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家解读儒林外史-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疑的眼光来看她。杜少卿和一个朋友去访问她,她说:“我在南京半年多,
凡到我这里来的,不是把我当作倚门之娼,就是疑我为江湖之盗。。。今见
二位先生,既无狎玩我的意思,又无猜疑我的心肠。我平日听见家父说,南
京名士甚多,只有杜少卿是个豪杰。这句话不错了。”

杜少卿这样的人物,不能说是“新人”,只能说是旧社会的“逆子”。
他忍受不了旧社会污秽、郁闷、陈腐、发了霉的空气,他有时想冲出去,但
只能在自然美景中得到一些安慰,有时想用理想化了的古代道德纠正世道人
心,但是那些“道德”没有任何力量,归终是把钱花光,靠着卖文过活。虞


育德离开南京时,杜少卿在水西门的船上和他握别,他感伤地向他说:“老
叔已去,小侄从今无所依归矣。”然而我们不能否认,他的一言一动对旧社
会都是很大的打击,他的存在能够加速封建制度的死亡,虽然封建制度还要
延续很长的一个时期。在同时代的小说《红楼梦》里也产生与之相类似的贾
宝玉那样的人物,这绝不是一种偶合。

使人感到具有“新人”气氛的,倒是前边提到的沈琼枝。她有主张,有
办法,勇于决断,打破旧社会缠在妇女身上的重重束缚,所谓“道德”、“王
法”,在她面前都失却作用。这是新兴的资产社会里容易碰到的人物,拿她
和那礼教的牺牲者,为殉夫而饿死的王玉辉的女儿相比,是怎样一个鲜明的
对照!作者在第一回里把《儒林外史》里的人物比做一伙“星君”,那么沈
琼枝就是出现在黑暗的天空里的一个彗星了。可是沈琼枝后来怎样,作者并
没有交代。

此外,作者所称赞的,是凭着自己的本领吃饭的人们。领戏班子的鲍文
卿说得好:“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儒林外史》里描写劳动人民
的段落不多,可是里边出现的农夫、船工,以及个别的小商人,他们都是受
着官僚地主们的压迫,却具有一个单纯朴厚的心,富于同情,肯帮助人。贫
苦人中,只有不守本分、一心想向上爬的人才弄得势利熏心,得新忘旧,成
为丑恶的形象。所以在最后一回,作者怀着无限的爱用诗的语言给四个自食
其力的人——会写字的季遐年、卖火纸筒子的王太、开茶馆的盖宽、做裁缝
的荆元——写出崇高的、优美的颂歌。

作者揭露庸俗,攻击丑恶,称颂纯朴的人和旧社会的反抗者。同时对于
自然,尤其是江南的山水,他显示出无限的爱好。在叙述故事中间,偶然用
了一两句描写自然环境的话,便烘托出优美的自然和丑恶的社会的对照。杭
州的西湖,南京的秦淮河、雨花台以及浙江省许多无名的河流上的航行都和
书里的人物一样,给读者以难忘的印象。

作者的语言是简洁的、犀利的,饶有诗意的。在语言的风格上常常使我
们想到鲁迅和契诃夫。

他的讽刺是有所为的,是为全书的主导思想服务的,从来不曾陷入为讽
刺而讽刺的低级趣味。在这一点上也常常使我们想到鲁迅和契诃夫。高尔基
在《回忆契诃夫》里说得好:“他有一种随地发现和暴露庸俗的技巧——这
技巧是只有那些对人生有高的要求的人才能够有的,而且只能够由那种想看
见人成为单纯、美丽、和谐的热烈的愿望产生。在他的身上庸俗遇到了一个
严厉而公正的裁判官。”我以为,这段话也适宜于用来讲吴敬梓。

《儒林外史》是十几个故事连串组成的。每个故事由几个角色串演,故
事过去,角色也退出舞台。这种特殊的内容给作者制造了结构上一定的困难。
作者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开端用王冕的故事“敷陈大义”,“隐括全文”,
说出全书的主导思想,最后一回用市井中间的四个“奇人”作为结束,这就
无异于给这十几个大大小小的故事做了一个框子,把它们框在里边,不至于
散乱。在思想上也再一度明确地告诉我们,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并且,
一个故事说完了,往往剩下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留在后边的故事里解答,
这样彼此便有了一些照应。例如严致中的故事早已过去了,关于“立嗣”问
题,直到匡超人的故事里才有了交代。权勿用是在第十三回从娄府里被差人
带走了的,久无下文,直到第五十四回才有人说:“后来这件官事也昭雪了。”
张铁臂骗走了娄家公子五百两银子,丢下一个“人头”,一去不返,直到杜


