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沙漠风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他们的介入只会激化矛盾,无论如何这是我们阿拉伯家里的事,自家兄弟完全应当也有能力和平解决。”恰巧,正在飞返美国途中的布什,从专机上直接打来了电话,美国总统希望埃及总统和约旦国王都不要对萨达姆抱有任何幻想。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情报显示,伊拉克的精锐部队已经进入科威特与沙特阿拉伯接壤的边境中立地区。布什发现这是一个时机,立即打电话给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要求他出于国家安全防范的需要而接受美国军事力量的派驻;法赫德在电话里长时间地感激布什的好意,却没有立即接受美国派兵的建议,希望容他有一天的时间考虑。布什则胸有成竹。他再度召开军、政联席会议。会上,鲍威尔上将说:“如果总统决定派兵,就要选择好目标,最后消灭它,一旦决定派兵,那就要有系统、全盘、长远的考虑。”此话正中布什的心意。他随即下令征集美国所有的空中运输飞机,准备实施军方提出的一项计划。自越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国防部根据美国全球总体战略利益,就中近东地区曾制订了代号为“90——10002”的战略计划。   
  广义上的中近东包括地中海东部的沿岸国家、中东半岛各国和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在内的广大区域,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亚洲的西南部。中近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可以上溯深远的历史背景。在历史上,这一地区曾经长期是外来入侵的对象,先后为罗马、拜占庭、波斯、伊斯兰和奥斯曼等封建帝国所统治。整个中东半岛——即伊朗以西、土耳其以南和埃及以东地带,除在公元7世纪至9世纪建立起短暂的伊斯兰帝国外,没有存在过独立的政治权力,也没有可资凭借的历史边境线。这些国家在16至19世纪大多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行省或附庸国,它们之间的边界线随着帝国政权的更迭而频繁变动。20世纪确立的各国边界线,也往往是当时动荡的政治局势下的产物。因此,遗留下大量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问题。伊拉克的边界就是由英国和波斯协商划定的,有明显的遏阻伊拉克成为海上强国的目的。沙特阿拉伯的一个部落酋长在1924年占领了原属奥斯曼帝国的麦加圣地及其附近地区,沙特在这一地带的合法领土权就一直引起也门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非议。此外,当时划定的国界线还留下了一部分没有国家的人民。例如,分居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的2千多万库尔德人,以及始终没有正式家园的巴勒斯坦人。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它们就自然成为各国内部冲突和外部边界纠纷的潜在根源。   
  中近东地区是联接欧、亚、非三大陆的枢纽;在海上,则贯通印度洋和地中海。自古以来,这个地区就是东西方交汇的接触点——它一直保持着重要的东西方贸易的陆路和海上通道地位。远东的国家如中国声誉斐然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这一地区而同西方及非洲发生联系的。中近东即使没有石油,它的地缘位置也已经足以使得这个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之,整个19世纪英。法、俄等大国都力图在这一地区扩展各自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近东和中东半岛成为英、法的势力领地。例如,黎巴嫩和叙利亚是法国的委托统治地;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等地则是英国的委任统治地。沙特阿拉伯、也门和伊拉克分别在20世纪20至30年代挣脱了外国势力的统治而成为主权国家;其他地区则一直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分别独立,井以现在国家的形式出现。20世纪50年代蓬勃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迫使英、法放弃了直接的控制.从而又开始了美、苏两大强国在这一地区的角逐。苏联挥舞反殖民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两面旗帜,先后与埃及、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结盟;美国则以抵制苏联的扩张主义为借口,极力扶植约旦、黎巴嫩、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政权。两大强国的对峙,使中近东地区长时间处于动荡不安的态势之中。尤其是美国对以色列的大力庇护,又加剧了这一地区各种冲突的严重性。   
  60年代美国国防部制定的“90——1002”战略计划,当然并没有考虑到科威特的陷落和伊拉克的侵略扩张行径。当时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针对苏联对中近东地区的控制的。布什决定依照这一周详而缜密的计划的框架,向海湾调派自越战以后人员和规模都空前的美国军事力量。果然,第二天,法赫德国王即打来电话说:“接受布什总统的建议,愿意接纳美国部队驻扎在沙特,但条件必须是公开声明,海湾战争一经结束,美军立即全部撤离沙特阿拉伯。”布什派遣国防部长切尼火速前往利雅得洽谈具体接纳细节,在双方签订的一项秘密条约中,规定美国拥有永久使用在沙特的军事基地和设施的权利。当美国的第一架巨型A—141运输机降落在沙特阿拉伯机场、卸下成百吨的军火和战略物资时,世人谁也不会知道,美国国防部为这样的运输所制定的计划,是以美军至少出兵42万人为基线的。美国飞机每隔15分钟就飞抵沙特一架次。按军方的估计,全部战争前期准备工作须5—6个月才能完成。随后,布什总统让国务卿贝克将出兵计划以轻松的口吻通报给苏联人。接电话的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不高兴地问道:“是通知,还是让我们接受?”贝克笑答:“当然是通知。我想美国和苏联是可以在一起做些事情的!”苏联外长默然无语……   
  这期间,萨达姆·侯赛因总统几乎会见了世界各国所有的首脑和政府代表。他对赶大集似地纷纷前来巴格达游说的人们打哈哈道:“科威特对伊拉克的态度越来越蛮横了,我不得不教训它!”甚至,当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派来的特使普林马科夫对他说:“总统先生,如果您还坚持硬到底,美国人就要向您宣战了,而我们苏联将不会干预和阻止的。”萨达姆连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我已经知道了。”普林马科夫特使着急地对萨达姆说:“那您要失败的吧?”萨达姆看着特使先生,半天没有说话;最后,萨达姆·侯赛因很冷静地说:“很有可能吧!”   
