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代名女 名妓卷-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没有人欣赏李季兰的才情与美貌,缩在玉真观中任芳华虚度,李季兰

实在太不甘心。

在一个春日的午后,乘着观主和其他道友午睡,李季兰偷偷溜到观前
不远的剡溪中荡舟漫游。在溪边她遇到了一位青年,他布衣芒鞋,却神清气
朗,不象一般的乡野村夫。青年人要求登船,李季兰十分大方地让他上来了,
交谈中方知,他是隐居在此的名士朱放。

两人一见如故,言谈非常投缘,一同谈诗论文,临流高歌,登山揽胜,

度过了一个愉快心醉的下午。临别时,朱放写下一首诗赠与李季兰: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诗中包含着眷恋与期求,引动了李季兰丝丝柔情,于是两人约好了下

次见面的时间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从此以后,两人不时在剡溪边约会,相伴
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有时朱放以游客的身份前往玉真观,暗中探望李季兰,
在李季兰云房中品茗清谈,抚琴相诉,度过了好长一段优游美好的岁月。后
来,朱放奉召前往江西为官,两人不得不挥泪告别;各处一地,两人常有书
信来往,托鱼雁倾诉相思之情。李季兰寄给朱放的一首诗写道: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她象一个丈夫远行的妻子那样等待着朱放,天长日久,为朱放写下了

不少幽怨缠绵的诗句,期望良人归来,来抚慰她“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的凄寂情怀。

然而,远方的朱放忙于官场事务,无暇来剡中看望昔日的观中情人。
就在久盼朱放不归来的时候,一位叫陆羽的男子又闯入李季兰的生活。提起
陆羽,大凡稍懂茶道的人,就对他不会陌生,陆羽曾经在育茶、制茶、品茶
上下过一番工夫,写成《茶经》三卷,被人誉为“茶神'。陆羽原是一个弃
婴,被一俗姓陆的僧人在河堤上捡回,在龙盖寺中把他养大,因而随僧人姓
陆,取名羽,意指他象是一片被遗落的羽毛,随风飘荡,无以知其根源。陆
羽在龙盖寺中饱读经书,也旁涉经史子集其它各类书籍,因而成为一个博学


多才的世外高人。寺中闲居无事,偶尔听说附近玉真观有一个叫李季兰的女
冠,才学出众,貌美多情,于是在一个暮秋的午后,专程往玉真观拜访李季
兰。

这天天气薄阴,秋风送凉,李季兰正独坐云房,暗自为朱放的久无音
信而怅然。忽听门外有客来访,打开门一看,是一位相貌清秀,神情俊逸的
青年男子。李季兰请客人落座,先是客套一番,继而叙谈各自在宫观和寺庙
中的生活,谈得十分投机。

后来,陆羽经常抽时间到李季兰处探望,两人对坐清谈,煮雪烹茶。
先是作谈诗论文的朋友,慢慢地因两人处境相似,竟成为惺惺相惜、心意相
通的至友;最终深化为互诉衷肠、心心相依的情侣。好在当时道观中泛交之
风盛行,所以也无人强行阻止李季兰与外人的交往。

一次李季兰身染重病,迁到燕子湖畔调养,陆羽闻讯后,急忙赶往她
的病榻边殷勤相伴,日日为她煎药煮饭,护理得悉心周到。李季兰对此十分
感激,病愈后特作了一首“湖上卧病喜陆羽至”的诗作答谢,其诗云: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作为一个女道士,李季兰能得到陆羽如此热情的关爱,心中自是感激
欣慰不已。一个女人若一生中不能得到一个知心男人的爱,就宛如一朵娇媚
的花儿,没有蜂蝶的相伴一样无奈;更何况是李季兰这样一位才貌双全、柔
情万种的女人呢!其实,当时李季兰所交往的朋友并不在少数,《全唐诗》
中就收录有大量与诸友互相酬赠的诗作,这群朋友中,有诗人、有和尚、有
官员、有名士,他们多因与李季兰谈诗论道而成为朋友的。

但若讲到知心密友,就非陆羽莫属了,李季兰与他除了以诗相交外,
更有以心相交。

李季兰和陆羽还有一位共同的好友,就是诗僧皎然。皎然俗家姓谢,
是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出家到梯山寺为僧,善写文章,诗画尤为出色。
皎然本与陆羽是好友,常到龙盖寺找陆羽谈诗,有段时间却总找不到陆羽,
于是写下了“寻陆羽不遇”一诗:

移家虽带郭,野经入桑麻;

迁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叩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陆羽究竟到山中去作什么呢?经皎然的一再盘问,陆羽才道出是往玉
真观探访李季兰去了。后经陆羽介绍,皎然也成了李季兰的诗友,常常是三
人围坐,相互诗词酬答。

