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上下五千年(现)-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40年6月22日,法国在希特勒的进攻下,全部沦陷。这时的英国人才明白捷克情报机关情报的重要性和准确性。1940年7月,54号将德国准备进攻英伦三岛的“海狮”作战计划传到了伦敦;
   1940年12月,希特勒刚刚制定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不到一周,54号又将这一情报送到了捷克情报局。日益严重的泄密事件,使希特勒暴跳如雷,他命令手下要限期破获。
   这神秘的54号究竟是谁呢?
   希特勒和他的手下做梦也想不到54号是盖世太保的重要成员保罗·董默尔。
   董默尔1902年1月15日出生在德国纽豪森镇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19年,还是少年的董默尔与希姆莱、海德里希等人一起成立了德国工人党——德国纳粹党的前身。董默尔、希姆莱和海德里希亲同手足,在党内被称作“三兄弟”。希姆莱和海德里希后来追随希特勒而发迹,一跃成为德国最为显赫的人物之一。他们没有忘记董默尔,让他担任德累斯顿市盖世太保的头子,代号61574。捷克的情报工作,也属于他的管辖范围。
   希特勒为表彰董默尔在纳粹党初创时期所做出的贡献,专门授予他一枚金质奖章。
   希特勒上台后,董默尔对他的扩张政策有不同的见解,再加上未得重用,常常有破落的感觉。经过慎重考虑后,他决定为周边国家做点事,以求发展。但他唯一所能做的,只是出卖情报,这对他来讲,轻而易举,因为他常常能参加纳粹党最重要的会议,但这也是最危险的事,因为稍不小心,他就有生命危险。
   希特勒限期破获严重泄密事件的任务交给了希姆莱和海德里希,董默尔以前的兄弟,现在的至交好友。
   此时的董默尔已被希莱姆任命为驻捷克盖世太保的总头目。
   希姆莱和海德里希和他们最为信任的董默尔在布拉格展开了一场前二者不知道的较量。
   希姆莱手下人在一次跟踪中发现了捷克的情报站,希姆莱立即召来董默尔布置行动方案。
   董默尔马上冒着生命危险通知捷克情报站安全转移。这之后,董默尔又多次暗中保护了捷克的情报网。
   希姆莱几次都没抓住煮熟的“鸭子”,并且泄密的事件仍在继续发生。希姆莱终于意识到是驻捷情报机关内部出了问题。但他仍然没有怀疑董默尔,而是建议希特勒派海德里希到布拉格来负责侦破工作。
   海德里希是纳粹党徒的死党。他到布拉格后,立即组织一个代号“叛徒X”特别委员会。但他也从未怀疑董默尔。一次偶然的机会,海德里希抓获了一个捷克间谍,他供出德国盖世太保有一间谍在为西方效力,此人住在布拉格北郊布列夫诺夫一带。
   海德里希立即翻查那一带居民的名单,发现只有董默尔在那一带居住。他如雷轰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海德里希派人暗中跟踪董默尔,并不让他参加重要会议。而在这段时间里,根本没有什么失密的事情发生。海德里希终于认定董默尔是个背叛者无疑了。
   1941年10月6日,海德里希下令逮捕董默尔。董默尔承认自己泄密,但不承认自己叛国,他认为这二者有本质区别。希特勒得知此事后暴跳如雷,他下令要彻底查清这件事。经过三年的调查,最后确定董默尔犯有“叛国”罪。
   1945年1月15日,希特勒亲自下达了处死董默尔的命令,这一天,正好是董默尔的43岁生日。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eshunet/  
 
“海狼”与海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天,一位英军潜艇司令在海滨散步,看见大群海鸥正紧随航行的舰队上下翻飞,原来这些海鸥是跟在舰船后面寻觅食物。目睹这一现象,他陷入了沉思。
   大战爆发后,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上神出鬼没,从1940年6月起,一年内就击沉了英国及其盟国和中立国船只达300万吨。搞得大英帝国和美国的运输船队手忙脚乱,惶惶不可终日。原来,早在战前德国海军便制定了对付英国的海上战略——打击英国的海上补给线。为此,德军潜艇部队发明了利用多艘潜艇集中攻击敌船的“狼群战术”,德军运用这一战术屡屡得手。
   由于被击沉的船只不断增多,英国人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对付德国潜艇,如大力加强护航运输体系,实行新的绕道航行办法,积极研制声纳等等。此时,这位英军潜艇司令忽发奇想:难道不能用这些海鸥来发现德国潜艇吗?
   于是,英军开始用己方的潜艇经常性地在水下向海面施放海鸥喜爱的食物,引诱海鸥前来聚餐,经过多次重复,海鸥们便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一看见水下潜艇的黑影,就把它当作进食的信号,一齐围拢过来,紧随潜艇贴近海面盘旋。
   从此,每当德军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成群结队的海鸥便紧追不舍,为英国海军反潜部队指示目标。当德国的“海狼”刚浮上水面时,已作好战斗准备的英国反潜部队便靠近了它们,使德国潜艇遭到猝不及防的攻击,损失惨重。英国反潜部队自从有了海鸥“侦察兵”指示目标后,大大提高了反潜作战的效率,英国及其盟国运输舰船的损失也大为减少。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eshunet/  
 
