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迷失在康熙末年-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凌啸很欣慰他把话从明,这说明顾先生对自己是以谦谦君子坦诚相待的,他哈哈一笑,毫无半点尴尬。顾贞观对他真地是没有办法了,他很奇忙。难道他就没有一丝的不好意思?顾贞观狠狠地看着他,等着听他有何说词, “侯爷你笑什么?要是你说的话不能说服我。莫怪我趁机敲你的竹杠!” 
  “怎么,先生真的这么生气?呵呵,老实跟你说吧,要你亲自做一回,是为了为你正名。” 
  顾贞观大讶,“为我正名?我既不是你地妻,也不是你的妾,有什么名分需要你来正?” 
  凌啸忽然正色道。 “前几天我在江宁之时,胡骏在府内所做的事情,先生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如果知道?,再请问先生,是了如指掌还是略有所闻?” 
  “我,我,小骏他说有另外的差事,我们各司所职,他不告诉我,我也不好问啊!” 
  “先生啊,我们何园不能这样无组织无纪律下去,否则就如同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树倒猢狲散了。组织之中,要有首脑,那就是我凌啸,也要有副首脑,这就是你,我不可能随时都在府中,所以当日我令陶州回来传令,军中金虎决定,而何园则是先生一言而决,敢问先生,你要是连下属在做什么都不清楚的话,又如何去决?胡骏做得就是你现在所作的一些事,见不得光,以先生的正值君子形象,他怎么敢给你汇报?” 
  凌啸拍拍顾贞观的肩膀,笑道,“观在好了,正副两把手,都是做过秘密差事,手中沾血的人了,胡骏以后,再也不会有什么心病了!” 
  顾贞观观在才想到这一层上去,凌啸当面以副手地身份相许,对自己是无限的信任,更是为了大家拧成一股绳,厘请上下统属关系!当下,他不由得心中感激万分,十分正式地对着凌啸跪倒拜礼,誓言道,“侯爷能如此器重贞观,贞观顿觉知遇隆重。贞观之才,不敢以国士自居,但亦知士为知己者死,自此以后,不再做事二主之想,若违今日之誓言,五雷轰顶,万箭穿心!” 
  凌啸连忙将他扶起,心中也是感慨,自己毫无王霸之气,在这个世界上,自然和二十一世纪一样,真心相交才可能博得别人的好感和诚心,但是要想真真死心塌地的归附你,靠的还是四个字,志同道合!“先生乃是大明东林党宿儒顾宪成的后裔,定该知道事事关心,声声入耳的对联吧!凌啸今生就当以此对联为座右铭,有先生之肋,犹玄德获孔明啊!” 
  顾贞观更为激动,诸葛亮是天下读书人的典范,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凌啸既是告诉自己,他对自己地期望,也是在暗示,他会像刘备对待孔明一样对自己。想到这里,顾贞观觉得自己的精力都马上变得充沛起来,心中想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立刻告辞出去办差了。 
  看著先生的状态都不同了,凌啸很欣慰,更加确定,自己以后地收服属下的原则,以德服君子,以势压小人,兼以利益驱使,辅以严密控制。当然还有一条。就是思想洗脑,刚才给先生所说的对联,其实就是一种潜依默化罢了。要知道在顾先生和自己的心中,这对联的意思,虽都是爱国爱民,但出路并不完全相同地,不过凌啸从九二共识里面也学到了一点,一副对联,各自表述! 
  十一月初九,大雪纷飞。京城里天寒地冻,紫禁城外的护城河上结着厚厚的冰。除了侍卫,和天际不时飞过觅食地鸟儿以外,人迹冷请,而此时的太和殿。却是纷纷攘攘人声鼎沸,康熙爷的大朝会上,群臣们起了极为尖锐的争论。而这争论竟都是为了一个人,远在湖北的忠毅侯凌啸。 
  太子呈上了凌啸给他写的禀帖,《谏朝廷办纺纱机厂开设立准入许可制度帖》,这份帖子在朝会上一宣读,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很快就通过了康熙地认可。康熙十分高兴,他看得出凌啸这个方案之中。有三个闪光点。 
  一是国家只需投入生产纺车这一个环节,有利于节约多方面的投入,不需要庞大的官员和吏目编制,也不需要征集大量民夫扛事纺纱了。 
  二来,卖给百姓的方式很是话,一次性买回去的价格很低,如果百姓买不起,可以先租用。租金是一月三斤棉纱,要是嫌这样麻烦地,可以直接和官府签分成契约。将每晚上纺纱量的五分之一作为官府的提成。这样百姓们都有先进的纺纱机可以用,还不会受到国家,或者无良商人的挤兑,对于社会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而最让康熙欣赏的,就是凌啸说是黛宁提出的准入许可制度,其实康熙一听这怪模样地名字,就知道是凌啸的手笔。有了准入制度。就是让朝廷有了控制力,江南的那些富商,只有先在朝廷领到了许可执照,方可以投入到这个行业中去,只要自己顶住压力,像凌啸建议的那样,除了朝廷一家官办的纺车厂,和黛宁的那家官私合营的外,前期就再不批准一家了,那么这整个行业,就稳稳地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囤积居奇,大户挤兑小民等等弊端都可以控制了,完全保障了自己对政策调整地主动和从容。 
