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家有小鬼子-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不喜欢《水浒》和《三国演义》,说书里净是打打杀杀。《西游记》里的那个猴子太滑稽了。她特别喜欢《红楼梦》,读了五遍,能把“黛玉葬花”洋腔洋调地背出来:    
    As blossoms fade and fly across the sky;    
    Who pities the fade dred;the scent that has been?    
    Softly the gos samer floats over spring pavilions;    
    Gently the willow fluff wafts to the embroide red screen。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她说她不喜欢《红楼梦》里的男人们,那个宝玉没有男人味,薛宝钗表面上对人亲切,内心却在计算别人,人格有缺欠。    
    靠着英文,她还读了《西厢记》、《桃花扇》、《白蛇传》、《琵琶记》、《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书我是多数没看过。我问她为什么喜欢中国古典爱情故事?她说,中国的古典爱情故事许多都有悲剧色彩,表现了真实生活中不幸福的一面,而好莱坞的爱情故事大多是幸福结尾。真实生活中的美国男女常有不幸福感,好莱坞却不去描写,怕美国观众不喜欢。譬如,迪斯尼公司拍的《花木兰》最后让花木兰高高兴兴地开始约会男朋友,而原著中花木兰是终身未嫁。    
    我说好莱坞会把中国的古典爱情继续搬上电影,Kate说那会变成垃圾故事。倒也是,设想一下好莱坞拍《梁山伯与祝英台》:大概在学校聚会上一杯啤酒下肚,梁哥哥就把祝妹妹摆平了,然后大学四年同窗,两人一起抄作业,一起看球赛,那高干子弟马三公子此刻真有情长,也嫌手短,只能忍痛割爱了。    
    对有教育意义的中国故事,Kate的接受能力就差了。我常给她讲一些有启迪性的成语故事,“愚公移山”就是其中的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学毛选”时代是家喻户晓的。我把故事讲给Kate听。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老同志叫愚公,九十岁了。有两座大山——太行、王屋,方圆700里,高几千英尺,二山挡在家门口,愚公每次到豫南或汉阴,都得绕道而行。于是,老愚头召集家庭大会,问同志们:“我想跟大家一起挖山,修个直路,如何?”他夫人拖后腿,说:“以你的力量,挖个小土丘都困难,还能挖大山吗?挖的土又放在何处呢?”同志们说:“土填到渤海里。”    
    老愚头就带领儿孙挖山运土,邻居寡妇的小孩也来帮忙。有个叫智叟的人笑话他,说:“你这把年纪,能挖掉大山吗?”老愚头说:“我死了以后有儿孙,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是挖一点就少一点,怎么会挖不掉呢?”后来他感动了上帝,就派神仙把两座山背走了。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就很感动,有志者,事竟成。到了90年代,愚公精神还在感动广大革命群众,下面是我最近读到的报道:    
    “今年,中国邮政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艰巨,目标宏伟,困难多多。在高耸的‘太行’、‘王屋’二山面前,中国的邮政人怎么办?是图一时之轻快绕山而行最终迷失自我,还是发扬愚公精神,持之以恒,挖山不止,从而开辟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坦途?答案只能是后者。因此,在现阶段重提‘愚公移山精神’,是邮政人有志气、有恒心、有气魄、有作为的体现!我们现在就要在邮政职工中大扬愚公之志,坚定移山之心,努力完成中国邮政在三年内扭亏的目标!”    
    多么有力、多么高尚的文章呀,国营企业三年扭亏一定没有问题。我满怀期待地望着Kate,希望她被愚公所感动,手臂一举,表决心搬掉挡在她学习前面的两座大山——懒惰和贪玩。    
    可是Kate竟然摇了摇头,说,这个愚公真傻,搬山不如搬家嘛。    
    我当时真感到奇怪,我在国内时看到孩子们都能正面地理解这个故事,这小鬼子怎么就跟智叟一样“自作聪明”?譬如学中文就是一座大山,Kate搬了七年没使劲,到现在还不能读中文。她绕道过去,读英文版的中国古典文学。    
    我解释说,那时有商鞅同志发明的户口制,不能自由移居他地。    
    小鬼子辩解说,那就绕着走。万一没有神仙来帮忙,那两座山靠他一家人来挖,两千年都挖不完。    
    我质问道,难道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得绕着走吗?    
    小鬼子一笑,说,这倒不会。快的方法是游说议会,修改户口法,搬走算了;慢的话等到工业发展起来了打个隧道,或修个机场。    
    其实,这小鬼子的话不是完全没道理。譬如,西北地区有些穷的地方,什么都不长。过去政府号召大家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改天换地,结果是政府既要拨款修水利,还得拨款搞救济。改革后终于放弃“挖山”,在那些地方动员农民们移民到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去,这是80年代有名的“智叟”工程。    
    我苦口婆心地说,当然也不是真挖山,这个故事只是有个教育意义,教育读者要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你要汲取其中的思想内核,不要纠缠挖山的表面现象。    
    小鬼子摇着头说,如果是教育故事,那就更不好了。没有神仙来帮忙,山怎么搬走?听了这个故事,人们还要选择挖山的话,一定是把希望寄托在神仙身上了。    
    我肯定地说,对,这个神仙就是组织起来的人民。    
    小鬼子哈哈一笑,大家都来帮你挖山?难道故事是说要依靠他人或神仙吗?    