直布罗陀海底的“人鱼雷” 


   1941年9月的一个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在地中海海面,意大利海军的“赛莱”号潜艇在艇长裘尼奥·保吉斯亲王的指挥下,正迎着海浪前进。保吉斯亲王此行的任务是搭载一批“人鱼雷”驾驶员,对800多英里之外的直布罗陀港的英国舰艇发动攻击。当它缓缓驶入西班牙西南岸的喀地滋海湾,在意大利“富尔哥”号补给修理船旁停泊下来时,6条黑影悄悄地上了潜艇,这是6个执行秘密作战任务的“人鱼雷”操纵手。几分钟之内,“赛莱”号载着他们起航,持续两年的直布罗陀海面之下秘密的“人鱼雷”作战,从这个夜晚开始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双方都绞尽脑汁,使用了多种特殊作战方法。“人鱼雷”战就是意大利人使用的一种方法。潜艇下潜,然后向西班牙水域的直布罗陀湾西南角移动。那里离英国的港口只有4英里。当潜艇仍在海面下行进时,6个“人鱼雷”操纵手穿着橡皮衣,戴着呼吸面具,经过安全舱口来到甲板上。那里有3枚22英尺长的鱼雷。鱼雷装有可以分离的弹头。意大利人把这种鱼雷叫作“猪”,因为它的样子像一头正在游泳的猪,而且容易听人摆布。当时,鱼雷艇的最高速度只有3海里。速度不能过高,否则将会把操纵者从他们的座位上甩下来。鱼雷的最远射程是10英里。每一枚鱼雷配备一名军官和一名水兵。当操纵人员骑上鱼雷,拉开发射控制杆后,攻击便开始了。
   坐在前面的军官控制鱼雷的速度、方向和潜水的操纵器,以及一个发光的浓度测量器、一个水下使用的发光指北针。在正常情况下行驶时,操纵人员正好把他们的下巴露出水面。但是如果遇到周围有巡逻的舰船时,他们就得潜入水下航行。利西奥·维辛梯尼,是这个小组中最勇敢的军人,也是发动鱼雷攻击的智囊人物。在1941年9月那个漆黑的夜晚,他操纵鱼雷来到了直布罗陀港外。虽然他随身带着能够切断保护港口的钢丝网的工具,但他并没有使用这工具,因为当一艘驱逐舰从升起的网下通过时,他也趁机溜了进去。他把鱼雷的弹头系在一艘油船底下,然后便从网下钻出撤离了。另外两人把鱼雷的弹头悬挂在直布罗陀港内的船只底下,然后凿沉自己的鱼雷艇,泅渡到附近属于西班牙的海岸。在那里,以驻西班牙巴塞罗那领事身份作掩护的意大利海军军官埃利奥尼正等着他们。他是专门被派到西班牙,指导破坏活动的。在他们迅速撤离之后,港内传来了轰隆隆的巨响,滚滚浓烟直插云天,英国“邓经达尔”号油船的脊梁骨被炸断了。不久之后,英国货船“杜兰姆”号和油船“费俄那西尔”号的船底下也发生了爆炸。
   意大利人极为隐密的“人鱼雷”战是海战史上少有的奇特战术。一位“人鱼雷”操纵手详细叙述了人鱼雷袭击的过程:
   “了望天水相接的远方,你已经见到你的攻击目标的轮廓。到了相距50码的时候,你就紧紧握住方向盘,使潜水箱被水淹没,你的头部也被水淹没了。你感到寒冷、黑暗和寂静。”
   “现在,你在水下已经够深了。关闭淹水阀,开动马达,缓缓地驶向前方。黑暗变得更加深沉。你知道,你已来到目标船的底下。于是关闭马达,打开阀门,使潜水箱的水排出来。当你升起来时,你把手按在自己的头上,生怕你的头会碰到光滑的船底或船底附着的刀刃般的东西,因为它们会把你的手指切断,或把你的橡皮衣撒裂,让海水渗漏进去。”“啊,那就是船底了。现在,把鱼雷倒回来,直到你的副手能够摸到1英尺宽的船舭龙骨(船底和船侧连接处)。这种龙骨在大船船身两侧都有。你感到肩上被人拍了一下:你的副手已找到了船舭龙骨,并且正在夹上夹子。你的肩上被拍了两下:夹子都已夹妥,然后,转向船底另一侧的船舭龙骨。”“副手正在拉出一条绳索。他固定了他的第二个夹子,然后再回到船底的中央。副手绕过你爬到前面的弹头处,用绳索的另一头把它系上。当弹头分离时,鱼雷轻微地颤动着。引信钟已拔到两个半小时之后,那时将引爆这500磅重的弹头。引信钟的滴答声一秒一秒地响着。副手爬回他的座位,肩头被敲了三下:一切布置就绪。你发动马达,从这艘大船底下游出来,缓缓地上升。至此,你可以设法逃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9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