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景山的晚风-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实在怪不得崇祯帝。他实在是没有办法。    
    潼关失守后,崇祯帝任命兵部侍郎余应桂接任陕西总督。余应桂吓得脸如土色,不敢前往。最后他虽想再去陕西,但陕西已没有他的地方了。崇祯帝再令宣大总督、山西巡抚和陕西总督协剿,宣大总督、山西巡抚避之尚且不及,哪里还敢去剿?便都推说饷乏马缺,不肯应承。    
    此时的崇祯帝已无多少自信了。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当李自成正在西安兴高采烈登基时,北京城里却是阴风呼啸,起瓦震屋,飞沙走石。凤阳地震的消息也于此时传进宫来。据说当时占了两卦。一卦称:“风从乾起,主暴兵至,城破,臣民无福。”另一卦更糟,竟是“星入月中,国破君亡。”    
    此日早朝,钟鸣之后却不见人影。过了很久才见文武大臣赶来,个个萎萎缩缩。早朝结束后,崇祯帝留阁臣喝茶。阁臣们乘机向崇祯帝提出用内帑充饷。不料崇祯帝过了半天才说了一句“今日内帑有难以告先生者”,便潸然泪下。君臣议了半天,也没议出个所以然来。    
    初三日,崇祯帝召见左中允李明睿。李明睿提议崇祯帝亲征,实际是暗示崇祯帝南迁。崇祯帝急忙用手指天,制止道:“此事不能乱说”。李明睿要崇祯帝赶紧决断,而崇祯帝却说不行,并要李保密。    
    崇祯帝还下令撤掉余应桂,其陕西总督一职由陕西巡抚李化熙升任。但李化熙也不敢前往陕西。    
    不过有件事却着实让崇祯帝高兴了一番。大学士李建泰是山西曲沃人,有家财百万。他见崇祯帝如此忧心忡忡,便站出来说他愿意返回家乡,散财集兵抗敌。崇祯帝喜出望外,于正月二十六日告太庙,并亲至正阳门楼设宴为李建泰饯行,命其以大学士督师,赐尚方剑。    
    可是当李建泰在赴太原途中听说山西局势危急后,便放慢了速度。在涿州时,兵士已逃亡千余人。而至顺德府广宗县时,他因县中豪绅闭城不纳,竟下令攻城。二十九日,当他得知农民军已占领其家乡后,便再也不肯向前走一步了,而是退回了保定。    
    而此时的太原已是危急万分了。    
    二月初六日,李自成兵至太原城下。当时城中长官是革职巡抚蒋懋德。他率部勉强支撑了两天。至初八日凌晨,巡抚标营裨将打开新南门投降,太原被克。晋王被俘,蒋懋德自杀,布政使赵建极等多人被杀。    
    二月十六日,李自成再次率部进发,直逼北京。途中发布了著名的《永昌诏书》,大骂朝廷,并要崇祯帝度德审己,看清形势,及早投降。    
    二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在宁武遇到了总兵周遇吉的顽强抵抗。双方打得十分激烈。李自成虽最终攻下了宁武城,杀了周遇吉,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据说李自成当时已萌生退意,想班师返回关中。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大,但也说明宁武之战的惨烈。    
    李自成东渡黄河后,真正的硬仗只有宁武之战。宁武之战后,李自成再也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基本上是兵不血刃,势如破竹,直捣北京。    
    三月初一日,李自成抵达大同。大同总兵姜瓖投降,代王朱传全家被杀,大同巡抚卫景瑗自杀。    
    接着,阳和(今阳高)兵备道于重华投降,郊迎十里。    
    三月初六日,李自成抵达宣府(今宣化),早已约定投降的总兵王承胤开门投降,巡抚朱之冯自杀。    
    三月十五日,李自成抵达居庸关。守将唐通和监军太监杜之秩投降,京师的“北门锁钥”居然被李自成不废吹灰之力就占领了。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部队已抵达了北京城下。    
    三月十九日,北京被攻破。    
    


第八章 大崩溃凄凉紫禁城

    败报接二连三地传来,真可谓兵败如山倒。    
    三月十五日,居庸关失守,京师门户大开。居庸关是京师北面的天险,素有“北门锁钥”之称,至此却因守将唐通及监军太监杜之秩的投降,竟未起丝毫作用。    
    三月十六日,昌平被攻破,“十二陵”被焚。京师之北已无险可守了。    
    昌平失守的消息传来时,崇祯帝正在依次召对考选诸臣,题目当然是关于外虏内寇方面的。到了这种时候,崇祯帝居然还做如此无聊之举,不知是何用意?其实,他本人亦已方寸大乱。据说他一会儿凭几而听,一会儿东张西望,又是磨墨,又是倒茶,已经坐立不安了。就在此时,内官匆匆递进一封密件,崇祯帝拆开一看,大惊失色,并立即退入后宫。而那般大臣则被晾在那里,一个个不知所措。    
    崇祯帝拿到的密件,就是昌平失守的败报!昌平一失,崇祯帝深感大限已到,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恐慌了。    
