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王力 诗词格律-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 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纔造成了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注意,凡韵尾是…n或…ng 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说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 这人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纔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第四节 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甚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干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像《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2'。因此,像上面所举《易经》和《诗经》是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上面所举毛主席《长征》诗中的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纔是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的。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3'。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 〃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4' 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 〃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关于诗词的对仗,下文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到这里。 


注释 
  '1' 〃铿锵〃,乐器声。指宫商协调。 
  '2' 至少是同一位置上不能重复。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句第二字和对句第二字都是〃我〃字,那就是 同一位置上的重复。 
  '3' 字外有圆圈的,表示可平可仄。 
  '4' 〃根底〃原作〃根柢〃,是平行结构。写作〃根底〃仍是平行结构。我们说是名词带方位词,是因为这里确是利用了〃底〃也可以作方位词这一事实来构成对仗的。  
 
 
 第二章 诗律 

第一节 诗的种类 

  关于诗是种类,问题是相当重复的。《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 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 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 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 类。现在我们试就上述三种分类法再参照别的分类法加以讨论。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1'。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一)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 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 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 诗〃。这种乐府诗称〃曲〃、〃辞〃、〃歌〃、〃行〃等。到了唐 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 经不再配音乐了。由于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 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于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 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a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 、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 一般是五言的'2' ,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 仗,所以又叫排律'3'。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 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是押平声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 束缚。 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这可以归入近体诗。'4' 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乐府和绝句,有 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 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 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别立一类,而只归入七 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 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甚么理论根据的。 

第二节 律诗的韵 

  我们先讲近体诗,后讲古体诗,这是因为彻底了了解了近体诗之 后,纔能更好地了解古体诗。第一,古体诗既然是以不受近体诗格律 的束缚为其特征的,我们就必须先知道近体诗的格律是甚么,然后能 知道甚么是古体诗。第二,自从有了律诗以后,古体诗也不能不受律 诗的影响,所以要先了解律诗,然后能知道古体诗所受律诗的影响是 甚么。 
  在这一节里,我们先谈律诗的韵。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 不着详细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 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5'。 
 
 
  
 
   诗韵共有106 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