摆,也尽兴散去。惟见太子李建成闷闷不乐,寒脸挂霜,太子舍人徐师谟小心翼翼将他扶上车子。
  “太子,咱回东宫?”徐师谟问。
  “不回东宫,咱还能上哪?“太子李建成凶巴巴地说道。
  寂静的宫城里,车轮在砖地上轧过,辚辚作响。徐师谟扶着车辕低头走了一会,对车上的李建成说:
  “太子,应该召集太子府的主要官员开个会,大家商议,拿个主意。否则,长此下去……”李建成手一挥——
  “召李纲、王珪、韦挺他们速来东宫!”
  李纲是礼部尚书、领太子詹事,年事已高,御宴时饮了几杯酒,便早早回家了。看了几页书,刚刚躺下要睡,忽闻太子急召,不知何事,只得穿衣爬起,坐车赶到东宫。
  太子李建成为人倨傲,平日不大把人放在眼里。今见李纲,却热情异常,亲至东宫门口,迎接李纲,老远就伸出手来,嘴里“呀,呀”地叫着——
  “李老尚书,深夜把您叫来,多有冒犯。”
  李纲施了一礼,说:“太子相召,纲理当前来侍奉。”
  进了大厅,见其他太子府主要属官,如王珪等人已坐着等候。李纲与众人一一见过,被李建成相让到上座坐了下来。李建成环顾众人,“咯”了两下,清了清嗓子说:



我二郎也不是坐怀不乱之人(17)



  “这个,这个,叫大家来是这么回事……这个,这个,还是徐舍人你来说吧。”
  徐师谟知道李建成平日骄横,但涉及正事却难以说清道明,于是站起来说:
  “今日在御宴上诸位也已看见了,秦王依仗破了宋金刚,在皇上和百官面前出尽了风头,远远地盖住了我们东宫。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今晚召诸位来,就是让大家动动脑筋,为太子立名扬威出主意。”
  徐师谟话一落,王珪就忿忿然站起来,挥舞着手说:
  “他秦王有什么本事,不就仗着兵多将猛吗?若太子出战,也一样地打败宋金刚!”
  另一个太子舍人韦挺则忧心忡忡地说:
  “秦王利用征战机会,大力培植自己的势力,府中文武僚属,甚是了得。长此以往,非危及我东宫地位不可。”
  其他人一听,都七嘴八舌议论开来,纷纷劝太子李建成审时度势,早拿主意,利用太子地位的优势,多与重臣及宗室来往,压制秦王。
  李建成听了连连点头,见李纲一直不吭声,便问:“老尚书身为太子詹事,也应拿拿主意。”
  李纲站起来,向李建成施了一礼说:“吾观众人,皆小人之心,误国误民之言矣。如今天下未平,东有王世充,北有窦建德,群雄未灭,若我内部起讧,势必削弱我朝实力,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太子千万不要听众人之言,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举。”
  李建成听众人谈的正高兴,李纲此言一出,他顿时把脸拉了下来,袖子一挥说:
  “尚书老矣,现已夜深,回家休息去吧!”
  众人见太子讨厌李纲之言,也趁势一起指责李纲,说他身为太子詹事,为秦王说话,居心何在?李纲对这些话充耳不闻,撩衣跪在李建成跟前,苦谏道:“古今成败,皆在团结或离心。太子是嗣君,应胸怀天下,辅佐皇上掌握全局。秦王善战,实乃皇上太子之福,何来猜忌。”李建成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传令摆酒,与众人边饮边谈。须臾,酒菜摆上,李建成见李纲还跪在一边,不耐烦地对他说:“这是年轻人的天下,尚书老矣,回家休息去吧。”
  李纲见太子亲近小人,苦谏不听,只得用衣襟拭拭眼泪,踉跄退下。殿外夜凉如水,繁星满天,李纲长叹一声:“有人要自取杀身之祸啊!”
  第二天早朝时,李纲出班,呈上奏本,言年老多病,乞请骸骨归乡。李渊一听,颇感意外,心里也很生气,骂道:
  “卿当年既然能做何潘仁的长史,却耻于做朕的尚书吗!而且刚刚让你辅导李建成,没过几天,就要辞去,到底为了什么?”
  李纲顿首道:“潘仁,贼也,每欲妄杀人,臣谏之即止,为其长史,可以算无愧。陛下乃创业明主,臣不才,所言却如水投石,不起作用,言于太子亦然,臣何敢久污天台,辱东朝乎?”
  李渊沉默良久,抚慰道:“知公直士,勉留辅吾儿,朕加卿为太子少保。”
  李纲见官没辞成,又升了一级,由东宫詹事成了太子的老师,心下虽不愿意,却不好再辞皇上,只得默默退下。
  在其位,谋其政也。李纲只得打起精神,去东宫辅导太子。李建成哪里听他这一套,每天却和几个亲信一起议谗慝、疏骨肉的事。谈的高兴了,便开怀畅饮,骂骂咧咧,通宵达旦。
  李纲所言没有人听,郁郁不得志。这一年,再一次上表,固请老病辞职。李渊让他缠得没办法,只得下诏,解去其礼部尚书,但挂个太子少保的头衔。
  再说李渊争夺中原的劲敌是王世充。王世充本是隋江都通守,炀帝被杀后,他在东都立杨侗为帝。不久,击败瓦岗军,瓦岗军首领李密投降唐朝,其余将帅多归附王世充。
  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帝,年号开明,国号郑,占据洛阳,成为河南最大的割据势力。
  消灭了刘武周,重赏了有功将士,不久,李渊又主持召开了御前军事会议,决定把战争的重点转移到关东地区,集中优势兵力,消灭王世充,拿下东都洛阳。
  东宫里,太子舍人徐师谟劝太子李建成向皇上请求统领大军,东征王世充,李建成觉得兹事体大,扭扭捏捏,不敢答应。王珪知道在打仗方面,太子比秦王差远了,如果东征王世充,假如失败了,更有损于太子的威望。他左想右想,向李建成提出一个折衷的办法:
  “我东宫人才不多,打大仗还不行。不如向皇帝请求率兵驻守太原,一者刘武周已灭,在那里比较安全;二者统兵在外,可以趁机召募文人勇士,以培植自己的势力。”
  李建成听这主意不错,遂决定采纳王珪的意见。第二天上朝,讨论由谁挂帅出征王世充。李渊认为秦王李世民刚刚征战回来,不宜再一次让他挂帅。于是眼看太子李建成,想让他露脸表个态。其实也不一定派他去。李建成怕皇上真点了自己的名,低头在一旁默默不语。
  大臣们都把热切的目光投向李世民。李世民不孚众望,向李渊请道:
  “儿臣愿统兵东征王世充,为国立功!”
  李渊点点头,说:“我儿可督诸军着手准备,择日出征。”
  李建成这时才拱手请道:“既然二弟想领兵击王世充,儿臣愿统兵驻守晋阳,以防备突厥及刘武周残部,保卫大后方。”