    对这一天的到来,崇祯帝应该是有预感的。不过,当预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真的要变成现实时,崇祯帝仍是感到突然,甚至有点难以接受。因为他对时局的估计,一直就抱有幻想和侥幸。也正是这些幻想和侥幸,才使他落到了此时进退无路的地步。    
    当李自成的军队杀过黄河,势如破竹时,崇祯帝及其朝廷就在商讨应对之策。除前述李建泰奉命督师的闹剧外,当时还提出来两个对策:一是调辽东总兵吴三桂部进关守卫京畿,抵挡李自成;一是南迁,退守东南半壁江山。    
    早在正月十九日,崇祯帝就在召对群臣时提出调吴三桂入关之事。他主张抽调5千精兵随吴三桂入关,并认为关外余兵尚多,调走5千仍可支撑局面。不过,他没有直接下达调兵命令,而是要求大臣们商议后再决定是否实行。说到底,他是怕负责任。    
    崇祯帝把皮球踢给了大臣们,大臣们则又把皮球踢了回来。首辅陈演坚决反对调吴三桂入关,兵部尚书张缙彦也持此态度。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即担心吴三桂率精兵一撤,不仅宁远等地不保,就连山海关能否守住也成了问题。如此重大之事,哪里是大臣们能负得了责的,因此还得请皇帝圣裁。结果最后还是由崇祯帝自己决定放弃宁远,调吴三桂进关。    
    不过,陈演等人并没有立即去执行此策。他们一议再议,不断扯皮,千方百计地想推卸责任。直到二月二十一日,蓟辽总督王永吉、巡抚杨鹗、吏科给事中吴麟征,再次奏请放弃关外宁远等地,调吴三桂入关屯卫京师。崇祯帝对陈演等人的拖延也已十分不满,便将此疏让陈演及大学士魏藻德阅读,两人不敢应对。即使是到了这时候,陈演等仍因怕负责任而不敢决策。他们先是请崇祯帝召见吴三桂之父吴襄,询问吴襄的意见。在得到吴襄肯定答复后,他们竟又请崇祯帝下令派人赴关外询问吴三桂的意见。这样一来一往,便到了月底。    
    直到三月初四,崇祯帝才下定决心,于是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蓟镇总兵唐通为定西伯,挂平贼将军印援剿总兵左良玉为宁南伯,凤庐总兵黄得功为靖南伯。不久又补封山东总兵刘泽清为平东伯。    
    三月初六日,崇祯帝下令放弃宁远,命蓟辽总督王永吉、宁远总兵吴三桂入卫京师,同时檄调蓟镇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率部勤王。结果是吴三桂根本没有来得及赶到北京,刘泽清则谎称有伤,在大掠临清后率兵南逃。而唐通虽及时赶到,却把居庸关拱手让给了李自成。    
    南迁之议,也早在正月初便由左中允李明睿悄悄向崇祯帝提出。崇祯帝也曾与李明睿秘密商议过此事。随着形势的急剧恶化,驸马巩永固、督师李建泰、左都御史李邦华等纷纷提出南迁之议。其中有人主张崇祯帝赴南京,太子留守北京,有人则主张太子先赴南京,崇祯帝本人则留守北京。依崇祯帝的意思,则倾向于自己赴南京,而把太子留在北京。同时为照顾面子,他希望大臣们能出面固请,并以亲征之类的名义出京南赴。但以陈演为首的内阁却不肯出面承担责任,更有不少大臣反对此举。到后来,崇祯帝看到不少大臣都倾向于太子南下监军,担心生出事端来,便下决心留在北京。他说:    
    “祖宗辛苦百战,定鼎此土,贼至而去,何以责乡绅士民之城守者?何以谢失事诸臣之得罪者?且朕一人独去,如宗庙社稷何?如十二陵寝何?如京师百万生灵何?”    
    他对太子南下监军之主张更是不满。他斥责道:    
    “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且如此不济,孩子家又能做什么?”    
    崇祯帝最终未能下决心南迁,还有另外一原因,那就是对时局仍抱有幻想和侥幸。他先是寄希望于李建泰的督师,后又幻想吴三桂等部的入卫。他甚至认为即使李自成兵临城下,也未必就能攻破北京城。    
    不过,事实证明他的这些想法是大错特错了。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部进抵北京城下,开始攻城。当时京城的防守,外则由襄城伯李国桢主持,内则由提督太监王承恩负责。    
    李国桢的“三大营”驻扎在城外。当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率部掩杀而来时,“三大营”基本上未作抵抗,便已瓦解、投降。其火炮等利器转而被用作攻城。    
    城外“三大营”瓦解后,守城的重任全由太监负责。当时登陴守御的兵卒仅五六万而已,外加数千小太监,根本难挡攻城之势。更严重的是,主持守城的宦官此时已起异心,准备献城。    
    据说在北京城破前夕,已降于李自成的原宣府监军太监杜勋射书城中,与守城太监曹化淳联系。有人甚至断定,杜勋曾进入城中,转达了李自成要求崇祯帝逊位的意见。    
    十八日下午,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仪门,向农民军投降,外城被占领。而城内竟不知此事!    
    也就在这一天,崇祯帝下了最后一次“罪己诏”,痴人说梦般地宣布只追究李自成一人之罪,其余的人都可获赦。    
    到了此日的晚上,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