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离渊by ciel mu(攻死了be)-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怎么说。”
“不可。”
魏离握着郑渊的手紧了紧:“为什么?国君新丧,幼主无能,诸王不和,这是上天降于齐国的灾难。齐宫内除了太后之外,昭和帝的兄弟平王,冀王也素来同桓王不睦。边境上又有卫陈两国虎视眈眈,想要收复失土。若能联合卫陈,煽动齐国内乱,进则可得天下,退则可立我强魏之威。”
袁尹檀依旧心平气和:“殿下,现下齐太后失势,其党羽纷纷倒戈相向。平王被软禁瑶京王府,冀王被遣往齐国西陲镇疆,周遭尽是齐帝亲军。这三人皆无兵权,即便联手也不足桓王一哂,更何况还互有间隙倾轧相压。卫陈二国而今只在边境观望,不敢有所动作。想在此时吞齐绝非易事,齐监国桓王亦不可小觑。”
“我知道。”魏离淡淡道:“就是因为齐桓延这般厉害,才要趁其羽翼未丰灭其气焰。此事尽管艰难,也总比坐以待毙,日后为齐所灭来的好。”
袁尹檀听闻如此大逆之言也不惊恐,只笑答道:“千百年后事,沧海桑田变换,有谁能料得到。殿下过虑了。”
“小袁,你越来越像你父亲了。”
袁尹檀不再说话,魏离紧闭着嘴唇。三个人就这样默默呆在曾经一起练剑嬉闹的院子里,尴尬的意识到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袁尹檀退走之后,魏离才松开了一直紧握着郑渊的手。郑渊将自己的手从魏离的手心中抽出,却在那一瞬间看到魏离眼睛里从来没有过的哀痛。这种哀痛刺伤了郑渊的眼睛,让他忍不住落泪。
“小袁以前不是那么跟我说话的”, 魏离低头看着空了的手掌,用一种极其倦怠的声音说:“现在连他也离开我啦。渊,我身边只有你了。”
下一刻他仿佛发现了自己的失态,神色恢复成冷峻严肃:“你等着吧,不出十年,不是魏灭齐,便是齐灭魏——你希望是哪一个?”
郑渊嗫嚅道:“我,当然希望殿下平安无事。”
魏离笑了:“可是郑国虽然表面向魏国俯首称臣,暗地里却一直同齐国交好,不是么。”
郑渊心中一凉,在魏离身边那么多年,他几乎忘记自己郑国质子的身份。不是他不想念故土家国,但他更愿意如这般陪着魏离,远远看着他做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
然而,自己毕竟是郑国王公。长此下去,魏离身边心上只怕渐渐再没有他的位置。他开始明白为何袁尹檀永远只站在魏离的身后,恪守君臣之别。
郑渊默默凝视着身边的魏离。初识时候隐约的稚气已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俊朗高贵的脸庞和犀利穿透的目光。天祺皇帝的身体好像秋风里的鸣蝉无可挽回的走向衰亡,而十八岁的太子离已经具有了一个帝王所应具备的全部素质。他冷静沉着的审视着广袤的国土以及千里之外不断崛起的齐国,即将成为中原土地上的下一个霸主。
他听到魏离说:“傻瓜,你哭什么。”

