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后妃当国-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风起云涌之时,吕雉再一次被推向动荡之舟,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炼与煎熬。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刘邦乘项羽主力前往齐地攻击反叛的田荣、彭越之际,率兵东进,联合其他诸侯王一举攻破了项羽的老巢彭城。项羽闻讯后,立即回军来救,刘邦不敌项羽精锐强攻,被击溃西逃。彭城距沛县不远,刘邦曾想经过沛县时将吕雉和孩子、父亲一道带上西撤,事先还派了审食其照顾家人。但是,刘邦迟了一步。项羽已先派了人马前来捉拿他的家属。吕雉闻讯后,匆忙收拾一下举家奔逃。项羽手下虽然扑了个空,但吕雉在忙乱中又不幸与两个孩子走散。吕雉、刘太公、审食其三人专走小路,本想寻找刘邦的队伍,哪知道,竟误入楚军营中,被项羽留作人质。这次吕雉被楚军拘禁的时间,长达两年零五个月。   
  无冕之王:西汉高祖皇后吕雉(4)   
  失散后的两个孩子途中遇到了父亲刘邦,随父西撤途中,遇到楚兵追击,刘邦怕车子太重跑不动而给楚军赶上,就狠心地将两个孩子推下车去。手下夏侯婴见状,忙一手一个将他们抱到车上,刘邦又将他们推下车子。如此反复数次,夏侯婴坚持没有将姐弟俩丢下,他们方得一起随父亲撤回荥阳(今属河南)。 
  刘邦在荥阳,很快稳住了阵脚,先驻守自固,于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一线与楚军相持。楚汉争战激烈险恶之际,吕雉的处境也异常艰辛。 
  有一次,项羽为了激怒刘邦,寻求战机,把吕雉与刘太公五花大绑押至城下,先把刘太公押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城上的刘邦喊道:“你不赶快退兵,速速降我,我就把你父亲烹煮了吃肉。”刘邦却说:“霸王,当年咱俩曾在义帝面前约为兄弟,我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你一定要煮了他老人家,别忘了分给我一杯羹。”刘太公虽然没有真的被烹,但吕雉看在眼里,心里当然清楚作为阶下囚的境遇。 
  汉四年(前203年)九月,项羽、刘邦以鸿沟(古运河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沟通黄河、颍水)为界,中分天下,停战议和。这时,项羽才把吕雉、刘太公、审食其等送回。据说,在几年的颠沛与囚禁中,吕雉与比她稍稍年长的审食其发生了越轨之事。此事真假不必细究,从此以后,审食其一直得到吕雉的宠信却是不争的事实。审食其入汉后被封为辟阳侯,班固《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年表》中就特别说明审食其“以舍人初起,侍吕后”。 
  从楚军生还,大难不死,吕雉更坚信自己必有后福。因此一回到刘邦身边,她就与萧何等人一起积极协助刘邦对付项羽。此后的交战中,刘邦屡创楚军,最后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将项羽包围。项羽在四面楚歌中,走投无路,拔剑自刎而死。垓下之战,以刘邦大获全胜而结束。项羽悲壮的结局为后世文人墨客咏唱,并演绎出《霸王别姬》等一系列感人的故事。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诸侯王的拥戴下,在氾水之阳定陶(今属山东)登基称帝,建国号为汉。后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刘邦就是西汉的高祖皇帝。吕雉苦尽甘来,被册为皇后,史称为吕后或高后。 
  项羽垓下被围除异姓王 
  西汉建国之初,朝廷是所谓“布衣将相之局”,诸侯臣下都是与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平时宫中设宴,一些武将醉酒失态,狂呼乱叫,拔剑乱砍,朝廷上不成体统,刘邦拿他们没办法。后来,秦博士官出身的叔孙通率众弟子修成一套适用于汉朝廷的礼仪。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十月,长乐宫落成,诸侯王、群臣前来朝贺,首次使用了新的朝礼。群臣由谒者引导依次进入殿门,按文臣武将分列为朝班,侍卫的甲士执戟站立,大张旗帜,唱警。一切就绪后,刘邦方出来受贺,群臣行礼,以官爵高下尊卑依次而行,秩序井然,气氛肃穆庄严。御史在侧监察,凡有行动不符礼者,呼其退朝,待罪堂下。刘邦见状,心情极为愉悦,由衷地说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刘邦高兴归高兴,他与吕后仍无法改变社会经济残破、物价腾涌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异姓诸侯王的存在,一直是他们的心病。这时的异姓诸侯王主要有七个: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都是刘邦在楚汉之争中为了能合力击败项羽而先后分封的。他们拥有封地,手握重兵,在汉初动荡的政局中,对刘邦的天子地位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吕后为了维护汉朝统治的稳定,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协助刘邦成功地解决了韩信、彭越等战功赫赫的异姓诸侯王。 
