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十一辑)-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家吃晚饭吧。”奶奶说。
  我们正准备吃饭,忽然有人问:“祖父呢?”
  所有的大人都显得得心事重重,我突然觉得害怕,哭了起来。
  “也许,跟那头老牛聊天去啦。”奶奶说。
  父亲一声不响地提起灯笼,出门走进野地里,过了很久,他才回来。
  “走啦,”他说,“像风笛声一样消失啦。”
  没有人说话。
  祖父整夜没有回来,第二天也不见他的影子。
  黄昏时分,“阅遍全球”的伊文斯驾着直升飞机飞过的时候,他没有从半空给我们丢下晚报,而是直接降落。他走进屋子,用报纸戳着父亲的鼻子说:“看吧,你。”
  “八十老翁在月球上。”晚报的大字标题写道,紧接着是:“月球分部无线电消息,摩提默·格里菲斯——一位年老的威尔士农民,代替了那位在地球着陆时受伤的月球飞船宇航员。”
  “啊,他真狡猾,”父亲说,“出去五分钟,却跑到月球上去了。”
  奶奶没有说话,她走到衣架那边,拿下她的外套,开门出去了。
  “快跟她去,波龙汶。”父亲命令我,不过语气很温和。
  我走出门外,这时天色几乎全黑了。不过,一轮大大的满月正好悬在小山项上,把山顶照得清清楚楚。我可以看到奶奶正沿着那条登上断背岭、经过“十亩地”的小路爬上那座山头。虽然我还是个孩子,可我明白奶奶想去哪儿及为何要去。因为站在小山顶上,她比在任何地方都更接近月球。虽然我的年龄尚小,我也知道她此刻需要的是孤独,所以我与她隔着不远的距离,默默地跟在她后面。
  奶奶就这样不断地向山上走去,花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这里除了破碎的岩石、一个个的黑水洞和年老孤凄的幽灵之外,什么东西也没有。月亮如今就挂在头顶,离你那么近,你会觉得要是你踮起脚尖,就能像触摸挂在枝头的苹果那样摸到它。
  奶奶举头望着月亮,月亮也望着奶奶。
  如今祖父已成了一位名人,我明白此刻奶奶希望看到他,他也许会在月球上支起一顶小帐篷,也许会点燃一只煤油炉,可是,月亮表面上见不到什么人的迹象。过了很久,奶奶终于失望地叹了口气,喃喃地说:“也许,他绕到月亮后面去了。”于是她转身慢慢下山。虽然她肯定看到了我,可是她没有说话。
  第二天夜里,同样的情景又重演了一遍。在月亮升上来时,奶奶出门上山,而我则跟在她后面。不过这次月亮不那么圆了,奶奶又对着它望了很久,后来她说:“月亮变小啦。”又下山回家。
  这个场景每天夜里都在重复。月亮变得越来越狭小,而奶奶出门的时间也越来越晚。虽然我还小,但是大人们还是让我呆到很晚以便跟着奶奶上山。终于到了月亮很晚才升起的那天晚上,父亲便说:“今夜你去睡吧,我的女儿。”
  可是我睡了不久便醒来了。我探望窗外,只见天上的月亮,瘦瘦的,像一把银色的镰刀;又见一盏发着黄色光线的灯笼,正爬上那沉睡着的黑暗的山坡。
  我披上外套,跑进了寒夜中。
  当我爬上山顶时,奶奶已到那里了,令我惊奇的是她指着那钩瘦瘦的残月对我说:“现在他用指甲就可以把它钩起来。”说罢她拉起我的手,领着我下山回家。
  第二天晚上她问父亲:“今夜月亮几点钟升起,戴?”
  父亲翻看报纸后,说:“今夜没有月亮,妈。”
  “没有月亮,”奶奶有气无力地重复道,“没有月亮。”她站起身,将一件黑衣服遮在祖父的一帧大像片上,那是祖父在诗歌节上拍的。
  “现在他将跌下太空,”她自言自语,“他会像流星一样落下,像流星一样消失。”她走向她的那把椅子坐下,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
  “事实上,您看不到月亮并不是说月亮不在天上”,父亲解释道,“这只意味着太阳此时正在地球另一边照耀而已。”
  奶奶看了父亲一眼。“在漆黑的午夜”,她大声嚷道:“在漆黑的午夜,你却对我大谈阳光。开门,”她用一只苍老的手指指着夜空,“如果太阳还在照耀的话,我会光着脚跑上山顶。”
  父亲不敢顶嘴,一阵沉默。接着奶奶又开始自言自语起来。“他是个刻苦的男人,”她说,“我没有照顾好他。他从来不买什么东西给我。我想买一架飞船,只是一架小飞船,我求他好多次了。他却得意地笑着说,‘在圣徒的心里没有飞船的位置,’还把十只指尖并在一起,一副得意忘形的样子。我真的生气了。可是他那句话没有用处,我不想跟你爷爷发生争论。”她站起身,睡觉去了。第二天,奶奶离家到阿波利斯瑞斯去,嫁给了“时间机器”勒威林。
  他们回到1954年度蜜月。他们走后两天,祖父也从月球回来了。
  “庄稼收割完啦?”他问。
  “收完啦。”父亲答。
  “你把‘十亩地’的栅栏修好了吗?”
  “不用操心‘十亩地’的栅栏啦,”父亲说,“妈已经跟‘时间机器’勒威林结婚啦。”
  这是个可怕的时刻。祖父站了很久,抚摸着他的胡子。突然,他伸出长臂抓过一把大斧子。“他们在哪儿?”他咆哮道,“他们在哪儿?”
  父亲脸色苍白,没有说话。
  祖父攫住他的喉咙,摇着他。
  “他们在哪儿?”他重复道。
  “在——1954年。”父亲喘着气说。
  祖父放开了他。“把拖拉机开出来!”他命令道。
  “您要去哪?”
  “到1954年。”祖父。
  他走了几乎一个星期。他回来了,还是孤身一人。不过他心情很好,而且很健谈。
  “我在兰都奴租了一架时间机器,”他微笑着说,“一直追着他们到了中世纪,勒威林吓得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我则用斧头劈碎了他的时间机器。”
  “妈妈呢?”父亲问道。
  “留在中世纪啦,既没有钱,也没有回来的意思。”祖父很满意地说,当我后一次看到她时,她还遮着面纱,住在一所潮湿的屋子里,看来像是一所女修道院,又湿又冷。“停了片刻,祖父又加了一句,“我要叫她除了追求宇宙飞船之外,还要学会如何思念。”

