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双鬼才-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确实,少帝并太后尽为董卓所害,文烈离开洛阳当夜宫中变乱的确也失了传国玉玺。”徐济之所以有此一问曹操也清楚是为了证明他那份圣旨的真伪,但显然绝非徐济真正想要知道的东西,而随后徐济果然又开口道:“不知孟德可见过蔡邕大人?”

    直到徐济问起这话曹操才想起来蔡邕子女蔡琰如今还在徐济那里,只是他确实没有什么机会去见蔡邕,之前为了安董卓之心曹操疏远了与所有朝臣的关系。因此也就与蔡邕没有了联系,而见到曹操摇头徐济也叹了口气不再说这个而是转而道:“我便在襄邑县令府中暂居,一旦有了结果便来知会于我,如今你我又是志同道合。正当精诚合作!”曹操自然是应允不提。

    而实际上曹操是极为意动的,且不说徐济本人手下的实力如何,便是徐济手中那道圣旨便已然是价值连城。至少对于曹操来说是这样,发矫诏多少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刘辩的遗旨的意味就不一样了,而且持着这道圣旨的不是别人而是刘辩的姐夫。当朝执金吾徐济,这样一来几乎便没有人会质疑,而如此一来号召力自然也就更大了。

    但曹操却必须考虑到自己父亲的想法。于是曹操归家见了曹嵩便将自己逃亡路上之事与徐济所言之事一并告知曹嵩。曹嵩虽然颇有些不满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之事,但事情已然坐下也已然无法改变,但曹操的志向还是令曹嵩感到十分欣慰,而谈到曹操想要遣散家财以用来招募义兵之事,曹嵩便对曹操道:“家中虽有些余钱,然则少恐不成事。此处有孝廉卫弘,疏财仗义,其卫家巨富,若得相助,事可图矣。孩儿或可借驸马之力求得卫氏相助。”

    曹操也看得出自己父亲似乎不大支持自己拿着家财去办这么一件没有什么前途的事情,但曹操无法责怪曹嵩什么,但他的志向是不容更改的,而且徐济在陈留的力量正是倚仗,曹操有信心能与董卓一战,所以也便不理曹嵩的反应独自去找徐济商讨这些事情了。

    而当徐济得知曹操想要从当地大族卫氏那里得到支持时徐济只得苦笑告诉曹操道:“怕是要令孟德失望了,我与世族一向关系紧张,若是我出面只怕是没有半点机会,只能由孟德自去,若是不可能我便从圉县府库中拨出一些用度供给孟德使用便是。”

    话说这么说没错,但曹操哪里拉得下这个脸?所以他等于唯有自己去找卫氏这个选择了,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三章:奉遗旨,起兵(上)

    曹操已经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去见卫兹的,对他来说目前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虽然徐济表示他可以相助但曹操清楚徐济即便真心相助也绝不会有太多,别忘了徐济自己麾下还有一大帮士卒需要供养,这就足以限制徐济的支援了,而且曹操也并不认为徐济是真心实意的会全力相助,双方都明白对方的诉求,所以曹操已经将自己的未来赌在这一次上了。

    对于卫兹曹操并不了解,惟独之从父亲曹嵩哪里得知此人乃是陈留孝廉,除此之外曹操对他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如此一来曹操着实没办法投其所好,所以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既然有求于人曹操自然是要表现出相应的态度的,于是便在家中设宴宴请卫兹,为了以应万全曹操便没有邀请徐济一道前来,毕竟徐济自己说与陈留的世族关系并不好,难保徐济会不会让卫兹有所不悦。

    待卫兹到时曹操便细看卫兹,只见此人一脸方正,但却并无士子之气,曹操料定必然绝非世族,因而也就断了拉关系的念头。酒菜已然齐备,二人落座之后便相互敬酒,待几杯黄汤下肚之后曹操便举杯对卫兹道:“听闻子许乃是本地孝廉,果然是气度不凡。”卫兹哪里听不出这句恭维,随即便拱手还礼道:“孟德过誉了,孟德刺杀董卓国贼方为义士之举,奈何卫兹不能同为!”听到这话曹操心中却是一定,虽然未必卫兹就会相帮自己,但就这话来看此人倒确实是个忠臣。于是曹操便转而正色道:“如今汉室无主,皇帝年少不能主事使得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皆为之切齿。我本欲力扶社稷。奈何有心无力。子许乃是忠义之士,敢求相助!”