  韩信,从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讲信义,识大体,不介意于胯下之辱,先属项羽,不被重用,后投奔刘邦。在刘邦以汉王就国时,得萧何力荐被拜为大将军。他极善用兵,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称。韩信官拜大将军之初,韩信像向刘邦分析关东形势,剖析项、刘之优劣,指斥项羽的“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力促刘邦东征;在楚汉战争中独当一面,深入齐、赵,钳制项羽,为刘邦最终打败楚军、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他与萧何、张良被誉为开国三杰。刘邦极为欣赏韩信的才干,建国之初,又担心他另有异图,即以他熟悉楚地风俗为由改封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韩信就国后,还把当年流落街头时给他饭吃的老太太找来,回赠千金,以报答当年对自己的关照——此即“一饭千金”的来历。   
  无冕之王:西汉高祖皇后吕雉(5)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冬十月,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用曲逆侯陈平之计,诈称游云梦,令各地诸侯相会于陈(今河南淮阳),乘机将韩信擒伏。韩信在囚车之中,曾不无感慨地说:“俗话说得好,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话好像就是说我韩信的今天啊!韩信算是死到临头了。”不过,刘邦念他功大勋高,没有杀他,只降爵为淮阴侯,软禁于京城。但韩信遭此变故,心里充满了怨恨。 
  转眼到了汉高祖十年(前197年)九月。阳夏侯陈豨造反,自称代王。陈豨原是刘邦的亲信将领,几年前,被刘邦任命为赵国丞相,率兵驻扎于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刘邦御驾亲征,吕后与相国萧何留守京师。吕后对韩信早有防范,认为应除之以绝后患。正巧,韩信家中一位舍人告发韩信与陈豨通谋,要与陈豨呼应,在京城作乱,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吕后得报,认定这是除掉韩信的绝好时机。于是,经过她的周密策划,一项智擒韩信的计谋付诸实施了。 
  一天,一骑快马沿着通往京师长安(今西安市)的官道直往吕后的长乐宫飞奔而来。来人自称是从代地前线派来的信使,特地向皇后禀奏“陈豨伏诛”的捷报。消息很快从宫中传出,京城的大臣纷纷前来向吕后表示朝贺。韩信闻知,先推说身体有病,在家静养,没有表示特别的兴趣,但这种捷报传来,又不好不有所表示。韩信正在犹豫,萧何差人来告,让他也向吕后道贺。韩信不得已,起身入宫。刚入宫门,吕后就命早已准备好的武士将他五花大绑,韩信知道大事不妙,想起当年楚汉之争时,齐国著名辩士蒯通曾对他说:“大王当今举足轻重,背汉则楚胜,附汉则楚亡,不如另树一帜,三足鼎立,别为人家浪得一世英名。”不禁仰天浩叹:“我韩信悔不听蒯通之言,今天落到你一个妇道人家手上,也是老天无眼,我韩信命该如此!”吕后恐夜长梦多,立即命人把韩信押往长乐宫钟室之内就地斩决。为免留后患,吕后又将其满门尽诛。刘邦从代地回朝,听说韩信被诛,虽不免心生怜惜,但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解决韩信这一隐患后,吕后接下来就向梁王彭越开刀了。 
  彭越,昌邑(今山东金乡)人,强盗出身,自立于秦末乱世。楚汉战争中,归附刘邦,率兵攻略梁地(今河南东南部),截断项羽粮道,大大牵制了项羽,垓下决战前夕,又奉命围攻项羽,是刘邦的开国功臣。 
  刘邦亲征代地,曾在邯郸(今属河北)向梁王彭越征兵,希望能与他一同出征。彭越因疑心重重,怕重蹈韩信被擒的覆辙,声称有病,只派一队兵马随行,自己没有前去拜见刘邦。刘邦对此十分不满,龙颜大怒。后来,梁国有位官员告彭越谋反,刘邦遂把彭越囚捕到洛阳(今属河南),刘邦念其有功,诏令免死,将其削夺王爵,以庶人身份发配蜀地青衣(今四川雅安)。 
  彭越途经郑(今陕西华县)时,正巧遇到由长安东赴洛阳的吕后。彭越像落水之人捞到了救命草,跪倒请安之后便口称冤枉,希望皇后替他求情,念他对皇上的忠诚许他回故乡昌邑,表示一定洗心革面,做一个良民百姓。吕后数月前刚刚处决了韩信,对于刘邦宽大彭越心存忧虑,见此情景,遂假意表示答应彭越的请求,要他不必前往蜀地,随她一同往洛阳面圣。于是,吕后又把彭越带回了洛阳。 
  吕后一见刘邦,就直言不讳地说:“彭越,猛将也。你贬他去蜀地,是放虎归山,自留祸患。事到如今,不如干脆一了百了,万一将来有什么变故,他远在天府之地,陛下也拿他没办法。我已把他带来洛阳,听候发落。”刘邦闻言,虽觉有理,却面露难色。他觉得已将彭越贬为庶人,再行诛杀,有些过分。吕后见状,遂又指使彭越手下人告他谋反,负责刑讯的廷尉一经核实,认为彭越反迹昭彰,证据确凿,也奏请行刑。结果,吕后按照法定程序将彭越诛杀,灭其宗族,斩草除根。彭越先被枭首示众,又被施以醢刑,即被剁成肉酱。吕后又命人将肉酱分送各地诸侯,要他们引以为戒,好自为之。 
  吕后对韩信、彭越斩尽杀绝的做法,引起了其他异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