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艺生活-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假如有其他男生接近这位女同学,两个男生之间不可避免的要打一场,输掉的主动退出。
为此,这帮人没少跟人打架,有时候还会弄得头破血流,这就是青春期的躁动。
“姜哥,你有没有拍婆子?”林子轩好奇道。
“没有,我那时候还不怎么懂事,就是跟着瞎起哄。”姜闻颇为遗憾的说道。
林子轩比姜闻小五岁,到他上中学那会社会上基本安定了下来,学生都要在学校上课。
正因为在中学的成绩不好,姜闻第一年高考落榜,第二年去考的京城戏剧学院,这才走上了演员的路子,成为了华国的一线男演员。
说起来故事并不复杂,关键是如何能把简单的青春期故事进行包装,融入到整个大时代的背景之中,只有这样才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林子轩按照《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姜闻的回忆整理出一份故事大纲,主要情节都有了,下面就是填充各种细节了。
反正以后姜闻拍摄的时候还是会修改,写那么详细没用。
林子轩只是帮助姜闻理顺他脑海里的思绪,说到底,这是一个属于姜闻的故事。
他觉得以后不能再给这种有追求的导演写剧本了,太费劲了,这种人永远不会满足,永远追求精益求精,总是要把事情都弄清楚才会安心。
“你觉得这片子需要多少投资?”林子轩询问道。
“怎么着也得200万美金吧,不能比这部电视剧少了啊。”姜闻理直气壮的说道。
林子轩非常无语,这句话彻底暴露了姜闻菜鸟导演的本质,他对制作一部电影要花费多少钱完全没有概念。
《京城人在纽约》之所以投资那么高,是因为要全程在美国拍摄,你一个在国内租个大院子,找几个少年男女就能拍的片子怎么可能需要这么高的投资。
再说,就算是你要,估计也没有人愿意投资。
按照林子轩的估算,加上姜闻乱改剧本的习惯,浪费的胶片,100万美金足够了。
这正是姜闻想找林子轩做制片人的原因,他看重的是林子轩找钱的能力和省钱的能力。
一部二十一集的电视剧就能拉到150万美金,那找拍摄一部电影的资金还不是小菜一碟,他已经在想着回国后就筹备拍电影的事了。
对此林子轩哭笑不得,《京城人在纽约》能够拉到投资有多方面的因素,这算是上级部门交代的任务,加上提前卖出去贴片广告才能成功。
“那咱这片子也弄个贴片广告不就完了。”姜闻自信的说道。
“问题是咱们觉得这个故事好没用,要让投资商和广告商也觉得好才行。”林子轩苦笑道,“这片子无论是故事、演员、导演都没有号召力,这怎么能被人看好。”
“这是你的事,我只管拍片子,小林,哥哥对你很放心。”姜闻不负责任的说道。
对于这种近乎耍无赖的做法,林子轩也没办法。
他琢磨了一下,到银行贷款几乎不可能,风险太大,如果是张亿谋导演,姜闻主演的片子,银行会有兴趣,姜闻导演,一群不出名的少年主演的电影,银行能理会才怪。
在国内拉投资的希望不大,只能向香江或者国外寻找资金了。
“你还真打算给姜哥做制片啊?”慕姗姗惊讶道,“你们那故事能拉到资金么?”
“都是朋友,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林子轩感慨道,“姜哥是真心想拍这部片子,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执念,不达成不罢休,姜哥就处在这种状态,他有点走火入魔的意思,这样的人,总能做出点别人做不到事儿。”
“那你的执念是什么?”慕姗姗好奇道。
“我?”林子轩想了想,摇头道,“还真没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感觉有点没追求啊。”
“这样就挺好,安稳。”慕姗姗满足道,“对了,晓玲要高考了,你该打电话回去了?”