  郭璓见凌啸又夺得一个彩头,心中愤愤不平,他自问自己是很公私分明的人,但是这待遇绝对不是凌啸可以享受的。凌啸啊凌啸,你难道不知道自古多才招忌恨吗?偏偏你不知道收敛锋芒,这次又犯在了老夫手上,就怪不得老夫了。 
  他见康熙龙颜大悦,显然就要宣什么谕旨,很有可能要奖赏凌啸,心下登时急力量,出班跪奏。 
  “皇上,臣要弹劾忠毅候两大罪责!” 
  见到郭璓放炮,康熙一阵愕然,心中有一个预感,莫非凌啸密折所奏地事情,被他郭璓知道了?但是朝会之上,左都卸史的话已经出口,康熙也只得让他说出来。 
  “都察院采风使回报,今日湖北爆出了一件巨案。由江西出发的一千兵丁,护送填往四川的一万多百姓,途径湖北,那些军官却在汉口一家妓院里嫖娼,事后发规死了一人,脚上纹有知无堂反贼标记。凌啸主管整军以来,殊无成绩,以至于,知无堂反贼竟敢再次由湖北过境,未把湖北整顿成反贼望而止步去处,臣不弹劾他失职,因为过境反贼不与他有太大的相干,臣弹劾的是,凌啸曾经擅离职守,到江南游玩十几日,玩忽之心,有失圣上的隆恩。” 
  康熙“晤”了一声,并未说话,凌啸去江南,目的和遭遇,自己很清楚。 
  “另外,据湖广道监察御史闵清德报,凌啸不分上下尊卑,不知君臣纲纪,于何园之中,顶撞和硕欣馨公主,导致公主忧愤成疾,心神受损,已是疯癫不可认人,次等乾纲倒置、狂妄之徒,已是犯了忤逆之大罪。” 
  此言一出,百官震惊,就连一向老成地张廷玉也忍不住惊叫失声。 
  但是有两个人没有被惊到,他们一直在想自己的事情。 
  四阿哥和八阿哥还在想凌啸的那个禀帖。 
  他们只知道这个方案很好,朝廷、百姓都照顾到了,但是具体好到什么程度,还没有详细弄明白,康熙就允许了凌啸的方案,并由太子具体执行,这让老四和老八大感吃惊,凌啸不是和太子爷势同水火吗?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各自的酸溜溜。两人都集中精神,紧张地回忆刚才听到的方案,在心中苦苦咀嚼,对接下来的朝议和郭璓的弹劾充耳不闻。这用心一想之下,还真叫他们给品出味道来了,一个连康熙都没有品出的味道。 
  凌啸的设计,表面上是帮太子脱困,但是实际上对太子本人的约束也很大。卖给农民的纺车价格,讲明是低价,刨去本钱和国库税收,太子就不可能捞到什么油水了。更为毒辣的是,太子要是想暗中编造账目,虚抬成本来捞钱的话,皇阿玛就会责问他,为什么你的成本要比你姑姑那里的高?! 
  老四和老八看着喜形于色的太子,心中半点都不为他悲哀,两人都在为自己庆幸,全力和凌啸保持不翻脸的关系,可能是他们最正确的决定了,否则,说不是哪一天,也会像太子一样,被人卖了,还帮他称银子! 
  他们正在幸灾乐祸,却听见康熙一声怒吼,“呔!胤襈,回话!” 
  胤襈吓得面色苍白,君前失仪,可是要抓到宗人府里去抽鞭子的,他干咽一口唾沫,正待说话,却听见康熙又一次问他,“快回话,你可愿意去湖北办差啊?” 
  “为皇阿玛效力,是儿臣的梦寐以求之事!儿臣愿去。”早就想见凌啸,却苦无机会的胤襈,这次真是心想事成了,当然毫不犹豫了。 
  康熙宣布散朝,山呼送走皇上,胤襈出殿,在僻静处急忙悄悄问老十,“皇阿玛要我到湖北办什么差事?” 
  老十气道,“宣圣旨,接欣馨回来,按照皇室家法,拍凌啸三十马鞭!真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接这差事,前面的几个阿哥都不去,就你赶着去得罪凌啸!” 
  pe:微感不适,早上先到4000字这里,晚上再码一章吧。您要是着明月这些日子还是有些努力,就有票砸票,无票推荐吧。 
 
 
 
  
卷二 不问苍生问鬼神 第134章 九龙壁前谈差事 小楼明月
 
  胤襈大吃一惊,胆色一寒,刚刚才庆幸自己没有得罪凌啸,观在却成了大大得罪他的人去了,不知道所以然的他,连忙向身边的老九询问。 
  老九十分遗憾地告诉了他来龙去脉,“郭璓弹劾凌啸的两大罪,一是玩忽职守不用全心,二是以下犯上气疯公主,使得皇阿玛当即龙颜大怒,不仅把本来要给凌啸的封赏给撤了,还命一个阿哥驱宣旨,按照家法去教训他!至于处分,应该十在你出发前的旨意里有吧。” 
  胤襈不愧是八爷党的中坚魁首,脑筋极为灵活,从开始的震惊里回过神来,马上就问到事情的关键点了,“老十,你是说,皇上顺着年纪大笑挨个问我们,谁愿意去湖北办这差事,是不是?”他就纳了闷了,老四也应该是在发愣地想着凌啸的方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