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宝奇案纪实-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选种育秧,如何培植新、优品种,根本没想到照顾他那件传了几十辈子的御赐国宝。宛振平家中珍藏的到底是一件什么国宝,让周围村民垂涎三尺?国宝又是怎样诞生,怎样落到宛振平老曾祖手中的呢?一幅宫廷画师的《钟馗捉鬼图》,惊得后世子孙瞠目结舌!更令子孙遗憾的是,画幅的秘密还未透出,知晓秘密的爷爷已溘然长逝。
  从宛振平家收藏的四大张族谱来看,这件珍宝一代一代相传是很有封建特点的,它都是传给长子,再由长子传给长孙,长孙传给重长孙,重长孙再传给玄长孙。世传国宝《钟馗捉鬼图》的拥有者宛振平父子宛振平兄弟3人,他行大,今年56岁,从他记事那年起,受到父亲最重要的教育就是这件国宝再穷也不能卖,即使穷得要饭吃,沿街乞讨,也不许把老祖宗留传下来的国宝卖掉。
  1988年7月,宛振平77岁的父亲宛国梁临咽气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把宛振平、宛振江、宛振玉哥儿几位以及儿媳、妯娌等近20口人叫到床前,吩咐他们要看好“传家宝”,说宝物在振平的手里,你们兄弟都要把它看紧,不能把祖宗……卖了,在谁手里丢了,卖了,毁了,都不是宛家的子孙,天打五雷轰!说着,他喘息着,让宛振平从大箱中取出小箱,从小箱中取出一捆丝帛,上面捆着一道道红色绸条儿。
  宛振平把它一层、一层地解了十几层,才露出一幅彩画。画裱得虽然十分细致、完整,作工也甚是精细,但禁不住年月久远,画面色彩已显得非常黯淡、陈旧,呈灰灰的暗黄色调。但那幅画上的人物,却让宛振平的小孙子、孙女儿——从未见过这件传世国宝的孩子们,惊得瞠目结舌!宛振平恭恭敬敬地把画挂在墙上。画幅上画的是一个长相极其可怕、十分凶悍的佩剑神人手持光芒四射的宝剑,捉住一个没有眼睛的恶鬼!近八旬的宛国梁,因严重肺气肿加心脏病卧床两年多,此时已精疲力竭,话说不成句儿,但他好像不讲完这幅传世家珍的来龙去脉,不把那段悠远的家史说给后人,就对不起一代一代祖先似地。
  但是,他终于没有讲完,只讲了一个开头,即画这幅画的是老祖宗宛宗古便有气无力……他喘吁着说,宛宗古曾是五代十国后蜀的国王孟昶最亲近的大臣,经常侍候在皇帝身边,得到皇帝的信任和宠爱。但是,崇祖宛宗古,并不是善于溜须拍马的奸臣,而是靠他精尚的画工而结缘于蜀主孟旭的。讲到这里,忽听院外宛振江的儿子宛良在喊:“爸,有人来了!”原来,这是宛家三兄弟特意安排的“望风人,一旦发现有人来,“望风人”便提前通风报信!不知为什么,宛国梁此时忽然眼睛微微睁了一下,说:“快!”说着,他指了指挂在墙上的画:《钟旭捉鬼图》。




《钟馗捉鬼图》万里追踪记(2)