“那丫头不安分着呢,我还真的挺担心。”林子轩郁闷道。
一想到林晓玲,林子轩就有点头疼,他离开的时候特意叮嘱了妹妹不要报考艺术类院校,只是林晓玲听不听就不知道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五章 春风解冻(求订阅月票)
这时候国际长途很贵,剧组人员很多,林子轩规定每人每半个月可以向国内打一次电话回家,每一次不能超过十分钟,工作电话除外。
这是为了缓解大家的工作压力。
在异国他乡,每天从事高强度的拍摄工作,总会有内心压抑的时候,给家里打个电话,听听家人的声音,心里会好受很多。
虽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却很值得,林子轩坚持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他同样不例外,除了工作上的电话,他会半个月向家里报一次平安。
林子轩家里没有安装电话,只能打胡同口的公用电话,还要有人跑到四合院里喊人,一来一回就要两三分钟的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规定十分钟的通话时间了,有些家庭光是找人就要用掉五分钟。
想要找到林晓玲,只能选择礼拜天,只有这天高三学生才会休息。
林子轩在电话里鼓励了妹妹一番,再次重申不要报考艺术类院校。
“这一行太累了,你看我现在每天都要忙十几个小时,顾不上休息,剧组里的演员也是这样,拍戏太辛苦,还是坐办公室舒服。”林子轩拿自己做例子教育妹妹。
“知道了,老哥,你好好休息吧。”林晓玲不情愿的说道。
结束通话,林子轩松了口气,这是他的真实想法。
影视圈看似光鲜亮丽,其实竞争非常残酷,就算是电影学院科班毕业最后能够出头的又有几个,这一行不仅要看天赋,还要看机遇。
“你这样不行,晓玲这个年龄正处在叛逆期,你越是不让她做什么,她越会做什么。”慕姗姗深有体会的说道,“我当初还想去部队文工团当文艺兵呢,那时候当兵多光荣啊,我名都报了,最后被我妈给拦下了。”
“亏得你没去,要不然咱俩就凑不到一块了,这件事我得记着,要感谢咱妈一辈子。”林子轩说笑道,“我也知道晓玲可能不听,不过总要试试才甘心。”
林晓玲不知道哥哥和嫂子的对话,她心里早就拿定了主意。
经过上次扮演宫女的教训,晓玲同学的明星梦破灭了,可她并没有放弃进入演艺圈。
她觉得当明星太没意思了,导演让你干嘛就干嘛,站在那里不能动,一点也不符合她对大明星的认知,所以她准备当导演。
她要报考京城电影学院导演系,成为一名女导演。
在京城演艺圈,顶尖的演员大多出自戏剧学院,顶尖的导演则来自电影学院。
可以说,目前华国的第五代导演基本上都毕业于京城电影学院。
在国内,除了林晓玲的事情外,还有件事和林子轩密切相关,那就是文坛上一些作家对《活着》这部小说的批判。
因为这部小说,《百花》杂志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口头批评,却没什么严厉的处罚,也就是说说而已,提醒下次注意。
这和今年华国国内形势的变化有关,现在大家都在关心经济发展,下海经商,对文化这一块的审查放松了不少。
影视行业同样如此,以前过不了审的,带有激情剧情的本子,现在也不那么严格了。
就好像一夜之间春风解冻一样,这是影视行业政策放开的前兆。
总局已经在讨论和拟定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影视行业的条例,也就是说,用不了多久私人就可以开影视公司了,虽然拍电影还需要审查,但筹集资金要容易的多。
当拍电影不再按照国家计划安排的时候,这给不少青年导演创造了机会。
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找到能欣赏这个故事的投资商,就能拉到资金,拍摄自己想要拍摄的电影,而不必再等着拍电影的指标。
对于演员来说,筹拍的影视剧多了,就不用担心没有戏演了,有了大笔资金的注入,演员的片酬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可以预见,整个华国的影视行业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家都有好日子。
只是这个过程不会那么快,不可能把整个市场一下子放开,而是会循序渐进的进行。
和上次的《顽主》一样,华国的传统作家对《活着》同样没有好感。
他们批判《活着》太过悲观和残酷,把所有的悲剧强加到一个普通人身上,从而造成感情上的强烈冲击,这本身就显得做作。
还有《活着》在对历史和社会环境的描述上过于灰暗,有扭曲历史的嫌疑。
在这个年代,想要批判《活着》这部小说实在是太容易了,随便都能找到十几条理由。
不过,这一次,林子轩不再是孤军奋战,华国文坛的先锋派作家站在他这一边。
先锋派作家虽然在文坛上势力不强,却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传统作家注重写实,先锋派作家则强调小说的虚构性,讲求叙述方式和语言上的革新。
在传统作家看来,先锋派作家就是不好好讲故事,是在故弄玄虚。
先锋派作家本身就是在反传统,他们引进现代派文学技巧和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这时候,传出了大导演张亿谋准备把《活着》改编成电影的消息,这让双方的争论更为激烈,说到底两者是文学创作理念之争。
林子轩并不在国内,对文坛的争论并不清楚,他接到了葛尤的一个电话。
“小林,我今天和张导谈了,角色定下来了,我来演福贵。”葛尤有点激动的说道,“张导说是你推荐我演的,做哥哥的就不多说了,这回肯定要演好,不能坏了这个角色。”
“尤哥,我对你有信心,在国内也就你能演这角色。”林子轩真心道。
“你别蒙我,我怎么听说姜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