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双鬼才-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更多指示,郭嘉是个明白人。这也省去了徐济的心。

    此时的徐济已经在思考徐州的事情了,他可没忘记已经在徐州出仕为官的糜竺当年对他许下的承诺,而且徐济也的确是他想要谋夺的地盘,因为徐州毗邻青州。自己得到徐州之后就能以徐州为跳板直逼青州,而后就能将青徐兖勾连在一起,自己的势力也会因此得到巨大的增长。但这同样是极为冒险的举措,一个不小心就是一场空的局面。

    只是现在谋夺徐州却依旧不是一个最佳的时机。徐济也很明白,否则那位兄长早就寻人前来告知自己了。现在糜竺的按兵不动也说明了陶谦此时还有着对徐州极高的掌控力,徐济也不认为自己对上这只老狐狸就有什么优势,这些家伙可不会在乎他的身份。

    而此时曹操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阻碍,在广陵安家的曹操势必是要将自己的势力往中原地区发展的,所以徐州很快就会成为这个家伙的目标。对上曹操这个对手徐济可不敢保证自己一定就能赢,这是个令人捉摸不透的对手,不过暂时自己还不需要担忧太多,目前对徐济而言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自己的目前而是更长远的规划。

    各方诸侯如今几乎就是明目张胆的各领一方了,西凉马腾韩遂也勾结羌人将西凉牢牢占据,幽州刘虞进攻虽不足但却守成有余,汉中张鲁以道为凭也非等闲可破,唯一的软肋就是韩馥。

    徐济没有任何想要南下的意思,如今的孙坚在刘表的算计之下已然深受重伤至今未能痊愈,虽然天可怜见的逃过一死但却也已经不复当年“江东猛虎”的雄姿了,前几日更是将自己的家业传给自己的长子孙策。徐济的想法很简单,江东之地就留给孙坚和曹操玩去好了,他如今就算有心也无力多管。

    但徐济仍旧有一块心病,那便是长安。

    徐济忧心的当然不是那个少不更事的刘协,这个所谓的“少帝”在他眼里从来不是什么好东西,董卓杀了他倒是省事了。只是如今刘协依旧是大汉天子,而且为奸臣所挟持,徐济身为大汉驸马又怎么能置之不理?所以徐济势必还是要有所作为,但不论如何对徐济来说都绝对是有害无益的事情,而且当今的局面下徐济其实也并没有更多的选择了。

    长安是势必要去的,只是何时去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如今的董卓着实就好似龟缩在坚固“龟壳”里的乌龟,外部的压力再大也根本无法动摇他,为今之计也只能是从长安内部下手了,而且即便是所谓的账面实力来说董卓依旧是天下之首,徐济没有自大到想要凭借自己那点家底去拼董卓身后的世家。但话说回来若是想要解决董卓的话,徐济也很清楚,不借助世族之力是不可能的,这些世族不可能放过重新瓜分势力的机会的,所以徐济干脆也就打定主意自己绝不会投入一兵一卒,不过这仍旧是下一步的行动。

    如今的徐济其实就在襄邑。陪着他的是新近投奔他的一个名叫李严的年轻人,这个李严字正方。徐济考察过他,才学的确是有。但却是太过傲气,所以徐济将其留在身边磨砺,之前得到这样的待遇的人是典韦的外姓表亲,也就是黄濬。如今黄濬已经在陷阵营担任统领之职了。

    而说起黄濬,先前本是文职,但在魏仲一事之后他性情大变,之后更是弃文从武。虽然他的年纪注定了他的武艺不会有更多的长进了,但他却有着比一般武将更为精明的头脑,所以他的真正职权远比一般的统领更大。甚至可以说他就是高顺陷阵营里的“军师祭酒”。而眼前这个李严却是一个资质更要远远强过黄濬的好苗子,文武双全不说更是熟读兵书,也正是因此他的傲气大的惊人,甚至他当着徐济的面说过,若非徐济的运道太好他李严未必就会输于徐济。徐济对此只是微微一笑轻飘飘的反问道:“正方莫非不知运道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如此一来李严自然也是哑口无言,最后更是干脆就留在徐济身边,当然徐济也看得出这小子满心的不服气,但这对徐济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情,这小子比起当年自己刚到颍川书院之时见的郭嘉还远远不如。

    “正方。你说接下来我们将何去何从呢?”徐济此问明显是存了考较之意,李严也听得明白,当即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进逼兖州,谋图徐州;静观长安局势。天下有变则兵出青州雄踞中原!”尽管这个小子傲气的厉害,但徐济仍旧不得不为李严毒辣而犀利的眼光叫好,他几乎将自己的打算说的一清二楚。不过李严却终究还是年轻,他漏掉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正方。那么冀州呢?袁绍,你又如何看他?”徐济一脸的笑意。而李严显然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的一张俊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来:“主公说笑了,冀州之事在主公心中早有定数,何须正方多言?倒是西川,主公难道没有兴趣吗?”

