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艺生活-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单看内地票房的话,的确如此。
他们没有把海外版权的收益算进去,或者说故意忽略了。
与此同时,《卧虎藏龙》陆续在亚洲各国上映。(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三章 学习
黄勃站在建国门的人行天桥上,面带微笑,看着大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
他的表情很复杂,既带着希望,又显得迷茫。
在这座大都市里,个人是如此的渺小,容易失去生活的方向,随波逐流。
“咔!”
不远处的导演对着黄勃喊了一声,周围车来车往,噪音很大,不喊的话根本听不见,黄勃向着导演跑过来。
“管导,这一遍怎么样?”黄勃询问道。
“还行,咱们这样,你的情绪有了,可还差点什么,你要带上回忆,你想着当初从家乡出来的时候那股兴奋劲儿。”管唬比划道,“当然,不是让你真兴奋,而是回忆兴奋,你明白了么?”
“回忆兴奋?那我再高兴一点?”黄勃琢磨道。
“我说的可能有点抽象,咱们先别管是不是兴奋了,把情节捋一捋。”管唬耐心道,“你在京城做散工,认识到了生活的不容易,可还是决心继续在京城呆下去,这时候你想到刚离开家乡那会的心情,你就把这个情绪给演出来。”
“我知道了,给我几分钟准备准备。”黄勃请求道。
“五分钟吧,太阳快落了,现在的光线正好,等会就暗了。”管唬答应道。
黄勃站在一旁,酝酿情绪。
他演的这部片子快拍完了,故事情节很简单,是讲两个外地人来到京城打工,成为小巴车司机,是那种没有运营执照的黑车。
这一行竞争激烈,为了揽客经常和其他小巴车闹矛盾,最后演变成暴力冲突。
和黄勃一起来的同乡忍受不了,返回了老家,黄勃仍然在京城坚持着。
以前黄勃在电视剧里演配角,没觉得有压力,感觉演戏就那么回事儿。
一个是他演的角色简单,不重要,只要不是重大失误,基本上就过了,电视剧对演员的演技要求不高。
再说,他没有碰到一个较真的导演。
管唬这人性子不错,有耐心给演员说戏,不过在拍戏的时候爱较真,演员的表演要到位,不能随便凑合。
这部戏投资不过一百万,小制作,可管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
作为主演的黄勃感受到了压力。
好在这个角色和他的生活经有些相似,都是在京城打拼的外地人,他能融入到角色中去,算是本色演出。
但在需要表达内心复杂情感的时候,他显得力不从心。
不是他不理解,而是把握不好尺度,往往用力过勐。
黄勃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表演训练,管唬是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时不时的说些黄勃理解不了的专业词汇。
刚开始两人交流有困难,现在好多了,管唬会用直白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要求。
在管唬的指导下,黄勃逐渐接触到了表演的门槛,觉得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在镜头前面摆摆样子那么简单。
他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黄勃不懂什么表演理论,他回忆着自己离开家去南方唱歌的经,那时候的确很兴奋,他是在追寻理想。
如今回想起来只剩下淡淡的感伤,不兴奋,也没有失落,就是平静。
这么想着,他似乎把握住了什么。
黄勃对着管唬打了个手势,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摄像机开始工作。
他漫不经心的走到人行天桥上,站在哪儿,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脸上看不出悲喜,然后他笑了笑。
他笑的不明显,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
管唬透过摄像机看着这个笑容,能从中感到一丝缅怀和无奈,虽然离他的要求还有些距离,不过已经可以了。
他清楚黄勃能做到这种程度不容易。
这部戏过几天就杀青了,这种小成本的电视电影没什么人关注,只能在电影频道上播出,影响力不大。
目前国内的电影市场就是如此,他能拿到投资算是不错了。
国内的导演呈现两极化趋势,出名的大导演能拿到几千万的投资,青年导演想拍部几百万的片子都很难。
不少人转型去拍电视剧,还有去拍广告片的,那个来钱快。
拍这部片子他只能拿到五万块的片酬,拍一部电视剧能拿到十五万以上,同样的时间,不如去拍电视剧。
他听说好梦公司推出了一个扶助基金,为青年导演提供拍片的机会。
这是好事儿,不过僧多粥少,机会不大。
剧组收工,几个人背对着夕阳朝着城市的另一边走去。
