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子为道-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看古人的东西,读起来,感觉到那么的美妙,又那样的神奇。为什么?几千年来为什么还有这么大的魅力?最近,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以“元老政治家”的身份,奉劝西方的当权者应该学习中国人的古典智慧。这又给我们的古代经典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第一部分为道“三段论”之为道模仿阶段—为学(3)

    学习也是多元的    
    也许老子预计到了后世学习的方式改变了,所以强调“为学”。但我们讲为学,仅仅把孔子曰、韩愈云、高尔基说……这么数一遍,抄一通,不知要抄到什么时候才能抄完。如果把古今中外专门论述学习的文章、片段收集起来,汇集成本的话,我估计一个人几辈子也读不完,太多了,浩如烟海。其实,为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学,二是治学,三是学问。自学是个永恒的话题,这里不多赘述,只想讲讲治学与学问。    
    治学是一个很高的层次。现在凡是学者、专家、科学家……他们都是治学。治学的特点,第一是“专”。    
    荀子说:“眼睛不同时看两处,才看得分明;耳朵不同时听两处,才听得清晰。蛇没有脚,可是能够修行飞上天;鼠类有五种技能,终于逃不脱地穴的困窘。”    
    荀子用这些形象的比喻,说明“学以贵专”、“学业有专攻”的道理。“为道日损”,就是要损去与学科、专业无关的东西,集中精力,以成就毕身的学业,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聚精会神。    
    治学的另一个特点是“严谨”。无论是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还是科学家,他们都不轻易把自己的学问向外卖弄或张扬。为什么呢?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比如历史学家,他必须依靠历史考证的依据;科学家必须有实验的结果作为证明。专家、学者的治学是严谨的,严肃的。    
    第三个特点是道德情操高尚。凡是学者,如果他的道德情操有问题的话,是得不到社会认可的。你看,有许多学者和专家,宁肯牺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愿意在道德情操上有所损毁,不然他的学问得不到世人的认可。    
    学术成果再大,假如道德情操有大毛病,那他的学术也跟着会倒。我想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大凡著名的专家学者首先是道德情操高尚者。这些例子太多了,这里不一一列举。    
    学问是一种螺旋体    
    治学有了一定成果时就是学问。学问这个词看起来很大,像“你这个人真有学问,真了不起”,实际上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为什么呢?学问,学问,它并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甚至于是“问而知之”。这个学是问来的,是不耻下问,就像好多人为了学到知识,只要有谁懂得多一点,就都向他学习,向他请教,“不耻下问,”这样才有“学问”。    
    凡是有大学问的人,他是很谦虚的。为什么呢?他想多学一点东西。你知道“一”我就向你学“一”,你知道“二”我就向你学“二”,你知道“三”我就向你学“三”,这样他的知识一、二、三就积累起来了。    
    于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回头一看,不学习的人知道的还是一,还是二,或者只知道三,而勤学者却知万物了,这就是学问的结晶。    
    当然也要会问,不耻下问,问了以后还要会生,不会生也不行,生就是“为道”。“一”能不能生“二”,“二”能不能生“三”,“三”能不能生万物,能不能“负阴而抱阳”,能不能“充气以为和”。这不是一般层次的学和问。    
    这次你们请我讲老子为道,我从学习说起。人们的智慧从哪里来?关键在于你的学习能不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你的学向成为一种螺旋体时,你就得到老子为道的智慧了,老子为道的智慧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向大自然学来的。    
    


第一部分为道“三段论”之为道修炼阶段—为道(1)