天祺十九年秋,郑渊得到了他入魏以来第二次正式离宫出游的机会,陪同太子及平乱侯一起观潮。璘霄城的名字由纵横魏国的璘霄江而来。璘霄江是魏国南北交通的主要依赖,也是魏国商贾得以如此发达的先天凭借。璘霄城位于璘霄江的入海口,由于江面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呈喇叭口形,东海潮波传至该段江面时就被霍然抬高,形成特有的涌潮,在六国中为魏国所独有。每年八月十八,中秋刚过,便是观潮的最好时机。
璘霄江畔最为壮观的当属回头潮。为了加固海防,魏人在都城附近建有一条长达一里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逆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是为回头潮。
魏离那日里忽然提起,郑渊来魏国那么久,还没有去见识过天下奇观的涌潮。正巧时逢仲秋,是观潮的好日子,不如邀了小袁同去。能同魏离一起出宫游玩,郑渊为此开心了整整一周。这两年来天祺帝的病情反复不断,魏离一面要接手朝政,一面要服侍父皇尽显孝道,还要时时提防他按耐不住的兄弟叔父们窥视天子宝座。虽有袁尹檀在一旁鼎力相助,还是忙得几乎没有同郑渊说话的时间。现下他能抽身一同观潮,可见朝局已稳,郑渊终于不用再为他担忧费神。
然而到了观潮的日子,魏离却没有出现。独来袁尹檀悄声解释说,天祺帝昨夜里吐了血,今日一早太子便赶到青华殿去了。郑渊心下一沉,但想到离辛辛苦苦安排了这场郊游,便什么都没说跟着袁尹檀去了。
他们到的时候,岸边已挤满了黑压压的人。平乱侯身份尊贵,早被安排了最好的位置。那日不巧,正好逆风,潮水来得比往日迟些。郑渊同袁尹檀足足等了一个时辰,各怀心思沉默不语,谁也没发觉人群渐渐开始骚动。陪同的官员急急跑上前来,躬身道:“侯爷,公子,潮来了。”
郑渊极目望去,那江水甚为混浊,靠近岸边的地方皆是土样暗黄,只有在极远之处才显出比天空更深的蓝色来。就在海天交接的地方,出现一条隐约的白虹,远远看去好似静止不动。隔了一会儿才能辨认出那横江素练正不断向前推进,速度却十分缓慢。
又待得一会,隐约能够见到潮头白浪翻滚,耳边轰隆之声由远及近。这时候才发觉潮水行进疾速,转瞬已到眼前。随着浪尖被翻涌上来的,竟有长达数尺的白鱼,被激流震晕,甩上岸边沙地。滔天浊浪排空而来,雷霆万钧猛扑堤坝而去,身在近处的观潮人被都吓得尖叫四起惊慌逃窜。郑渊同袁尹檀坐在最高处,却也能感到一股呛人水汽扑面而来,似乎要将他拖带下去。
袁尹檀看出了他的紧张,轻拍他的手背以示安抚。郑渊心中一暖,但见巨浪在他的注视下冲上堤坝,飞溅起两三人高的潮头,响声震耳欲聋。而就在这时,不远处的魏宫里似乎也传来一声沉闷的钟响,夹杂在人们兴奋的欢叫声中被潮声吞噬。潮水迅速远离,观潮客们犹带惊色,郑渊忽然觉得胃部一阵痉挛,冷汗涔涔而下。他生怕袁尹檀看出端倪,转过头去却瞥见袁尹檀正昂首望向魏宫中鹤立鸡群的青华殿,若有所思。
回去的路上袁尹檀特意让郑渊与他同乘一辆马车。郑渊知道他一定也听到了刚才诡异的钟声:“刚才的钟声……”
“那是陛下驾崩的钟声。”袁尹檀面色不变,早已准备好了这个答案。
郑渊霎时面如死灰,他不清楚这对他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但确知他同魏离之间的一切都会因此面目全非。他本能的抗拒反驳:“不是的,那样的钟声按礼当是一百零八……”
“现在还不到时候。”
不等郑渊发问,袁尹檀继续缓缓道:“陛下驾崩之后,诸王都会以奔丧为名进入璘霄。现在太子尚未掌握京畿的所有兵马,因此,陛下还不能走。”
“那……”
“等太子殿下完全掌控璘霄之后,你就会听到那一百零八下钟。”
郑渊脸色惨白,那个准许他进入佐明殿,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的天祺帝死了。他的尸体被停放在魏宫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不得入土为安。而令郑渊肠牵肚挂的魏离,此时正孤独的坐在已经属于他的青华殿里,承受所有悲哀和即将到来的荣耀。
郑渊良久才喃喃道:“这是离让你告诉我的吗?”
“太子殿下没有说。”袁尹檀温和的望着他:“但是,我想他希望你知道。”

Ps;一点说明:
文是架空历史的,没有任何依据。但是借用了清风殿的国家名。结果我却去引用了春秋战国时候的真实典故,还牵涉到同文中国名相同的齐国。所以我把楚怀王典故里的本来的齐国改成了北齐,表示跟我故事里的齐国属于不同时代。汗。我怎么那么衰。
再ps;爱上了,终于彻底爱上了!!也就是说,郑渊这辈子终于彻底完蛋了……你怎么不喜欢温柔文雅的袁GG呢,叹

第二断章 璃歆

魏天祺十九年,即齐宣明二年,魏天祺帝崩于魏都璘霄,魏国诸王纷纷入京吊丧。魏太子离登基,称瑾鑫帝。瑾鑫帝继位后,以思念兄弟为名,动用京畿兵马将入京的王子魏远,魏遥,魏伦等强留璘霄数月,直到诸王子主动交出了亲军兵权,才得以重返封地。这以后,天祺帝的各个兄弟自觉岌岌可危,纷纷上书表明忠信,痛斥他人谋反之心,企图拉拢瑾鑫皇帝。魏离坐收渔利,趁机夺了诸位皇叔的兵权,广置田产接他们入璘霄颐养天年。在登基的第一年内,瑾鑫帝就成功收回了一直为魏国中央所患,从魏国开国之时起就过分分散兵权,彻底改变了魏国国内的军事格局。瑾鑫帝此后再无制肘阻挠,他将天下兵马大权尽皆交与袁尹檀,加封他为平乱王。袁氏家族的辉煌在那时达到顶点,成为魏国史上的唯一的异姓王。而魏国也就此步入她最后一个年号的开始,瑾鑫元年。
后世们评论说,瑾鑫帝当时裁撤兵权的权谋并非高明之极。他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归功于各种时机的契合。天祺皇帝是个大权独揽的人,虽然分封诸王不敢有所异动,但太子离也难有机会插手政事。然而天祺帝病笃之后,卧床两年之久方才病逝。其时天祺帝病情不明,威慑尚在,各路诸王不敢轻动;正提供给太子时期的瑾鑫帝足够的时间接手朝政,安排部署。同样的,天祺帝正巧驾崩在魏离得到京畿豹腾军虎符的第二天。诸王们尚未得到璘霄军权更迭的消息,就按礼制急匆匆赶去奔丧,对于璘霄城内可能发生的一切毫无准备,使得魏离轻易得手。
当然,也有少数史学家对这样的巧合产生了怀疑。他们提出,极有可能是魏离在自认时机恰当的时候害死了久病的天祺帝,接手天下。这种论调因为过于骇人听闻而被大多数人否决。类似的宫廷阴谋虽然时有发生,但在极重孝道的六国时代却是不可想象之事。人们普遍认为,登基之初的瑾鑫帝是得到了历史眷顾的幸运儿。

在魏离的登基大典上,郑渊一直远远着注视他。他身着紫金曳地的方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