我二郎也不是坐怀不乱之人(18)



  李渊大喜,即颁命太子李建成领精兵三万屯驻晋阳,择日开拔。齐王李元吉知刘武周已灭,晋阳已成为一个安全的大后方。本欲请旨再回晋阳,今见老大李建成抢了先,心中不悦。下朝后,尾随李建成来到东宫,央求道:
  “大哥,晋阳是我的老窝,我在那也过的习惯了,晋阳的百姓也多次联名上书,要求让我回去。大哥还是给父皇说说,让我去晋阳屯驻吧。”
  李建成笑笑,过来拍拍李元吉的肩说:
  “你把晋阳丢了,人家收复了,你如今又要回去,恐怕晋阳百姓不会给你好脸色吧。即使老百姓无所谓,你返回太原坐享其成,恐怕在百官心中也不太光彩吧。况且,刘武周残部尚在,突厥又虎视眈眈,时刻想骚扰晋阳。我请求驻屯晋阳,也不是个好差事啊,说白了,也有一部分是代你受过啊。”
  听大哥李建成这么说,李元吉又泄气了,手一摊说:
  “那我现在怎么办?总不能和那些大臣一样,四更起床,五更上朝吧。循规蹈距,在父皇眼皮底下,玩也玩不成,我可受不了。”李建成这时心生一计,于是安慰似地嘱李元吉稍安勿躁,待他想个好办法。而后,示意从人摆酒上菜。
  老大、老四哥俩因战功不如老二李世民,也不是晋阳首义之人,无形中俩人靠拢了,对李世民心怀嫉妒。现在几杯酒下肚,更是满腹牢骚。李元吉一拍桌子、震得盘碟乱跳,说:
  “他老二有什么了不起?论打仗,我也不比他差多少,小的时候我也好射箭打猎。在晋阳时,我经常领亲兵家人进行实战演练,就连我的几个小妾,说起阵法,也一套一套的。”
  “四弟何不向父皇请命,东征王世充?”李建成伸着头问。
  “东征王世充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李元吉捋捋胳膊说,“只是我大唐精兵强将多归老二统辖。我李元吉纵有天大的本事,一个人也攻打不了洛阳城啊。”
  李元吉也不是个憨儿,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对李建成说:“俗话说,功高盖主。老二东征西讨,网罗了许多贤才勇士,也笼络了不少人心,大哥身为太子,乃未来的皇帝,不能不有所顾忌啊!”
  这句话说到了李建成的心坎上,他端着酒杯默默无语,想了一想,把头凑近李元吉说:“老二功高,不但威胁我,而且也威胁你。我在朝中,常听他说你老二无能的话。当今之计,必须想方设法,分他的权力,培植咱自己的势力。”
  “他是兵马大元帅,咱怎么分得他的权力?”李元吉问。李建成这才把心中的主意和盘托出,小声说:
  “待明日我奏明父皇,让你与老二一起领兵征讨王世充,他为左帅,你为右帅,仗打胜了,你有功劳,打败了,责任全是他老二的。”
  李元吉一听大喜,抓耳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