少卿的故事里才被人指出张俊民就是张铁臂。这又好像用一条暗线把这些故
事串起来一般。作者就这样处理了《儒林外史》的结构问题。

这些故事中,也有写得比较失败的。如郭孝子寻亲和汤奏大战野羊塘,
都不够真实,平庸呆板,甚至流入二三流小说故套,吴组缃先生在《儒林外
史的思想与艺术》一文中甚至以为这几回可能不是吴敬梓的手笔,不是没有
理由的。凤四老爹的性格也不鲜明。作者的本意,是要把他写成正面人物,
但他凭着他的体力和智谋所帮助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是:一个招摇撞骗的万
中书,一个没有出息的小丝商客人,一个放高利贷的陈正公,他做这些事都
是“一时偶然高兴”,没有思想,没有原则。我们不能不说凤四老爹是一个
写得失败的人物。

但是这少数的缺点并不能影响全书主导思想的贯彻和艺术的完整:作者
的爱憎分明可以说是首尾一致的,由于特殊的内容所造成的结构上的困难是
得到适当的处理的。揭开“太平盛世”的帷幕把腐朽的封建社会指给读者,
并且说这个社会是应该反抗的,吴敬梓和曹雪芹一样,在这上边获得了胜利
和成功。当中国人民在满族统治和封建制度双重的压迫下,在18 世纪的40
年代,两个作家,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南京,谁也不知道谁,同样在贫困的
景况中写出两部伟大的反封建的现实主义的名著,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是
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

(原载《文艺报》1954 年第23、24 期)


何其芳——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

(一)

敏轩生近世,
而抱六代情:
风雅慕建安,
斋栗怀昭明①。
囊无一钱守,
腹作乾雷鸣。
时时坐书牖,
发咏惊鹂庚。。


吴敬梓的朋友程晋芳,曾在一首诗里这样描写了吴敬梓的志趣和生活。

六朝并非盛世,然而我国古代的诗人却喜欢称道它,把它当作一个以文采风

流著名的时代。吴敬梓中年以后移居南京,那正是六朝的故都;而他在当时

又是以擅长诗赋这样两种盛行于六朝的文学为人所称。他的《文木山房集》

保存了他的诗赋的一部分,我们至今仍可读到。正如那集子的一篇序里所说,

和当时那些把诗降低为无聊的应酬工具的假诗人不同,他写的诗“大抵皆纪

事言怀,登临吊古,述往思来,百端交集”之作,就是说还是有内容的。然

而,我们今天看来,他的杰出的文学的才能,他的独特的创造性,以至他的

诗人的怀抱,都主要地表现在他的小说《儒林外史》里面,而并不在这些韵

文。

程晋芳说吴敬梓生在清代而抱有六朝人的情怀,并非仅仅称赞他的文采
风流,还有说他满肚皮不合时宜的意思。在这点上,程晋芳是对他的朋友颇
有了解的。生活在18 世纪初年到50 年代之间,生活在清代那样一个最后的
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对当时的丑恶的现实深为不满,不肯和它妥协,而又
没有出路,于是不能不从辽远的古代选择某些信念某些人物来作为他的理
想,作为他反对当时的社会的凭借,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确表现出来
了这样的思想。这样的思想支持了他对于许多丑恶的事物的批判,同时也决
定了他所描写的某些理想的无力。但他的全部理想,除了这样的部分而外,
还有另外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东西。这就是他的某些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思
想。决定《儒林外史》的价值的并不是他的那些以复古面貌出现的理想,而
是他的尖锐的对于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的事物的批判,他的可贵的带有民主主
义色彩的思想和他的卓越的现实主义的艺术的成就。

(二)

《儒林外史》批判了一些什么丑恶的事物呢?

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回答:它首先批判了当时的科举制度。封建社会

① 《孟子·万章》:“书曰:祇载见瞽瞍,夔夔斋栗。”赵岐注:“夔夔斋栗,敬慎战惧貌。”这是说舜
为天子以后,对他的父亲瞽瞍仍很恭敬。梁昭明太子萧统事父亦孝谨。“斋栗怀昭明”,就是说吴敬梓思
念梁昭明太子很讲究孝道。吴敬梓亦重孝道,故云。

的科举制度,用考试诗赋或经义等办法来选拔封建统治的忠实的拥护者这样
的制度,本来创始于隋唐。但到了明代,这种制度有一变化,就是变为主要
考八股文。八股文的特点一在于它的题目限于四书五经以内的文句,而且作
者要摹仿古人的口气,不准称引三代以下的事情,不准侵犯题目以下的文字
的意思;二在于它的格式是完全规定死的,甚至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这样
的变化是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日益感到它的统治不很巩固,因而它的统治办
法日益严厉的。这样科举制度所要求的是没有头脑的鹦鹉式的学舌者,是完
全循规蹈矩的顺臣。明末清初的有名的思想家都是反对以八股取士的制度
的。然而,他们不可能理解这种制度是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必然
产物,因而他们常常只把它当作一个单纯的取士制度来加以批评,而且他们
中的某些人更企图用一些改良的办法来加以补救。吴敬梓对于科举制度的根
本认识虽然也不能说超过了当时的时代限制,但他通过生动的文学的形象,
把这种制度的毒害揭发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