    徐济不由得轻叹一口气,李严虽然是年轻气盛,但就凭这份眼光也足以令人重视了:“并非没有兴趣,只是你也看到了如今我手底下的人手有限,短时间之内是绝对不能吃下那么大的肥肉的,西川虽好,却非我一时能图,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正方啊,脚踏实地方才是取胜之道!”李严闻言有些不悦,但随即便恍然也似的点头道:“主公的意思是担心树敌太多?”

    徐济摇了摇头叹道:“并非如此,而是我的身份,我虽为驸马但却未必能有那般大的权力,假使将来我能击败董卓那少帝又将何以待我?我未必就能如此逍遥,届时一旦势力过大只怕也会落得个犹如当年霍光一般的下场。”

    李严面色一变随即低声道:“主公,可有取而代之的打算?”徐济霍然色变转头看向李严,只见李严一脸的真诚显然是说的真心话,徐济冷声道:“此时休得再提!”说完这话之后便转头往府外走去,但身后被训斥的李严不但没有失落反而是露出了会醒的笑容。

    徐济并没有反对,只是所谓的“休得再提”,那即是说徐济只是说时机未到而已,从这话里他也听得出徐济并非没有想法只是时机未到而已。这对李严来说当然是一件极为刺激的事情,他对大汉已然到了失望的极限,所以他一直希望看到的就是所谓的“变天”。当然天下诸侯的确有着更多更好的选择,但无疑徐济是最对他胃口的人,这是一个和自己一般年轻的人,最重要的是徐济的经历实在是太传奇,无论是怎么样的人都无法超越徐济的风头,所以出于一种几近于崇拜的驱使他才来到陈留。

    徐济的确没有让他失望,这是一个有能力更有野心的人,而让李严心悦诚服的还有徐济也不骄不躁的行事作风,虽然有时略显保守,但这恰好是他自己缺少的,所以李严才会甘心留下来,这是一个能作为自己导师一般存在的“前辈”,尽管其实徐济也没比他大几岁。

    而徐济呢?他对李严的建议当然不是不动心,但如今大汉在百姓心中仍旧是轻易无法动摇的存在,必须有人动摇大汉的根基,只有被人打破了这个大汉为尊的局面之后的乱世才能让人心思定的百姓认同一个新的君主,虽然徐济其实并没有多么渴望那个所谓的天子之位。

    救民于水火听上去是个很高尚的口号,但徐济比任何人都清楚真正想要做到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一切都必须一步一步的稳稳走下去才行。

    一切,才拉开序幕而已。(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九章:新的征程

    金乡西郊外的的这场大战再次向世人展现了徐济麾下士卒几近于不可阻挡的惊世骇俗的实力,黑山军在中原纵横不败的神话被轻而易举地戳穿了。而徐济更是由此进入了顶级势力的范围之内,一时之间风头甚至盖过了董卓

    经此一役,黑山军的主力部队被完全击溃,单轮直接伤亡就高达三万之巨,张燕麾下的主力几乎完全被击溃,更有无数的黑山军士兵被高顺的追击之下逃进了深山老林,终其一生再也不敢提战场二字,甚至后来听到高顺、徐济等字样皆是如避蛇蝎,掩耳不闻、浑身颤抖。跟随张燕逃走的黑山军士兵不足万人,张燕的得力助手悍将于毒被小将于禁割下了头颅,王白骑为了掩护张燕撤退,带领一万黑山军拼死断后,最后拒不投降的他们全军覆没。

    高顺敬重他们乃是战场上的英雄,实在不忍心把他们丢弃在旷野之中风吹日晒,就按照陷阵营将士战死沙场的待遇为他们举行了厚葬。

    张燕一经逃走,被困在金乡的刘岱当然是得脱苦海,不过刘岱的脸上并没有逃出生天的那种喜悦,因为金乡一战后,自己的实力大为受损,所谓的兖州刺史根本就是名存实亡,自己和张邈以及鲍信三方的兵力现在加一起不足四万人。可是看看高顺的麾下士卒,一场战争下来伤亡居然不到三百人,越想越气,难受得连当晚在金乡城内举行的宴会都没有参加,只派去伤病刚好一些的王肱心不甘情不愿的道谢一番。

    在金乡周围自是留下了不少黑山军丢弃不要老幼病残,按照鲍信的意思当然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不过却被高顺驳了回去,他受徐济影响极深。心中的想法自然也是与徐济几无二致,他认为这些人都是无辜的百姓。要不是自家的壮丁铤而走险的话,这些老人、妇女、孩子又会干什么呢?所以高顺把这些人再一次遣回到任城郡,令他们在此处暂时安身,日后可以随高顺等人返回陈留,这群人数在二十万左右的黑山军家属闻言无不欢呼雀跃,长时间的战争已经令他们身心俱疲,他们美其名曰是黑山军的家属,其实他们的家人已经有很多早就战死沙场,他们跟随张燕不过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现在一听说可以重得安稳的生活,当然喜形于色,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终于有了一个永久的家园,没有战乱,可以吃饱肚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