  此后,人们每日便可从电视屏幕上看到这样交叠进行的两组画面:各国元首、总统、国王、总理、大臣等政要人物,携带着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一个又一个的倡议或方案,穿梭外交奔走呼吁去寻求那实质上并不存在的“和平”;美国政府迅即展开其气势恢宏的“沙漠盾牌”行动计划,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际联军驱动最现代化的飞机、坦克、装甲车、大炮、军舰纷纷集结于波斯湾海域和沙特境内的沙漠地带;其壮观场景既是从世界一隅向另一隅越洋移动了一座相当于中等城市规模的武器库,又是一次琳琅满目不暇观赏的现代化军事技术和新式武器装备的大展览。   
  似乎在做一场游戏——整个地球在和平与战争的秋千上荡了将近半年之久!   
  1991年回月9日,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同时瞄准了瑞士首都日内瓦的洲际酒店——坐落在日内瓦湖小山上的豪华雅致的楼宇——一脸严肃的美国国务卿贝克同面带笑容的伊拉克外交部长阿齐兹于此地举行了最初、同时也是最后一轮的美伊谈判。贝克国务卿专门带来了旨在展示以美英为首的国际联军驻防海湾的强大军事实力的录像带,再度向对方表明绝不仅仅是恫吓,战争已经一步步在逼近。然而,如同双方步入酒店一楼瑞士厅会议室后,贝克欠身在狭窄长方形谈判桌上方与阿齐兹作最短暂握手又迅即分开一样,这一举世关注的一天之内接连进行了三个回合长逾6小时27分的谈判,很快又宣告破裂。当贝克说:“部长先生,我已说完了我来这里要说的一切。我认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再谈下去了。”阿齐兹也当即回答:“我同意。我已没有更多的话可说。”他们都站起来,贝克指着仍然放在桌子上格外醒目的白宫的信封——布什总统致萨达姆·侯赛因的一封信,说:“你肯定不带走这封信吗?”“是的,”阿齐兹说,“我肯定。”于是,阿齐兹同伊拉克驻日内瓦的联合国事务大使、萨达姆总统的同父异母兄弟蒂克里蒂率先步出谈判会议厅。   
  1月12日,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肩负国际社会寻求和平的最后使命,行色匆匆飞抵巴格达会晤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结果,两个多小时的会晤因萨达姆只字不提撤军而导致流于空谈。秘书长以悲戚而忧伤的口吻告知世人“是和平还是战争,只有上帝才知道”。再以后,法国总统密特朗向联合国安理会紧急提出一项六点声明草案,“最后呼吁”和平解决海湾危机,但于1月15日上午遭到美国、英国、苏联的坚决反对。至此,通往地狱之门打开了!   
  ——美国:   
  众参两院分别以250票赞成对183票反对和52票赞成对47票反对的投票表决,完成了授权总统对伊拉克发动进攻的立法程序。布什警告伊拉克不能无视1月15日限期,并宣称:已经做好一切战争准备,随着最后限期的到来,他将不会让驻扎在沙特前线的士兵们等得太久。一项民意测验结果也表明,超过半数以上的美国公众支持布什总统立即开战。   
  ——伊拉克:   
  巴格达电台宣布从即日起由萨达姆总统直接指挥全国军队。同时宣布将服兵役的法定年龄从18岁降至17岁,所有年满17岁的男子都必须立即到征兵办公室报到,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总统则又一次扬言:“只要战争一爆发,美国军队必将被淹没在血泊之中!”伊拉克军报《卡迪西亚》则披露:已拥有一种“令人惊讶”的新式秘密武器,只要美军一靠近伊边境防线即将被化为灰烬。有消息称,萨达姆已于一周之前写下遗嘱同家人诀别,以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