不知不觉中,李季兰又被皎然出色的才华、闲定的气度深深吸引住了,
常常借诗向他暗示柔情;皎然却已修炼成性,心如止水,不生涟漪,曾写下
一首“答李季兰”诗表达自己的心意: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对皎然的沉定之性,李季兰慨叹:“禅心已如沾呢絮。不随东风任意
飞。”因而对皎然愈加尊敬,两人仍然是好朋友。


虽然对皎然的“禅心不动”大加赞叹,但李季兰自己都无论如何修炼
不到这一层,她天性浪漫多情,遁入道观实属无奈,她无法压制住自已那颗
不安份的心。虽然有陆羽情意相系,但碍于特殊的身份,他们不可能男婚女
嫁,终日厮守,李季兰仍然免不了时常寂寞。

三十岁过后的李季兰,性格更加开放,交友也越来越多,时常与远近
诗友会集于乌程开元寺中,举行文酒之会,即席赋诗,谈笑风声,毫无禁忌,
竟被一时传为美谈。渐渐地,李季兰的诗名越传越广,活动范围也已不限于
剡中,而远涉广陵,广陵是现在的扬州,是当时文人荟萃的繁华之地,李季
兰在那里出尽了风头。

后来,喜文爱才的唐玄宗听到了李季兰的才名,也读了些她的诗,大
生兴趣,下诏命她赴京都一见。此时李季兰已过不惑之年,昔日如花的美貌
已衰落大半;接到皇帝的诏命,她既为这种难得的殊荣而惊喜,又为自己衰
容对皇上而伤感,大有“美人迟暮”之感。在她西上长安前,留下一首“留
别友人”诗云;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归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漫相峰。

其实唐玄宗要召见的,并非看在她的容貌上,而在于欣赏她的诗才;
可多情的李季兰自己并不这么想,她更看重的是自己随流年而飘逝的芳容。
就在李季兰心怀忐忑地赶往长安时,震惊一时的“安史之乱”爆发了,长安
一片混乱,唐玄宗仓惶西逃。李季兰不但没能见到皇帝,自己在战火中也不
知去向,才也好、貌也好,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了。

霍小玉生死酬情郎

“痴心女子负心汉”。弱女子常把爱情视为生活的全部希望,全心相待,
一旦失去,不惜以性命相酬;而男子毕竟还拥有大千世界,追求功名利禄,
爱情只是生命中的一种点缀,此可彼亦可,负心事由是而出。唐代宗大历年
间,歌妓霍小玉与诗人李益的爱情悲剧,就是对“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又一
个诠释。

歌妓霍小玉原来出身于贵族世家,父亲是唐玄宗时代的武将霍王爷,
母亲郑净持原是霍王府中的一名歌舞姬。因外貌秀美、歌舞动人而被霍王爷
收为妾。不料,在郑净持身怀六甲的时候,“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
衣曲”,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打破了郑净持安享霍王爷恩爱的美梦。霍
王爷在御敌时战死,霍王府中家人作鸟雀哄散,郑净持带着尚在襁褓中的霍
小玉流落民间,开始了贫民生活。

到唐代宗大历初元,霍小玉已经十六岁了,禀受母亲的资质,长得容
貌秀艳,明丽可人;加上母亲的悉心教诲,她不但能歌善舞,而且精通诗文。
这时,母亲郑净持落难时从府中带出的首饰细软都变卖用度殆尽,为了维持
母女俩的生计,霍小玉不得不承母亲的旧技,做歌舞妓待客。为了女儿的前


途,郑氏对待客的尺度把持甚严,仅限于奉歌献舞,为客人助兴消愁,决不
出卖身体。这样竭力保住女儿的贞洁,是为了有朝一日遇到有缘人,能名正
言顺地为人妻,以获取终身的幸福。这样卖艺不卖身的艺妓,娼门中称为“青
倌人”,必须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做到。霍小玉虽为“青倌人”,但因才貌俱佳,
照样能吸引一大批清雅风流之客,成为颇有声誉的红歌妓。

这时,有一个青年男子以诗才名满京城,他就是李益。李益是陇西人
士,大历四年赴长安参加会试,中进士及第,他在家中排行第十,故人们又
称他李十郎。中进士时,他年方二十,才华横溢,尤以擅长作诗而闻名。他
的每首诗一脱稿,长安的教坊乐工就千方百计地求来,谱上曲子让歌姬吟唱,
平民百姓也都争相传诵,他所写的“征人歌”、“早行将”等诗篇,还被长安
无数豪门贵族请画工绘在屏帏上,视为珍品。

李益生长在苍凉的陇西,那里曾是汉唐的征战之地,当年西汉名将霍
去病就曾在那里驰骋拼杀,因而留下了许许多多战争遗迹,最著名的要算“受
降城”,它是霍去病在河西走廊接受匈奴投降的遗址。幼年的李益就经常游
览这些古代战争遗迹,凭吊那些曾叱咤疆场的古代英雄。这些生活经历,激
发了李益的诗情,因此写下了大量的怀古诗篇,气势雄浑,苍劲幽远,例如
他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