  一家人急急忙忙将画匆匆从高高的墙壁上摘下。宛振平告诉即将咽气的爸爸不要惊慌,不会是外人,怕是他昨天约请的老中医柏忠豫给他看病来了。一边让兄弟宛振江到门口去接应柏大夫。宛振平和爱人杜梅花刚把祖先的遗画《钟馗捉鬼图》收藏好,就听到宛振江在院里喊:“哥,柏大夫来了!”宛振平赶紧踏出门槛迎接柏医生。但是,宛振平万万没有想到,气喘吁吁、浑身冒汗的父亲方才是回光返照。由于他精力衰竭,经不起费心费神讲史训世,所以没讲多少便气息奄奄。柏大夫当然没有回天之术,他踏进门后没来得及切脉问病,宛国梁已双眼紧闭,溘然长逝。宛振平侃侃而谈,讲起千年前祖先荣获御赐丹青和玉佩的赫赫往事,不由眉飞色舞。但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其父宛国梁逝世10年之后,这幅历史名作神不知、鬼不觉地失踪了!
  2003年7月10日,为了完成父亲的遗嘱,宛振平又把宛家全家人集中在他家的大堂屋内,把画挂在墙上,讲述了父亲没有讲完的传世神图的真实历史——该画的最初创意,是我国历史上最爱美术的皇帝后蜀国君孟昶。孟昶是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从16岁称帝,到47岁投降宋朝,当了31年国君。在这30多个春夏秋冬中,画画成了他惟一的爱好。后蜀明德二年,即公元935年,孟昶授旨大臣创建“翰林图画院”。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宫廷画院,也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个美术学院。那时候(明德年间),宛宗古——宛家的几十代祖先,就已经是孟昶翰林图画院中的画师了。
  他的画最受皇上喜爱。孟昶把他和另一位天才画师黄筌,誉为“画院双璧”。宛宗古也没有辜负皇帝的垂爱,给皇帝画了许多山水画、临摹画以及皇帝的命题画作,成了提供皇上娱乐、艺术品的主要贡献人之一。一天,孟昶召见他,谈论作画的奥秘,宛宗古说:“依臣愚见,作画之要为三分才,七分练。”说他3岁“以土为画,以木为笔”,几乎天天练习丹青,意思是他从小时起,就把大地作纸、帛,把草棍、树枝作笔,在土上作画,天天不止。
  皇上孟昶对他开着玩笑说:“如是,朕莫及汝,是理矣。”意思是,怪不得我画得赶不上你,是因为你天天练,朕却做不到,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呀!一直谈到月亮升起。孟昶命宫女备膳,同宛宗古在月下池畔继续评诗论画。谈到高兴处,他命宛宗古以实地夜色为背景,把他与皇上兴酣之态“尽入画中”。
  宛宗古跪地称谢,说不敢把自己和皇帝相提并论。孟昶说:“斯是君命,非汝恣意。”(这是我的命令,不是你的随意行为)宛宗古于是润墨染毫,潇潇洒洒,淋淋点点,甩挪拨挑,把个月下碧池,摇洒倩影,花香纱舞,以及皇上俯视画面的怡乐神态兴然纸上……
  孟昶借着宫灯月色品画良久,竟高兴得将腰间系下的一只“鹰攫人首玉佩”,送给宛宗古,幽默地说:“你赠给我一幅画,我送给你一只佩,你我谁也不吃亏啊!”那玉佩是一只稀世珍品,由一只雄鹰与人首组成:玉雕两翅呼扇着展开,翅下两只利爪“嗖”地探出,各抓住一个长有长发、短须的人头……
  大约是广政十九年仲秋日,即公元956年八月十五(阴历),蜀主孟昶别出心裁,特别组织了一次“画鬼活动”,他把画师们召集在一起,进行“画鬼比赛”——看谁画鬼画得好。国君孟昶则当仁不让地当了评师,对每个人的画作了现场评点。第一个是身为宫廷画院院长的黄筌开笔,他画的是《月下醉鬼》;第二个是画师赵忠义画的《挑目鬼》,用手指一挑,绘出鬼目……最后一个才是宛宗古,他画的是《无目鬼》,即只画出鬼眼的轮廓,而没有瞳孔,所谓“有眼无珠”!
  皇上孟昶连连叫绝,兴之所至,命宛再画一张,宛宗古于是又一番独出心裁,这次他只画了一“点”(瞳孔),却没有画眼眶,所谓“有珠无眼”!孟昶叫绝不已!他只留下后者(有珠无眼的那一张),而将前者立即打上御印,当场赏赐给宛宗古!宛宗古如获至宝,嘱其家人、宗族“永世相传,万代不朽”!并立下“失画辱祖”的家训。他还特意把皇上赐给他的那件“鹰攫人首”玉雕放在箱内画旁,以让勇猛慓悍的雄鹰镇守住这件万世不朽的国宝!但是,他哪里料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件印着皇帝玉玺的罕世国宝,竟然在交通闭塞的山村小镇中的宛家,神不知、鬼不觉地不翼而飞!神秘的时刻,奇宝神秘地丢失——宛振平发现家传国宝消逝,险些昏死过去!
  2003年7月,夏历入伏的那一天,天气特别闷热。从7月14日到16日,熊耳山区连下了三天中到大雨。在宛振平和妻子杜梅花居住的房间里,高高的房梁上悬挂着一只约80公分长,30公分高,35—40公分宽的绛紫色油漆樟木箱,箱外锁着三道锁。这就是秘藏着宛家祖传珍宝——《钟馗捉鬼图》的秘箱。宛振平夫妇的内屋居室,几十年来整修过三四次,但从来没有进来过一个外人。他们把箱子放在高处,一是为了通风,二是为了守望。家里人不管是谁,一进屋就能看见箱子在没在,动没动。一旦有异常,全家人随时都能发现。




《钟馗捉鬼图》万里追踪记(3)



  16日晚上,雨飘泼似地下了一夜。宛振平一早醒来,见屋里地上积了大片大片的水,不由吃了一惊,再抬头望,见盛着宝画的箱子上还往下滴水呢!他连忙把爱人杜梅花拍醒,两个人一起架了两个小凳子搁在床上,然后把箱子小心翼翼地抬下来。“还行。”杜梅花观察着箱子说,“老天爷还算长眼,箱子好像没进水。”她说着下了床,赶紧抄起一片破抹布,擦拭箱子四周的水珠。宛振平仔细瞅了瞅箱子盖和箱子身相连的那道长缝,是否渗进了水。他非常害怕万一渗进了水,那肯定会影响画幅的保存,玷辱祖宗的脸面和遗嘱啊!他看了三四遍。“箱子里还有小箱子,小箱子外头又都是石灰填空,你怕啥哩,没事儿。”
  杜梅花让丈夫甭担心这,担心那。宛振平直摇头,说:“还是小心点好,一千多年过去了,别让祖传的宝物毁在咱手里。”是啊,这画真比宛振平一家人的性命还重要!“这样吧,呆一阵儿你们吃过饭,就带着孩子们一块去大田干活吧,趁着下雨,试验试验玉米地里种蘑菇到底咋个样儿。我呢,不下地了,把箱子里的画稍微晾一下,再换换新石灰,免得把潮气阴到小箱子里头去。”宛振平向妻子提出更换石灰,加固防潮能力,千方百计先把盛画的箱子保护好的建议。杜梅花没有反对,说:“也好,今儿天晴得好,挺干燥的,换新石灰倒是好时候。”吃完早饭,杜梅花按照丈夫的意思,领着一大家人下地。出门后,她把大门反锁,好让丈夫一个人在家好好侍弄画箱,免得让外人进来。不过二三十分钟,宛振平即将画帛层层晾开,在大箱子与小箱子之间填好了上等白石灰,用手一层一层压紧,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