    线条—纹—道    
    大自然的智慧又是什么呢?老子称之为“道”,所以,要想学习大自然的智慧,还要“为道”。那么,何谓“为道”呢?我们先看看“道”字。    
    道的甲骨文为    ,两边    ,从行,中间从首,从手(    ),表示用手指示走在前面的人为首领(头领、头头)。本义有道路的意思,也有引导的意思,古代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谁开辟了一条生存之路,谁就是头领,甚至可以做部落的首领。如果把原始生态比作一张白纸,大地上新踩出来的路,就象白纸上一道道线条,这种人为线条,叫做“道”。而天上的云彩,水面的波纹,植物的叶脉,石的纹理,树的年轮,动物、人类的各种肤纹,则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线条,这种线条叫做“纹”。俗话说:“石有纹理山有脉”,“纹”和“道”都是线条,那么“纹理”、“道理”,就是各种线条的组合。“纹”还可以延伸,当各种自然的线条(纹)被人们模仿,组合成符号、图形、图案、文字时,自然的“纹”,便成了人为化、人格化、艺术化的“文化”。当各种被“文化”了的符号、图形、文字运用到彩陶、铜器、铁器、服饰上,或者表示人的思维(记事、会意、传递信息)时,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形态就会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于是,蒙昧和野蛮得到了开化,文明产生了。而与文明的产生相伴相随的,是人们开始明白道理,讲道理了。这是一条有趣的人生之路,原来人类的文明就是这样在草创中萌生的。再回头归纳一下,“文明”的背景,原来是自然的“纹”和“道”(都是线条)。    
    其实,今天的审美仍然从线条出发,连人体的美,也是先看线条美。线条美是形而下的美,那么评价人格的道理就是形而上的美了。能不能这么理解?请你评论,如果我说错了,打我的“香板”。禅师打禅时,对不守规矩的打香板。挨一香板后,心里就不敢胡思乱想了,也不敢胡说八道了。    
    “易”与“道”    
    最早出现“道”的是在《易经》里面,《易经》里有天道、地道、人道、乾道、坤道、神道、君道、臣道、柔道……可能日本的柔道也是由此而来的。老子的《道德经》里面讲:“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里面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些道的意思都很抽象。    
    有这么一位杜而乐先生,他研究《易经》时不由得想起了老子的《道德经》,把道和易这两个字联系起来,把这两本经联系起来。是怎么联系的呢?他说:易有兑卦,老子有: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堇;启其闷,济其事,终生不救;易有丰卦,老子有:修之于邦,其德乃丰;易有损、益之卦,老子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易有观卦,老子有: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邦观邦;易有家人卦,老子有:修之于家,其德乃余;易有涣卦,老子有:涣若冰之释;易有豫卦,老子有:豫若冬涉川;易有大壮卦,老子有:物壮则老;易有明夷卦,老子有:视之不见曰夷;易有复卦,老子有: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易有无妄卦,老子有:不知常,妄作凶;易有离卦,老子有: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易有师卦,老子有:师之所处,荆棘生焉,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易有大畜、小畜卦,老子有:道生之,德畜之,生之畜之,生而不有;易有随卦,老子有:故物或行或随;易有泰卦,老子有: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这位老先生还真细心,闲来无事,就把《易经》和《道德经》这么一比较,竟发现老子跟着《易经》走,《易经》有什么卦,他跟着讲什么道理。这些为学、为道的方法,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借鉴。    
    


第一部分为道“三段论”之为道修炼阶段—为道(2)

    “道”与“路”    
    这些说明易和道有相通之处,到底有哪些相通之处呢?主要还是说道。关于道,有许许多多的说法。它的本意是指道路,由道路引伸为“理”。理是什么呢?用一句通俗的说法,叫“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也是一种类理,这是同道者的理(规则)。大家都讲这个理,也就通了,一旦通了也就得道了,这都是引伸而来的。在《易经》和《道德经》、《论语》、《尚书》……这些古代经典里面,反复出现“道”字,《易经》里面有道、德,但道和德没有连起来用,老子专门论述道和德,全书分为:“道”篇,“德”篇。道字在许多经典里面,含义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有道路、方法、本性、精神、道理、理念、规律、神,等等。有的把“道”称之为宇宙的本体。这些抽象的概念,讲到“为学”的时候好像是一种戏语;讲到道时我们必须规规矩矩来讲,不要去戏说。因为是“道”嘛,你随便说的话,我们的老祖宗会棒喝我们的。     
    这里首先讲这个“道路”。实际上“道路”的“道”是从甲骨文的字型上分别的,前面已经讲了。以后引用到“天道”、“地道”,其实它的本意,并不是讲“道理”,不是理,本身它就是讲“道路”的“道”。我们如果追根寻源的话,那话又长了,我们这里只是简略地说一下。    
    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他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科技水平历史起步最早,特别是四大发明打开了西方中世纪黑暗时代的大门,但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没有在中国产生,而是产生在西方?他带着这么大的一个课题到中国来考查,来找原因,结果还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再说这个课题太大了,什么人也难以说清。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