    我失望地说,怎么我小时候就没有像你这样乱想?    
    小鬼子说,只说明你小时候是一个盲从分子。再说,这愚公凭什么就可以作一个子子孙孙都要遵守的挖山决定?为什么父母就可以决定下一代的人生选择?我们不是父母的财产。你会强迫你的子孙挖山吗?他们能听你的吗?    
    我只好说,传统的中国家庭,父亲是一家之主,就是死了,子孙也是不能违背“祖训”。小鬼子说:太可怕了。幸亏你没有决定当愚公去挖山。    
    我其实从不想当愚公,而是想当寓公,我这不移民到美国来了吗?好好的一个故事,没想到碰了这么个钉子。我如果把“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讲出来,她也许会叫我去买缝纫机。    
    这不是说美国没有毅力教育。我家挂着一幅照片,画面上是一个人正在吃力地爬山,标题叫“Endurance”(坚持)。美国人认为远见、才气、努力、持久是做事成功的基本因素。中美教育的差别常常是在方法上,中国的表达比较含蓄,美国的表达比较直接。也许是由于生活节奏比较快,现代人越来越愿意接受直接、简单的信息了。    
    写于2000年8月,2003年10月修订


第四章小鬼子到中国

    我们每两年送女儿回国度一次暑假,希望她能够继续保持中文听说能力,也了解中国社会。    
    Kate回国后就住在外婆家。外公是个退休的教书匠,家就在大学校园里,房子背靠一个绿油油的小山坡。外公种了三百多盆花,环境安静,跟在美国差不多。差得多的是行为和看法。    
    譬如,美国人开始流行吃素,少吃红肉多吃白肉,甚至不吃肉,多吃水果和蔬菜。红肉是猪、牛、羊肉,白肉是鱼肉类。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身体健康,也有些崇尚动物保护主义的意思。Kate有个同学叫娅柔,全家吃素,学校的许多老师也吃素,并且在课堂上鼓吹吃素,Kate就染上了吃素的时尚,连爸爸吃瘦肉她也要开展批评。    
    外公喜欢吃肥肉,小鬼子就急急忙忙劝阻外公:吃肥肉有害身体,并且给外公上了一堂健康食品的科普课。给别人上了一辈子课的外公哈哈一笑,说什么“水质软,肥肉有利健康”。小鬼子继续与外公辩论,所有的大人,包括妈妈都说,人老了,习惯吃肉,不要管他。    
    Kate气愤地说,儿女们爱爸爸,为什么要纵容他的坏习惯?甚至当医生的姨妈都大量吃肉,还说我是傻小孩。    
    的确,Kate给国内大人提意见,就像在美国的家里和学校一样,不同的是,她被国内的长辈当小孩,人微言轻,没人拿她的观点当真。对这一点她特别火大。说还是老爸和老师好,能够平等地听她的意见。美国长大的孩子敢于向长辈提意见,一是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二是知道长辈愿意平等地交换意见。    
    这次小鬼子回国,常常因为饮食健康给别人提意见,譬如儿童吸烟、喝酒。以前Kate回国,对社会问题还没有这么敏感。她说,那时她太年轻,缺乏思考。    
    在美国,各州对喝酒、吸烟有法律规定,吸烟是18岁以上,喝酒在我们住的华盛顿州是21岁以上,商店有责任和权力检查购买烟酒的人的年龄。我家附近有个警察给孩子开生日庆祝会,让不够年龄的儿子喝了啤酒,被人告了,说执法人员渎职,于是他被开除了职务。华盛顿州还有个“露天法案”,在露天公共场合(没有屋顶)禁止喝酒。    
    这次回国,Kate常跟妈妈参加朋友聚餐。一天,同桌的两个男孩向饭店招待要啤酒,一个妈妈无所谓,一个妈妈不太情愿,但都没有制止儿子们喝酒,小鬼子不好意思提出意见,只好离开饭桌。第二天,又有一个饭局,两个男孩又要喝酒,一个妈妈拒绝了,旁边的成年人反而说:“让他喝吧,一点啤酒伤不了人。”    
    小鬼子终于忍耐不住了,站起来说:“不能喝,啤酒有害健康。”所有的大人都愣住了,主人出来打圆场:“她是对的,不要喝。”    
    在美国,未成年人不得喝酒、抽烟的立法依据也许是孩子缺乏判断力,法律限制孩子们去做他们没有能力判断的事情。其实,不宣传喝酒、吸烟的害处,成年人也没法作出正确判断。美国人现在普遍选择了不吸烟,少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