  编者附言:

  在二十六世纪,当人类已有能力购置宇宙飞船,乘飞船前往月球旅行时,在英国威尔士的农村,却仍有一家农民情愿生活在中世纪的生活中。现代文明带给人类的是各种生活上的方便,但未来似乎并未能完全代替人类古老的传统,这是颇发人深思的。
  原作者写这篇小说时,人类登上月球还属一个梦想,可它已在1969年实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有时会大大出乎科幻小说作家的意料。




《月球上的H·G·威尔斯》作者:迈克尔·斯万维克

  H·G·威尔斯立志赢得比文学家名望更多的东西。他还想成为科学家、发明家和探险家。因此,在他科学传奇史的一次研究过程中,当他偶然遇到了一块不比软木重的含铀矿石时,他马上意识到他自己发现了一种抵消重力的材料。铀的重量被这种他命名为“卡沃莱特”的矿石中极小的杂质所抵消。他设法提炼出足够的这种元素涂在滑动板上,覆盖了这个巨大的金属球的每个棱面。在里面,他安装了豪华设备,氧气罐,食品,酒,雪茄——一切如家般舒适。 
  后来他飞去了月球。 
  嗯,我们都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月球人(尽管他们看起来像巨大的蚂蚁,但因为聪明如联合国人员,所以他们够资格冠以“人”的名号)俘虏了他,并让他在他们的硒矿中劳作。硒,这种金属被应用在他们的地下照明系统中。
  10年后,他进行了一场相当大胆的逃脱,以至于如今,它与乔治·华盛顿的樱桃树故事一样广为人知,无需赘述。 
  随着与月球人的协商、外交承认和关系正常化,H·G·威尔斯控告他们不正当关押和导致收入损失。一家法院做出了有利于他的判决,但仅判给他相当于一名壮工在他所花费的那段实际劳动时间的工资。他因未能创作小说而要求补偿的诉状后来被拒绝,法官裁定,并没有方法判定他实际上本应该创作任何此类著作。
  H·G·威尔斯于1946年在苦难与贫穷中去世。他从月球回来后,就再没进行过创作。 
  这真的是一件憾事,因为他的早期作品是那么的有前途。 


《月球特派记者发自地球的首篇报告》作者:'意' 莫拉维亚

  吕同六 译

  主持人的话:
  意大利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莫拉维亚,1907年生于罗马。1929年,他22岁时发表了成名作《冷漠的人们》。莫拉维亚的主要作品有《假面舞会》、《罗马故事》、《愁闷》、《内在生活》等等。
  《月球特派记者发自地球的首篇报告》译自莫拉维亚的短篇集《瘟疫集》,故事以独特的外星人视角俯视了地球上的人类社会,对畸形发展的贫富对立做了幽默的讽喻。莫拉维亚曾任国际笔会主席。

  这是一个奇怪的国家。
  这儿居住着两个种族,他们不论在精神方面,或者就某种意义来说,在肉体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一个种族叫富人,另一个种族叫穷人。“富人”和“穷人”这两个字眼的涵义颇为含糊,由于记者不太精通这个国家的语言,因而无法加以考证。我们的情报绝大部分是从富人那里获得的,因为跟穷人比较起来,富人更善于交际,喜欢闲谈,并且以殷勤著称。
  据富人说,穷人这个种族不干别的什么事情,只是一个劲儿地繁衍生殖,而且不喜欢整洁和美观。他们身穿的衣服总是打满了补钉,龌龊不堪。他们的住房阴暗简陋,家具不但十分破旧,而且式样难看得很。事情确实如此,事实上,谁曾经见过一个打扮漂亮、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