整个剧组不到二十人,随着拍摄临近结束,散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他们几个。
“黄勃,我觉得你应该去学表演,有些东西自己摸索太费劲了,系统学习的好处是能了解自己哪儿有欠缺。”管唬建议道,“要是没时间,可以去进修班,那个比较自由。”
管唬倒不是看不起非科班出身的演员,只是觉得黄勃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是科班出身,电影学院在教学上或许有些死板,但对演员的帮助很大。
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
比如内心戏,黄勃就不擅长,通过学习表演技巧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我还是考个正规的吧,电影学院收我这样的么?”黄勃玩笑道。
“电影学院什么人都收,就看你有没有毅力去考了。”管唬如此说道。
这话不能算错,林晓玲考了两年,贾章柯考了三年,还有不少人都是考了几次才进的电影学院,这需要毅力和恒心。
黄勃陷入了思考,他感觉到自己的演技不足。
每天回去都在琢磨应该怎么演,只是一直没有人给他指导,就像是隔着一层墙壁,怎么都想不通透。
或许真的要去电影学院。
这时候,黄勃的手机响了起来。
打电话的是他的经纪人,他没有独立的经纪人,这位经纪人还负责其他演员。
“黄勃,公司准备筹拍一部大制作的电视剧,要重拍《白蛇传》,你有时间来公司一趟,这是个好机会。”经纪人提醒道。
好梦公司内部的资源有限,竞争在所难免,毕竟谁都想出演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大制作,将在各大卫视播出,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四章 反派
《白蛇传》被称为大制作是因为总投资高达一千五百万人民币。
虽说眼下的电视剧市场火爆,但投资超过千万的剧集不多,基本上在五百万左右,三十集的长度。
这牵扯到投资回报率的问题。
五百万的投资能拉来一两位一线明星加盟,只要故事过得去,不需要精雕细琢,就能赚上一笔,迅速的收回成本。
这是电视剧市场的常态,讲究的是短平快,赚热钱。
投资规模大,拍摄周期长,出现风险的几率就大,赚钱了还好,一旦赔钱,小型的影视公司就可能因此倒闭。
这种大制作的剧集一般由电视台出资拍摄。
如今好梦公司和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各拿出七百五十万合作重拍《白蛇传》,重磅打造一部年度大戏。
李虹快要退休了,在最后这两年里总要留下点什么。
这是人之常情,就算退休也要风风光光,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林子轩责无旁贷,他考虑过其他电视剧。
像是军旅题材、情景喜剧和史题材,感觉都没有重拍《白蛇传》这个故事有意义,因为这部剧有怀旧因素。
九一年,李虹带着一帮人离开华国电视台,成立了京城电视艺术中心。
将近十年时间,艺术中心制作了上百部电视剧,其中不乏经典之作,走在了国内电视剧行业的前沿。
《白蛇传》一个是怀旧,还有就是创新。
它属于神话题材的剧集,在国内并不多见,这类电视剧后期制作需要特效,增加制作成本,大家都不愿意投拍。
即便好梦公司和艺术中心内部同样有不同的意见。
除了投资大,风险高外,《新白娘子传奇》太过深入人心,重拍难免会被拿来比较,观众先入为主,重拍吃力不讨好。
《渴望》续集虽然拿到了八千多万的票房,但口碑一般。
这说明重拍或者拍续集很难获得好口碑,原作越经典,续作就越难被人接受。
林子轩不这么想。
他拍《白蛇传》有多方面的原因,让李虹风光的退休只是其中之一。
他是想把这类题材的电视剧给带动起来,有了制作《白蛇传》的经验,就能制作其他的神话剧和仙侠剧。
从而掀起一股神话仙侠剧的热潮。
拿《白蛇传》开头,是因为这部剧观众熟悉,容易引起热议,即便观众不满意,也会一边看一边吐槽。
为了吐槽,观众会坚持把电视剧看完,收视率就有了保障。
再说,如果拍一部不知名的神话剧,电视台不会出高价购买播放权。
重拍《白蛇传》能保证收回投资,不砸在自己手里。
站的高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
林子轩是从整个行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公司里的人更多的是考虑电视剧的口碑和制作电视剧的难度。
好梦公司和艺术中心有专业的制作团队,拍戏没问题,主要是后期制作。
尤其是特效。
国内的特效技术还不成熟,国产电影的特效都要去国外,想省钱的去香江,资金充足的去美国。
实际上,国内有特效公司,比如沪城电影制片厂下面就有家数字电脑公司。
这家公司拥有八十多名技术人员,只是情况很不好。
他们除了偶尔给国产片做一两个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