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是非曲直-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1月6日,中央红军与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合编而成的十五军团在象鼻子湾会师,标志着长征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毛泽东的兴奋情绪到达了顶点,他高高兴兴地理了发,洗了头,换了一套没有补丁的红军服装,拂去了一路的征尘,虽然脸庞显得黑瘦,但也十分的精神、洒脱。 
  在抚边与张国焘率领的四方面军会合时,毛泽东也是稍作了一些打扮,但心情显然没有今天这么舒畅。 
  一番打扮之后,毛泽东便匆匆来到由军委组织召开的全军干部大会会场。 
  “同志们,辛苦了!”毛泽东把手一挥,敞开他那悦耳的湖南腔说道。随之响起热烈的掌声,那掌声经久不息,与会者激动不已,挥泪鼓掌,他们都清楚今天是一个胜利的日子,为了这一天,他们经受了多少坎坷和苦难! 
  毛泽东站在主席台上等待着掌声的停止,然而,这掌声却停不下来。于是,他打了打手势,掌声才终于停了下来。他说: 
  从瑞金算起,12个月零2天,共367天,战斗不超过35天,休息不超过65天,行军约267天,如果夜行军也计算在内,就不止267天。 
  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前所未有的长征! 
  二万五千里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红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我们走遍了五岭山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丰河、潇水、湘水、湘江、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忘却不了南下的红军(3)   
  …… 
  同志们,长征我们胜利了,但是损失也是巨大的,中央红军从江西苏区出发时有8万人,现在大约只剩下1万人了,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现在中央红军又与陕北红军、陕北人民一起,担负着更艰巨的任务,我们今后要更好地团结一起,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任务。 
  毛泽东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光荣的历史使命,进入了陕北,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进入了属于毛泽东的时代。 
  11月3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成员有王稼祥、林彪、程子华、徐海东、聂洪钧、郭洪涛。随即,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陕甘支队改编为第一方面军,下辖第一军团和第十五军团,并发布命令,委任彭德怀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林彪为第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为政治委员;徐海东为第十五军团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 
  11月28日,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与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主席朱德,发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动员全民抗日。 
  毛泽东满怀着雄心壮志,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时代。 
  但是,一个月后的12月5日,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指挥部所在地的东村接到张国焘的另立中央的那封电报。 
  毛泽东阅毕电报,惊呆了。他虽然曾经想过张国焘可能会走到这个地步,但那只是一种可能的判断。现在,白纸黑字告诉他,这已不是一种可能,而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并且他从电报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张国焘那咄咄逼人的口气。 
  走出屋外,毛泽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像是窒息后的第一次呼吸。他的脸毫无表情,木然得像一尊雕塑。毛泽东有生以来,虽然经历了许多坎坷与惊险,但他的心理还没有经历过这种状态,也不曾面临过如此严酷的局面。当初张国焘违抗中央的命令,擅自率军南下,有人主张开除张国焘的党籍,毛泽东没有同意,为的就是要为将来见面留下余地。现在,张国焘自己却把个余地给堵死了,这就使中共面临着大的分裂,红军面临着大的分裂,也是继罗章龙之后,中共面临的第二次分裂,但这次分裂造成的局面要严重得多。对张国焘这种自绝于党的公开挑战,毛泽东心里怎能不产生揪心的痛苦呢?! 