    卫兹闻言似有所避讳的皱眉不语,曹操也不再多言,自己想要说的已经说出来了,如今便只等卫兹的决定了,而且曹操也确实做不了更多的事情。而此时卫兹忽然抬起头道:“孟德可有必胜之心?”曹操闻言苦笑回答道:“何来自信必胜?如今董卓身居高位,麾下更有西凉健卒,本是以卵击石,然曹操身为大汉臣子岂能坐视社稷为人亵渎?”当然曹操实际上没有这么高尚。说白了就是刺杀董卓不成自己身上背了通缉令,若是不能击败董卓曹操只怕这一生都得东躲西藏了。

    但卫兹也就是年近而立,正是热血将冷而未冷之时,本来心中还有些许忧虑,但曹操这番其实壮阔的话一说出来他心中那点小心思立刻便再无半点,只有一腔热血如战火般燃烧起来:“孟德所言极是,我有匡扶大汉之心久矣,奈何未遇明主,如今孟德既有大志。卫兹愿倾家资相助孟德!”

    曹操闻言当真是又惊又喜,喜的是自己的目的达到了,惊的是自己竟没花什么力气就说服了卫兹,这颇有些不现实的感觉。看着曹操一脸的惊愕卫兹再次开口道:“孟德何故如此惊讶?”曹操闻言才回过神来道:“子许如此气度颇为震撼而已。”卫兹闻言大笑道:“孟德便去忙罢,一应用度可自去我府上领取。但愿孟德此次能一展所愿!”曹操摇摇头笑道:“岂是孟德一人之志乎?子许既然如此信任曹操,自然也有子许一份功劳!”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旦日曹操便于襄邑贴出布告征募义军。有了徐济的支持自然是一切都没有任何的阻碍,曹操更是竖起一面白旗上书“忠义”二字。不到数日便有近千人应召而至,而得知曹操在陈留募兵自然便有亲属来投。其中便有沛国谯人夏侯惇,字元让,传闻乃是夏侯婴之后。其自小习枪棒,年仅十四岁便已然从师学武,后有人辱骂其师,夏侯惇便将其杀之,而后便逃亡在外。此时得知曹操起兵,便携其族弟夏侯渊各引壮士千人一道前来投奔曹操。

    说起曹操和夏后氏的关系就极有渊源了,曹操的父亲曹嵩原先是夏侯氏之子,其后便因故过房与曹家,因此其实曹操与夏侯惇兄弟本是同族。如今更是关系紧密了。

    又过了几日又有个颇有本事的人来投,其乃是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曹操令夏侯惇想试见其弓马娴熟,而且治军颇有章法,曹操便与其校尉之职留在帐下。同日曹操族弟曹仁也自徐州左近募得千余而来,而徐州惯是出精兵之处,曹操更是大喜。但惊喜还不止于此,另有族弟曹洪也率领近千人而来,问之方知曹洪本在行商归途之中,闻听曹操出事便变卖了货物招募了这些士卒以为防身。

    于是曹操麾下俱得五千余人,甚至不亚于徐济麾下的士卒人数,卫兹于是变卖了家中产业置办兵器衣甲,而旌旗等一应物件俱由徐济提供。曹操见此便与襄邑之外设立大营每日操练兵马,一边又从将徐济手中圣旨复克之后发往各处。曹操当然不蠢,所以他其实打的主意是别人出头,而先行练兵,这无疑是最明智之选。徐济自然也乐于见到这样的情况,若是只凭着他与曹操手里这点兵力恐怕还不够董卓塞牙缝的,何况曹操的打算原本就是召集天下豪杰共同讨伐董卓呢。

    而首先得到消息的便是身在渤海的袁绍,曹操当然不会蠢到在消息上说明圣旨来自于徐济,袁绍便以为曹操是以矫诏召集,于是便率领麾下兵马离开渤海前往与曹操会和,但袁绍是留了个心眼的,他并没有带上麾下最得力的将领,甚至连谋臣也并未随军,袁绍的打算也很简单,他只想借着曹操召集的这些人为工具来达到他的目的,所以自然是不肯将自己的实力搭进去的,所以他带领的这所谓的三万士卒自然只不过是个虚数而已,而且以老弱为多。不过这些心思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而曹操深感一道圣旨或许未必能够召来多少助力,于是又起草了一道檄文传与各地。檄文上书:“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这道檄文与之前的圣旨一道抵达各镇之后自然是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便是原本并不愿参与其中的诸侯在民情之下也不得不参与其中了,于是诸侯便皆起兵相应。共有十七路兵马,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瓚。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不过张邈也就是起个名号而已,实际上代为出兵和代表的就是徐济。算上曹操共有十八路兵马,但唯一令徐济担忧的是尽管看起来人多势众,但各路诸侯的军马多少不等,多者有近三万的,少的却只有数千人,而且十八路兵马号令不一,一旦战事开启恐怕就不是这么美好的情况了。曹操对此自然也是心有忧虑,只是此时却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一切事情都必须等到诸侯会盟之时才能有应对之法,现在说什么都还是为时尚早了。

    曹操定下的集结之处便在酸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