  “朱老总,你同意张国焘这种搞法吗?”毛泽东心中又陡然升起另一重忧虑,“不会的,不会的”。毛泽东自个儿摇着头自言自语。 
  于是,毛泽东预感到张国焘成不了气候,他甚至想,有朱老总在那里,红军依然是“朱毛红军”,他仍对自己的预言深信不疑。 
  “这个张国焘,好大的口气,竟把中央的旗帜扯到他那里去了。”毛泽东把周恩来、彭德怀、林彪找来,气冲冲地说道。 
  “我早就看出张国焘没安好心。”彭德怀不以为然。 
  “现在,关键是要拿出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党绝不能有两个中央。”周恩来不无忧虑地说。 
  “依我看,现在再不开除张国焘党籍,已无法向全党交待。”林彪也很气愤。 
  毛泽东却摇了摇头,依然在那里沉思。他第一次感受到束手无策是怎样一个滋味儿。他思来想去,意识到朱德和刘伯承的处境不是很妙,只能再忍耐一下。于是,他说:“现在,我们刚进陕北,事情比较多,等我们安顿一下,再专门开会研究解决的办法,但有一个总的原则,给张国焘留一个北上来陕北的面子。” 
  12月6日,毛泽东离开东村,前往瓦窑堡,准备在那里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军事战略问题,分析全国的政治形势,确定党的策略方针。虽然这些大事基本上占据了他的整个思维空间,但张国焘另立中央的问题,仍然令他头痛。他作出的四方面军一年后肯定会到陕北来的预言,受到了挑战,这样下去,弄不好张国焘恐怕永远也不会再与毛泽东见面了。 
  如果真出现这种局面,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将一落千丈。因为后院起火,将会给蒋介石提供难得的攻击中国共产党的口实,也将使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面前,失去信任。毛泽东最担心的是张国焘对外公开他所成立的第二中央,一旦外界都知道这一情况,将会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的损失。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 
  毛泽东最后能想出一个拉张国焘北上,并使他取消第二中央的办法吗? 
  张国焘把球踢给了毛泽东 
  12月8日,当毛泽东从东村到达安塞时,有一个人的出现,却令他意外地惊喜。 
  这个人便是林彪的堂兄林育英。 
  林育英,1933年化名李复之赴莫斯科,担任了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和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在莫斯科,林育英参加了共产国际1935年召开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参与制定了在中国建立统一战线的总政策。为了传达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示,恢复已经与中共中断了一年多的联系,共产国际决定由中共代表团派人回国,担此重任。 
  从苏联回国有东北、内蒙古、新疆三条路线。东北已被日军所控制,走不通;新疆到内地路途又太遥远;只有从蒙古入境的路程较近。但这条路线也不好走,要穿过浩瀚的沙漠。最为艰难的是,回国的人身上不能带一片纸,必须把所有文件印记在脑海里,找到中国共产党后再口述出来。因此,派回国的人一定要立场坚定,勇敢机智,有应付敌人的丰富经验。同时,此人还要在中国共产党内有一定声望,被国内同志所熟悉和信任。经过反复考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和共产国际决定派林育英回国。   
  忘却不了南下的红军(4)   
  斯大林也同意派林育英回国。 
  季米特洛夫与林育英谈话征求意见时,林育英无条件地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又危险的任务。 
  他装扮成商人,化名张浩,踏上了回国的征途。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他于11月初到达陕西定边县,并很快与当地党组织取得了联系。然而,定边县党组织的负责人并不认识他,为了慎重起见,定边党组织向党中央发了一份电报,告知有一个叫张浩的人要找党中央,可否送来。 
  当时在瓦窑堡的张闻天接到这封电报后,觉得这个张浩可能是共产国际派回来的同志,于是便派人去接迎。 
  在定边县赤卫队的护卫下,林育英于11月中旬到达瓦窑堡。 
  “这是林育英同志,他从苏联回来。”张闻天向毛泽东介绍身边这位高大结实的林育英。 
  “育英同志,你的大名早有所闻,想不到我们会在这里相识。”毛泽东见到林育英好惊讶。 
  “你和红军的同志们辛苦了。”林育英望着又黑又瘦的毛泽东,很动情地说道。 
  “你也辛苦啊!你回来了,我们的队伍里又多了一员大将!”毛泽东深情地拍了拍比他略高一点的林育英的肩膀,便将他拉到自己的身边坐下,简单地询问了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情况。当毛泽东得知共产国际七大会议决定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与自己的抗日主张不谋而合时,兴奋地说:“好,我们常委研究一下,就在最近几天开个政治局会议。” 
  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林育英在会议上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莫斯科制定《八一宣言》的经过。根据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制定和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头子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